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GAP-43蛋白的表达和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的表达对神经元轴突再生的可塑性变化.方法 成年健康雄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和缺血1h再灌注2h、6h、12h、24h、48h、3d、7d、14d组,每组各4只(n=4).应用线栓法制备大鼠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模型(MCAO),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GAP-43的表达并观察神经元轴突再生的变化,并进行计算机图像分析.结果 缺血再灌注2h,海马、皮质区及纹状体区GAP-43呈基础表达,6h、12h、24h、48h表达逐渐增高,7d达高峰,P<0.05,14d达最低表达,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正常对照组无表达.缺血再灌注48h~7d损伤区域神经元轴突呈出芽征,发出突触纤维.结论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GAP-43呈非特异性表达,并促进神经元的修复和再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Wistar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生长相关蛋白GAP-43抑制神经元凋亡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1),促进神经元再生的可塑性表达机制。方法将80只成年健康雄性Wistar大鼠,分为GAP-43组和IGF-1组,每组各40只,并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和缺血1h再灌注2h、6h、12h、24h、48h、3d、7d、14d组,每组4只(n=4)。应用线栓法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GAP-43与IGF-1在神经元凋亡中的表达情况,并进行图像分析。结果GAP-43组:缺血再灌注2h,海马、皮质区及纹状体区神经元GAP-43呈基础表达,6~48h表达逐渐增高,7d达高峰,14d达最低,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IGF-1组:正常对照组及假手术组在海马区、皮质区及纹状体区IGF-1阳性标记出芽细胞呈基础表达。缺血再灌2hIGF-1表达明显增高,24h达高峰,P<0.05。48h恒定表达。3~14d仍维持高值表达,P<0.05。结论GAP-43与IGF-1参与抑制并促进神经元轴突再生的表达。  相似文献   

3.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可以通过多种机制发挥其神经保护作用,如抑制神经元及少突胶质细胞的凋亡,促进神经突触的生长和轴突再生,促进髓鞘再生,以及调节损伤后的免疫反应和神经兴奋性等。本文主要综述了BDNF在神经保护中可能的分子机制,以进一步明确其在神经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cAMP-PKA信号通路与轴突再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年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轴突不能有效再生是造成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近年来的研究发现环腺苷酸(cAMP)及其类似物能够促进轴突有效再生,与以下机制有关:cAMP激活蛋白激酶A(PKA),能够拮抗Rho A对轴突再生的抑制作用,而RhoA信号途径是多种神经生长抑制因子抑制轴突再生的共同通路.激活的PKA又激活转录因子-cAMP效应元件结合蛋白,使多胺合成增加,克服了髓鞘相关抑制因子对轴突再生的抑制作用,从而促进轴突再生.还有实验证实cAMP-PKA信号通路参与了神经营养因子促进神经再生的作用,也参与了对生长锥导向的调节.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脑室注射8-溴-环磷酸腺苷(8-B-cAMP)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大脑皮质蛋白激酶A(PKA)及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将45只大鼠分为假手术对照组,缺血组(单纯脑缺血再灌注组)和8-B-cAMP组(脑缺血再灌注并脑室注射8-B-AMP)。用放免法测缺血周边区脑组织cAMP的含量,Westernblot(免疫印迹法)检测蛋白激酶A(PKA)及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的表达。结果:脑缺血组6h、24h cAMP的含量下降,GAP-43及PKA蛋白表达减少;8-B-cAMP治疗组脑组织GAP-43蛋白表达较缺血组增加,且这种变化与cAMP的含量及PKA蛋白表达增加相一致。结论:8-B-AMP能够增加PKA及GAP-43的表达从而促进脑缺血再灌注后的轴突再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天麻素注射液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大鼠核转录因子-κB/B细胞淋巴瘤-2基因相关X蛋白/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Nuclear factor-κB,NF-κB/B cell lymphoma-2 associated X protein,Bax/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inase-3,Caspase-3)通路及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 血管穿刺法建立SAH大鼠模型,模型成功5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天麻素低、中、高剂量组(腹腔注射5、10、20 mg·kg-1·d-1天麻素注射液)、阳性对照组(腹腔注射0.5 mg·kg-1·d-1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每组各10只,另10只大鼠设为假手术组; 