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比较重度听力障碍儿童大运动及精细运动能力与同龄正常儿童的差异.方法 经ABR确诊的54例重度听力障碍儿童,男28例,女26例,年龄0~3岁.其中,0~岁16例,1~岁20例,2~3岁18例.选择同期在本院儿童保健门诊做发育监测的听力言语正常的0~3岁婴幼儿60名为对照组,男31名,女29名;0~岁20例,1~岁22例,2~3岁18例.采用北京首都儿科研究所修订的0~6岁小儿神经心理发育量表评估两组婴幼儿大运动及精细运动能力,结果以发育商表示.结果<2岁听力障碍婴幼儿运动能力发育商与同龄正常婴幼儿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2~3岁听力障碍幼儿精细运动发育商(93.55±8.43)明显低于正常幼儿(107.2±7.92)(P<0.05).结论 2岁后听力障碍幼儿精细运动发育水平落后于正常幼儿.  相似文献   

2.
听力障碍者言语识别能力的降低通常涉及双重问题 ,首先 ,他们的听阈普遍较高 ,其结果降低和减小了言语舒适范围[1] ,即减少了感觉舒适的言语强度的范围。一些辅音发音部位 (placeofarticulation)的信息可帮助其识别 ,对这些低强度辅音 ,他们也常作出错误的判别。其次 ,感音性听力障碍者对阈上刺激的识别能力也有所降低[2~ 5] 。研究听力障碍者包括重度感音神经性聋者的言语识别机制具有较大的临床意义。1 阈值和信号放大用信号放大来矫治听力障碍则会导致自然语音中强度分布的变化[6] ,强度分布的变化必将影响语音的识…  相似文献   

3.
言语异常是大多数听力障碍儿童在进行听觉言语康复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言语矫治是听力障碍儿童全面康复内容的必要组成部分。目前,聋儿康复临床只把言语矫治简单地归为正音的做法,使得言语矫治工作不能得到规范而系统地开展,势必会影响到聋儿康复整体专业水平的提升。目的本文试图凭借言语病理学的相关理论和知识,对听力障碍儿童言语中存在的异常现象进行生理病理机制的探讨,有针对性地介绍几种常用的言语矫治的专业方法,以期唤醒读者对言语矫治工作的专业认知,在临床实践中逐步规范原有的康复行为,切实提高言语矫治工作的专业水平。  相似文献   

4.
背景 各国已普遍认同新生儿听力筛查(Univerisal Hearing Screening)的重要性。1999年11月30日,中国残联、卫生部、教育部等10个部门已联合发文:“卫生部门要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并计划将新生儿听力筛查纳入妇幼保健的常规检查项目,达到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康复的目标。”一项提高全国婴幼儿生活素质的听力保健运动已正式在全国展开。但对于筛查后发现患有听觉障碍的婴幼儿,如何为他(她)们验配合适助听器? 便显得十分迫切和重要。"1 早期听力干预的重要性" 美国Yoshinaga-Itano’s指出:“生后6个月前接受干预的听力障碍的儿童,经适当言语…  相似文献   

5.
