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应用Tip-Edge技术对深覆牙合深覆盖患者软硬组织垂直向及矢状向的矫治作用.方法:选覆盖≥6 mm的安氏Ⅱ1深覆牙合Ⅲ°错牙合病例9例,采用Tip-Edge技术进行矫治,对治疗前后X线头颅侧位片进行测量,计算各指数的均值和标准差,并对15对指标进行均值配对t检验.结果:FMA角从22.5°增大到27°,增加了4.5°(P<0.05),L1-MP从28.2 mm减少到26.47 mm(P<0.05);U1-PP距从14.22 mm减到13.3 mm,减少了0.92 mm(P>0.05).SNA角从85.92°减到84.25°,减小了1.67°(P>0.05);SNB角从80.35°减到78.25°,减小2.25°(P<0.05),ANB角增加了1.08°,IMPA减少了2.25°(P>0.05).Z角增加了7.67°,U1-L1角增加23.75°;U1-SN°减少24°;覆盖减少了5.88 mm.结论:Tip-Edge技术主要是通过设计后倾曲来升高后牙压低前牙来完成深覆牙合的打开;前牙覆盖的改变主要是靠牙代偿来完成, Ⅱ类关系的改变主要以下磨牙前移为主.  相似文献   

2.
多用途弓矫治高角深覆(牙合)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覆(牙合)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上下颌垂直关系异常,对于垂直生长型、长面的高角深覆(牙合)患者,矫治应首选切牙的压低,而不选择后牙的伸长[1].作者近6年应用多用途弓对20例高角深覆(牙合)患者进行矫治,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前牙内倾型深覆(牙合)矫治的有效方法.方法总结该类病例的临床表现,正畸矫治器的设计及矫治方法,并对矫治前后进行X线头影测量分析及配对T检验.结果患者上下颌骨关系明显改善,前牙牙槽高度、后牙牙槽高度、ANB角、上下中切牙轴角及16岁以下患者下颌体长度矫治前后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治疗前牙内倾型深覆(牙合)的关键在于升高后牙牙槽高度,降低前牙牙槽高度,改正前牙轴向,促进下颌骨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4.
笔者利用2×4矫治技术独特的力学特征辅以Ⅱ类颌间牵引及下磨牙舌侧近中牵引对31例深覆(牙合)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正畸联合烤瓷固定修复治疗成人前牙深覆耠深覆盖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前牙深覆[牙合]深覆盖成人患者,采用固定矫治技术整平下颌牙弓,解除深覆[牙合],为上前牙内收获得有效间隙后,行上前牙的改向烤瓷固定修复。结果:治疗后上前牙平均内收5.0mm,下颌spee氏曲线降低1.5mm-2.0mm,患者的面部侧貌得到改善,牙列形态与咬合恢复满意,咀嚼功能良好,随访6~20个月无复发。结论:对前牙深覆[牙合]深覆盖的成人患者采用正畸:联合固定修复进行治疗,既可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咀嚼功能与美观,又可使下颌牙的牙体组织得以保存,达到更好的口腔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6.
斜面导板在矫治深覆牙合及深覆盖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矫治深覆牙合及深覆盖是口腔正畸难点之一,作者应用摇椅弓加斜面导板矫治深覆牙合、深覆盖病例,取得满意效果,尤其对低角病例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7.
作者采用平面导板(简称平导)配合Edgewise矫治技术,矫治前牙深覆牙合,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用组合式矫治装置治疗前牙深覆(牙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介绍一种组合式矫治装置及其应用。方法:该矫治方法由前牙平导板、高弹性方弓丝、第二磨牙设计支抗、后牙颌间垂直牵引等组成。结果:经临床应用2年,共62例,效果良好。平均疗程4个月。该矫治方法的优点包括:1,前牙平(斜)导板在压低前牙和升高后牙的同时,还起到了肌激动器的作用,促使下颌骨长度与高度的发育;2,第二磨牙加入支抗系统使矫治力趋于合理,有利于牙弓的整平;3,高弹性方丝有利于牙弓的排齐和整平,同时能较好控制牙齿的位置和倾斜度;4,后牙早期颌间垂直牵引有助于后牙按一定方向萌出,并建立理想咬合关系,减小前牙覆牙合。结论:该矫治方法符合正畸生物力学原理,其疗效好,疗程短,适合于非高角型前牙深覆牙合特别是低角型深覆牙合的矫治。  相似文献   

