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分析骨骼肌筋膜侵袭性纤维瘤病(aggressive fibromatosis,AF)的CT及MRI表现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影像学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4例发生于骨骼肌筋膜AT的CT及MRI表现。结果:14例AF肿瘤直径2~10cm,四肢6例的瘤体全部呈长梭形;臀部及颈肩部8例,瘤体5例呈类圆形,3例呈不规则分叶状。14例AF侵犯周围骨骼肌6例,侵犯骨皮质5例。8例CT平扫,呈低或等密度改变,4例增强扫描病灶不均匀中度渐进强化。9例MRI平扫,肿瘤呈不均匀稍长或等T1、稍长T2信号,6例增强扫描,均明显不均匀强化。瘤体中散在分布斑点状、斑片状、条带状纤维瘢痕CT、MRI均不强化。结论:四肢和肢端AF具有一定的CT、MRI特点,但缺乏特异性,若有增强后渐进强化特点或MR图像出现低信号瘢痕时,可为本病诊断提供更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四肢侵袭性纤维瘤病(AF)的磁共振成像(MRI)表现.方法 回顾分析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四肢 AF 的 MRI 表现,其中7例加做增强扫描.结果 肿瘤在T1WI呈等信号11例;脂肪抑制FSET2WI高信号10例,1例为混杂信号;7例静脉注射GdDTPA后脂肪抑制SE T1WI明显强化.10例在所有序列均见到低信号带.8例边界不清,1例部分边界清楚,2例边界清楚.并可见完整的包膜.3例侵犯相邻骨质,其中1例累及髓腔;3例侵犯皮下脂防.所有病变均未见坏死出血和囊变,瘤周未见水肿.结论 四肢AF有不同于其他身体部位AF的MRI特征,MRI对四肢AF的诊断、术前规划和术后监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侵袭性纤维瘤病(AF)的CT及MRI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AF的CT和MRI表现。结果:CT检查:腹壁外型7例,肿块界限清楚4例,不清楚3例;密度均匀5例,不均匀2例;等密度3例,等低密度2例,略低密度2例。腹壁型16例,肿块界限清楚15例,不清楚1例;密度均匀13例,不均匀3例;等密度9例,略低密度4例,等低密度3例。增强12例,其中动脉期呈中度强化4例,呈轻度强化8例,静脉期和延迟期均呈轻度持续强化。MRI检查4例:肿块信号均匀1例,不均匀3例;T2WI呈略高信号2例,呈高低信号1例,呈混杂信号1例;T1WI肿块呈等低信号1例,呈低信号3例;T2WI压脂呈高低信号2例,呈高信号2例。邻近骨质侵袭性破坏4例,骨质受压1例,子宫和乙状结肠受压1例。结论:AF的CT及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CT、MRI检查对AF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左前上胸壁侵袭性纤维瘤病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侵袭性纤维瘤病又称韧带样瘤,好发于腹部,发生于胸部较少见。现将我院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例报告如下。 患者男,33岁。无诱因下出现左上胸部疼痛不适,来院就诊。体检:左前上胸壁压痛(+),无其他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各项指标均阴性。  相似文献   

5.
侵袭性纤维瘤病(AF)是一种罕见的软组织中间型肿瘤,呈浸润性生长且局部易复发.既往多采取手术切除的治疗方式,但局部复发率居高不下.随着研究的深入,现对该病的治疗观点已有较大改变,随诊观察策略已获得广泛认可,但后续治疗方案仍未统一.文章主要就AF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与诊断及其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腹内型侵袭性纤维瘤病(AF)多排螺旋CT(MDCT)和MRI表现特征和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内型AF MDCT、MRI资料和临床资料。结果: 8例中7例单发,1例多发;肠系膜3例,腹腔2例,结肠脾曲1例,盆腔1例,腹膜后1例;5例呈类圆形,3例不规则形;局部边界均不清或欠清,与邻近血管、系膜及脏器粘连。平扫CT接近肌肉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增强渐进性欠均匀轻中度强化,其内可见条片状无强化区;T1加权像信号同肌肉相仿,等或稍低信号,T2加权像及弥散加权成像不均匀稍高信号,增强渐进性不均匀中等或明显强化,强化程度较CT明显,病灶内见条片状T1加权像、T2加权像低信号不强化或轻度延迟强化区;MDCT后处理技术和MRI均能多角度观察邻近结构受压、侵犯情况及邻近血管改变。结论: MDCT和MRI能显示腹内型AF的主要病理改变,影像表现有一定特征,认识这些特征对AF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手术联合放疗治疗腹壁外侵袭性纤维瘤病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报告46例腹壁外侵袭性纤维瘤病的临床资料并讨论其临床特点和治疗问题.