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前、后路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和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01年1月~2004年6月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78例,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43例,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术或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35例,术前和术后按照TOA评分系统进行评分并计算恢复率,MRI测量硬脊膜囊矢状径并计算膨胀回复率.结果 术后随访6~50个月,平均23个月,两组手术病例术前JOA评分及硬脊膜矢状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JOA评分和恢复率,硬脊膜囊矢状径和膨胀回复率前路手术组高于后路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前、后路减压手术均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优于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或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和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01—2009-01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68例,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33例(A组),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术或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35例(B组),术前和术后按照JOA评分系统进行评分并计算恢复率,MRI测量硬脊膜囊矢状径并计算膨胀回复率。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4年2个月,平均1年11个月,两组手术病例术前JOA评分及硬脊膜矢状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JOA评分和恢复率,硬脊膜囊矢状径和膨胀回复率前路手术组高于后路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显著意义(P〈0.05)。结论前、后路减压手术均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优于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或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相似文献   

3.
脊髓型颈椎病经颈前路手术减压植骨融合已成为一种有效的方法。但对于多节段的颈椎病临床常采用后路椎板切除或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我院1997年1月-2004年8月采用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术和黑川1980年设计的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48例。对二种术式的优良率、术后并发症进行了观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前路椎间隙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和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石家庄市第一医院收治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6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观察组由颈前路实施椎间隙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对照组经后路实施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情况、随访期间椎间高度、颈椎生理曲度C值等临床资料。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要多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1、3及6个月时观察组椎间高度、颈椎生理曲度C值及日本整形外科协会(JO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视觉模拟评分(VAS)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椎间隙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可较好地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保持颈椎曲度,减轻疼痛症状,效果优于经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相似文献   

5.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两种后路术式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后路全椎板切除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38例患者手术前后情况进行回顾,Ⅱ组18例为全椎板切除术,Ⅱ组为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比较两组优良率,手术并发症。结果 两组优良率短期并发症无明显差别,而长期并发症Ⅱ组优于Ⅰ组。结论 对于多节段颈椎病的外科治疗,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是一种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6年4月至2018年6月收治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单开门组30例接受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治疗,双开门组30例接受双开门椎管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各项指标和术后JOA评分情况。结果双开门组术中出血量及引流量均低于单开门组,但手术时间高于单开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周、3月、1年的JOA评分与术前相比明显改善,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均效果显著,但各有优缺点。因此,临床应结合患者病情及术者手术熟练程度选择最为适宜的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7.
脊髓型颈椎病23例手术治疗分析于益民张成浩王铁兵王用凯李宝克(滨州地区人民医院,滨州市256610)关键词脊髓型颈椎病;颈椎病;外科治疗我院1994年4月~1996年4月采用前路多节段减压融合术及后路椎管扩大术(单开门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26例,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一期后前路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应用后前路一期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36例.所有病例先行后路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椎管开门涉及颈椎节段为C3~C7,后行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钢板内固定术.脊髓功能采用JOA评分进行评定,随访观察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 所有病例随访平均16个月,术前JOA评分平均7.03±1.53,术后12个月时JOA平均评分12.72±1.31,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无内植物松动、断裂发生、均获骨性融合.结论 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采用后前路联合一期手术治疗,可达到椎管充分减压、颈椎获得可靠的稳定性,为脊髓功能恢复创造有利的条件,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较好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9.
张松山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17):3162-3163
目的比较前路分段减压法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周口协和骨科医院2016年3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46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分为研究组(前路分段减压法)和对照组(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每组23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JOA评分及手术相关指标。结果手术前,两组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研究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前路分节减压法手术效果更佳,康复更快。  相似文献   