干预3周后测定大鼠神经功能评分; 流式细胞术检测脑皮层细胞凋亡情况; 原位末端标记法(TdT-mediated dUTP-biotin nick end labeling assay,TUNEL)检测神经元凋亡状态; 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WB)检测大鼠脑皮层NF-κB,Bax,Caspase-3、生长相关蛋白-43(Growth-associated protein-43,GAP-43)、突触素(Synaptophysin,SYN)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神经功能评分、脑皮层神经元凋亡率、脑组织中NF-κB,Bax,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升高,脑皮层组织中GAP-43,SYN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天麻素中、高剂量组、阳性对照组神经功能评分、脑皮层神经元凋亡率、脑组织中NF-κB,Bax,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降低,脑皮层组织中GAP-43,SYN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 天麻素低剂量组脑皮层神经元凋亡率、脑组织中NF-κB,Bax,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降低,脑皮层组织中GAP-43,SYN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 随着天麻素注射液剂量的升高,神经功能评分、脑皮层神经元凋亡率、脑组织中NF-κB,Bax,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降低,脑皮层组织中GAP-43,SYN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结论 天麻素注射液可能通过抑制NF-κB/Bax/Caspase-3通路来实现对神经元凋亡的缓解和对SAH大鼠的脑保护。  相似文献   

7.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GAP-43及IGF-1在神经系统中的表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表达。方法成年健康雄性Wistar大鼠72只,随机分为GAP-43组36只和IGF-1组36只,每组再分为假手术组和缺血1h再灌注2h、6h、12h、24h、48h、3d、7d、14d组,每组4只(n=4)。应用线栓法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GAP-43与IGF-1在神经元中的表达。结果GAP-43组:缺血再灌注2h,皮质区、海马及纹状体区神经元GAP-43呈基础表达,6h后表达逐渐增高,7d达高峰,14d开始降低,较假手术组高(P〈0.05)。IGF-1组:缺血再灌2h IGF-1表达明显增高,24h达高峰,48h恒定表达,14d仍维持高表达,较假手术组高(P〈0.05)。结论GAP-43和IGF-1可能参与促进神经元轴突的再生。  相似文献   

8.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作为神经营养因子家族中重要的一员,参与神经元的生长、发育、分化和维持。其在大脑中以前体蛋白和成熟体的形式表达,通过与神经细胞膜上不同的受体结合,激活多种信号通路引起突触的形态结构及长时程增强和长时程抑制的改变,从而对突触可塑性进行调节,对于改善学习记忆功能具有显著的疗效,已成为近年来神经科学和神经精神科学领域研究的重点内容。本文就BDNF的生物学特性和在突触可塑性中的作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中药单体环维黄杨星D(CVB-D)对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RHRSP)脑缺血一复流不同时间脑组织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与神经粘蛋白(Neurocan)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环形银夹使SD大鼠双侧肾动脉狭窄,制成RHRSP,再用线栓法制成一侧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CVB-D对MCAO大鼠脑缺血2h后复流1、7、14、30d脑组织GAP-43与Neurocan表达的影响,并与生理盐水组对照.结果 缺血2h后再灌注1d,对照组缺血周围半暗区出现GAP-43阳性细胞,7d明显增多,14d减少,30d明显减少,各时间点阳性细胞数表达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GAP-43阳性细胞数表达在各时间点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Neuroean阳性细胞数表达对照组在缺血再灌注ld出现,7d明显增多,14d达高峰,30d时下降,但仍高于假手术组水平(P<0.05);治疗组neurocan阳性细胞数表达在缺血再灌注7、14、30d则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1).结论 CVB-D上调RHRSP脑缺血区GAP-43阳性细胞数表达与下调Neurocan表达的作用,可能是其促进脑损伤区中枢神经修复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RhoA与神经轴突的生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年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CNS)轴突损伤后很难再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损害局部环境中存在一些生长抑制因子,目前发现轴突生长抑制因子Nogo—A,髓鞘相关糖蛋白(MAG)和少突胶质细胞髓鞘糖蛋白(OMGP)均通过相同的受体NgR介导,在p75的参与下,影响细胞内RhoA信号通路抑制神经轴突再生。现将RhoA与神经轴突生长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1.
