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突发性聋又称特发性耳聋(简称突聋),是指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性神经性听力丧失。其病因迄今未明,目前认为主要与病毒感染、内耳供血障碍有关。由于本病病因未明,临床治疗方案亦不确定,当前的治疗着重在于改善内耳微循环。为作进一步探讨,现对我院从2000年9月至2003年4  相似文献   

2.
丹红注射液治疗突发性耳聋94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突发性耳聋是指突然发生、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耳聋,病人的听力一般在数分钟、数小时或3d以内急剧下降,至少在相连的两个频率听力下降20dB以上。如不及时治疗,许多患者的听力将不可恢复。本院自2007年2月~2008年10月共收治各种突发性耳聋94例,采用以静脉点滴丹红注射液为主的治疗方案,疗程10-30d,对比治疗前后的听力曲线的变化,获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侯亚丽 《河南中医》2013,33(2):231-232
目的:观察高压氧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突发性耳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治疗组用高压氧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8.3%,对照组有效率为7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联合丹参川芎嗪治疗突发性耳聋有较好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突发性耳聋是指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觉神经性聋。大多数患者伴有耳鸣,部分患者伴有眩晕。本病至今尚无一种公认的特效药物。笔者近年来用丹参注射液、丹参注射液加罂粟碱注射液作为对照,治疗98例突发性耳聋患者,效果尚为满意,现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6.
近年来,我科应用中药川芎嗪治疗突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1997~1998年间治疗75例患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复方丹参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突发性耳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注射液穴位注射在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方法:将80例86耳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41耳,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40例45耳,给予药物常规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7.8%,对照组64.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丹参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突发性耳聋有较好的疗效,操作简便、安全.  相似文献   

8.
自 1996年 1月~ 2 0 0 1年 12月 ,我科以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突发性耳聋 ,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12 8例均为住院患者 ,其中男 6 9例 ,女 5 9例 ;年龄 18岁~ 6 7岁 ,平均年龄 4 1岁 ;病程 1~ 7天者5 6例 ,8~ 14天者 2 6例 ,15~ 2 2天者 2 0例 ,2 3~ 30天者 16例 ,30天以上者 10例。听力损失程度 :中度 (<6 0dB) 5 2例 ;重度 (6 0~90dB) 5 0例 ;全聋 (>90dB) 2 6例。诊断标准 :依据中华医学会耳鼻喉科学会 1996年制定的突发性耳聋的诊断标准[1] 。2 治疗方法采用扩张血管或降低血液粘滞度的药物改善内耳…  相似文献   

9.
金伟 《辽宁中医杂志》2004,31(4):304-304
1 活血化瘀法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依据1 1 中医理论根据 祖国医学认为,所谓瘀血,是指离经之血不能及时排出消散,而停滞于体内,或血液流行受阻瘀积于经脉或器官之内而形成的,它既是一种病理产物,又是一种致病因素。临床上,气滞、气虚、痰凝、阳虚、血虚、血热等均可导致血瘀的发  相似文献   

10.
葛根素注射液治疗突发性耳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韶昱  李志刚  胡少争  景朝丽 《中国中医急症》2009,18(8):1263-1263,1285
目的 观察葛根素注射液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1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1例与对照组60例,均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葛根素注射液;两组均以10d为1疗程.结果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发病时间短者疗效明显优于发病时间长者.结论 葛根素注射液治疗突发性耳聋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电针结合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耳聋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电针结合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方法 将72例突发性耳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电针结合高压氧治疗(实验组)36例(39耳),单纯高压氧治疗(对照组)36例(38耳),对两组患者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实验组有效率84.6%,对照组有效率63.2%,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病程≤15d的有效率(实验组92.6%,对照组76、o%),病程>15d的有效率(实验组66、7%,对照组38.5%),两组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电针结合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耳聋疗效明显伏于单纯高压氧治疗,并且病程≤15d治疗的患者疗效明显伏于病程>15d的患者。  相似文献   

