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肢体远隔缺血预处理(remote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RIPC)对心肺转流(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在CPB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70例,男32例,女38例,年龄18~70岁,体重45~90 kg,ASA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5例。R组于气管插管后10 min采用测压袖带在患者右上肢上臂,给予3个循环的5 min缺血(袖带充气,压力≥200 mm Hg)及5 min再灌注(袖带放气至0 mm Hg)处理。C组将袖带绑于患者右上肢,但不进行充气及放气操作。分别于气管插管后10 min(T_0)、主动脉开放后1 h(T_1)、术后6 h(T_2)、12 h(T_3)、24 h(T_4)采集桡动脉血样,进行血气分析,计算氧合指数(PaO_2/FiO_2)和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A-aDO_2),肺动态顺应性(Cd)和肺静态顺应性(Cs)。记录出院时肺部不良事件情况。结果与T0时比较,T_1~T_4时两组PaO_2/FiO_2明显降低,T_2~T_4时A-aDO_2明显降低,T_3时C组Cs、Cd明显升高,T_2、T_3时R组Cs、Cd明显升高(P0.05)。与C组比较,T_2、T_3时R组Cs、Cd明显提高,T0~T4时PaO_2/FiO_2、A-aDO_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C组比较,R组肺部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肢体远隔缺血预处理能够改善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的肺顺应性,减少术后肺部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远程缺血预处理(RIPC)对心肺转流(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 CPB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为研究组(E组)和对照组(C组)。E组于麻醉诱导插管完毕稳定5min后,应用骨科气压止血带给左上肢加压至35kPa,5min后,减压至0kPa,5min后重复加压,共4次,而C组只固定止血带,不加压。分别于麻醉诱导插管完毕稳定5min后(T1)、主动脉开放30min后(T2)、CPB停止后2h(T3)、术后12h(T4)、术后24h(T5)测颈内静脉血心肌肌钙蛋白I(cTnI)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浓度。结果与T1相比,两组cTnI浓度在T2时升高达峰值,随后持续下降;两组CK-MB浓度在T2时开始升高,T3时升高达峰值,随后持续下降。E组cTnI、CK-MB浓度在T2~T5时均明显低于C组(P<0.05或P<0.01)。结论 RIPC可降低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围术期cTnI、CK-MB的释放,减少围术期血管活性药物用量,减轻心肌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一定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参麦注射液对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择期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40例,年龄40 ~ 70岁,体重指数18 ~ 28 kg/m2,ASA分级Ⅱ或Ⅲ级,NYHA分级Ⅱ或Ⅲ级,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评分≥26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n=20):对照组(C组)和参麦注射液组(S组).麻醉诱导后S组静脉输注参麦注射液0.6 ml/kg(加入250ml生理盐水),C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于转机前输注完毕.记录主动脉阻断时间、CPB时间、麻醉时间、麻醉药用量.于术前3d、术后3、7、14 d进行MoCA评分(<26分为发生POCD),记录术后14 d内POCD的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主动脉阻断时间、CPB时间、麻醉时间、麻醉药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3d比较,C组术后3、7d、S组术后3d时MoCA评分降低(P<0.01);与C组比较,S组术后3、7d时MoCA评分升高,POCD发生率降低(P<0.05或0.01).结论 参麦注射液可改善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4.
