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金实认为白塞病的病位在络脉,湿热毒邪扰乱络脉“行血气”的功能,络气有余、络血瘀滞为病机关键,病程中常出现瘀毒阻络、络道受损的病理改变。其提出和络气血,解毒通络的治法,辨证施治以虚实为经、气血为纬。同时,金实强调灵活化裁祛邪外出之品,使病邪由血分透转气分,络道向愈。  相似文献   

2.
络病理论指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证治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笔者应用络病理论指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证治研究,指出肺络包括气络与血络,是肺主气、司呼吸、朝百脉功能发挥的基础,气道与气络概念不同,但其功能与肺络密切相关。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属中医"瘟疫"范畴,疫毒之邪由口鼻而入发病。疫毒袭肺、气道壅滞、邪盛正退、气络虚滞是该病早期特点,毒热内生、气道壅阻、"换气转血"功能失常是该病发展加重的关键环节,气病及血、血伤入络、耗血动血是该病后期转归。汲取历代医家瘟疫的治疗用药经验,提出早中期积极干预的治疗原则——首重病因、驱逐毒邪;先证用药、积极干预;整体调节、多靶治疗。以络病理论为指导研制的连花清瘟可以体外抑制新型冠状病毒活性,改善发热、咳嗽、乏力、气促等临床症状,减少疾病向重症发展的比率;连花清咳宣肺泄热、止咳化痰,可用于改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咳嗽咳痰症状,佐证了络病理论及通络药物在疫情防控中的重要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3.
外感温热之邪多由卫分、气分、营分、血分各阶段逐层深入,因此在治疗上应采用"轻清宣透法"因势利导逐层托透温邪,再根据不同阶段的特性分而治之。卫分疏散表邪,气分透邪外解,营分透热转气,血分托邪外达,总以"轻清宣透法"贯彻始终。宣透邪气,疏畅气机,使邪有出路,契合温病的病机特点,故而贯穿温病证治的始终。  相似文献   

4.
清代名医叶天士善于从络病理论辨治胃脘痛。他认为胃脘痛的络病辨证总以区分虚实为要,通络治法亦根据脏腑辨证结果、病情轻重、病程长短灵活变通:病邪入络浅,络病轻者,以辛香通络为常法;入络深,瘀阻明显者,以化瘀通络为主;若胃脘痛病久、病重,络中痰凝、瘀浊不去,常药难以奏效,则以虫蚁搜络之法治之。络脉虚损者以补虚通络为治疗原则。此外,顾护胃气贯穿通络治法之始终。  相似文献   

5.
三焦焦膜既是气津输布之路径,又是病邪入侵之道路,与皮肤黏膜在生理上相互协同,病理上相互影响。认为慢性荨麻疹以邪客三焦、膜络挛急、津气不利为核心病机,其中卫气不充、邪客三焦为发病之始,正邪交争、膜络挛急为中间环节,津气不利、血行受阻为终末阶段。治疗上以疏达三焦为核心,内治以开达腠理、驱邪外出,自拟固本疏风汤为基本方加减;结合外治以疏调膜络、利气行津、三焦并治,常以膻中穴割治疗法利气行津、神阙穴封脐疗法充养营卫、血海穴天灸疗法行血通络。  相似文献   

6.
慢性胃脘痛证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建强 《江苏中医药》2007,39(12):26-27
慢性胃脘痛多见于上消化道炎症、溃疡等疾病患者,病因病理复杂,病程迁延难愈,治疗颇为棘手.笔者擅长以病机特点为切入点治疗本病症,临床疗效明显,现介绍如下. 1瘀阻胃络,不通则痛--治以化瘀通络,理气和胃 胃痛的主要病机是胃中气机郁滞,然而"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故胃脘痛初起在气,而日久必影响血络通畅,终致血瘀胃络.因此慢性胃痛多见血瘀.  相似文献   

7.
叶天士创立了络病辨治理法,从络病辨治痹证,揭示了新久痹证皆可络病,既有外邪直中,又有病邪久留传入,病位有在经络之络和血脉之络的不同,于痹证络病的辨证中须明确寒热虚实,治疗上强调除施以常法外,更着眼于"通"字,恰当运用辛温通络、虫蚁通络、活血通络3法。  相似文献   

