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糖尿病妊娠严重呕吐,伴发作性低血糖,中医属于冲任失调,胃气上逆,气阴两虚,治以调补冲任、和胃降逆、温中止呕、滋阴益气。经方活用,选用干姜人参半夏丸加减,临床辨证精准,用药层次分明,后加益肾补心安胎之品,使患者呕止转愈。  相似文献   

2.
浅析张仲景对呕吐的辨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呕吐是多种疾病过程中所常见的症状,张仲景在其所著《伤寒杂病论》中对其论述极为广泛,详辨病机,细审病因,知犯何逆,随证治之,为临床辨证论治树立了典范。现对其辨治呕吐的方法予以综合归纳,分析探讨。解表降逆止呕法:太阳阳明会病,外邪入里,邪犯胃腑,故见无汗恶风项强、呕逆,治以葛根加半夏场以发汗解表,降逆止呕。解表化饮止呕法;外感风寒,内伤寒饮,饮犯于胃,胃气上逆则见干呕,治以小青龙汤以表里同治,辛温解表,涤化水饮,降逆止呕。散郁和胃止呕法:汗吐下后,阳邪内降,郁结,已胸,火郁不伸,扰乱胸隔,胃失和除故…  相似文献   

3.
陈楠 《中医研究》2011,24(7):19-20
吴茱萸汤出自于《伤寒论》,方由吴茱萸、人参、大枣、生姜组成,笔者根据本方温中补虚、降逆止呕的基本功效,和相应的经方组合加减运用,灵活变通,治疗汗出、高血压、头痛等病症,兹举验案3则,以求正于同道。  相似文献   

4.
湿遏漏汗     
李某某,女,34岁,工人。住院号33539。患者平素体弱,屡易感冒腹泻。1983年6月因习水劳作,当风受凉而发病。初时症见头痛恶风,身重乏力,医以大剂表散之药,治疗旬日,恶风稍退,而汗出不止,干呕阵作。遂易匪更方,改用牡蛎散加浮小麦、半夏敛汗固表,和胃止呕,然投10剂有余,汗出未止,恶风复见。此后几经求医,皆罔效。历二月余,于1983年9月以  相似文献   

5.
在《伤寒论》中共有35方在主方中用到生姜,用至三两者有20方,四两者2方,五两3方,六两1方,八两2方,其他7方,可见经方中的生姜并非可有可无之药。生姜的功效因剂量的不同也有所变化,三两用于调和营卫、发汗祛邪、和胃止呕,四两用于温通血脉、化饮消痞,五两用于降逆止呕,六两及八两用于温中散寒、宣散通阳。  相似文献   

6.
<正> 经方半夏泻心汤经数百年临床应用,逐步扩大了应用范围。笔者应用其治疗慢性泄泻,疗效较好。 一、方剂来源、功用和适应证 本方首见《伤寒论》,原治疗少阳证误下,损伤脾胃,少阳邪热内陷与气机相结,以致脾胃升降失司,寒热之邪结于中焦,出现“但满而不痛”,“呕而肠鸣,心下痞”等症。药仅七味,但药简意深,配伍精当。方中半夏辛温散结和胃,降逆止呕;干姜大辛,温中散寒,止呕散痞;黄芩、黄连苦寒泄热,燥湿,  相似文献   

7.
《伤寒论》对呕吐论述颇详,治法明晰井然。笔者依据有关条文内容,浅析归纳如下: 1.发汗解表止呕法“太阳病……体痛呕逆……名为伤寒”(3)。太阳主表,因风寒外束,寒邪内侵,胃气被寒邪所束,不能顺其下降之性而上逆作呕;呕逆虽属胃逆之疾,且只用发汗解表的麻黄汤,汗出表解而呕自止。2.调和营卫止呕法“太阳中风,阳浮  相似文献   

8.
就《伤寒论》中的"呕""吐"两个方面,讨论了呕、吐证的辨证论治。在"呕"的辨证中,有呕逆、干呕、但呕、呕不止、微呕、欲呕、呕利、喜呕、使呕、不大便而呕、得食而呕、食谷欲呕、呕不能食、呕而发热、呕而咳、呕而汗出、呕而脉弱、呕家、呕者、不可治呕之别;在"吐"的辨证中,有吐脓血、吐血、吐逆、吐蛔、吐利、吐涎沫、欲吐不吐、气逆欲吐、食入即吐、当吐、不可吐之别。张仲景论治"呕""吐"的思维方法为后世医家所推崇,有解表法、清里法、和解法、温阳法、灸法等,丝丝入扣,总不离辨证论治。"呕""吐"虽为《伤寒论》中一证,然病因病机不同,治法上不能见呕止呕,须观其脉证,随证治之。  相似文献   