方法 46例均进行了手术治疗,37例行术后放疗.结果 治疗后随访1-9年,11例在术后7-14个月复发,总复发率为23.9%.行肿瘤广泛切除加术后放疗复发率为7.7%,行单纯肿瘤广泛切除复发率为33.3%,行肿瘤边缘切除(包括瘤内切除)加术后放疗复发率为29.2%.结论 腹壁外侵袭性纤维瘤病具有浸润性生长特点,局部切除后易复发.术后放疗能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侵袭性血管黏液瘤(AAM)CT、MR影像学特征以及诊断要点。方法 收集2015年1月~2022年6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AAM患者7例,根据其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治疗、病理和随访情况,对AAM影像学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及总结。结果 7例年龄35~67岁,其中女性6例,男性1例。发病部位:盆腔4例、肛周、腹股沟区、左小腿各1例。肿瘤呈纵向、尖角生长,易局部浸润,4例有跨盆膈表现。CT特征:平扫梭形或不规则形低密度肿块,可见“燕尾征”,CT值0~30HU,增强3例漩涡分层强化,2例袖口样强化,周围见血管包绕、穿行;MRI特征:平扫T1WI等或稍低信号,T2WI混杂高信号,可见漩涡分层征象,周围血管流空,增强后明显强化,可见漩涡、分层状结构,T2WI冠矢状位可见“梳状征”。结论 AAM好发于女性盆腔,“分层漩涡”、“燕尾征”、“梳状征”是其重要的影像学特征。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侵袭性纤维瘤(AF)的MRI特点和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17例AF患者术前常规MRI检查(其中15例加做增强扫描)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并探讨MRI表现的病理基础.结果 17例病变中发生于腹外的有15例,腹内和腹壁各1例.所有病灶MRI均表现为沿肌纤维浸润性生长的椭圆形或分叶状软组织肿块,并累及多块肌肉.肿块较大,平均(8.30±3.02)cm.17例病变中2例边界清晰,可见假包膜;15例边界不清,其中13例无假包膜,2例包膜不完整.与肌肉相比T1WI呈低信号7例,等信号10例;T2WI呈高信号16例,等信号1例;15例增强扫描病例有不同程度强化.17例肿瘤内均未见坏死囊变及瘤周水肿.1例肿瘤邻近骨骼受侵,3例肿瘤邻近骨骼呈边缘受压改变.结论 AF的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与病理表现一致,有助于该病的术前诊断和鉴别诊断,可准确评估肿瘤侵犯范围以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侵袭性纤维瘤(AF)的MRI特点和诊断价值。方法收集17例AF患者术前常规MRI检查(其中15例加做增强扫描)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并探讨MRI表现的病理基础。结果17例病变中发生于腹外的有15例,腹内和腹壁各1例。所有病灶MRI均表现为沿肌纤维浸润性生长的椭圆形或分叶状软组织肿块,并累及多块肌肉。肿块较大,平均(8.30±3.02)cm。17例病变中2例边界清晰,可见假包膜;15例边界不清,其中13例无假包膜,2例包膜不完整。与肌肉相比T1WI呈低信号7例,等信号10例;T2WI呈高信号16例,等信号1例;15例增强扫描病例有不同程度强化。17例肿瘤内均未见坏死囊变及瘤周水肿。1例肿瘤邻近骨骼受侵,3例肿瘤邻近骨骼呈边缘受压改变。结论AF的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与病理表现一致,有助于该病的术前诊断和鉴别诊断,可准确评估肿瘤侵犯范围以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腹盆部结外淋巴瘤CT诊断:附19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忠嘉  范莲春 《北京医学》1997,19(5):286-288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常见妇科急腹症的CT、MRI表现及鉴别诊断,以提高对妇科急腹症的CT、MRI认识水平。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及临床最后诊断的妇科急腹症4例,分别对其CT、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4例妇科急腹症分别为皮样囊肿破裂、卵巢黄体破裂、皮样囊肿蒂扭转及卵巢脓肿,它们均有相应的CT、MRI表现。结论在妇科急腹症中进行MRI或CT检查对临床定性诊断可以起到明显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脉络膜裂蛛网膜囊肿的CT、MRI表现.