8.
叶天士治痹证善从络病辨治,治周痹宣通脉络;肢痹流畅气血;寒湿痹微通其阳;风湿痹固阳,祛风湿,通经络;治湿热痹,若伤气则重治在气分,入络则予宣通经络为主;治痰血壅塞经络之痹,予化痰祛瘀通络;治卫阳疏风邪入络之痹,以宣通经脉为主;肝阴虚疟邪入血之痹,处养阴通络之品治疗;热入下焦血分之痹,又以补血养阴通络为主;风寒湿入下焦经隧之痹,予宣通经气,疏搜剔动药;气滞热郁之痹,则予宣通气;肝胃虚滞之痹,两补阳明、厥阴;肝胆风热之痹,以和阳甘寒,宣通经脉;精血虚痹,予益精气;气虚之痹,则益肺脾之气;营虚痹,用养营通络之品;筋痹,以补气血,宣行通络为主;血中气滞,疏化瘀通络之品;营中热,则通经络,清营热。  相似文献   

9.
络病学说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清  闫晓天  吴鸿洲 《河南中医》2008,28(11):12-14
"久病入络"是络病的主要病机,"络脉阻滞"是络病最基本的病理改变.络脉为病均有不同程度的气郁、血阻或痰结等"络瘀"表现,"通络"是总治则,细之又有"祛邪通络"、"扶正通络"两大类及宣络、透络、清络、活络、柔络、通络、搜络诸法.  相似文献   

10.
依据《临证指南医案》"久病入络"的论述,从络病理论探讨乳腺癌的病机。认为乳腺癌的发生与少阳络脉不通、厥阴络瘀血阻及久虚毒邪滞络关系密切,故乳腺癌之病当属络病范畴。以通络为基本大法,具体运用辛香通络、化瘀通络、虫蚁搜络等治疗方法与方药,对提高辨治乳腺癌临床疗效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从络病毒损肠络和脏腑病机学说的角度,探讨溃疡性结肠炎的因机证治。本病的发生发展是由气及血入络的渐变和复杂过程,认为脾胃虚损是UC的发病之本,肠络瘀阻是重要的病理基础,毒损肠络是致病的病机关键,故提出"脾虚络瘀毒损"是UC的基本病机;根据"络以通为用"的基本治则,提出"益气活血,通络透毒"的治法,并简要介绍了自拟方"益气活血透毒汤"的方药组成与配伍意义及加减,以期对开拓UC的治疗思路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王强 《中医杂志》2011,52(3):258-259
叶天士创"久病入络"之说,源于其对温邪易伤血络的认识。其实并非凡久病皆入络,而且然病亦可入络。血与络是统一整体,病邪伤血即可伤络,无论病之元初,血热还是血瘀,治络先治血,血和络自通。营行脉内应是气血同络,卫行脉外但不另外有络;"气络"乃是伪概念,气可行于经络内外,没有与血络并行的"气络管网"。  相似文献   

13.
气络承载元、宗、卫气,脏腑经络之气,是络气升降出入的网络通路,以气络学说的核心理论"承制调平"为指导,将"络以通为用"治疗原则与气络时空特点及病机特征相结合,提出"通、补、升、降、固、开、温、清、化、和"气络病变治疗十法。络气郁滞者流气畅络以通络气,络气虚滞者补中兼通以畅络气,络气虚而下陷者治以升气举陷,络气逆而乖乱者治以降气和逆,元气虚而外脱阳气虚而致亡阳者治以敛气固脱回阳救逆,神昏窍闭者治以醒神开窍,温阳化气以散寒、温阳化气以利水,清气以泻火、解毒以通络,或见痰湿内蕴、血瘀阻络、络息成积者治以化湿祛痰、化瘀通络、散结通络,贵在络以通为用,使气络恢复运行络气、温煦充养、防御卫护、自稳调控等正常功能。调既是治疗总则又包涵气络病变的具体治法,如调和营卫、调和气血、调和脏腑、调和阴阳等,均为临床之常用。  相似文献   

14.
从络治痹理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痹症又称"痹证"、"痹病"、"风湿病"等。络病学说萌芽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至汉代张仲景首创活血化瘀通络法和虫蚁搜剔通络法等,络病理论得到发展。清代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对仲景络病治疗给予充分肯定,并提出了"久病入络"、"久痛入络"的观点。本文仅从历代从络治痹之病因、病机、临床特点及治疗等方面做一简要梳理。认为络病致痹病因不外体虚邪侵、营卫不通和痰瘀郁阻、络脉不畅;其病机为正虚是络病致痹的内在要素、邪侵是络病致痹的必要条件以及络脉"不通"是发病的病理关键三方面;临床特点有"病久、多瘀、疼痛"。因此治疗上多采用祛除外感六淫邪气,"通络"止痛;调和营卫气血阴阳,顾护"胃气",以补为"通"以及化瘀祛痰,内外兼施,杂合以治。  相似文献   