星状神经节阻滞对CPB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脑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评价星状神经节阻滞(SGB)对CPB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脑损伤的影响.方法 择期CPB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n=20),SGB组以0.25%罗哌卡因10ml行右侧SGB,C组不行SGB,SGB后10 min进行麻醉诱导.分别于SGB前(基础状态)、CPB 30 min、开放升主动脉后10 min、术后6、24 h时采集左颈内静脉球部血样,测定血浆一氧化氮(N0)、内皮素-1(ET-1)、S-100β蛋白及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浓度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分别于术前1 d、术后1、7 d时进行简易智能评价量表(MMSE)评分.结果 与C组比较,SGB组术中及术后血浆ET-1、S-100β蛋白及NSE的浓度降低;开放升主动脉后10 min时血浆NO浓度升高,术后血浆NO浓度降低;CPB30 min和开放升主动脉后10 min时NOS活性升高;术后1 d时MMSE评分升高(P<0.05).与基础值比较,C组术中及术后NO/ET-1比值降低(P<0.05),SGB组NO/ET-1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GB可调节CBP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脑循环NO和ET-1浓度,维持NO/ET-1相对平衡,有利于脑组织灌注,从而减轻脑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远端缺血预处理(RIPC)对心脏瓣膜手术患者是否具有心肌保护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5年4月72例在我院行心脏瓣膜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6例、女46例,年龄23~68岁。将患者分为两组:RIPC组42例,其中男14例、女28例,平均年龄(48.87±12.28)岁,常规麻醉完成后,标准血压气囊安置于右上肢,气囊压力充至200 mm Hg,维持时间5 min,然后压力释放至零,间隔5 min,重复3次,总共30 min。对照组30例,其中男10例、女20例,平均年龄(47.70±8.07)岁,标准血压气囊安置于右上肢,不充气,持续30 min。记录两组患者体外循环时间、升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前和出院前的心脏射血分数(EF)以及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同时,检测术前(T_0),RIPC后30 min(T_1)、体外循环结束后30 min(T_2)、术后24 h(T_3)、48 h(T_4)、72 h(T_5)的血肌钙蛋白(cTNT),磷酸肌酸激酶(CK-MB)含量,以及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使用人次。结果两组均无患者死亡。术后机械通气时间、ICU留置时间、住院时间、使用血管活性药物人数以及出院时的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IPC组和对照组患者在T_2和T_3的c TNT,RIPC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为0.001)。比较RIPC组和对照组患者在T_2、T_3、T_4的CK-MB,RIPC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P=0.010、P=0.033)。结论 RIPC对心脏瓣膜手术患者的心肌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复方醋酸钠溶液在心肺转流(CPB)心脏瓣膜置换术中对血乳酸(Lac)、血糖(Glu)及血钾(K+)浓度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CPB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为复方乳酸钠组(R组)和复方醋酸钠组(L组).于CPB开始前(T0)、CPB开始后15 min(T1)、升主动脉开放前5 min(T2)、CPB结束前5 min(T3)和关胸后(T4)抽取动脉血或CPB机管路动脉端血液,检测Lac、Glu、K+浓度.结果 L组Lac浓度在T1~T4时均显著低于R组(P<0.05);L组Glu浓度仅在T1时点明显高于R组(P<0.05);两组各时点血K+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心脏瓣膜置换术中,用复方醋酸钠作CPB晶体稀释液可降低术中Lac浓度的升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远端缺血预处理(remote ischaemic preconditioning,RIPC)对全胸腔镜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心肌的影响。方法选择行全胸腔镜下心脏手术的患者120例,男72例,女48例,年龄41~69岁,体重49~68kg,ASAⅡ或Ⅲ级。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远端缺血预处理+全胸腔镜体外循环组(RIPC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60例。监测两组RIPC前(T0)、RIPC后即刻(T1)和RIPC后30min(T2)的pH;监测两组术前、出室前、术后24h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心脏指数(CI),并在麻醉诱导前、RIPC后6、24和48h采集静脉血检测肌钙蛋白(cTnI)含量、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并记录两组患者术中和术后基本情况。结果T1时RIPC组pH明显低于C组(P0.01)。术后24hRIPC组CI明显高于C组(P0.05),而两组各时点LV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24hRIPC组cTnI含量明显低于C组(P0.05或P0.01)。