方法回顾分析经CT和MRI 诊断为脉络膜裂蛛网膜囊肿的患者18例,CT轴位扫描12例,冠状扫描3例,其中增强扫描8例.MR I进一步检查6例,直接MRI检查3例.结果18例病灶均发生于脉络膜裂区 ,右侧12例,左侧6例,均为单侧.直径为9~20mm,呈圆形或椭圆形,CT值5~20HU,增强扫描均无强化,与环池相连9例,灶周无水肿.结论CT和MRI均可检出脉络膜裂蛛网膜囊肿,但在定性诊断和鉴别诊断方面MRI明显优于CT.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Rathke囊肿的CT和MRI特征进行分析,以提高该病的术前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22例Rathke囊肿的CT及MRI资料.结果:22例Rathke囊肿形态呈圆形或类圆形,19例位于鞍内,伴鞍上延伸5例,伴鞍底下陷7例,3例位于鞍上.高度从5~30 mm,多数在10~20 mm.CT平扫呈等密度8例、低密度4例、略高密度1例、混杂密度1例.增强后3例病灶无强化,3例可见囊壁的强化.MRI平扫时,,T1WI呈低信号2例、等信号3例、稍高信号5例,高信号8例、混杂信号3例;T2WI呈高信号6例,稍高信号3例、混杂信号7例.增强14例看到囊壁的轻度或部分强化.结论:Rathke囊肿GT、MRI影像表现多样,与临床病史及其它检查相结合,可提高定性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颅内脂肪瘤CT与MRI诊断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总结颅内脂肪瘤CT与MRI的特征性表现,提高诊断水平。方法 对12例颅内脂肪瘤临床资料及CT,MRI扫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例行CT扫描.其CT特征性表现为均匀一致脂肪密度影,边缘清楚,3例伴有钙化,周围无水肿;4例行MRI扫描,其MRI特征性表现在T1及T2加权像均表现为高信号,在STIR序列表现为均匀一致的低信号。结论 CT和MRI对颅内脂肪瘤均能明确定位、定性诊断;MRI在颅内脂肪瘤定性诊断上较CT更好。  相似文献   

16.
CT和MRI诊断食管血管瘤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 ,男性 3 0岁 ,反复发作性刺激性干咳 ,无痰伴喉部不适 1年 ,近 1个月加重 ,并出现进粗食时有吞咽困难。查体未发现异常。纤维支气管镜见气管上段后壁有一外压性凸起 ,气管粘膜正常。食管吞钡摄片和食管纤维内镜检查未见食道粘膜异常。  CT表现 :食管上段入口处 ,相当于颈 6椎体平面见类圆形软组织块影与食管相连 ,肿块约 1 9cm× 2 8cm ,CT值 2 9Hu ,边缘光滑 ,分界清楚 ,肿块向前突向气管 ,致气管后壁前移。MRI示食管肿块T1WI与食管壁呈等信号 ,T2WI块内见半弧形高信号 ,与周围分界清楚。手术所见 :肿块约 1 2…  相似文献   

17.
脑静脉畸形的CT和MRI诊断和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X线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成像(MRI)在脑静脉畸形(CVM)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对17例CVM患者的MRI和CT资料进行分析,15例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其中2例行磁共振脑静脉成像检查.3例行磁共振脑动脉成像检查,8例患者行妇CT检查,包括平扫2例,增强4例,cT脑动脉造影检查2例.17例中4例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证实. 结果:17例患者有21个CVM,其中3例为多发,4例患者合并有海绵状血管瘤.有21个CVM中,幕上7个,幕下14个.12个CVM为浅型,位于皮质和皮质下区,9个为深型.CT平扫均不能显示CVM的直接征象,增强CT、CT脑动脉造影和MRI增强扫描均能清晰显示CVM的特征性表现,即"水母头"状扩张的髓静脉汇入粗大的引流静脉干,MRI能清晰显示合并的海绵状血管瘤和其他脑实质异常.磁共振脑静脉成像也能清晰显示CVM. 结论:CVM为最常见的脑血管畸形,具有典型的影像学表现,CT增强、CT动脉成像以及MRI均能显示其特征性改变,并对其做出诊断.MRI检查可显示合并的其他异常表现,是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8.
纵隔脂肪肉瘤CT及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纵隔脂肪肉瘤的CT及MRI表现和特征,探讨CT及MRI在诊断纵隔脂肪肉瘤上的价值。方法:结合病理学特点,复习既往献,并对2例纵隔脂肪肉瘤病人的CT及MRI表现和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CT及MRI对纵隔脂肪肉瘤的定位诊断比较明确,而在定性诊断上虽有一定的特征表现,但往往需要与纵隔其他实体瘤相鉴别,结合肿瘤病理,临床加以综合性分析,作出正确的结论。CT及MRI增强扫描的鉴别意义不大。结论:CT及MRI是诊断纵隔脂肪肉瘤的前效方法,但仍需结合临床,病理,以得出正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