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间接免疫萤光法测定96例淋巴细胞恶性患者血清中抗人T细胞白血病病毒Ⅰ型(HTLV—1)抗体。其中,8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2例非何杰金氏淋巴瘤;4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发现一例成人抗HTLV—1抗体阳性,抗体滴度1:80,阳性率1.04%。並在培养细胞中检出HTLV—1抗原阳性细胞,前后两次阳性率分别为1.7~1.5%(P>0.05)。确诊病人已感染本病毒,提示HTLV—1已传入江西。认为测定HTLV—1抗原比抗体更重要,可用于早期确诊及游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2.
应用明胶颗粒凝集试验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测定南昌地区人群血清中人T细胞白血病病毒1型(HTLV-1)抗体,共712份,其中正常人432份,各类白血病人260份,各类淋巴瘤20份,发现2例阳性,1例成人T细胞淋巴瘤患者(滴度1:80),1例粒细胞白血病患者(滴度1:20),阳性率为0.28%。结果说明南昌地区有HTLV-1感染和传播。  相似文献   

3.
亲T-淋巴细胞病毒Ⅰ型(HTLV-Ⅰ)流行地区的慢性B-淋巴细胞性白血病(CLL)患者的血清中发现抗HTLV-Ⅰ抗体的发生率比预料的高。为了证实患这种白血病病人的细胞是否已为恶变的HTLV-Ⅰ抗原限定下的B-淋巴细胞,作者曾进行了试验。2名HTLV-Ⅰ血清阳性的牙买加CLL病人的细胞与人B-淋巴母细胞株融合。病人甲某CLL细胞融合后所得的杂交瘤细胞产生一种免疫球蛋白(IgM),这种球蛋白与HTLV-Ⅰ、HTLV-Ⅱ和HTLV-Ⅲ(现称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我国东北的HTLV-1的流行情况及病毒特征。方法 从2002年起在东北地区共采取了941份标本。用免疫荧光法进行了血清抗体的检测,经PCR扩增及Southern杂交鉴定。结果 发现3例HTLV-1阳性感染病人,阳性率0.3%,没有发现HTLV-2阳性感染病人;在37例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中检出2例,检出率5.4%。并对其中1例阳性感染病人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的前病毒DNA的env基因的gp21、gp46两个碱基对核甘酸序列进行了PCR扩增,并将其克隆到T—Vector上进行DNA的核甘酸序列测定,与日本原型(ATK)病毒DNA链的相应区域的线性比较显示了很高的同源性(98.9%-100.%),没有发现碱基的插入、删除和其他显著性的变化。结论东北地区为HTLV-1的非流行区,于淋巴细胞白血病病人检出率(5.4%)较高,说明东北地区的淋巴细胞白血病与HTLV-1感染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收集汕头市白血病患者及南澳岛健康人血清标本218份,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HTLV-I抗体,结果检测阳性3份,阳性率为1.37%,其中急性白血病阳性率为3.33%(1/30),淋巴瘤为16.6(1/6),健康人为0.62%,阳性率虽低于日本(9-26%)及加勒比海(3.7%)等流行区,但高于非流行区(0.05-0.08%)以及曾毅(0.08%)报道,与福建省沿海地区(1%)相似。首次报道广东汕头沿海地区也有HTLV-I病毒感染,也可能与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有关。  相似文献   