9.
关联度最强药物配伍的中医止呕类方数据挖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在古今中医文献中寻找止呕方剂配伍规律与用药特点,为中药止呕新药的开发提供理论支持。方法:收录古今止呕类方剂985首建立止呕类方剂数据库,运用相关置信度规则,对中医止呕方剂药物配伍的数据进行挖掘,利用剪枝方法筛选关联度最强的数据。结果:最常用的单味药物为生姜使用频率高达61.23%。关联性最强的核心药对是茯苓配伍姜半夏,其相关置信度为0.114 4。关联度最强的药组为生姜、姜半夏、茯苓。结论:生姜、姜半夏、茯苓,其相关置信度为0.295 4是中医止呕方剂中最常合用的药物配伍,其3种药物间存在极强的关联性,张仲景创制的小半夏加茯苓汤被证实是中医止呕的核心药组。  相似文献   

10.
经方半夏泻心汤经数年临床应用,逐步扩大了应用范围。笔者在临床上用本方加减治疗膈肌痉挛、胆汁反流性胃炎、妊娠恶阻、慢性结肠炎等,均获得较好的疗效。现举例如下。1方剂来源本方首见《伤寒论》,原治疗少阳证误下,损伤脾胃,少阳邪热内陷与气机相结,以致脾胃升降失司,寒热之邪结于中焦,出现“但满而不痛”,“呕而肠鸣,心下痞“等症。药仅七味,但药简意深,配伍精当。方中半夏辛温散结和胃,降逆止呕;干姜大辛,温中散寒,止呕散痞;黄芩、黄连苦寒泄热,燥湿,辛苦合用,一  相似文献   

11.
卫爱武教授治疗妊娠剧吐立足于胃虚肝旺之基本病机,以疏肝健脾、和胃止呕为治疗大法,强调治病与安胎并举的原则,止呕的同时予以固肾安胎之法,并将中医穴位贴敷及耳穴贴压法应用于临床,中西结合、内外同治,获得满意疗效。卫师遵循中医"治未病"的学术思想,强调妊娠早期注重心理疏导及生活调护,能有效地预防妊娠剧吐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谢龙炜  顾在秋  虞俊杰 《陕西中医》2009,30(12):1643-1644
自汗、盗汗在中医中属于汗证范畴,不因外界干扰,白昼时时汗出,动则益甚者称之自汗;寐中汗出,醒来自止者称之盗汗。笔者运用益气养阴汤治疗烧伤中晚期患者26例,均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徐航  郑曙光  柴丽 《河南中医》2010,30(11):1132-1133
传统认为中医的汗证包括自汗、盗汗,以阳虚、阴虚者多见。而现代人生活方式的改变,加之抗生素、激素及苦寒类中药的滥用,极度损伤人体阳气,阳气亏虚,失于固摄,所以由于阳虚导致的汗证并不少见。临床上对于阳虚汗出者,法以温阳固摄止汗,阳气充足则虚汗自敛,而药用附子者,多验。  相似文献   

14.
总结茹占廷老师治疗汗证的辨证经验和临床用药特点。汗证病机众多,多以敛汗固本,滋阴止汗等治疗,而茹师临床治疗此证善于运用经方,根据患者不同体质,注重辨证化裁,尤善清热利湿,扶正固本。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多汗症是因长期高血糖导致交感神经兴务性增高,汗腺分泌异常为主要表现的一种并发症。中医病机可因消渴病日久,气阴耗伤,营卫不和,血行无力,瘀血内生,津行脉外而见汗出。治疗可予以调节营卫,益气养阴,化瘀止汗,笔者采用自拟降糖止汗方配合耳穴埋籽治疗糖尿病汗证1例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高血压病是一类常见病、多发病,而且有年轻化倾向,汗证是其常见兼证之一.高血压病兼汗证的中医分型包括:阴虚火旺型,肝阳上亢型,痰湿中阻型等,临床上以阴虚火旺型最为多见.笔者自拟宁心止汗方加减治疗高血压病兼汗证属阴虚火旺型86例,取得了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7.
西医治疗汗证目前还存在无明确的诊断依据和指南的问题.中医治疗具有通过辨证论治将汗证分为不同证型,按照不同治则治疗汗证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的优势.文章总结了陈新瑜主任治疗汗证的临证经验,陈新瑜主任认为肝病汗证的患者多以肝郁脾虚、湿浊中阻证多见,故创立调肝止汗汤加减.  相似文献   

18.
张玉岭 《吉林中医药》2011,31(11):1047+1082-1047,1082
呕吐之成因,既有脾胃本身的疾患所致,亦有他病影响而成。治疗当分清标本缓急、虚实寒热以及病势的发展,不可见呕止呕。仲景治呕,寒饮呕吐善用小半夏汤,阴寒上逆用吴茱萸汤,少阳邪热用小柴胡汤,气虚伤津用大半夏汤,并告诫医者"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相似文献   

19.
介绍上海市名中医蔡淦教授治疗汗证的验案,根据汗证特点虚实兼顾,标本同治,寒热并施或采用经方辨证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呕吐临床常见,亦是多种病证的一种临床表现。呕吐最早的记载见于《内经》,但对呕吐的脉证治疗则详见于《金匮要略》。本期《〈金匮要略〉呕吐证治探要》一文,笔者对《金匮要略》呕吐的证治进行了梳理和总结,认为仲景治疗呕吐既见呕止呕,标本兼顾;又见呕不止呕,重于治病求本;更见呕勿令止呕,法倡因势利导。此三条法则至今适用,临证当详审细辨,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