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可调缝线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青少年性青光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巩膜瓣可调缝线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 C(MMC)对青少年性青光眼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方法 巩膜瓣可调缝线小梁切除术联合 MMC治疗 11例 16眼青少年性青光眼 ,在术后 7天内及 1、3、6个月行视力、裂隙灯显微镜、非接触式眼压计、眼底镜检查。可调缝线在术后 1天开始根据眼压、滤过泡及前房深度情况进行调整 ,术后 5~ 10天在裂隙灯显微镜下拆线。结果 本组病例手术成功率为 75 % (12 /16 ) ,术后出现点状角膜上皮病变 2眼 ,无 1例出现浅前房、脉络膜脱离、伤口渗漏等并发症。结论 巩膜瓣可调缝线小梁切除术联合 MMC是治疗青少年性青光眼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小梁切除联合丝裂霉素C和巩膜可调缝线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 对 11例 15眼确诊为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行小梁切除 ,联合丝裂霉素C和巩膜可调缝线 ,术中为预防虹膜根部切除时发生出血应用肾上腺素。结果 随访观察 1~ 8个月 ,平均 5 .7个月 ,2例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8例保持不变 ,1例下降。 7例 11眼术后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 ,其成功率 6 3.6 4 % .术后 2个月虹膜新生血管全部消退者 2例 ;5例虹膜表面新生血管变淡或大部分消退 ,其余无明显改变。 1例 1眼术中前房出血 ,术后 7d自行吸收 ,4例 4眼术后眼压需药物控制。结论 小梁切除联合丝裂霉素C和巩膜可调缝线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小梁切除术自应用于临床以来,一直是治疗青光眼的经典术式,它的应用挽救了上千万青光眼患者的视力,解除了许多患者的痛苦,但传统的小梁切除术往往导致滤过过畅,引起低眼压、浅前房、脉络膜脱离、黄斑病变等并发症时有发生。因小梁切除术是外滤过手术,巩膜瓣缝线的张力极为重要,因此出现了许多改良手术,如Schaffer的松解缝线在青光眼手术中的应用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丝裂霉素C联合可调缝线在小梁切除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对75例(120眼)原发性青光眼施行小梁切除术,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并联合可调缝线;术后观察视力、滤过泡、前房深度及眼压,随访4~20个月.结果 术后视力提高101眼;Ⅰ型滤过泡23眼,Ⅱ型滤过泡93眼,Ⅲ型滤过泡4眼;Ⅰ度浅前房25眼,Ⅱ度浅前房9眼;眼压0~10 mm Hg6眼、11~20 mm Hg110眼、21~30 mm Hg 4眼.结论 在小梁切除术中采用丝裂霉素C并联合可调缝线可获得良好疗效,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6.
宋云红 《中华现代眼科学杂志》2005,2(12):1094-1096
目的 探讨在青光眼滤过性手术中应用可调整缝线、丝裂霉素C的临床疗效,寻求提高青光眼手术疗效的途径。方法 将70例70眼各种类型青光眼患者进行随机分组,试验组35眼行小梁切除术,术中一次性应用丝裂霉素C联合巩膜瓣可调整缝线,对其术后疗效进行观察及随访;对照组35眼行常规小梁切除术。结果 所有病例术前术后视力不变或增减1行,视野基本不变,试验组的眼压控制率、功能性滤过泡比例均较对照组高(P〈0.05),浅前房的出现比例比对照组少,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无严重并发症,眼压控制良好。结论 MMC可有效抑制术后成纤维细胞增生,只需1次用药,不引起眼内损害,联合使用可调整缝线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抗青光眼滤过性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小梁切除联合丝裂霉素C巩膜瓣可调缝线在青光眼术中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巩膜瓣可调缝线在青光眼手术中的应用及术后效果。方法 采用小梁切除联合丝裂霉素C巩膜瓣可调缝线对23例慢闭青光眼,36例急闭青光眼,2例开角性青光眼,8例难治性青光眼(共78只眼)进行了手术治疗,术后进行了2个月~1年的随访。结果 术后出院眼压平均在12.43mmHg左右。2个月复查眼压均在14.57mmHg左右。6个月至1年眼压均在16-18mmHg之间。结论 小梁切除联合丝裂霉素C巩膜瓣可调缝线能有效地降低眼压。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了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丝裂霉素C联合可拆式缝线小梁切除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可拆式缝线是否能减少丝裂霉素 C(MMC)小梁切除术后并发症。方法 MMC联合可拆式缝线小梁切除术治疗 16例 ( 2 1眼 )难治性青光眼 (RG)。术后 1天、1月及 1年 ,检查纪录术眼前房深度、眼压、滤过泡情况。结果 本组病例 ,术后早期Ⅱ度浅前房占 9.5 2 % ,持续性低眼压 14 .2 9%。术后 1年 ,保持功能性滤过泡者 76.19%。全部手术眼均无伤口漏和滤过泡漏。以眼压≤ 2 1.0 5mmHg为手术成功标准 ,手术成功率为 80 .95 %。结论 MMC可提高RG术后眼压控制率 ,而联合可拆式缝线 ,可有效控制术后滤过水平 ,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青光眼滤过术联合应用丝裂霉素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远期疗效。方法 35例(43眼)难治性青光眼的滤过性手术中,辅助用0.2mg/ml丝裂霉素C,术后随访12~71个月,平均32个月。结果 术后12个月眼压在正常范围内81.4%;局部应用适量降眼压药水,眼压在2.79kPa(21mmHg)以下7.0%;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88.4%。