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小儿支气管肺炎急性心肌酶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酶谱检测分析法。对60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急性期的心肌酶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 38例心肌酶谱异常,其中6例心电图异常(6/8);心肌酶谱异常组的X线阴影消失时间与酶谱正常组比较明显较长(P<0.01)。结论 心肌酶谱较心电图更能反映小儿支气管肺炎早期的心肌损害,心肌酶谱测定对其的治疗及预后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中西医2方面分析150例支气管肺炎患儿心肌酶谱的变化规律,探讨中医思路,以指导中西医临床。方法:对150例支气管肺炎患儿进行心肌酶谱检测,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及谷草转氨酶(AST),按年龄、体温及病情分组,进行分析支气管肺炎患儿心肌酶谱的变化规律。结果:不同年龄组肺炎患儿血清CK-MB均数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组患儿的CK-MB增高比率,经统计学处理有统计学意义,不同体温组患儿CK-MB增高比率,经统计学处理无统计学意义,不同病情组患儿CK-MB增高数比率,经统计学处理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支气管肺炎患儿多数伴有心肌损害,与年龄、病情轻重有相关性,年龄越小或病情重的患儿,心肌损害发生率高,与体温的高低无相关性。为急诊儿科医师分析病情提供参考,为中医从瘀论证儿童支气管肺炎合并心肌损害提供思路与依据。  相似文献   

3.
手足口病患儿心肌酶谱检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小儿手足口病(HFMD)患儿心肌酶谱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187例HFMD患儿于诊断次日和病程结束后,进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检测,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 HFMD患儿与健康儿童比较心肌酶谱明显升高(P<0.01),且心肌酶谱异常治疗前亦明显高于治疗后(P<0.01),但均无心肌炎表现。结论提示HFMD病程中心肌较易受到侵犯,经治疗后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4.
手足口病患儿血清心肌酶谱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评价手足口病(uDID)患儿心肌酶谱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本院100例手足口病患儿,检测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并同时检测60例健康小儿作为对照。结果手足口病患儿AST、LDH、CK和CK-MB活性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部分HFMD患儿存在程度不同的心肌损害,心肌酶谱可作为HFMD患儿合并心肌损伤的诊断依据和观察病情及判断预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5.
68例小儿肺炎心肌酶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璐 《中国临床医生》2006,34(11):45-46
为探讨心肌酶谱在小儿肺炎的临床意义,笔者对68例婴幼儿急性支气管肺炎进行了心肌酶学的测定,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轮状病毒腹泻患儿心肌酶谱检测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轮状病毒(human rotavirus,HRV)是引起幼儿秋季腹泻最主要的病毒,是引起发展中国家婴幼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引起腹泻患儿心肌损害的主要病毒,因而越来越引起临床的重视。对66例轮状病毒腹泻患儿作心肌酶谱检测,旨在了解轮状病毒腹泻患儿心肌损害的存在和程度及分析肌酸激酶同功酶/肌酸激酶升高的原因,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心肌酶谱变化及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皓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12):2818-2818
目的:观察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心肌酶谱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临床确诊为MPP患儿(MP组)155例,细菌性肺炎患儿(nMP组)165例,进行急性期心肌酶值测定,观察其心肌损害情况。结果:肺炎急性期MP组心肌酶(LDH、HDBH、CK、CK-MB)均高于nMP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PP患儿有明显的心肌损害且程度重于细菌性肺炎患儿。  相似文献   

8.
婴幼儿肺炎是儿科的常见病,也是威胁我国儿童健康的严重疾病。婴幼儿肺炎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一直居我国儿科疾病之首位[1]。心肌酶谱的变化是反映心肌损害临床常见的重要指标。为观察婴幼儿肺炎对心肌的影响,我们对66例婴幼儿肺炎患儿进行了心肌酶谱的监测。结果显示,婴幼儿肺炎无论病情轻重均可影响心肌酶谱的变化,病情愈重,心肌损害愈明显,治愈时间愈长。探讨婴幼儿肺炎心肌酶谱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2],为我们观察及护理提供了一个重要指标,现将临床观察及护理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对象病例为2001年10月~2002年3月期间的住院患儿。按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心肌酶活性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以30例健康儿童作对照组,对50例MPP患儿(观察组)行心肌酶及心电图检查,并在加用抗氧化剂治疗后复查。结果观察组患儿心肌酶活性及心电图异常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心肌酶活性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21例患儿的心电图恢复正常。结论部分MPP患儿存在心肌损害,心肌酶可作为诊断依据和观察病情及判断预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0.
小儿轮状病毒肠炎心肌酶谱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对心肌的影响。方法选择住院的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及对照组各60例,收集血清,测定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CK—MB)5项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轮状病毒肠炎组α—HBD及CK、CK—MB显著增高(P〈0.01)。其他指标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轮状病毒肠炎常合并心肌损害。该组60例患儿中心肌损害发生率为40%。  相似文献   

