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应敏  范英英 《护理学报》2010,17(18):49-50
目的探索预防住院新生儿呛奶意外的奶瓶喂奶方法。方法 144例患儿每3 h喂奶1次,改进后的喂奶方法与传统喂奶方法交替采用,连续观察记录24 h。传统喂奶方法:抱患儿呈头高45°~60°,把奶嘴插入患儿口中,保持奶头倾斜状态并始终充满奶液,患儿吸吮过急时拔出奶头,休息后再吸吮。改进的喂奶方法:患儿30°斜坡卧位,把奶头插入患儿口中,患儿出现过急吸吮时半倾斜奶头,允许患儿随奶液吞入少许空气,待患儿吸吮与呼吸相对规则后,取软布叠成垫子上置奶瓶与面颊呈90°,让患儿根据自己吸吮节奏吮奶,护士在床旁守候。结果采用改进喂奶方法的患儿发生呛奶例数较传统方法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呕吐例数两种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进的喂奶方法使患儿按自己的进食能力和速度吮奶,侧重对吮奶意外诱发因素的预防,体位上更符合新生儿解剖生理特征,减少呛奶的同时不增加患儿呕吐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呕吐是新生儿最常见症状之一。可由多种原因引起。3年来,经过新生儿109例呕吐的观察,得到一些经验和教训,现介绍如下。一、临床常见的呕吐种类 1.呕吐羊水:出生当天或次日呕吐,吐出物为泡沫样透明羊水或淡咖啡色粘液,系母亲宫血、羊水及胃液混合物。羊水污染的胃内容物吐净后,可自行好转。 2.溢奶:喂食后卧侧口边溢出奶液,多见于母乳量较充足的新生儿。溢奶一般不影响体重增长。 3.喂奶不当:水平式卧位喂奶,致大量空气吞人,牛奶太冷、太热,奶咀孔太大奶流过急,吞咽过快等喂奶不当,均可导致喂奶后呕吐。  相似文献   

3.
李璐琳  廖伟华 《护理研究》2005,19(4):708-709
回顾性分析了新生儿胃穿孔的临床资料,提示新生儿科护士应加强对患儿腹胀、呕吐、哭闹的观察,喂奶量应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同时必须加强术后护理,以提高胃穿孔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4.
护理教训     
喂养不当引起的意怠原因分析/贾建筑/实用护理杂志一1988,4(12)一31 1、婴儿胃呈“T”型,贵门松弛,加之喂奶时吸入气体易引起呕吐。2、睡眠姿势不正确。8、呕吐物刺激迷走神经兴奋,支气管痉挛,阻塞气道引起窒息。4、婴儿呼吸和神经系统发育不全,咳嗽,呕吐、吞咽反射不灵敏,误吸入气管的胃内容物不易排出。预防措施:1、喂奶时避免过饱和吸入大量气体。2、喂奶后要抱起患儿拍背,排出胃内气体。3、奶嘴吸孔大小要适当,防止流量太快而引起窒息。4、早产及吸奶能力差的病儿应滴管喂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改良法喂奶在减少早产儿呕吐及窒息的概率中的作用。方法将2012年3~6月新生儿科收治的10例需鼻饲的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甲乙2组。甲组5例采用改良法喂奶(将20ml注射器与鼻胃管连接后悬挂于暖箱顶部的通气孔,用另一注射器抽取所需的奶量推注至悬挂的注射器内,将无菌盘内的针栓取出,插入悬挂的注射器轻轻推动针栓后,拔出针栓,使奶液缓慢匀速流入患儿胃内),乙组5例则采用常规注射器推注法。结果采用改良法喂奶可使患儿胃内残留量减少,进奶量增加,思儿体重增加明显。结论改良法喂奶能更好的控制奶液的速度,节省护理人员时间。  相似文献   