术后6、24和48hRIPC组CK-MB活性明显低于C组(P0.05),而两组LDH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中和术后基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远端缺血预处理可减轻全胸腔镜下心脏手术患者心肌损伤,对缺血-再灌注心肌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丙泊酚用于心肺转流(CPB)对全身性血管内皮细胞(VEC)急性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30例心脏瓣膜置换术病人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CPB过程中分别持续输注丙泊酚、硝酸甘油维持病人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分别于术前、CPB前、CPB 30 min、停CPB、手术结束、术后1、3 d采血动态监测两组病人血浆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TM)和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的变化.结果 两组病人血浆sTM和vWF在CPB期间和术后1 d均显著增高(P<0.05或P<0.01).观察组病人CPB期间至术后3d的所有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观察组的指标术后3 d恢复到术前水平.对照组未能恢复.结论 CPB可导致全身性VEC的急性损伤,丙泊酚可以减轻CPB导致的VEC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将围手术期间歇性充气加压用于预防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并观察其预防效果。方法将68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在术前、术中、术后均使用间歇性充气加压,对照组在术后开始使用间歇性充气加压。比较两组不同阶段的D-二聚体浓度,术后下肢肿胀程度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下肢肿胀程度轻于对照组,D-二聚体水平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围手术期间歇性充气加压可有效降低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改良超滤对成人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心肺功能的影响,以改善术后心肺功能。方法67例成人心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改良超滤组(超滤组,n=33)和无超滤对照组(对照组,n=34),动态观察体外循环(CPB)前、CPB停机及改良超滤结束时(对照组在CPB停机20min)氧分压(PO2)及二氧化碳分压(PCO2)、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血管活性药物用量及使用时间、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等心肺功能指标。结果两组的PO2CPB前与CPB停机时相比均明显下降;超滤组在改良超滤结束时PO2明显回升,接近CPB前水平,而对照组PO2仅轻度回升,但仍明显低于CPB前;CPB停机20min时超滤组PO2高于对照组(P=0.044)。CPB停机后两组PCO2轻度升高,改良超滤后PCO2轻度下降,但组内、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超滤组呼吸机辅助时间、血管活性药物用量及使用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5,0.001,0.012)。术后1周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两组LVEF均较术前明显提高,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1,P=0.367)。结论改良超滤有利于改善成人心瓣膜置换术后早期心、肺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体外循环期间全身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 拟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40例,性别不限,体重39~72kg,年龄27~44岁,ASAⅡ或Ⅲ级,随机分为2组(n=20):对照组(C组)和乌司他丁组(U组).U组于CPB前10 min静脉注射乌司他丁1万U/kg,CPB预充液中加入1万U/kg,C组以等容量生理盐水替代乌司他丁.于CPB前15 min(T1)、CPB 10 min(T2)、CPB结束后30 min(T3)、60 min(T4)时测定血浆白细胞介素6(IL-6)、IL-8、IL-10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浓度.结果 与C组比较,U组CPB期间和CPB结束后血浆IL-6、IL8和TNF-α的浓度降低,IL-10浓度升高(P<0.05或0.01);与T1比较,T2,3时两组血浆IL-6、IL-8、IL-10、TNF-α的浓度升高(P<0.01).结论 乌司他丁可减低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CPB期间促炎-抗炎反应失衡,减轻全身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抑肽酶是否减轻体外循环(CPB)所致急性肺损伤。方法28例首次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抑肽酶组,各14例。于CPB前(T1)、主动脉开放后10min(T2)、CPB结束后10min(T3)、60min(T4)监测胸肺顺应性(Cs)和动态肺顺应性(Cd),同步监测吸入气氧浓度(FiO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观察心肺转流(CPB)中控制动脉氧分压(PaO2)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及脂质过氧化损伤的影响,探讨其对红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20例择期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控制PaO2组(Ⅰ组,PaO2100~250mmHg)和高PaO2组(Ⅱ组,PaO2350~450mmHg)。