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外泌体在炎症性肠病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种慢性、反复发作性肠道炎症,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外泌体是由多种细胞类型分泌的纳米级细胞外囊泡,广泛分布于各种生物液体中。它们含有多种生物活性分子,通过全身循环将其转移到邻近或远端细胞,参与细胞内和细胞间的通讯。研究发现,外泌体通过免疫调节等方式影响炎症性肠病的发生发展,但外泌体在IBD中的作用需要进一步阐述。本文综述外泌体在IBD发病机制、诊断、治疗中的研究进展,为探索IBD新的诊疗方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
外泌体是源于细胞内部消化过程中的细胞膜的一种分泌小泡,在细胞间的交流中起到重要作用。外泌体来源多样,不同来源的外泌体作用也不尽相同。随着近年来对外泌体的深入研究,越来越多的资料显示外泌体在骨关节炎等关节疾病的发病与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骨关节炎患者来源细胞中的外泌体内含有多种生物活性分子,可促进炎症因子的产生,进而导致软骨退化,加重关节破坏。来自间充质干细胞的外泌体还参与了修复关节和延缓关节疾病的进程,为骨关节疾病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该文主要对近年来关于外泌体在骨关节炎疾病发展进程中的作用和机制的文献进行综述,对未来外泌体在骨关节炎的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3.
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是肾脏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早期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发现时多已是晚期.外泌体(exosome)是机体正常细胞及癌细胞主动分泌的一种具有脂质双层膜结构的小囊泡,内含蛋白质、核酸、脂质等生物活性物质.对体液中外泌体的检测可以对RCC的早期诊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对外泌体在...  相似文献   

4.
章陈晨  周微 《重庆医学》2021,50(4):681-683,688
外泌体是一种脂质双分子层结构囊泡,具有促凝血作用、促炎症作用、促血管生成、抗凝作用、免疫功能等多种生物学活性.很多呼吸系统疾病与细胞的凋亡和活化相关,有相应外泌体水平增加,故而外泌体检测可能为临床呼吸系统疾病诊断治疗提供新的思路.该文将对外泌体在呼吸系统疾病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外泌体是一类具有脂质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外囊泡。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均可分泌外泌体。释放到细胞外基质的外泌体能够自由地穿过血脑屏障,是中枢神经系统细胞通信和物质交换的重要载体,在精神分裂症、抑郁障碍以及双相情感障碍等精神障碍的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具有成为抗精神病药物的靶向载体的潜力。未来外泌体有望成为协助精神障碍患者早期预防、精准诊断与有效治疗的一种新型工具。  相似文献   

6.
外泌体是由脂质双分子层包裹的一种细胞外囊泡(EVs),包含蛋白质、脂质、DNA、RNA、miRNA、lncRNA等多种物质。外泌体参与细菌感染过程中的病原识别、抗原呈递、自噬调节、免疫激活和免疫抑制。研究表明外泌体miRNA、lncRNA和蛋白质在调节机体抗菌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外泌体对几种胞内菌和胞外菌感染的免疫调节作用,为研究外泌体与细菌感染之间的相互作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外泌体是由多种细胞释放的纳米级脂质囊泡,能够通过他们的载体介导细胞间信号和通讯。免疫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在心肌梗死、动脉粥样硬化等多种心血管疾病的进展中也起着重要而复杂的作用,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从免疫细胞中提取的外泌体对这些病理状态显示出多效性作用,但上述机制尚未得到充分的证实与解释。在这篇综述中,笔者首先描述了外泌体的生物发生、成分和生物学特性,然后讨论了免疫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在心肌梗死、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内皮功能障碍等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免疫细胞来源外泌体作为一种活跃的细胞间通讯体,在心血管疾病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背景 外泌体广泛参与细胞间交流和信息通讯,不同来源外泌体的靶向性和功能可能有所不同.不同细胞来源外泌体对骨质疏松骨组织的靶向性目前研究较少.目前已有研究发现某些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对损伤的骨组织具有靶向性和修复作用.目的 探索不同细胞来源外泌体在骨质疏松小鼠体内的骨靶向性.方法 体外培养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相似文献   

9.
外泌体(exosomes)是由细胞分泌直径 40~100 nm的纳米级囊泡状结构,本质为一种脂质双分子囊泡,其主要组成部分及内容物为蛋白质、核酸、脂质等生物活性分子。不管在生理还是病理状态下,外泌体可由绝大多数细胞持续分泌,并且存在于几乎所有体液中,是信息交流和物质交换的重要方式。文章阐明了外泌体的一般特性,详细介绍了外泌体在细胞中的信息交流方式以及在中枢神经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作用,探讨了外泌体作为分子标记的作用,特别是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作用,说明了外泌体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药物治疗和基因治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外泌体是一种具有生物活性的膜性囊泡,既可在细胞间传递活性物质,还可通过调控细胞间的信息传递参与细胞活动。 上皮-间质转化(EMT)是上皮细胞获得间充质细胞特性的过程,在众多疾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研究表明,外泌体在EMT的发 生发展过程中具有双向作用。一方面,外泌体可促进细胞发生EMT,赋予肿瘤细胞侵袭和转移能力,促进血管新生和加快肿瘤 生长;另一方面,外泌体亦可抑制EMT,发挥减弱肿瘤细胞侵袭能力,抑制心、肝、肾纤维化,改善心肌梗死等作用。外泌体可能 是通过携带EMT相关蛋白或miRNA,调控EMT相关信号通路发挥双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