探讨BDNF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脊髓前角神经元内突触素I与突触囊泡素(SYN)表达的影响。取孕14 d大鼠子宫内胎鼠的脊髓腹侧部分神经元,体外有血清培养。在培养7 d后.随机分成对照组、BDNF组和抗BDNF组。BDNF组培养液中加入BDNF(20 ng/ml),抗BDNF组培养液中加入BDNF抗体(20цg/ml),对照组加入等量Hanks液。3 d后在倒置显微镜下计数三组神经元成活数,并用NF-200、MAP-2、NSE的免疫组化反应对神经细胞进行鉴定。行突触素I与SYN免疫组化反应,对部分细胞行突触素I mRNA原位杂交反应,运用图像分析系统对突触素I与SYN免疫反应阳性产物以及突触素I原位杂交反应阳性产物作光密度分析。结果发现有血清培养时各组脊髓前角神经元的存活数差异无显著性 (P>0.05);BDNF组突触素I与SYN免疫反应阳性产物的平均光密度值高于其它两组,抗BDNF组最低(P<0.01)。BDNP组突触素I mRNA阳性产物的平均光密度值明显高于其它两组,抗BDNF组突触素I mRNA阳性产物的平均光密度值最低(P<0.01)。本研究结果提示BDNF对有血清培养时脊髓前角神经元的存活没有明显影响,但BDNF可明显上调培养的脊髓前角神经元内突触素I与SYN的表达  相似文献   

12.
探讨BDNF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脊髓前角神经元内突触素I与突触囊泡素(SYN)表达的影响。取孕14 d大鼠子宫内胎鼠的脊髓腹侧部分神经元,体外有血清培养。在培养7 d后.随机分成对照组、BDNF组和抗BDNF组。BDNF组培养液中加入BDNF(20 ng/ml),抗BDNF组培养液中加入BDNF抗体(20цg/ml),对照组加入等量Hanks液。3 d后在倒置显微镜下计数三组神经元成活数,并用NF-200、MAP-2、NSE的免疫组化反应对神经细胞进行鉴定。行突触素I与SYN免疫组化反应,对部分细胞行突触素I mRNA原位杂交反应,运用图像分析系统对突触素I与SYN免疫反应阳性产物以及突触素I原位杂交反应阳性产物作光密度分析。结果发现有血清培养时各组脊髓前角神经元的存活数差异无显著性 (P>0.05);BDNF组突触素I与SYN免疫反应阳性产物的平均光密度值高于其它两组,抗BDNF组最低(P<0.01)。BDNP组突触素I mRNA阳性产物的平均光密度值明显高于其它两组,抗BDNF组突触素I mRNA阳性产物的平均光密度值最低(P<0.01)。本研究结果提示BDNF对有血清培养时脊髓前角神经元的存活没有明显影响,但BDNF可明显上调培养的脊髓前角神经元内突触素I与SYN的表达  相似文献   

13.
银杏叶提取物对脑缺血大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观察银杏叶提取物 (GBE)对局灶脑缺血大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BDNF)表达的影响 ,探讨GBE与缺血损伤神经元可塑性的关系。方法 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 (MCAO)模型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不同缺血时间 GBE治疗组及脑缺血组 BDNF阳性细胞数 ,并进行图像分析。结果 坏死灶中心区 GBE组及缺血组BDNF阳性神经元均消失 ,但在坏死灶周围区 ,两组 BDNF阳性细胞均显著增加。两组细胞形态无明显不同 ,但GBE治疗组阳性细胞数又显著高于相应缺血对照组。结论 银杏叶提取物可提高大鼠局灶脑缺血半暗带区 BDNF的表达水平 ,促进神经元的修复及重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及突触可塑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PBS组和MSCs组,研究脑缺血24h后移植MSCs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SS);分别测定梗死灶周围脑组织突触素(SYN)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mRNA的表达;电镜及免疫电镜下观察突触结构的变化。结果:与模型组及PBS组大鼠相比,MSCs组的NSS评分较低,SYN及BDNF mRNA的表达则明显较高;电镜检查示MSCs组大鼠突触界面曲率较大,突触后致密物质的厚度增加,突触间隙宽度变窄,突触活性带长度增加;免疫电镜示BrdU阳性细胞和宿主脑神经元形成非成熟的突触样结构。结论:MSCs移植可能通过神经营养效应调节脑缺血周围神经细胞的可塑性改善脑缺血大鼠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静脉用低剂量米诺环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功能恢复及排斥性导向分子(repulsive guidance molecule A,RGMa)表达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5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和米诺环素组。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作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再灌注第2周,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Western blot法检测缺血脑组织内RGMa及生长相关蛋白-43(growth associated pro-tein-43,GAP-43)蛋白的表达。缺血再灌注第2、7、14和28天,采用改良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odified neu-rological severity score,m NSS)及楼梯实验(staircase test)评估大鼠神经功能。结果同缺血再灌注组相比,低剂量米诺环素使缺血侧大脑皮层RGMa蛋白表达降低(0.53±0.08 vs.1.17±0.15,P0.05),GAP-43蛋白表达明显增高(0.94±0.10 vs.0.57±0.09,P0.05),大鼠m NSS评分显著下降并改善大鼠的前肢运动功能(P0.05)。结论静脉用低剂量米诺环素(3 mg/kg)能促进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功能的恢复,其机制可能与下调RG-Ma蛋白及上调轴突再生相关蛋白GAP-43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6.