听力障碍是儿童期的主要残疾之一。正常的听力是言语认知、言语产生和言语表达能力发展的先决条件。完整听力反馈系统的缺乏,将会严重影响言语的产生和认知。听力障碍与语言发育缺陷的关系已被人们广泛重视,改善听力、促进语言发育也已成为研究的热点。然而.语言只是多元认知的一个方面,对聋儿的非言语认知能力如注意、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考察音乐教育对3~4岁听障儿童听觉能力、言语能力发展的影响.方法 将40名3~4岁语前聋儿童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人.在5个月内,实验组持续参加每周1次、每次1小时的音乐教育课程;对照组只接受常规的康复教育.采用<听障儿童听觉、言语能力测试表>测试两组被试在实验前后的听觉能力和言语能力.结果 ①在听觉能力、言语能力测试总分上,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前测、后测成绩均没有显著差异;②在听觉能力测试中,实验组的各项后测成绩均显著高于其前测成绩,包括声母识别率(t=-4.736,P<0.01)、韵母识别率(t=-3.603,P<0.01)、双音节识别率(t=-3.432,P<0.01)、短句识别率(t=-4.228,P<0.01)、总分(t=-5.067,P<0.01).对照组只在声母识别率(t=-2.877,P<0.05)、韵母识别率(t=-2.779,P<0.05)及总分(t=-2.393,P<0.05)3项上的后测成绩显著高于其前测成绩;③在言语能力测试中,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各项后测成绩均显著高于其前测成绩,且实验组在主题对话部分的后测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t=2.076,P<0.05).结论 音乐教育是听障儿童康复训练中可以选择使用的一种康复方式,对听障儿童的听觉能力、言语能力发展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不同病因致婴幼儿听力障碍的特点及其鉴别诊断。方法 30例(60耳)正常听力婴幼儿为对照组,年龄6~24个月,行ABR、ASSR、视觉强化测听(vision reinforcement audiometry,VRA)和声导抗检查。20例(36耳)异常听力患儿(年龄6~24个月)根据其所患疾病分为3个组:Ⅰ组7例为围产期缺氧缺血,Ⅱ组7例为出生时核黄胆,Ⅲ组6例为出生时高胆红素血症,对各组患儿分别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istortion-product otoacouslic emission,DPOAE)、耳蜗微音电位(CM)、ABR、ASSR、声导抗和VRA检查,并采用F检验进行数据统计学处理。结果①Ⅰ组所有病例DPOAE和CM存在、鼓室导抗图为A型,ABR异常,其中一部份患儿的Ⅲ-Ⅴ波间期延长,另外1例(2耳)ABR的波Ⅳ与波Ⅴ消失,各频率(0.25、0.5、1、2.4kHz)ASSR平均反应阈明显高于VRA平均阈值,其平均相关系数为r=0.41~0.65。②Ⅱ、Ⅲ组一部份患儿(7耳)CM存在,而DPOAE消失(Ⅱ组6耳、Ⅲ组1耳),ABR的波Ⅴ潜伏期和Ⅰ-Ⅲ波间期延长,其中Ⅱ组的ASSR反应阈较接近VRA阈值,其平均相关系数为r=0.92~0.97,而Ⅲ组两者平均阈值的相关系数为r=0.69~0.86。③3组各频率平均ASSR/VRA阈值差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不同病因致婴幼儿听力障碍的听力学检测结果不同,应综合分析,这对于采用何种干预方法以及预测干预效果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婴幼儿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听觉能力的发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行人工耳蜗植入术的婴幼儿听觉能力的发展规律,试图为患儿制定合理的术后听力言语康复训练计划提供依据。方法:共有86例患儿参加本次调查,手术年龄为1~3岁,均为语前聋患儿。评估使用婴幼儿有意义听觉整合量表(ITMAIS),由经过培训的听力学专业人员进行评估。评估人员逐一询问量表中的10个问题,主要调查患儿的发声情况、对声音的觉察能力和对声音的理解能力等三方面的内容,由家长对患儿在日常生活中听力方面的自发性反应做出详细的描述。分别在术前和术后开机后1、3、6、12个月时对患儿的上述情况进行评估。评估人员根据患儿听觉行为出现的频率进行评分。结果:经单因素方差分析,问题1的得分在术前与开机后1、3、6、12个月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问题2的得分在术前与开机后6、12个月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问题3的得分在术前与开机后3、6、12个月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问题4的得分在术前与开机后3、6、12个月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问题5的得分在术前与开机后1、3、6、12个月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5,P<0.01和P<0.01,P<0.01);问题6的得分在术前与开机后3、6、12个月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5,P<0.01,P<0.01);问题7的得分在术前与开机后3、6、12个月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问题8的得分在术前与开机后6、12个月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问题9的得分在术前与开机后3、6、12个月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5,P<0.01,P<0.01);问题10的得分在术前与开机后12个月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儿术前对日常生活中的声音不能作出准确的反应,而术后的发声情况、对声音的觉察能力和对声音的理解能力均有显著改善。患儿术后对声音理解能力的发育较发声行为和对声音的觉察能力的发育慢。  相似文献   

10.
