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肝病严重危害人们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发病率不断攀升。肝损伤是各种肝脏疾病共有的一种病理状态,其持续恶化会导致肝硬化、肝纤维化、肝癌等疾病。黄酮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是一类重要的天然有机化合物。研究发现,黄酮类化合物在保肝作用方面效果显著,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黄酮类化合物毒性低、不良反应小,近年来备受国内外学者重视,相关作用机制的研究也不断深入。本文综述了近十年,尤其是近三年来国内外黄酮类化合物抗肝损伤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2.
黄酮类化合物的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杨博  李志裕  尤启冬 《药学进展》2008,32(9):391-397
从作用靶点的角度,介绍近年来黄酮类化合物的抗肿瘤机制研究进展。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在植物中广泛分布并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天然产物,近年来有研究发现,其作用靶点包括周期依赖性激酶、硫氧还蛋白还原酶、基质金属蛋白酶及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等。  相似文献   

3.
黄酮类化合物抗肿瘤作用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天然黄酮类化合物(flavonoidscompounds)是植物体多酚类(polyphenolic compounds)的内信号分子及中间体或代谢物,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对黄酮类化合物的抗肿瘤作用研究已久,国内外文献报道较多,提出作用机制有: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干扰细胞信号传导、调节抑癌基因和癌基因关系等。本文对黄酮类化合物抗肿瘤作用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要的概述。  相似文献   

4.
中药黄酮类化合物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黄酮类化合物的药理作用及其作用机制进行综述和分析。方法对近年来有关黄酮类化合物的药理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的文献进行总结与分析。结果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炎、镇痛、调节免疫、抗衰老、降血脂、抗肿瘤等药理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抗自由基或抗氧化有关。结论黄酮类化合物是许多中草药的有效成分,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其产生生物活性的作用机制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淫羊藿黄酮类成分抗骨质疏松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原发性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脆性增加、易于发生骨折为特征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随着人口不断老龄化,骨质疏松将成为全球性的问题。目前,西药治疗骨质疏松存在费用高、疗效长、有多种不良反应及潜在的致癌性等问题,临床应用受到限制。随着  相似文献   

6.
骨质疏松症的病理学基础是成骨能力的降低和骨吸收的加快,促进成骨细胞的成骨能力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重要方法之一。淫羊藿苷、柚皮苷、大豆苷元等黄酮类化合物可以通过多种信号转导途径影响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及矿化功能,其中包括雌激素受体途径、骨形态发生蛋白2途径、丝/苏氨酸蛋白激酶途径、Wnt/β-连蛋白途径等。  相似文献   

7.
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种广泛存在于传统中药中的次生代谢产物,拥有许多生物活性和药理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黄酮类化合物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在缺血性脑卒中和缺血性心脏病的治疗中发挥有效的保护作用,同时对于其保护作用的机制也有了较为详细系统的阐释。比如黄酮类化合物可以在抗氧化、抑制炎症反应、细胞凋亡和自噬等病理生理机制中发挥有效作用。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的相关文献,对黄酮类化合物抗心脑血管缺血性疾病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进行综述。旨在为抗心脑血管疾病药物的研究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黄酮类化合物抗炎和抗肿瘤共同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饶澄  黄显 《海峡药学》2010,22(6):8-11
临床和实验室研究认为黄酮类化合物抗炎和抗肿瘤作用间有重要联系。炎症细胞和介质参与了肿瘤诱发和增殖,黄酮类化合物对炎症反应的干预可能是其抗肿瘤的原因之一。本文就黄酮类化合物抗炎、抗肿瘤作用中涉及的共同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母核为苯并吡喃酮的多酚化合物的总称,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心脑血管保护等多种生物活性。近年来研究显示,黄酮类化合物在防治良性前列腺增生中具有一定的作用。综述了黄酮类化合物防治良性前列腺增生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罗布麻叶中黄酮类成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罗布麻叶中黄酮类成分的化学成分、提取工艺、含量测定方法及药理作用等进行了综述,为其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李媛  李强  姜泽 《齐鲁药事》2012,31(2):109-111
查阅近年有关文献,对三七中黄酮类化学成分及其提取、药理作用进行综述。三七中黄酮类成分为黄酮醇及其苷类;药理研究证明其具有扩张动脉血管、增强心肌收缩力、稳定心率、改善血循环及防治血栓等作用,而且三七总黄酮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增殖有抑制作用。这对三七黄酮类成分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郝闻致  王璐  黄俊卿  陈家旭 《药学学报》2022,(10):3035-3046
抑郁症是以长久的情绪低落,伴有认知、睡眠与社交障碍的精神疾病。抑郁症在中医属“郁证”、“脏躁”、“癫狂”等范畴,以肝郁脾虚为主要证型,以疏肝解郁、养血健脾为主要治则。逍遥散、四逆散、柴胡疏肝散等是中医临床治疗抑郁症的经方。临床与基础研究表明,经方共有的黄酮类成分具有抗炎、抗氧化、神经保护等药理作用,能从不同作用途径预防和抑制抑郁症的发生发展。基于此,本综述围绕抑郁症的发病机制,总结和讨论了抗抑郁经方及其共有黄酮类成分的抗抑郁作用及机制,以期为抑郁症的防治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3.
特发性肺纤维化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是一种病因不明的以寻常型间质型肺炎(UIP)为特征性病理改变的慢性炎症性间质性肺疾病。世界各地均有报道,近年来其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无明显地理和种族差别。多为中  相似文献   