15.
补肺通络解毒法治疗肺癌的思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倪娅  邱幸凡 《光明中医》2009,24(8):1459-1460
以中医"络脉络病"理论为指导,对肺癌的病机及治法进行了探讨,认为肺癌的基本病机为"肺虚络痹毒结":脏气亏虚是致病之本,肺气阴两虚是贯穿肺癌始终的主要病机,脾肾虚衰是肺癌病机的最终归宿;络痹毒结为致病之标,痰瘀痹络是肺癌发生的重要因素,癌毒结聚是肺癌发生的关键;脏虚络痹相互影响,互为因果.肺癌的基本治则为"补脏通络解毒":补脏以治其本,补脏以气血为先,以阴阳为本;通络解毒以治其标,通络是治疗肺癌的重要环节,涤毒是治疗肺癌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吾师黄星楼先生业医六十余载,对内科杂症治验颇多,现就手头资料将其治疗血证的部分临床经验简介如下,谨供同道参考.一、治血不可忽视调气1.注意辨别气的虚实:先血是临床常见病症,其原因虽然非止一端,但从临床辨证观察,与气的虚实盛衰关系密切.从生理上看,气与血互相依存,互相为用,气离开血或血离开气都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由于生理关系极为密切,在病理情况下,气病能累血,血病亦能累气,所谓"和则俱和,病则俱病".黄老曾谓:"气为血之卫,血为气之守,二者相依相存,若偏虚偏实,盖有不病者几稀."他诊治失血病人,不是单纯见血治血,而必审察气的虚实,结合失血的病位,进行辨证用药,认为:"病位在血而病因往往在气,不辨气的虚实,见血治  相似文献   

17.
络脉有别络、络脉、浮络和孙络之分 ,气血阴阳之别。不同级别的络脉相互联系 ,纵横交错 ,呈树枝状分布于脏腑组织之间 ,形成一个遍布全身的网络系统。络脉为沟通表里内外、贯通营卫、渗化气血的场所 ,具有满溢灌注和双向流动的功能特性。络病病因复杂 ,外感六淫、疫疠之邪 ,内伤饮食、情志 ,跌扑损伤皆能导致络脉损伤。络病有病气病血之分 ,但无论是“新病入络” ,还是“久病入络” ,都只是络脉在不同层次的病理改变 ,络脉瘀滞是其共同的病理基础 ,邪客络脉 ,营卫功能失常是其基本的病理环节 ,络脉失养 ,血行不畅 ,气滞血瘀 ,痰瘀凝结是络病的基本演变过程。络病病情缠绵 ,虚实并见 ,且多瘀 ,故其治当宿邪缓攻、通补兼施 ,随其所得、分部处之。临床用药多取类比象、以藤治络 ,辛香宣透、引经通络 ,虫类走窜、剔邪搜络 ,血肉有情、填补络道  相似文献   

18.
特发性肺纤维化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纤维化性间质性肺疾病。本文从肺损络伤探讨特发性肺纤维化发病机制与治疗,认为特发性肺纤维化是以肺络为中心,气、血、津液代谢异常所致肺损络伤合并脾肾脏腑功能失调而发病,治疗上调气以治其本,活血通络、养阴润燥以治其标,重用虫类药搜剔络邪,重视脾肾脏腑功能,以期为特发性肺纤维化的中医诊治提供理论依据及思路方法。  相似文献   

19.
以络病理论为切入点,结合古典医籍及现代医家关于冠心病病因病机的认识,提出冠心病"气络失调,邪伏血络"的病机新观点,认为冠心病以气络失调为先导,以邪气伏络为关键病理环节,气络失调则以络气亏虚为本,邪气伏络则以痰瘀互结为要,为临床治疗冠心病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痛风性关节炎属中医痹病、白虎历节病范畴,以络脉瘀痹为标,正气亏虚为本。叶天士“络瘀则胀”理论源自其络病学说,应用在治疗痛风性关节炎中,络瘀指络脉不通的状态,根据痛风性关节炎不同时期病邪特征,分为湿热、痰浊、瘀血阻塞经络,且病邪随疾病发展发生转化,初期以湿热阻络为主,后期发展至痰湿痹阻、痰瘀互结、瘀血痹阻。治疗上以通络除痹为原则,治有宣通清解法、辛药通络法及扶正通络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