6.
郎秋月  郑凤燕  胡悦宏 《护理研究》2007,21(32):2979-2979
[目的]探讨斜坡卧位搬运法在超体重病人术后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06年1月—2006年12月超体重病人随机分为斜坡卧位搬运法(958例)和传统搬运法(923例)。[结果]斜坡卧位搬运法对超体重病人生命体征影响明显低于传统搬运法,且搬运时间短,节省人力和体力。[结论]斜坡卧位搬运法对病人生命体征影响小,且操作简单、安全易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体位护理对极低体重出生儿(VLBW)睡眠质量、呼吸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84例 VLBW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2例,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性护理,同时配合轻弹足底、全身抚触及轻叩背部,对照组喂奶后采用仰卧位,而观察组患儿采用俯卧位,即喂奶20 min 后抬高头部并倾斜15°,头偏向一则,四肢呈蛙状,左右交替,头偏向一侧。两组患儿每隔2h~4h改变1次体位,连续干预7 d 后评价干预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儿进奶量、体重显著增加,安静睡眠时间显著延长,患儿呼吸次数、呼吸暂停次数、心率、心率变异幅度、呼吸变异幅度显著下降,而血氧饱和度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腹胀、呕吐、胃出血、呼吸暂停、心动过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俯卧位干预可有效促进VLBW生长发育,改善患儿睡眠质量,减少患儿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赵蔓 《临床误诊误治》2002,15(3):225-226
1 病例资料女 ,6个月。于入院前 3天开始间断呕吐 ,非喷射性 ,每天 5~ 6次 ,并有便秘 ,体温正常。曾在门诊就诊 ,考虑消化不良 ,予多潘立酮 (吗丁啉 )每次 2mg ,1日 3次口服。入院前 8小时 ,患儿因呕吐频繁 ,家长喂服多潘立酮 2 0mg(2片 )。 4小时后 ,家长换尿布时发现患儿下肢抖动 ,未加注意 ,又喂服多潘立酮 2片。 2小时后患儿突然出现双眼凝视伴斜颈、四肢抖动 ,急诊入院。患儿系足月顺娩 ,母乳喂养 ,按时预防接种 ,否认传染病接触史及遗传病史。查体 :体温 36 3℃ ,心率 12 0 /min ,呼吸 4 6 /min ,血压 90 / 6 0mmHg…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肺切除术后早期患者采取健侧斜坡卧位对促进术后恢复的意义。方法选择常规开胸行单个肺叶切除术68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4例。术后2~6 h观察组采取健侧斜坡卧位;对照组采取常规半卧位。观察两组呼吸循环功能、引流情况及不适症状评分。结果观察组动脉血氧分压、氧合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呼吸循环功能指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引流情况及烦躁、头痛、头晕、呕吐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腰酸症状明显轻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肺切除术后患者早期健侧斜坡卧位有利于呼吸循环功能恢复及胸腔引流,并能够减轻骶尾部受压,提高患者术后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10.
新生儿胃穿孔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璐琳  廖伟华 《护理研究》2005,19(8):708-709
回顾性分析了新生儿胃穿孔的临床资料,提示新生儿科护士应加强对患儿腹胀、呕吐、哭闹的观察,喂奶量应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同时必须加强术后护理,以提高胃穿孔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1.
给婴幼患儿服用中药,困难较大,特别是中药汤剂易引起呕吐,影响治疗效果。我们通过临床实践,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根据患儿不同年龄安排适当服药时间。我们体会到空腹服用中药,常可避免呕吐,故给药时间都安排在喂奶或喂饭以前。对3~5岁患儿,可以采  相似文献   

12.
呕吐是新生儿期常见症状,病因复杂,其中绝大部分属内科性呕吐,但出生后3d内出现反复呕吐,外科性者占有相当比例。我科通过对58例新生儿呕吐的观察,发现新生儿呕吐可由多种原因引起,而及时做出相应判断,是提高护理质量的关键。1临床资料我科自2001 ̄2004年收治的436例患儿中,有多次呕吐症状者58例,其中31例发生在出生3d内,31例中有4例被证实为外科疾病,达到12.9%,急需早期诊断转外科处理,应予重视。现将其病因分析如下:2病因及常见症状2.1内科性病因2.1.1喂养不当可由喂奶过频过多过快、乳汁过凉过热、吸入空气、翻运过多等所引起。不是每次…  相似文献   

13.
三言两语     
三言两语新生儿臀部皮肤护理不当易造成臀红,如果处理不及时可致臀部皮肤破溃,患儿疼痛,哭闹不止。近两年来,本人采用浓维生素AD滴剂治疗臀红20余例,收到满意效果。方法:每次换尿布时先将患儿臀部用温开水洗净、纱布吸干,以棉签蘸浓维生素AD滴剂2~5ml(...  相似文献   