9.
<正> 成年人上前牙缺失的深覆(牙合)患者,临床上较为多见。年龄增长,缺牙时间愈长,则下前牙愈伸长,致深覆(牙合)愈严重,更难修复。本文对经调磨下前牙切缘,仍不能获得基托厚度之间隙者,采用了矫治性修复,效果较好。兹将矫治告一段落的100例深覆(牙合)矫治性修复患者,进行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10.
上前牙缺失多数伴有不同程度的深覆牙合、缺隙变窄、中线不正等 ,如果不能及时修复 ,随着时间的延长缺牙间隙会越来越窄 ,深覆牙合越来越严重 ,致使患者失去修复的条件。我们采用了矫治性修复治疗 ,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单位 :0 10 0 5 0呼和浩特 ,内蒙古医学院附属医院口腔科   1.临床资料 :本文选病例 12例 ,均为女性 ,年龄 10~ 18岁 ,上前牙缺失数 1~ 3颗 ,缺牙时间 1个月至 10余年。失牙原因 :先天性缺失 5例 ,后天性缺失 7例。2 .治疗方法 :矫治性修复 ,典型病例如下。例 1,女 ,18岁 ,1997年 5月初诊。病史 :患者乳牙脱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在相同的拔牙模式和使用小平导板矫治深覆(牙合)时,青少年和成人安氏Ⅱ类深覆(牙合)矫治机制的异同点.方法 拔除4个第一双尖牙或上颌第一双尖牙的青少年和成人安氏Ⅱ类深覆(牙合)病例共32例,分成4组,均使用固定矫治器辅以平面导板矫治深覆(牙合),对治疗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结果进行分析和比较.并应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成人与青少年深覆(牙合)矫治机制的相同点为上切牙内收,上、下磨牙伸长;不同点为成人组下切牙均明显唇倾,下面高、下颌骨长度均无变化, 而青少年组下切牙唇倾不明显,下面高、下颌骨长度和下颌平面角明显增加.结论 使用固定矫治器辅以平面导板能有效矫治青少年期低角型安氏Ⅱ类深覆(牙合),并有助于面型的改善.  相似文献   

12.
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常规为拔牙矫治,而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对于轻度深覆盖的病例,非拔牙矫治亦可收到理想效果.本组讨论的轻度深覆盖24例,男女各半,年龄11~16岁,平均12.5岁.均为非拔牙矫治.通过12~18个月的治疗,恢复正常咬合关系.现将矫治适应证、矫治方法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14岁.主诉牙齿咬不上,要求矫治.患者有正畸治疗史,治疗后牙齿咬合欠佳;全身状况良好,无家族遗传史、外伤史和手术史. 一、临床检查 面部检查:面部略不对称(左>右),颏部略左偏,垂直向正常;突面型,鼻唇角锐;上唇较短,颏部发育尚可(见图1). 口内检查:口腔卫生状况不佳,口内可见多处牙齿脱矿和龈乳头肿胀.恒牙...  相似文献   

14.
15.
固定平面导板结合方丝弓矫治前牙深覆(牙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覆[牙合]是一种常见的牙颌畸形。前牙深覆[牙合]是因前、后牙槽高度不协调所致的一种牙颌畸形。对于前牙深覆[牙合]的矫治,常因疗程长,难度大而困扰着临床工作者,致使有些患者疗程很长而效果欠佳,甚至导致矫治失败。我们用固定平面导板与方丝弓矫治技术相结合治疗前牙深覆[牙合]的方法,临床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前牙深覆牙合是牙牙合畸形中较常见的上下颌牙弓垂直向距离关系异常,矫治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咬合打开的效果.本文采用上颌前牙小导板结合方丝弓固定矫治器矫治前牙深覆牙合收到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7.
传统观点认为覆[牙合]可为下颌的前伸运动提供引导,是维持良好的下颌后方铰链轴位所必需的。深覆[牙合]常被视为牙龈退缩、牙齿松动、咀嚼时下颌运动干扰及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病因。但矫治深覆[牙合]较困难,矫治后患者的覆[牙合]关系易复发至治疗前的状态。深覆[牙合]矫治后的稳定性一直是正畸医师关注的问题,大量研究表明,深覆[牙合]的复发不易预测,存在较多影响深覆[牙合]矫治后稳定性的因素。现对影响深覆[牙合]矫治后长期稳定性的可能因素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李玉如  徐芸  刘爱群 《口腔医学》2005,25(6):378-379
目的 介绍改良小平导的设计和使用。方法 56例深覆[牙合]患者,采用改良小平导与固定矫治器联合应用进行矫治。结果 青少年组平均戴用时间少于成年组,经t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改良小平导可用于多种深覆[牙合]的矫治。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21岁.因上前牙前突及牙列不齐就诊.患者全身状况良好,无口腔不良习惯,无家族遗传史,无既往颌面部外伤或手术史,无正畸治疗史.一、临床检查面部基本对称,凸面型,口唇闭合良好,颏唇沟深.口内检查可见双侧磨牙关系为中性关系;前牙深覆(牙合)Ⅲ°,下切牙咬合于上切牙腭侧牙龈乳头处,深覆盖10 mm;上前牙区散在间隙,两侧上中切牙间隙约1.5 mm,下颌牙列轻度拥挤;上下颌中线(中切牙之间的假想线)与面部中线一致.上唇系带附着正常.双侧颞下颌关节区无压痛,无弹响,开口度、开口型正常,下颌运动无异常.矫治前面(牙合)像及X线片见图1.  相似文献   

20.
腭托作为加强上颌支抗装置,在临床上使用较多.作者利用腭托装置将前部的塑料部分进行改良,做成平导板或平斜面导板,对深覆牙合患者打开咬合,效果较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