12.
眼针治疗突发性耳聋4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郑振  石晶 《中国针灸》2002,22(8):6-14
目的:观察眼针对突发性耳聋的治疗作用。方法:将114例患者随机分为眼针组42例和对照组72例,眼针组给予西药治疗的同时,采用眼针治疗,穴取肝区,肾区,上焦区,对照组只给予西药治疗,结果:眼针组总有效率为81.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5%(P<0.05),结论:眼针有助于提高突发性耳聋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穴位注射治疗突发性耳聋61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目的:探讨更有效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方法。方法:突发性耳聋患者122例167耳,随机分为穴位注射组(穴注组)和西药治疗组(对照组),穴注组采用翳风、风池和听会穴注射ATP、复方丹参和654-2药物的方法;西药组采用疗效肯定的常规西药治疗。治疗前后用电测听检测听力进行疗效对比。结果:穴注组85耳,总有效耳数71耳,占83.5%;对照组82耳,总有效耳数58耳,占70.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复合作用的药物穴位注射疗法治疗突发性耳聋疗效是肯定的。  相似文献   

14.
突发性耳聋是一种突然发生、原因不明的感觉神经性耳聋.笔者采用谢强教授的热敏灸疗法为主治疗突发性耳聋患者30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0月~2011年10月浙江省桐乡市中医医院门诊患者共60例,参照1997年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分会、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编辑委员会颁布的诊断依据诊断为突发性耳聋,排除其他神经性耳聋及听神经性肿瘤.按照患者就诊时间顺序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18~66岁;病程1~15天.对照组30例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17~65岁;病程1~13天.经统计学处理,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15.
葛根素为主治疗突发性耳聋29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突发性耳聋(SD)是耳科较为常见的急症之一,起病急,听力一般在数分钟或数小时下降至最低[1],目前病因尚不十分明确,可能与内耳供血障碍或病毒感染有关。对此,笔者应用葛根素为主治疗29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所观察对象为2001年10月至2006年12月我院门诊及住院患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性耳聋的中耳功能。方法:对120例患者(240耳)进行纯音听力检查和声导抗检测。结果:24.9%患者为感音性耳聋。69.3%的患者为神经性耳聋。9.8%的患者提示有传音系统障碍,结合纯音听阈表现为混合性耳聋。讨论:虽然同为老年性耳聋,但病变部位有所不同,可以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7.
笔者近年来采用中医辨证论治结合针灸及手法按摩综合治疗突发性耳聋32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32例中男18例,女14例;平均年龄64岁;病程1h~1年半;伴高血压病者6例,糖尿病者4例,高脂血症者8例,伴眩晕者5例.1.2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相似文献   

18.
中西医结合治疗突发性耳聋3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8年1月~2003年12月,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突发性耳聋患者30例,并与单用西药治疗的30例作对照,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我院 1992年— 1996年 ,我们用脉络宁治疗突发性耳聋 4 0例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我院为 6 4例突发性耳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脉络宁治疗组 4 0例 ,其中男 2 5例 ,女 15例 ;年龄 10~6 4岁 ,平均 38岁 ;病程 1~ 30天 ,平均 12天 ;左耳突聋 30例 ,右耳突聋 10例 ;伴耳鸣者 39例。星状神经节封闭对照组 2 4例 ,其中男 17例 ,女 7例 ;年龄 16~ 6 0岁 ,平均 36岁 ;病程 1~ 2 8天 ,平均 11天 ;左耳突聋 14例 ,右耳突聋 10例 ,伴耳鸣者 17例。两组耳聋程度相仿 ,言语频率区损失平均在 6 0— 80 d BHL左右。2 治疗方法治疗组用脉络…  相似文献   

20.
笔者自1992年以来自拟耳聋复聪汤为主治疗突发性耳聋30例,并与单纯西药疗法对比,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