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颈动脉体瘤的MRI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激扬  韩月东 《放射学实践》2006,21(9):895-898
目的:提高对颈动脉体瘤MRI表现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6例颈动脉体瘤(18个肿块)的MRI表现,所有病例常规行FSE T1WI和T2WI,12例行MRA检查,其中5例行3D PCA,8例行增强后MRA检查。结果:16例中14例(14/16)为单侧性,2例(2/16)为双侧性;右颈部病变7个(7/18),左颈部11个(11/18);肿瘤呈纺锤形或不规则形,其内信号欠均匀,1例有显著坏死区,13个(13/18)肿块在MR平扫出现“盐和胡椒征”,以“胡椒”表现最为显著;15个肿块(15/15)均有明显强化,其中8个肿块出现“盐和胡椒征”。12例患者(13个肿块)行MRA检查,显示颈总动脉分叉均有不同程度扩大。结论:根据肿瘤的部位、颈总动脉分叉角度的扩大和血管流空等表现,MRI可在手术前正确诊断颈动脉体瘤。  相似文献   

2.
颈动脉体瘤的影像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颈动脉体瘤是一种少见的发生于颈动脉体的副神经节细胞瘤。肿瘤生长缓慢 ,临床上常表现为颈部肿块 ,吞咽困难等 ,而缺乏其特征性 ,本研究搜集了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 5例 6个颈动脉体瘤 ,对其术前影像学表现及介入治疗进行分析与讨论、评价其临床价值。1 材料和方法手术及病理证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探讨1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PCC)伴双侧颈动脉体瘤(CBT)的临床特征和影像学特点,以提高对此类病例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肾上腺PCC伴双侧CBT的CT、MRI表现及临床病理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病人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右侧肾上腺PCC于平扫CT上密度较均一,增强后明显强化,内见低强化区。CBT于头颈部血管CT(CTA)上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团块影,高分辨MRI(HR-MRI)呈混杂信号团块影,其内有多发血管流空信号。病理结果显示线粒体琥珀酸脱氢酶B(SDHB)(+)。结论 肾上腺PCC合并双侧CBT临床罕见,其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特征,SDHB(+)可能与病灶的多发性有关。  相似文献   

5.
CTA与MRA在颈动脉体瘤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MRA与CTA在诊断颈动脉体瘤中的价值,从而指导临床手术。方法:本文14例颈动脉体瘤全部经手术病理证实,其中单侧10例,双侧4例。回顾性分析颈动脉体瘤的CTA与MRA影像学表现及特征。结果:两种检查均可显示肿瘤部位、大小及形态,14例均行CTA检查,CT增强显示病灶为富血供肿瘤,其中12例肿瘤均匀强化,2例呈明显不均匀强化,CT值达150~180HU,颈内、外动脉密度与瘤体等同难以分辨,术前CT正确诊断率为100%(14/14)。11例患者行MRI及MRA检查,MBI平扫特点为瘤内见流空的血管影像,明确显示颈内、外动脉分离和紧贴或镶嵌在肿瘤后外缘及前外缘,MRA能良好显示肿瘤与颈总动脉及其分叉的关系,术前MR/正确诊断率为100%(11/11)。结论:CTA和MILA对颈动脉体瘤均有很高的诊断价值,经统计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颈动脉体瘤的CT和MRI表现.资料与方法 经手术证实的颈动脉体瘤7例,7例均行CT平扫,其中5例行CT增强扫描;3例行MRI平扫,其中2例行MRI增强扫描.结果 7例病变均为单发.7例均位于颈动脉分叉水平,颈动脉分叉扩大.CT平扫病变均呈等密度.MRI示T1WI呈等信号1例,略高信号2例,T2WI为不均匀高信号,内可见血管流空,肿瘤边缘清晰;增强后显示所有病变明显强化.结论 CT和MRI可对颈动脉体瘤作出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在颈动脉体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颈动脉体瘤的MRI表现,复习文献并分析1例误诊原因。结果7例术前诊断符合病理结果,1例误诊为神经源性肿瘤。8例病变均位于颈总动脉分叉处。MRI表现为等T1WI、稍高T2WI为主的混杂信号,瘤体内见流空血管影,其中6例行增强扫描,瘤体呈显著不均匀强化,5例行MRA检查,表现为颈动脉分叉角扩大。结论颈动脉体瘤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磁共振表现,对颈动脉体瘤诊断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颈动脉体瘤影像学表现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颈动脉体瘤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 33例颈动脉体瘤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均行X线平片及超声检查,其中28例经血管造影、20例行CT、16例行MRI和10例行MRA检查.回顾性分析颈动脉体瘤的各种影像学表现,评价其临床价值.结果 各种检查均可显示肿瘤部位及其形态,颈动脉体瘤的B型超声特点为中等偏低实质回声,>3 cm的肿瘤可见管道结构,但肿瘤上缘观察欠清,2例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瘤内网状血管.CT增强显示为富血管肿瘤,其中1例肿瘤均匀强化,颈内、外动脉密度与瘤体等同难以分辨.MRI的特点为瘤内见流空的血管影像,明确显示颈内、外动脉分离.MRA能良好显示肿瘤与颈总动脉及其分叉的关系.血管造影可明确显示供血动脉.结论 B超、CT和MRI对颈动脉体瘤的诊断各具一定的特征性.  相似文献   