11.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儿童心肌酶测定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AURI)患儿心肌酶活性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以 38例健康儿童作对照 ,对 5 8例AURI患儿行心肌酶及心电图检查 ,结果异常者加用抗氧化剂治疗后复查。结果 :观察组患儿心肌酶活性及心电图异常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结果异常者经相应治疗后复查均恢复正常。结论 :部分AURI患儿存在程度不同的心肌损害。心肌酶可作为AURI儿童合并心肌损伤的诊断依据和观察病情及判断预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2.
手足口病患儿心肌酶测定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HFMD)患儿心肌酶活性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以40例健康儿童作对照,对62例HFMD患儿行心肌酶及心电图检查。结果异常者加用抗氧化剂治疗后复查。结果:观察组患儿心肌酶活性及心电图异常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果异常者经相应治疗后复查绝大部分患儿恢复正常。结论:部分HFMD患儿存在程度不同的心肌损害,心肌酶可作为HFMD患儿合并心肌损伤的诊断依据和观察病情及判断预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心肌酶活性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以80例非肺炎患儿作为对照。对86例MPP患儿及52例细菌性肺炎患儿进行血清心肌酶谱检测,并在入院2周后对MPP忠儿组进行复查。结果MPP患儿组及细菌性肺炎患儿组心肌酶活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MPP患儿组心肌酶水平高于细菌性肺炎患儿(P〈0.05)。入院治疗一周后MPP患儿心肌酶活性异常率降低。结论部分MPP患儿存在心肌损害。心肌酶可作为诊断依据和观察病情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心肌酶及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检测在急性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中的应用。方法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采用免疫发光法检测61例急性PE患者[大面积、次大面积急性PE(大面积、次大面积组)39例,非大面积急性PE(非大面积组)22例]cTnⅠ水平,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2组患者血清心肌酶[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磷酸肌酸激酶(CK)、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水平。结果大面积、次大面积组血清cTnⅠ、AST、LDH、CK、CK-MB、α-HBDH水平均显著高于非大面积组(均P<0.05)。结论急性PE常伴有心肌细胞损伤,应常规行血清心肌酶及cTnⅠ测定,血清心肌酶及cTnⅠ的测定有助于危险分层。  相似文献   

15.
鱼腥草治疗38例儿童支气管肺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鱼腥草注射液治疗儿童支气管肺炎的疗效。方法 :将 70例儿童支气管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38例采用鱼腥草治疗 ,对照组 32例采用常规治疗 ,并进行疗效对比 ,采用 χ2 检验。结果 :治疗组痊愈 36例 ,无效 2例 ,总有效率 94 .7% ,对照组分别为 2 6、6、81 .2 5 %。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χ2 =3.1 1 ,P <0 .0 5 )。结论 :鱼腥草能有效治疗儿童支气管肺炎  相似文献   

16.
轮状病毒肠炎患儿血清心肌酶活性的改变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轮状病毒肠炎婴幼儿不同腹泻状态下,心肌酶的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3岁婴幼儿作为研究对象,按脱水和酸中毒两个方面分组。脱水分为无脱水、轻度脱水和中度脱水3组,酸中毒则分为无酸中毒和有酸中毒2组;用全自动生化仪测定轮状病毒肠炎患儿的心肌酶。结果:轻、中度脱水组的某些心肌酶在比例和水平上明显高于无脱水组,而且病情越重升高越明显;酸中毒组心肌酶较无酸中毒组心肌酶明显升高。结论:轮状病毒肠炎婴幼儿的心肌酶升高多为一过性,特异性不高,与脱水、酸中毒密切相关,少数患儿存在严重的心肌损害,需加强监护和治疗。  相似文献   

17.
窒息新生儿心肌酶谱变化与病情程度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窒息新生儿心肌酶变化与窒息程度、器官损害程度的关系。方法 :对 4 2例窒息新生儿进行心肌酶测定 ,分别按窒息程度、器官损害程度分组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与轻度窒息组、单器官损害组比较 ,重度窒息组、多器官损害组心肌酶各项指标明显升高 ,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结论 :心肌酶谱测定有助于判断新生儿窒息程度和器官损害情况。  相似文献   

18.
Noninvasive transcutaneous pacing was performed for 30 minutes in 10 healthy volunteers. The pace rate was from 85 to 115 min-1, and the threshold for pacing was from 38 to 70 mA, median 59 mA. Echocardiography before and during pacing showed no changes in 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 in fractional shortening nor in contraction pattern. Also, blood pressure remained unchanged. Blood samples for determination of myoglobin, creatine phosphokinase, creatine kinase MB and lactate dehydrogenase were drawn prior to pacing and 1,2,3,4,6,8 and 24 hours after pacing. The serum concentrations were the same before and after pacing for all enzymes and myoglobin. We conclude that non-invasive transcutaneous pacing for 30 minutes causes no muscular or myocardial injury and that the left ventricular function remains norma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