神经生长相关蛋白GAP-43与精神疾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长相关蛋白(growthassociatedprotein,GAP43)又称B50、F1、PP46、神经调素,是80年代初由Skene等人首先从兔再生的外周神经中获得,是一种突触前蛋白[1]。它广泛存在于神经组织中,尤其是在生长、分化和再生的轴突末端以及突触前膜含量极高。GAP43在神经纤维的生长、发育、轴突再生以及突触功能的维持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并参与神经递质释放的调节,被认为是神经元发育和再生的一个内在决定因子[2]。1GAP43的结构及生化特性GAP43基因在脊椎动物进化过程中十分保守。编码GAP43蛋白的基因位于小鼠的16号染色体和人的3号染色体,包括2个启…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对局灶性脑梗死大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及梗死后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在不同缺血时间点观察大鼠神经行为评分和脑梗死体积,用免疫组化法检测BDNF阳性细胞数。结果在经颅磁刺激1 d,7 d,14 d,21 d组神经行为评分和脑梗死体积均低于对应时程的MCAO组(P<0.05),二者的2 h组之间的神经行为评分及脑梗死体积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组缺血半暗带BDNF阳性细胞数均增高,经颅磁刺激组的BDNF阳性细胞数高于对应时程的MCAO组(P<0.05)。结论经颅磁刺激能提高大鼠局灶脑缺血半暗带BDNF的表达水平,促进神经元的修复和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法舒地尔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后Rho激酶、Nogo-A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72只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A假手术组、B缺血再灌注组、C法舒地尔治疗组,每组24只,再分为1 d、3 d、7 d、14 d 4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6只。采用Zea-Longa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MCAO)模型,应用免疫组化法观察缺血侧海马CA1区Rho激酶、Nogo-A的表达。结果 (1)B组、C组各时间点Rho激酶表达均高于A组(P<0.05),术后7d最为明显,C组Rho各时间点表达较B组减少(P<0.05)。(2)B组、C组Nogo-A蛋白表达较A组明显增多(P<0.05),C组各时间点的表达较B组减少(P<0.05)。结论法舒地尔可有效抑制缺血再灌注后Rho激酶及Nogo-A的激活从而达到促使轴突再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癫的发病机制迄今尚未完全明了,近年来癫脑内神经可塑性变化成为研究的热点。有学者发现,生长相关蛋白-43(growth-assoc iated prote in-43,GAP-43)是神经系统特异性胞膜磷酸蛋白,现已将其作为一种神经可塑性的标志,对GAP-43的检测可以反映轴突的生长及突触的形成。托吡酯(TPM)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究远端缺血后处理(RIPoC)对新生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小鼠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通路的调控作用及对海马突触可塑性的影响。方法 将60只7日龄C57BL/6j小鼠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RIPoC组,每组20只。模型组小鼠通过结扎右侧颈总动脉并给予低氧处理建立HIE模型,假手术组除不结扎颈总动脉外其余同模型组,RIPoC组在模型组基础上行夹闭双侧股动脉行缺血5 min/再灌注5 min, 3个循环。造模后24 h,采用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法检测脑梗死体积;HE法观察海马组织中神经元病理变化;透射电镜观察海马组织突触体数量及结构变化;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海马组织突触相关蛋白突触后致密物-95(PSD95)、突触囊泡膜蛋白(SYP)、钙离子结合蛋白鉴定蛋白复合体S100A10(p11)、tPA、BDNF、BDNF前体蛋白(Pro-BDNF)、酪氨酸蛋白激酶B(TrKB)相对表达水平。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小鼠海马区神经元肿胀、胞体固缩、模糊、丢失坏死严重,突触数量较少;脑梗死体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