9.
双侧颈动脉体瘤的CT和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双侧颈动脉体瘤CT、MRl影像表现.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双侧颈动脉体瘤的CT和MRI影像表现及其临床资料.结果:9例双侧颈动脉体瘤影像表现为双侧舌骨水平颈动脉鞘区肿块,平扫呈较均匀的等密度或中等信号,增强扫描肿块明显增强.螺旋CT薄层图像可见肿块周边迂曲扩张的供血动脉(5/6),颈内、外动脉间距增宽.MRI最为特征表现是肿块内或周边迂曲条状的血管流空影(10/13).结论:双侧颈动脉体瘤的CT和MRI表现具有特征性,术前可以做出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MRI和MRA检查在脑AVM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46例脑动静脉畸形作了常规MRI和MR血管造影,MRI采用SET1、T2加权成像,MRA采用三维时飞跃法。结果:MRI准确显示了46例AVM的瘤巢,11例可见亚急性出血灶,5例可见含铁血黄素沉积,23例病灶区组织软化或萎缩,4例有占位效应。3D-TOF RMA显示41例AVM供血动脉、23例引流静脉。5例加做增强3D-TOF及6例加做2D-TOF后,引流静脉显示明显改善。结论:MRI和MRA结合应用能对脑血管畸形作出较准确的诊断,为临床治疗提供所需的基本信息并对治疗效果作出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颅内静脉血管瘤的MRI和MRA影像学表现及诊断和鉴别诊断。材料和方法:应用SiemensMegnetionVision1.5T超导系统对诊断静脉血管瘤(VA)20例进行分析。MRI扫描用SET1和TurboSET2加权序列。MRA采用tof-ti3D-multi-slab-tra-tun序列。16例作增强T1加权及MRA检查。血管重建采用MIP技术。有11例曾行CT检查,1例行手术治疗。结果:所有病例均由MR检查作出首诊。T1加权18例显示扩张引流静脉呈点条状低信号影,有2例未显示,经增强后显示,并有部分髓静脉显示。T2加权引流静脉多呈高信号,个别呈低信号。较大的VA亦可显示髓质静脉。MRA15例显示异常血管,典型的表现为脑实质内见为数不等的髓质静脉呈伞状汇入一根异常扩张的引流静脉,整个形态似“水母头”。1例MRA未显示病灶。结论:MR是诊断VA最好的影像方法,MRA有助于确诊本病。增强MRI及MRA可提高VA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2.
颈动脉体瘤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颈动脉体瘤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的表现,评价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颈动脉体瘤17例,术前均行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注射流率采用4ml/s,有效层厚为1.3mm,获得的容积数据进行最大密度投影重组和容积重组。将CT扫描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作回顾性对照分析。结果:17例颈动脉体瘤中,右侧9例,左侧8例;按照Shamblin分型,Ⅰ型3例,Ⅱ型5例,Ⅲ型9例。肿瘤最大径2.3~9.7cm,平均4.6cm;16例显示颈动脉分叉夹角增大,角度48°~75°,平均67°,1例ShamblinⅢ型颈动脉夹角显示不清。平扫显示肿瘤呈等密度或略高密度,增强显示病灶强化迅速而显著,15例病灶内可见肿瘤滋养血管。结论:颈动脉体瘤主体多位于颈动脉分叉内,倾向于围绕颈总动脉和颈内、外动脉生长;肿瘤富含滋养血管和引流静脉,强化迅速、显著、不均匀。MSCTA不仅是颈动脉体瘤的有效诊断手段,而且可显示肿瘤大小、部位、范围以及血管累及程度,有利于指导手术方案的确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比较颈动脉体瘤的超声、CT、MRI、DSA的影像学表现,提高术前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病理证实的14例颈动脉体瘤的各种影像学表现及特征。结果:各种检查均可显示肿瘤部位、大小及形态,颈动脉体瘤的彩色多普勒特点为中等偏低实质回声,境界清楚,大于3.0cm的肿瘤可见管道结构,但肿瘤上缘观察欠清,14例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其中9例可显示瘤内网状血管,有1例神经鞘瘤误诊为颈动脉体瘤,诊断符合率为93%(14/15)。14例均行CT平扫加增强,CT增强显示为富血管肿瘤,其中12例肿瘤均匀强化,2例呈明显不均匀强化,CT值150~180HU,颈内、外动脉密度与瘤体等同难以分辨,术前CT诊断符合率为100%(14/14)。11例患者行MRI及MRA检查,MRI平扫特点为瘤内见流空的血管影像,明确显示颈内、外动脉分离和紧贴或镶嵌在肿瘤后外缘及前外缘,MRA能良好显示肿瘤与颈总动脉及其分叉的关系,术前MRI诊断符合率为100%(11/11)。其中8例同时行DSA血管造影,除能明确诊断和显示供血动脉外,DSA能清晰显示其血供及与颈内、外动脉的关系,术前DSA诊断符合率为100%(8/8)。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CT和MRI对颈动脉体瘤均有很高的诊断价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相似文献   