14.
斜坡卧位在超体重病人术后搬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斜坡卧位搬运法在超体重病人术后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06年1月-2006年12月超体重病人随机分为斜坡卧位搬运法(958例)和传统搬运法(923例)。[结果]斜坡卧位搬运法对超体重病人生命体征影响明显低于传统搬运法,且搬运时间短,节省人力和体力。[结论]斜坡卧位搬运法对病人生命体征影响小,且操作简单、安全易行。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卧位对新生儿非病理性呕吐的影响,为预防新生儿非病理性呕吐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我院住院的非病理性呕吐的新生儿90例,随机等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卧位,观察组取15°~20°卧位,在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儿呕吐好转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15°~20°卧位对新生儿非病理性呕吐有较好的预防作用,可以作为预防新生儿呕吐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告11例婴幼儿先天性胆管闭锁应用Cantor导管插入的方法。一、将小肠造影用的Cantor导管送入的改良方法:起初6例,在台下将导管插入胃,然后患儿取右侧卧位几小时,后来5例,在透视下,直接经导管向胃内注入80~150ml空气,取俯卧位,然后转向右侧卧位,这样使得导管头部降到胃垂直部前壁,再进入幽门前  相似文献   

17.
引起新生儿呕吐的原因繁多,如羊水咽下,消化道畸形,中枢神经系统的感染,喂养不当,以及全身感染或败血症的中毒症状等。而在产科婴儿室工作中,又以羊水大量咽下,引起早期新生儿呕吐更为常见。 新生儿羊水咽下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在分娩过程中,尤其是难产、窒息时往往吞入大量羊水,刺激胃粘膜,而引起呕吐,一般多见于出生后未喂奶之前,喂奶后呕吐加剧,直至将被污染的胃内容物全部呕净为止,  相似文献   

18.
咽下综合征在新生儿期并不少见,此类患儿出生后尚未开奶即开始呕吐,喂奶后呕吐加剧,呕吐物呈泡沫黏液样,有时呈绿色(被粪便污染),有时呈咖啡色(含血较多的羊水)。主要原因是因为在分娩过程中胎儿吞入过多羊水刺激胃黏膜引起[1]。临床上常用1%的碳酸氢钠溶液洗胃治疗咽下综合征。为了探讨洗胃时体位干预对治疗咽下综合征患儿呕吐的疗效,2003年11月-2005年2月,我科对30例住院治疗的咽下综合征新生儿在洗胃时进行体位干预,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将2003年11月-2005年2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咽下综合征新生儿60例随机…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先俯卧位后仰卧位抚触结合非营养性吸吮护理对足月黄疸患儿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1日~12月31日收治的98例足月黄疸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9例,两组均接受蓝光照射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先俯卧位后仰卧位抚触结合非营养性吸吮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干预1、3、6 d后血清总胆红素(TBIL)水平变化,分析两组首次排便时间、胎便转黄时间、黄疸消退时间、住院时间及治疗依从性。结果:研究组首次排便时间、胎便转黄时间、黄疸消退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1),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治疗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1、3、6 d后,两组TBIL水平低于干预前(P0.01),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先俯卧位后仰卧位抚触结合非营养性吸吮护理能提高黄疸患儿治疗依从性,快速缓解黄疸症状,促进患儿恢复,有利于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重力管饲喂养辅以餐后右侧卧位对早产儿胃食管反流的防治效果.方法:按照住院顺序的奇、偶数将我院2010年2月~2013年7月收治的104例在出生后即入院的早产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的饲奶法并取斜坡卧位,观察组实施重力管饲喂养辅以餐后右侧卧位.比较开奶后2周两组患儿在饲奶过程中的呕吐、血氧饱和度下降、呼吸暂停发生率,比较两组患儿的体重增长状况.结果:全部患儿均于出生后24 h内给予早产儿配方奶顺利实施管饲喂养,每3h饲喂1次,2周内两组患儿人均喂养113次.观察组患儿在呕吐、溢奶、血氧饱和度下降以及呼吸暂停发生率方面均低于对照组(P<0.05),体重增加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力管饲喂养辅以餐后右侧卧位60 min可以有效防范早产儿胃食管反流的发生,提倡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