并发症:角膜上皮损害11.6%,早期伤口漏及浅前房4.7%,低压性黄斑水肿2.3%,晶状体混浊加重14.0%。结论 丝裂霉素C在难治性青光眼滤过手术中的应用显著地延长滤过泡的功能及降低眼内压,提高了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探讨复合小梁切除术的降眼压效果。方法 对58例(78眼)青光眼实施复合小梁切除术,术中在巩膜瓣下放1块0.25mg/ml丝裂毒素C浸润棉片3min.缝合巩膜瓣时增加缝线跨距以备术后断线控制眼压。术后随访眼压、滤过泡及前房情况。结果 全部患眼手术成功,滤过泡形成满意,在术后1周、1月、3月、及6月时眼压控制良好,与术前比P〈0.001。6月时滤过泡均为有功能的滤过泡。并发症主要有早期浅前房、少量前房积血等。结论 术中使用0.25mg/ml丝裂毒素C有利于形成长期有效的滤过泡,结合术后断线可更好地控制眼压,减少浅前房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探讨可调节缝线联合丝裂霉素C在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2 7例(2 9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应用可调节缝线小梁切除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术后1~7天抽出可调节缝线。观察术后前房深度、眼压及滤过泡情况。结果 2 9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术后无一例持续性浅前房,视力提高19眼,占65 . 5 2 %。结论 小梁切除联合丝裂霉素C及可调节缝线术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地塞米松缓释系统在可调缝线小梁切除术对难治性青光眼的效果。方法 观察组难治性青光眼34例43眼,采用可调缝线小梁切除术,术中应用地塞米松缓释系统,术后根据滤泡情况及前房深度适时调整可调缝线的松紧度。对照组为单纯的原发性开角型或闭角型青光眼32例41眼,行单纯小梁切除术。术后随访1~18月,分析比较两组术后眼压、滤过泡及前房深度。结果 术后第1天,观察组浅前房发生率为9.3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8%(P〈0.05)。术后第7天,观察组浅前房发生率4.6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83%(P〈0.05)。术后12月随访到30眼(观察组17眼,对照组13眼),观察组功能滤过泡占94.12%,多于对照组的53.85%(P〈0.005)。结论 可调缝线小梁切除术联合地塞米松缓释系统与传统小梁切除术相比,手术成功率明显提高、并发症少,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可调节线对患者早期泪膜功能影响。方法:选择2012-01/2014-04期间在我院行青光眼小梁切除手术治疗的原发性青光眼患者68例76眼,根据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暴露结膜缝线(小梁切除)组(34例36眼)和包埋结膜(可调节)缝线组(34例40眼),分别给予可调节缝线暴露结膜缝合和包埋结膜缝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7,14,30d 测眼压情况,同时进行Schirmer试验、泪膜破裂时间,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后1,30 d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平均眼压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1d两组患者平均眼压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7,14,30d包埋结膜缝线组平均眼压显著高于暴露结膜缝线组(P<0.05)。治疗后1d两组患者Schirmer试验、泪膜破裂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治疗后7,14,30 d包埋结膜缝线组Schirmer试验、泪膜破裂时间显著优于暴露结膜缝线组(P<0.05)。治疗后30 d包埋结膜缝线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暴露结膜缝线组(P<0.05)。结论:小梁切除手术可调节线包埋结膜缝合对患者早期泪膜功能影响较小,术后并发症较低,手术效果优于暴露结膜缝合。 相似文献
16.
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难治性青光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效果。方法 :采用小梁切除术联合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 ,对 3 4例 (4 7眼 )难治性青光眼进行了手术治疗 ;术后进行了 1年的随访。结果 :术后前房均形成良好。术后 1年随访 ,Ⅰ型滤过泡 2 7眼 ,Ⅱ型 19眼 ,Ⅲ型 1眼。术后 1周、 1个月、 6个月、 1年的平均眼压值分别为 10 2 3± 6 41、 12 43± 7 62、 16 0 3± 6 19、 18 5 5± 5 95mmHg。视力增进 2 8眼 ,无变化 19眼。结论 :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小梁切除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加可调整缝线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评价丝裂霉素C联合可调整缝线在小梁切除术中的作用。方法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或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98例(124眼)。其中实验组45例(56眼),对照组53例(68眼),实验组采用丝裂霉素C联合可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对照组采用单纯小梁切除术并对手术疗效、手术并发症及住院时间进行对照分析。结果两组术后眼压控制理想;术后浅前房、低眼压、前房出血、脉络膜脱离的发生率实验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硅著性(P<0.05);平均住院时间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丝裂霉素C联合可调整缝线的应用使小梁切除术的疗效更为确切,并可增加手术安全性,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