14.
脑血管畸形的MRI及MRA诊断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研究脑动静脉畸形与海绵状血管瘤的MRI及MRA特征,评价不同的成像方法对脑血管畸形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对21例脑动静脉畸形及6例海绵状血管瘤分别作了常规MR成像及MR血管成像,MRI采用SET1和Turbo SE T2加权序列,MRA采用2D-FLASH及3D-FISP序列,6例海绵状血管瘤MRA仅使用2D-FLASH序列。所有成像以环形激化头线圈在1.0T MR仪上完成。结果:T1及T  相似文献   

15.
A 52-year-old male with right carotid body tumor underwent direct percutaneous glue (n-butylcyanoacrylate [NBCA]) embolization. Several hours later, he developed left hemiparesis from embolization of the polymerized glue cast. Migration of glue during percutaneous tumor embolization is presumed to occur only in the liquid state, which may lead to stroke or cranial nerve deficits. To the best of our knowledge, this is the first report of delayed glue embolization from a treated hypervascular tumor of the head and neck.  相似文献   

16.
儿童烟雾病MRI与MRA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MRI、MRA对儿童烟雾病(Moyamoya)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分析11例3.5~14岁烟雾病患儿的MRI和MRA表现。MRI至少包括横断面TlWI、T2WI;MRA采用3D TOF法,2例行增强MRA。结果 MRI习显不颈内动脉(ICA)末段、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基底动脉(BA)末段、大脑后动脉(PCA)血管流空影纤细或缺失(11/11),脑实质内代偿扩张的穿动脉流空影(11/11),以两侧基底节丘脑区明显;MCA、PCA周围细小血管流空影(11/11);伴脑梗死9例、脑萎缩3例;FLMR可显示软脑膜血管代偿扩张(3/5)。MRA对血管狭窄或闭塞范围、程度显示更直观,且能显示眼动脉、颈外动脉(ECA)分支、PCA等扩张,但由于失相位和饱和效应,导致对血管狭窄或闭塞过高评价,细小血管不能充分显示,增强MRA有助于显示颅底血管网。结论 MRI可提示本病诊断,MRA结合MRI可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颈动脉体瘤的临床诊断治疗的最佳方案。方法对6例颈动脉体瘤患者分别行术前颈总动脉造影及B超检查,以明确诊断,同时提出颈动脉体瘤术前Matas试验前后的经颅多普勒(TCD)检测方法,以提示颅基底动脉环侧枝循环是否建立,为是否能行手术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结果TCD检测,除1例患者已有部分代偿外,余5例患者经Matas压迫实验后,健侧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及峰值明显升高,峰值的增幅大于10%,患侧的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及波峰值基本达到健侧波峰值的80%,提示颅基底动脉侧枝循环已建立。结论颈动脉造影是诊断颈动脉体瘤重要方法,彩色多普勒检测有一定的临床价值。TCD检测是判断大脑中动脉的血流速度及颅基底动脉环是否建立,指导临床能否手术。而手术的术式最好拟定三种方案,视术中所见。  相似文献   

18.
DSA对颈动脉体瘤的诊断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报告经手术证实的9例颈动脉体瘤的动脉DSA表现,对DSA在颈动脉体瘤术前诊断的价值及其优越性进行了评价。指出颈动脉体瘤的血管造影特征为造影早期肿瘤染色,延续至静脉期,在DSA上显示更为典型。DSA不受骨骼干挠比常规血管造影有更高的分辩率,可以发现细小的供血动脉。本组2例显示颈内动脉发出细小分支参于肿瘤血供,过去文献报道较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