6.
人类嗜T淋巴细胞病毒Ⅰ型和Ⅱ型(HTLV-Ⅰ/Ⅱ)是1980年和1982年先后发现的人类逆转录病毒。已知HTLV-Ⅰ是引起成人T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ATL)及热带痉挛性下肢瘫(TSP)/HTLV-Ⅰ相关脊髓病(HAM)的病原体。HTLV-Ⅱ目前看来,似乎也与TSP/HAM的发生有关。HTLV-Ⅰ流行于日本南部、加勒比海地区、美洲中部和南部、非洲中部和西部、巴布亚新几内亚和澳大利亚。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本地区检出的无症状献血人群携带人类嗜T淋巴细胞病毒(HTLV)株亚型。方法对3份HTLV-Ⅰ/Ⅱ血清阳性标本,采用Nested-PCR方法检测前病毒长末端重复序列(1ong terminal repeat,LTR)并测序分析。结果从1名有多次合格献血经历,但抗体筛查强阳性(OD=3.000)血样中提取到HTLV-Ⅰ前病毒DNA。核苷酸序列分析提示,与日本原型ATK株比较其序列一致性为98.4%(738/750)。结论试验认定该HTLV病毒为世界群b型日本型毒株,并提示无症状携带HTLV-Ⅰ病毒的献血者具有潜在经血传播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人T细胞白血病1型病毒(HTLV-1)是第1个被发现的人类反转录病毒,是引起成人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ATLL)的病原体。HTLV-1感染后潜伏期为20~40 a;2.1%女性和6.6%男性HTLV-1感染者最终发展为ATLL。尽管我国HTLV-1感染者较少,但近来有报道国内感染者有增加趋势。由于HTLV-1的感染途径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相似,因此对于该病毒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孙荷  何有明 《新疆医学》1997,27(3):130-132
收集新疆喀什地区不同年龄组的维吾尔族血清579份,汉族血清290份,共计869份血清。用间接免疫荧光方法检测上述血清中人类嗜T淋巴细胞病毒Ⅰ型(HTLV-1)IgG抗体,结果维族HTLV—1IgG抗体阳性率为1.03%(6/579),汉族为0(0/290)。首次证明我国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存在HTLV-1的流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广州番禺地区献血人群人类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HTLV)流行情况,为国家制定地区性血液筛查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无偿献血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HTLV-Ⅰ/Ⅱ抗体筛查,对筛查阳性的标本进行ELISA双孔复查,复查阳性标本为HTLV初筛阳性标本.对初筛阳性标本进行电化学发光试验,对化学发...  相似文献   

11.
321例EB病毒抗体在多种疾病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免疫酶法检测321例患者血清的抗EB病毒壳抗原抗体(EB-VCA-IgA)结果,鼻咽癌患者EB-VCA-IgA阳性率为75%,其他各系统也都可以不同的阳性率,运用ELISA法检测了88例疾患的抗EB病毒的早期抗体,抗EB病毒核抗原抗体(IgG/M)提示血液系统,消化道系统的部分肿瘤及乳癌,甲状腺癌等与EB病毒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湖南省部分地区人类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抗体的调查附属湘雅医院周伯通,郑艳珍,胡国龄,方正春关键词白血病,淋巴细胞性;抗体类,病毒;嗜人T细胞白血病病毒I型;流行病学测定;湖南省人类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HTLV-I)的发现是人类白血病病因研究的重大突...  相似文献   

13.
人类T细胞白血病病毒Ⅰ型(HTLV-Ⅰ)是一种逆转录病毒。它是成人T细胞白血病的病原。世界上已发现日本西南部、美洲加勒比海地区和非洲中部等三大HTLV-Ⅰ流行区。我们自1983年开始开展HTLV-Ⅰ感染的系列研究。在国内首次发现我国也有HTLV-Ⅰ流行区。现将研究结果简介如下: 1.人类T细胞白血病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研究 (1)建立间接瘟疫荧光试验,ELASA试验及Western blot等三种HTLV-Ⅰ抗体检测技  相似文献   

14.
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的外周淋巴细胞内已发现人-T细胞白血病病毒(HTLV),并在部份AIDS,淋巴结病综合征(Lymphadenopath Syndrome)和血友病患者血清查出抗HTLV感染的T-细胞胞膜抗原(HTLV-MA)抗体。但血友病病人体内的抗体究竟是通过渝血被动获得还是由于病毒抗原感染主动免疫产生的呢?本文对二例伴有AIDS的血友病患者进行血清学检查以及新鲜和培养血细胞的电镜检查。  相似文献   

