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中医药防治高血压病靶器官损伤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血压病是临床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长期的高血压可引起心、脑、肾靶器官损伤,近年来,对高血压病的治疗已从单纯降低血压为主转为对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防治上.中医学以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为依据,对改善高血压病症状、稳定疗效、防治靶器官损伤有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高血压病是以原因不明的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且其损伤的靶器官为心、脑、肾.动态血压均值、昼夜节律、血压变异性和血压负荷值较偶测血压能更好地预测高血压病的靶器官损害及判断预后.本组资料将探讨血压昼夜节律变异与高血压病患者肾功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正>高血压病是临床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长期的血压升高可导致心、脑、肾、血管等靶器官的损害与功能衰竭,其发病率目前仍呈上升趋势,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治疗高血压  相似文献   

4.
高血压病已经给全球经济带来了绝对的负担,西药能够有效降压,但血压达标后仍可能会出现临床不适症状和靶器官损害.中医药在改善症状和保护靶器官方面能够发挥一定的作用,其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代谢组学技术与中医整体观念相合,可以作为阐述其机制的一种手段,即通过代谢组学技术测定生物标记物来解释中医药作用的潜在机制.基于中国知网、PubMed等数据库检索近5年运用代谢组学技术研究中医药干预高血压病的相关文献,归纳总结中医药有效降压、改善症状以及保护靶器官的潜在机制,同时探索出客观标记物以辅助中医药精准辨证,发现中医证型间确实存在特异的代谢物,中医手段能够有效干预高血压,主要涉及一氧化氮、糖脂代谢、炎症调节、调控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肠道微生态等机制,体现了中医药干预疾病多靶点、多途径的整体综合干预特点.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高血压病患者达2.45亿,该病发病率仍呈上升趋势。与高血压病血压昼夜节律正常者比较,血压昼夜节律异常者有严重的靶器官损伤和较高的心血管死亡率。高血压病血压昼夜节律异常越来越受到临床治疗与研究的重视,在降压的同时调节血压昼夜节律,如选择24 h平稳降压的长效降压药、调整用药时间及次数以控制血压昼夜节律,虽然疗效确切,但仍不够理想。中医虽无此病名,但对该病病因病机及病理演变等均有独特见解,且治疗该病疗效显著。该文对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的研究近况进行回顾和思考。  相似文献   

6.
高血压病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中医针刺疗法治疗该病具有操作简单,疗效确切,无明显不良反应等优势。文章主要从单穴、双穴、多穴治疗三方面论述针刺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选穴特点,临床研究表明,针刺疗法不仅具有良好的降压效果,同时还可以改善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伴随症状,保护靶器官等。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高血压又称高血压病(EH),是一种以体循环动脉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升高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它是目前临床最常见、最重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病变发展易导致心、脑、肾等多系统、多脏器靶器官器质性病变和功能性损害,对人类健康危害极大.现代医学治疗本病的药物疗效可靠,但多有明显副作用.中医药治疗本病,不单纯着眼于降低血压,而是运用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强调机体阴阳平衡,改善临床症状,进而促进心、脑、肾、血管病理改变的恢复而保护靶器官,并且具有药性温和,副作用小等特点.笔者就近年中医药对EH靶器官损害保护作用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高血压病中医证型与靶器官损害相关性研究述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国英  刘德桓 《福建中医药》2004,35(2):54-56,F003
高血压病(EH)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血压持久升高可有心、脑、肾、血管、视网膜等靶器官损害。为了全面降低心脑血管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就需要在降压的同时对高血压病的靶器官损害进行干预。近年来不少学者对高血压病中医证型与靶器官损害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  相似文献   

9.
鬼针草作为一种常用中草药,在降低患者血压、减轻靶器官的损害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分析鬼针草治疗高血压病的中医理论,研究鬼针草的主治功效及其性味归经,从中医学角度剖析鬼针草治疗高血压的理论基础。同时,通过研究鬼针草的主要成分及相关作用机制,为鬼针草治疗高血压病提供现代医学理论支撑。另外,通过查找临床随机对照试验,为鬼针草治疗高血压病提供临床实案的支撑。通过分析可知,鬼针草治疗高血压病具有很好的临床效果,对治疗高血压病患者,减轻高血压病患者靶器官损害方面提供了治疗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高血压病不仅是血流动力学异常,近年来逐渐认为它也是一种代谢病.胰岛素抵抗(IR)是高血压病常伴有的代谢异常,它可通过多种机制导致和(或)加重高血压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害,因此高血压病的治疗目的不仅是要控制血压水平,而且是要改善IR等诸代谢紊乱,预防和逆转靶器官的不良重塑.中医药的基本理论(整体观点、辨证施治、异病同治)及许多中药同时具有的降压、降糖、调脂等多途径、多靶点综合调节作用为中医系统诊治高血压IR提供了理论基础和临床实践优势.  相似文献   