10.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手术疗效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多节段脊髓性颈椎病的手术疗效及适应证。方法对该科于1999年8月~2006年2月手术治疗的多节段脊髓性颈椎病45例进行随访。16例行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25例行前路多节段分段减压,4例选择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型术,再予前路减压融合术。所有患者术前、术后分别采用JOA评分评估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用X线评价前路减压患者术前、术后不同时期颈椎曲度改变情况。结果术前症状皆有明显改善或消失。术后6个月神经功能改善率达75.3%,颈前路减压患者术后即刻显示颈椎曲度(Cobb角)明显改善(P<0.01)。结论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治疗应根据患者的受压方向,受压程度决定手术方式,以达到彻底减压,减少术中、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脊髓型颈椎病二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28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根据不同节段分别二期行颈前路突出髓核摘除减压加椎体间植骨融合术和颈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椎管扩大术.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2年,优良率85.7%.结论 脊髓型颈椎病二期前后路联合手术对有脊髓型脊椎病的病人能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2.
三种后路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颈椎后路单开门悬吊椎管扩大成形术、单开门骨块支撑椎管扩大成形术、双开门植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ulti-level cervical myelopathy,MCM)进行临床疗效计影像学评估。方法:需要手术治疗的MCM45例,其中单开门悬吊椎管扩大成形术15例(A组)。后路单开门骨块支撑椎管扩大成形术15例(B组)。双开门棘突间植骨椎管扩大成形术15例(C组)。术前术后计随访期间摄CT片,比较三组病例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症状改善率、椎管面积、椎管矢状径扩大情况。结果:A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出血量均少于B、C两组(P〈0.05);三组症状改善率、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术后各期椎管矢状径扩大率大于A、B两组(P〈0.05),A、B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C组术后椎管面积扩大率与A、B两组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椎管面积扩大率与症状改善率之间无明显相关性(r=0.199)。结论:三种后路手术是治疗MCM重要而有效的方法。但单开门悬吊术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是治疗多节段CSM较理想的术式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前路和后路手术治疗合并颈椎管狭窄的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手术治疗合并颈椎管狭窄的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31例,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A组)19例,后路单开门椎板扩大成形术(P组)12例。采用JOA评分比较两组术后疗效,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组术后平均改善率为75.9%,P组为64.8%,两组间术后疗效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手术治疗合并颈椎管狭窄的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前路和后路两种术式均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4.
脊髓型颈椎病不同手术入路的疗效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CSM)应用不同手术入路的临床疗效及对脊髓功能的改善情况。方法:将10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根据手术入路的选择随机分为A组与B组,每组各50例。A组采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B组采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及术后并发症、脊髓神经功能优良率及日本骨科学会评分(JOA)术前术后的变化。结果:两组脊髓神经功能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JOA评分均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A组JOA评分改善明显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均具有较好的疗效,合理选择好手术适应证,对提高CSM患者的JOA评分及优良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
葛广凤 《吉林医学》2012,33(13):2883-2884
<正>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是学术界公认的简便有效的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和颈椎管狭窄的外科手段之一,它部分解决了单纯全椎板切除引起的颈椎后路结构破坏、发生后突畸形等并发症,是颈椎后路椎管成形技术的突破。我院2008年~2011年采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颈椎前后联合入路手术与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对前后受压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2020年2月在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行手术治疗的60例前后受压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手术方式分为A、B两组,A组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B组行颈椎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比较术前、术后1周、术后12个月的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颈椎曲度D值。结果 B组治疗有效率高于A组(P <0.05);A组手术时间短于B组(P <0.05),出血量少于B组(P <0.05);B组术后JOA、VAS评分均高于A组(P <0.05);B组术后1周、术后12个月颈椎曲度D值高于A组(P <0.05);B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组(P <0.05)。结论 颈椎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治疗前后受压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有效率更高,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比保留棘突的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与传统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7月~2019年1月收治的62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改良组与对照组。改良组患者采用保留棘突的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手术,对照组患者选取传统不保留棘突的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手术。记录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出血量+术后伤口引流量)、轴性症状发生情况;分析比较两组术前及随访时的颈椎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和改善率。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顺利,随访6~25个月;两组手术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JOA评分与同组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改良组术后出现7例轴性症状,对照组出现8例轴性症状,均经过保守治疗后症状缓解,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保留棘突的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与传统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在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方面相比,同样能获得有效的脊髓减压,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以及较少的并发症,且保留棘突的颈椎后路单开门术能够降低出血量及简化手术步骤,更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颈椎前路混杂减压融合内固定术和后路椎管成形术结合微型钛板内固定术治疗四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08年1月—2015年6月湖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7例四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前路组(37例)和后路组(30例)。前路组采用颈椎前路减压三个间隙短节段钢板内固定和一个间隙自锁融合器融合术,后路组采用后路椎管成形术结合微型钛板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记录两组术前、术后3、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JOA评分、颈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并对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路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小于后路组,住院时间短于后路组(P<0.05)。两组在术后3、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JOA评分较术前升高,颈痛VAS较术前降低(P<0.05)。术后3、6个月和末次随访时,前路组颈痛VAS均低于后路组,颈椎曲度均高于后路组(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神经血管并发症。结论 颈椎前路混杂减压融合内固定术和后路椎管成形术结合微型钛板内固定术均能够有效改善四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神经功能,但与后路手术相比,前路手术能够减少术中损伤,更好恢复并改善颈椎曲度,是治疗四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一种优先选择方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应用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和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手术方法与效果.方法 对本院收治的50例运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进行观察,总结手术后的疗效.结论 治疗脊髓型颈椎病运用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疗效确切、操作简便、患者恢复快、适用范围广、副损伤小,值得在基层医院进行临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锚定法)、微创颈椎管成形术(CMIL)两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脊髓型颈椎病(CSM)的临床效果及术后轴性症状的发生率。方法2010年9月至2013年3月,应用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CSM患者54例(A组);应用微创颈椎管成形术治疗CSM患者71例(B组)。术后即刻、3、6、12个月门诊随访,以后每年随访1次。依据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评分标准分别评估疗效及轴性症状,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JOA改善率无明显差异,但B组轴性症状的发生率低于A组。结论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及微创颈椎管成形术均可彻底减压并保持椎管成形后稳定,能有效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术后轴性症状的发生率微创颈椎管成形术组低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