入手术室后行桡动脉、中心静脉穿刺,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后建立CPB,CPB后通过调节吸入氧浓度调节控制PaO2。两组均在麻醉前(T1)、CPB前(T2)、CPB后15min(T3)、主动脉开放15min(T4)、术后24h(T5)抽动脉血分别作酵母菌花环试验、检测红细胞内丙二醛(MDA)含量,血浆游离血红蛋白(PF-Hb)及血浆MDA含量。结果与T1时比较,T3~T5时两组RBC-C3bRR明显降低、RBC-ICRR明显升高(P<0.05);T2~T5时两组PF-Hb明显升高(P<0.05)。与Ⅰ组比较,T4、T5时Ⅱ组RBC-ICRR明显降低(P<0.05);T3~T5时Ⅱ组PF-Hb、红细胞MAD含量和T3、T4时血浆内MAD含量明显升高(P<0.05)。结论 CPB可导致损伤及免疫功能下降,CPB中控制PaO2可减轻红细胞的脂质过氧化损伤,减轻对红细胞的免疫功能的损伤,对CPB中的红细胞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远隔缺血时处理对体外循环(CPB)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全身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 择期CPB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40例,年龄40~64岁,体重50~70 kg,ASA分级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n=20):对照组(C组)、远隔缺血时处理组(R组).R组于主动脉阻断后对右下肢实施3周期5 min缺血/5 min再灌注处理.于CPB前即刻、CPB结束后即刻、6、24h(T1-4)时取右颈内静脉血样,检测血清细胞间粘附分子-1 (ICAM-1)、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浓度.结果 与C组比较,R组血清ICAM-1、IL-6、TNF-α浓度降低(P<0.05).与T1时比较,两组T2.3时血清ICAM-1、IL-6、TNF-α浓度升高,C组T4时血清ICAM-1、IL-6浓度升高,R组T4时血清IL-6浓度升高(P<0.05);与T2时比较,两组T3.4时血清ICAM-1、IL-6、TNF-α浓度降低(P<0.05);与T3时比较,两组T4时血清ICAM-1、IL-6、TNF-α浓度降低(P<0.05).结论 远隔缺血时处理可减轻CPB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全身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15.
强化胰岛素治疗对心肺转流术患者心血管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Ma C  Liu WY  Cui Q  Gu CH  Dou YW  Zhao R  Chen M  Zheng X 《中华外科杂志》2008,46(6):443-445
目的 探讨强化胰岛素治疗对心肺转流术(CPB)患者血浆一氧化氮(NO)和内皮缩血管肽1(ET-1)表达的影响.方法 36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RT,n=18)和强化胰岛素治疗组(IT,n=18).RT组术中血糖变化不作处理,术后控制在13.9 mmol/L以内;IT组血糖术中控制在3.9~10.0 mmol/L,术后在3.9~6.1 mmol/L.分别于术前、CPB开始时及CPB结束后不同时间点测量两组患者的血浆NO和ET-1水平.结果 RT组血浆NO含量在CPB开始时即略有下降,CPB结束时达到最低(P<0.05);此后回升,CPB结束后48 h时接近术前水平.RT组血浆ET-1含量在CPB开始时即开始升高,CPB结束时达高峰(P<0.01);此后下降,至CPB结束后24 h时降至术前水平.IT组各时间点的血浆NO和ET-1含量与术前比较均无差异.结论 强化胰岛素治疗可减小CPB心脏手术中所致NO和ET-1的变化幅度,对心血管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盐酸右美托咪定(DEX)联合远端缺血预处理(RIPC)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心肌损伤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收治的80例行瓣膜置换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C组、D组、R组和DR组, 每组患者各20例。在麻醉过程中, D组于阻断主动脉前静脉持续泵入盐酸右美托咪啶0.4 μg/kg;R组在阻断主动脉前行右上臂缺血预处理, 重复3次。DR组同时采用以上两种方法进行处理, C组无需进行任何处理。采用人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人心肌肌钙蛋白T(cTn-T)、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试剂盒测定患者血清cTn-T、cTn-Ⅰ、IL-6、TNF-α水平。采用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价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状况。采用谵妄评定量表(CAM)-98修订版评估患者术后谵妄的发生情况。采用15项恢复质量量表(QOR-15)评价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DR组T2、T3、T4各时间点的血清cTn-T水平[(695.01±2...