11.
本文根据文献,从临床与实验研究方面归纳了人迎穴降压研究进展情况.针刺人迎治疗高血压病疗效确切,具有双向良性调节、保护靶器官,提高生存质量等独特优势.通过研究现状的分析,以期对今后的研究提出参考.  相似文献   

12.
<正>高血压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系统疾病,其对人体的心、脑、肾等重要脏器均会造成严重的损害。高血压病防治已成为医学界共同关注的重要课题。中西医结合在控制高血压病、改善临床症状及减少靶器官损害、改善代谢等方面有其自身  相似文献   

13.
《辽宁中医杂志》2015,(8):1403-1405
高血压病是临床常见多发病,病变发展易导致心、脑、肾等多系统、多脏器靶器官损害,其引起的脑卒中和心肌梗死等已成为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首要因素。孙兰军教授作为全国名老中医,在对高血压病的治疗上有丰富的经验,她在临床实践中勤于辨病,精于辨证,倡导以"病证结合、以病统证"思想治疗高血压病。文章从高血压病分级论治、高血压病经验方及用药特点、典型病案等几个方面介绍孙兰军教授用药经验,以享同道。  相似文献   

14.
高血压病是心脑血管疾病中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是最常见的慢性疾病,极易对心、脑、肾等靶器官造成损害。据我国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19概要》预测我国心血管病患者约有3.30亿,其中包括高血压病患者约2.45亿,调查显示心血管病患病率及病死率仍处于上升阶段。  相似文献   

15.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的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血压病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不仅是血流动力学异常疾病,更主要的是伴随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害与重塑,所以治疗上不仅要控制血压水平,改善上述代谢紊乱,更主要的是预防和逆转器官的不良重塑.  相似文献   

16.
谭元生  雍苏南 《中医药导报》2008,14(1):69-71,85
文章从高血压病的辨证论治、专方专法、证候实质、发病机制、中药药理等多个方面阐述了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进展。研究显示:中医药在高血压病的一级预防、改善症状、减少并发症、逆转靶器官损害、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均有积极的作用与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
中医文献没有高血压病的病名,对类似此病证的论述大多散见于"眩晕"、"头痛"等范畴。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在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保护靶器官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但其证候分型缺乏规范、统一的标准,为高血压病中医现代研究带来了困扰,限制了临床疗效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周秀丽  汪琳  王德钦 《河北中医》2010,32(11):1726-1727
高血压病是临床常见的疾病,不仅患病率高,而且可引起严重的心、脑、肾并发症。我们对高血压病住院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指导采用合理饮食、用药方法及健康的生活方式有效地控制血压,降低靶器官受损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9.
高血压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通过运用现代医学手段从靶器官损害、各生化指标、动态血压变化、血压分级、危险分层、基因、认知功能状态、体重指数等方面来研究与高血压病中医证候类型的相关关系,综述已有的客观化研究进展,以便更有效地指导高血压病中医临床辨证施治,进一步提高高血压病中医证候类型的现代化研究水平。  相似文献   

20.
高血压病是导致城乡居民心血管疾病死亡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已成为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2022年10月由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等多个学术组织联合发布《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以下简称《实践指南》),明确下调高血压病诊断标准、提高老年患者降血压目标、提前药物干预时机的变化引发广泛讨论。虽然《实践指南》针对上述3个方面进行的调整具有一定的国际循证依据,然而就现有的证据水平,不同研究对强化降血压带来的心血管获益仍存在争议,同时此次提出的一系列新标准是否适合中国人群、我国基层高血压病控制水平能否适应新的诊治标准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不同于《实践指南》中血压严格达标等理念,中医学在治疗高血压病过程中,更强调包括高血压病前期、高血压病以及高血压病靶器官损害在内的全程防治与整体治疗观念。近年来,基于丰富的临床试验研究和高质量循证依据,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的优势逐渐显现。团队前期研究发现,高血压病的病机包括火证、饮证、虚证三大类型。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具有平稳降血压、缓和降血压、持久降血压特征。在降血压之外,还具有逆转危险因素、保护靶器官损伤等作用,体现出多靶点、多成分、整体综合调节特点,可运用于包括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