言语识别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言语识别率是评价听力障碍者言语康复效果的重要指标,对言语能力及其影响因素的评估,愈来愈受到听力学工作者的重视。但由于言语测试结果受言语材料、受试者文化程度、测试动机、测试环境条件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加之国内外文献对相关名词、术语的解释与表达不尽一致,这都会影响到言语测试在听力言语康复中的规范应用。为此,本刊特别约请听力学专家王树峰、龙墨撰写与该领域相关的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1.
1 单侧性听力障碍 单侧性听力障碍(unilateral hearing loss.UHL)指患者的听力损失程度两侧不一致,一侧有程度不一(轻度到极重度)的听力损失.而另一侧的听力却是完全正常的。另外,一侧耳的听力损失超过91 dB或者更严重.无法通过助听辅助设备补偿听力.而另一耳则可能听力正常或是有程度较轻的听力损失.患者只能靠单侧耳听声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本研究评估使用人工耳蜗的婴幼儿患者早期言语可懂度发育并探讨植入年龄对言语可懂度的影响,为患儿的听力言语康复提供指导。方法共有272例极重度语前聋人工耳蜗植入婴幼儿参加本次研究。手术年龄9~36个月,平均(21±7)个月。根据植入年龄将患儿分为3个组:A组小于18个月,B组为19~24个月,C组为25~36个月。使用言语可懂度分级(speech intelligibility rating,SIR)问卷在术前及术后开机后1、3、6、9个月和1年时对患儿进行评估。结果患儿SIR平均得分在术前、术后开机后1、3、6、9个月和1年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3个组患儿SIR平均得分在术后开机后3个月、6个月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在术前、术后开机后1个月、9个月、1年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极重度语前聋人工耳蜗植入婴幼儿患者的言语可懂度在术后1年内有显著提高。植入年龄对婴幼儿人工耳蜗患者术后早期言语可懂度发育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14.
15.
目的探讨不同助听设备及康复时间与听障婴幼儿听觉语言能力的关系,初步分析国内研发的评估方法与国际通用评估方法的关系。方法共选取47例13-36月龄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婴幼儿为观察对象,按助听设备类型将其分为助听器组(25例)与人工耳蜗组(22例),采用《听力障碍儿童听觉、语言能力评估标准及方法》分别在听觉干预的不同阶段(听觉干预0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和12个月)评估受试者言语听觉能力与语言能力,同时通过问卷方式获得其听觉行为分级标准(categories of au-ditory performance,CAP)、言语可懂度分级标准(speech intelligibility rating,SIR)、婴幼儿有意义听觉整合量表(infant-toddler meaningful auditory integration scale,IT-MAIS)、有意义言语使用量表(meaningful use ofspeech scale,MUSS)和《小龄儿童听觉发展问卷》(Littl EARS Auditory Questionnaire)得分。结果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随着听觉干预时间的推移,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婴幼儿言语听觉和语言能力逐渐提高。助听器组和人工耳蜗组在一年内言语听觉和语言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运用相关性分析得知,言语识别率与CAP、IT-MAIS和Littl EARS得分之间分别具有显著的线性相关,语言年龄与SIR得分之间有显著的线性相关,与MUSS得分之间无显著的线性相关。结论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婴幼儿助听听阈进入言语香蕉图范围的前提下,助听设备对其一年内言语听觉和语言能力的影响不存在差异。国内研发的评估方法与国际通用评估方法有一定程度的关联,可互为参考,但不可完全相互替代。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耳聋程度对婴幼儿患者听觉能力发育的影响,为患儿的听力康复提供基本资料。方法:共有32例选配助听器的语前聋婴幼儿参与本次试验。选配年龄为3~34个月,平均16个月。根据耳聋程度将患儿分为3组。A组听力损失为中度(41~60dB HL),B组听力损失为重度(61~80dB HL),C组听力损失为极重度(>81dB HL)。