14.
恶性肿瘤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疾病,一直是科研工作者的研究重点之一.天然黄酮及其衍生物具有多种生理活性,尤其在抗肿瘤生长方面具有独特生物活性,既可以通过参与干扰肿瘤细胞周期,改变肿瘤细胞线粒体膜电位,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也可以通过提高人体免疫力,减小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阻止肿瘤转移.在人体内,它们调整生物信号转导,导...  相似文献   

15.
刘光宇  王琦  苏玲 《中国药房》2023,(1):111-116
多糖是公认的免疫调节剂,已被证实对多种癌细胞具有抑制作用,具有开发为抗癌药物的潜力。胰腺癌作为病死率最高的癌症之一,长期采用化疗药物治疗,易产生免疫缺陷、疲劳、神经系统病变等多种副作用。本文总结了国内外多糖类成分抗胰腺癌的研究现状,梳理出多糖类成分可以通过多靶点的作用方式,调控核因子κB、Hippo-转录共激活因子相关蛋白、整合素等相关信号通路,诱导癌细胞凋亡、自噬,抑制癌细胞增殖、迁移与侵袭,调控癌细胞周期,从而发挥抗胰腺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黄酮类化合物抗肿瘤作用及其相关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梅  周淑琴 《中国药业》2011,20(23):1-3
黄酮类化合物种类繁多并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具有丰富的药理学活性。近年来,关于黄酮类化合物抗肿瘤作用的药理学研究日趋深入。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多种黄酮类化合物具有良好的体内外抗肿瘤活性,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该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黄酮类化合物抗肿瘤作用及其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肺纤维化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不可逆转的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主要病理特征是成纤维细胞增殖分化、细胞外基质异常沉积、炎症细胞浸润和肺泡结构破坏。虽然近年来PF的病理机制研究已取得很大的进展,但其病因尚未完全阐明,临床上仍缺乏理想的治疗手段。目前,Non-coding RNAs(ncRNAs)在肺纤维化中的研究蓬勃发展。本文在国内外已有文献的基础上,基于ncRNAs在PF中的研究进展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18.
丹参水溶性成分抗心肌缺血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心肌缺血常伴随能量代谢异常、氧化应激、肾上腺素类激素水平异常波动等。作为中医经典的活血化瘀药,丹参已广泛用于各种心肌缺血性疾病的临床治疗,其中水溶性物质为其重要活性成分。综述丹参水溶性成分丹参素、丹酚酸和原儿茶醛等对能量代谢、儿茶酚胺代谢和氧化应激的调节作用,探讨其心血管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9.
卷柏属植物黄酮类成分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卷柏属(Selaginella)植物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在全世界共有700多种,我国分布有50多种。该属植物中有相当数量的品种具有药用价值,中国药典2000版(一部)卷柏项下收载的植物卷柏(S.tamariscina(Beauv.)Spring)和垫状卷柏(S.pulvinata(Hook.et Grev.)Maxim.)作为国标药材使用,  相似文献   

20.
血管内皮损伤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始动因素。目前,西医治疗的效果不佳且存在较多不良反应。中药有效成分黄酮类化合物可通过减轻炎症反应、抑制氧化应激、改善凋亡及自噬等途径调控内皮细胞功能,在动脉粥样硬化防治方面具有多途径、多环节、多靶点等优势,极具开发潜能。该文对近年来黄酮类化合物改善内皮损伤作用及机制研究进行了综述,为推动血管内皮损伤新型候选药物的发现及黄酮类化合物的广泛应用提供参考及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