15.
目的采用抗HIV-1 p24单克隆抗体和多克隆抗体构建的间接ELISA试剂,检测HIV-1抗体阳性及其他样品,以探讨HIV早期检测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单克隆抗体固相、兔抗HIV-1 p24抗体夹心,羊抗兔HRP结合物的间接ELISA法。结果显示试剂盒HIV-1 p24抗原检出灵敏度为50pg/mL(基因工程抗原);特异性97.13%;HIV抗体阳性血样阳性率4.1%;抗体阴性的特殊人群血样阳性率5.2%;抗体不确定血样阳性率为16.3%,明显高于抗体阳性和阴性组血样。病毒培养1d,抗原效价1:80,第3天可达1:5360。结论该间接夹心HIV-1 p24抗原检测试剂,可应用于HIV感染的辅助检测及病毒的基础研究,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5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流式免疫分型结果 ,探讨CD19、CD22、CD38、CyCD79a、CD7、CyCD3等白细胞分化抗原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临床免疫分型中的意义。方法对50例初诊确诊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者的骨髓细胞进行流式细胞术免疫分型检测,采用CD45及SSC双参数设门,胞浆抗原(CyCD79a、CyCD3)以细胞膜表面抗体表型≥20%判定为该抗体表达阳性,以细胞浆抗体表型≥10%判定为该抗体阳性表达。结果34例急性B淋巴性白血病中敏感性及特异性高的抗原分别为CD19(100.0%)和CyCD79a(100.0%);16例急性T淋巴性白血病中敏感性及特异性高的抗原分别为CD7(100.0%)和CyCD3(100.0%);CD10、CD34、HLA-DR、CD38等早期非特异性分化抗原标志在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表达频率均比较高。结论在ALL已经确诊的情况下,CD19和CyCD79a是确定B-ALL最重要的单克隆抗体,CyCD22是B淋巴细胞系列最具特异性单克隆抗体,但CyCD22的敏感性较低;CD7和CyCD3是确诊T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最重要单克隆抗体。  相似文献   

17.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六项EB病毒指标联合检测在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诊断及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该实验室收集了366份已确诊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患者资料,其同时做了EB病毒六项指标检测,其分别为EB病毒衣壳抗原IgG抗体、EB病毒衣壳抗原IgM抗体、EB病毒早期抗原IgG抗体、EB病毒早期抗原IgM抗体、EB病毒核抗原IgG抗体、EB病毒衣壳抗原IgG抗体亲合力检测,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进行检测,综合分析以确定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诊断意义。结果:366份标本中EB病毒衣壳抗原IgG抗体阳性率为89.6%,EB病毒衣壳抗原IgM抗体阳性率为45.2%,EB病毒早期抗原IgG抗体阳性率为48.5%,EB病毒早期抗原IgM抗体阳性率为32.2%,EB病毒核抗原IgG抗体阳性率为56.2%,EB病毒衣壳抗原IgG抗体高亲合力阳性率为39.2%,EB病毒衣壳抗原IgG抗体低亲合力阳性率为58.2%。结论:六项EB病毒指标联合检测,并动态监测指标的变化,在诊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及监测疗效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应用直接免疫金银染色法对41例初发急性白血病患者及27例对照者培养前后白血病细胞进行人类T细胞白血病病毒Ⅰ型(HTLV-Ⅰ)相关抗原测定,并对9例抗原阳性标本进行逆转录酶(RT)活性分析,结果:患者培养前后HTLV-Ⅰ相关抗原阳性检出辜为53.66%(22/41)和82.92%(34/41)(x~2=8.1098,P<0.01);阳性细胞平均百分率为8.45%±1.86%((?)±(?)%)和46.54%±4.53%(t=4.464,P<0.001),均有显著性差异。对照者均阴性。9例HTLV-Ⅰ相关抗原阳性标本RT活性随培养后抗原表达增加而增高(r=0.90,P<0.001)。提示人急性白血病细胞中含有与HTLV-Ⅰ有亲缘关系的逆转录病毒。  相似文献   

19.
应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和明胶凝集颗粒试验对801份血清(包括正常成年人和病人以及在形态上具有典型曲核白血病细胞的成人T细胞白血病(ATL)患者的血清)标本进行了成人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病毒(HTLV-1)抗体的检测,结果全部为阴性。此结果表明福建省尚未发现在病因上有与HTLV-1病毒相关的T细胞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20.
人类T细胞白血病病毒Ⅰ型(HTLV-Ⅰ)主要导致T细胞白血病和T细胞淋巴瘤,并且在一些自身免疫性的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中有较高的感染率。我们对上海周围地区与HTLV-Ⅰ有关的部分病例进行检测。运用免疫荧光法从临床白血病患者中筛选了6例T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者,用病理切片诊断出28例皮肤T细胞淋巴瘤患者以及56例SLE患者;分别抽取患者的血清样品,运用ELISA和Western蛋白印迹电泳的方法进行检测。从上述90例标本中,发现一例T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者血清呈阳性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