使用婴幼儿有意义听觉整合量表(IT-MAIS)对患儿的听觉能力进行评估。评估分别在选配前及选配后1、3、6、9、12个月时进行。结果:3组患儿的听觉能力得分均随助听器使用时间的延长而显著提高(P<0.05)。A组患者在选配后3个月与选配前及选配后1个月时听觉能力得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在选配后6个月与选配前及选配后1、3个月时听觉能力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在选配后9个月与选配前及选配后1、3、6个月时听觉能力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患儿在选配前和选配后1、3、6、9、12个月时听觉能力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C两组患儿在选配后3、6、9、12个月时听觉能力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C两组患儿在选配后1、3、6、9、12个月时听觉能力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聋婴幼儿在选配助听器后,听觉能力随助听器使用时间的延长而显著提高。耳聋程度对选配助听器婴幼儿听觉能力的发育存在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
双侧人工耳蜗植入者在噪声环境下的言语辨别能力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探讨双侧人工耳蜗植入患者的言语辨别能力。方法 用2例双侧人工耳蜗植入者比较双侧与单侧人工耳蜗在不同信噪比下对广东话声调的辨别能力。结果 在 15, 10和 5的信噪比下,双侧人工耳蜗的平均能力为96%,92%和88%,而左耳及右耳单侧人工耳蜗的平均成绩为86%,83和74%。在0,-5,-10及-15的信噪比下,单侧人工耳蜗的平均能力近于0%,而双侧人工耳蜗的平均成绩为80%,72%,68%和54%。结论 在不同信噪比下,双侧人工耳蜗植入更有助于提高对广东话声调的辨别能力。进一步证明了双侧人工耳蜗植入患者运用双耳听力的优势。  相似文献   

18.
听觉及言语发育观察表可用性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婴幼儿听性脑干反应(ABR)结果与听觉及言语发育评估的相关性,探讨听觉及言语发育观察表在农村地区婴幼儿听力保健中的可用性。方法采用听觉及言语发育观察表和听性脑干反应对136例受试者(年龄3~18个月,平均5个月)进行测试,分析两种测试结果的相关性。结果①ABR测试结果:136例中双耳听力正常76人,单耳听力损失27人,双耳听力损失33人(轻度13人,中度2人,重度13人,极重度5人)。②听觉及言语发育观察结果:听力损失程度不同听觉及言语发育观察表的通过率亦不同,双耳昕力正常组、单耳听力损失组、双耳轻度听力损失组、双耳中度听力损失组、双耳重度听力损失组、双耳极重度听力损失组通过率分别为98。68%、92.59%、92.31%、50%、15.38%和0%。结论听力正常的婴幼儿能很好地做到与其月龄相对应的听觉及言语发育观察表中的项目,通过率高;随着听力损失程度的加重,通过率逐渐降低。在农村地区应用听觉及言语发育观察表作为听力监测的一种方法,可弥补现阶段听力筛查中的不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家庭环境特征对语前聋患儿耳蜗植入术后听力及语言发育的影响。方法 选择接受人工耳蜗植入术的语言前聋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amily Environment Scale-Chinese Version, FES-CV)10个量表评价其家庭环境。植入后12个月应用听觉行为分级(categories of auditory performance, CAP)和言语可懂度分级(speech intelligibility rating, SIR)分别对患儿的听力水平和言语水平进行评估。结果 共有60个家庭填写了完整的调查问卷。家庭的亲密度、情感表达、成功性、知识性和娱乐性与CAP得分显著相关,而SIR得分仅与家庭亲密度显著相关。结论 家庭环境与人工耳蜗术后听觉言语发育是相关的。本研究观察到家庭亲密性等多个特征与听力、言语之间的相关性。后续仍然需要进一步的大样本研究来明确其余家庭特征与耳蜗术后康复效果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成人听力障碍筛查量表(hearing handicap inventory for adult-screening,HHIA-S)、噪声下数字言语测试(digits in noise,DIN)与听力损失的相关性,分析HHIA-S与DIN在听力损失诊断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方法 本研究招募听力正常者29名、感音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