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CPB)下心脏手术围术期应用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对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33例行CPB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A组,15例)与对照组(B组,18例).A组为常规治疗基础上麻醉诱导后给予rhBNP治疗;B组为常规治疗.记录术前、术后0、8、24 h血清肌酐(SCr)、肾小球滤过率(GFR);记录术前、术后N端脑钠肽原(NT-ProBNP)及尿量.结果 术后24 h B组Scr明显高于术前和A组,GFR明显低于术前和A组(P<0.05);术后B组NT-ProBNP明显高于术前和A组(P<0.05或P<0.01);术后24 h尿量A组[(2 2754±145)ml]显著多于B组[(1 927±267)ml](P<0.01).结论 rhBNP能够改善CPB心脏手术患者术后早期肾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七氟醚后处理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心肺转流(CPB)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的影响。方法择期行CPB下心脏瓣膜手术患者30例,年龄30~70岁,体重45~80kg,男23例,女7例,ASAⅡ或Ⅲ级,心功能Ⅱ或Ⅲ级,随机均分为七氟醚后处理组(S组)和对照组(C组)。S组于主动脉开放前2min向膜式氧合器中预充2%七氟醚,主动脉开放后恢复机械通气继续吸入2%七氟醚15min,对照组不给予任何吸入性麻醉药物。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1)、CPB结束后30min(T2)、术后6h(T3)、术后24h(T4)时采集颈内静脉血样5ml,采用酶偶联法测定血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SACE)。并于上述四个时点采集桡动脉血样行血气分析,记录PaO2、SaO2、PaCO2以计算RI、OI和PaO2/PAO2。记录术后患者机械通气时间、肺部啰音发生率、拔管后24h内呼吸困难以及再次气管插管的发生情况。结果T2、T3时S组患者的OI、PaO2/PAO2明显高于C组(P0.05),RI、SACE水平明显低于C组(P0.05),机械通气时间明显短于C组(P0.05),肺部啰音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P0.05)。结论心脏瓣膜置换术中七氟醚后处理可以降低SACE水平,减轻患者CPB后肺功能损伤,对保护肺功能有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心瓣膜置换术中心脏复跳前经主动脉根部灌注硝酸甘油对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 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北京安贞医院对254例心脏瓣膜疾病患者施行了心瓣膜置换术,根据在体外循环(CPB)中心脏复跳前是否应用硝酸甘油行主动脉根部灌注,将254例患者分为两组,硝酸甘油灌注组(硝酸甘油组):134例,男57例,女77例;年龄(58.47±12.34)岁;在CPB中心脏复跳前应用硝酸甘油5 mg稀释至20 ml,于心脏充分排气后经主动脉根部灌注管注入,并反复抽吸8~10次,待心脏出现自主性搏动迹象后开放主动脉阻断钳,并用手于主动脉根部高频率挤压,务必每次均完全压闭主动脉;对照组:120例,男64例,女56例;年龄(61.85±11.97)岁;在CPB中心脏复跳前不灌注硝酸甘油,按照常规处理。观察两组患者的心脏自动复跳率、心脏复跳后CPB辅助时间、术后正性肌力药物使用量、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围术期并发症和住院时间,并进行随访。结果围术期无死亡。硝酸甘油组术中心脏复跳后CPB辅助时间[(12.32±9.76)min vs.(23.43±10.33)min,t=-1.233,P=0.000]、多巴胺[(3.45±2.33)μg(/kg min)vs(.5.67±3.12)μg(/kg min),t=-0.943,P=0.034]和肾上腺素[(0.026±0.013)μg(/kg min)vs.(0.056±0.021)μg(/kg min),t=-0.822,P=0.027]使用量短于或少于对照组,心脏自动复跳率(97.01%vs.66.67%,χ2=-2.115,P=0.000)高于对照组。硝酸甘油组随访121例,随访时间2~36个月,随访期间无死亡;失访13例。结论在心瓣膜置换术中良好的应用开放前主动脉根部灌注硝酸甘油、应用去甲肾上腺素和快速挤压升主动脉的心肌保护方法可明显提高心脏自动复跳率和减少CPB辅助时间,改善术后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戊乙奎醚(长托宁)对心肺转流(CPB)全身性血管内皮细胞(VEC)急性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30例择期瓣膜置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例。观察组术前肌注戊乙奎醚0.02mg/kg和吗啡0.01mg/kg;东莨菪碱组术前肌注东莨菪碱0.3mg和吗啡0.01mg/kg。分别于术前、CPB前、CPB后30min、停CPB、手术结束、术后1d和3d采血测血浆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TM)和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的变化。结果两组血浆sTM和vWF在CPB后30min至术后1d均显著增高(P<0.01),术后3d恢复到术前水平。观察组患者CPB期间至术后3d的所有指标均低于对照组。结论CPB可导致全身性VEC急性损伤,戊乙奎醚可以显著减轻CPB导致的VEC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