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评价阿托伐他汀序贯疗法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CI术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脂、临床预后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阿托伐他汀序贯治疗组(观察组)80例,常规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对照组)76例,观察组入院给予阿托伐他汀80mg顿服,PCI术前2h再次顿服阿托伐他汀40rag,术后继续服用阿托伐他汀40mg/d,1个月之后减为阿托伐他汀20mg/d;对照组阿托伐他汀Z0mg/次,1次/d,观察PCI治疗前后血脂、hs—CRP水平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PCI术前、后TC、LDL—C、TG及hs—CRP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有降低(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观察组上述指标降低更明显(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也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续贯疗法可以进一步强化调脂,降低hs—CRP水平,降低不良事件,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
郝建光 《中国医药科学》2014,(11):69-70,107
目的探讨早期大剂量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3年2月我院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治疗组(45例)。两组均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同时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10mg/d,治疗组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d,并分别于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血脂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治疗7、15d后,治疗组hs—CR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治疗后30d,治疗组LDL—C及Tc达标率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较大剂量应用阿托伐他汀可以显著降低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hs—CRP及血脂水平,对于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对UAP患者血清hs—CRP和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将48例已确诊的UAP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内科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用药3个月后比较其疗效、血清hs—CRP水平及血脂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7.50%,明显高于对照组(5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hs—CRP水平及血脂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提高UAP的疗效,显著降低hs—CRP水平,具有较强的调脂作用,是用于治疗UAP较理想的药物之一,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罗群 《中国当代医药》2009,16(24):64-64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降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脂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效果。方法:将ACS患者112例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20mg组和40mg组,并比较治疗后血脂及hs—CRP水平。结果:大剂量组血脂及hs—CRP均明显下降,而常规剂量组仅hs—CRP下降明显,且不如大剂量组下降明显。结论:大剂量辛伐他汀治疗可以使血脂和hs—CRP水平显著下降,且不增加副作用,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对12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4例,观察组常规治疗加阿托伐他汀40mg/d,对照组常规治疗加阿托伐他汀20mg/d,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心绞痛症状缓解明显(P〈0.05),心电图缺血改善明显(P〈0.05),两组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频率减少,持续时间缩短(P〈0.05),而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效果更明显(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能提高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缓解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心绞痛(UA)患者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选择76例UA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加阿托伐他汀每晚10mg口服,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8周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RP水平的变化。结果经用药后治疗组血清CRP水平及血脂水平较对照组降低明显,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R〈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以降低UA患者血清CRP及血脂水平,具有抗炎、调脂作用。  相似文献   

7.
王剑伟  逄忠利  牛婵娟  陈丽萍 《河北医药》2013,35(16):2438-2440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作用。方法将9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2组患者均给予阿托伐他汀口服,每晚1次,治疗组加用丹红注射液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14 d。观察2组临床疗效、心电图变化和治疗前后血脂以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变化。结果阿托伐他汀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心电图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的血脂水平、hs-CRP浓度治疗前后均有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丹红注射液能明显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症状及降低血脂、hs-CRP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张艳霞  李琳 《医药世界》2010,(6):490-491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疗效。方法将70例确诊为UA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5例,给予常规治疗(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或钙离子拮抗剂、抗凝剂及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组35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和曲美他嗪。观察患者心绞痛的临床症状、心电图变化、硝酸甘油停减情况及血脂变化,并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善心绞痛患者的缺血心电图(P〈0.05),减少硝酸酯类与降低血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的疗效.方法9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为常规治疗组(30例)予以常规治疗但不用降脂药物;B组(30例)为20mg阿托伐他汀治疗组;C组为40mg阿托伐他汀治疗组(30例);30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为对照组。9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在治疗2周前后分别测定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脂水平。结果9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就诊时的血清高敏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稳定性心绞痛患者(P〈0.05),B、C组治疗2周后血清高敏CRP较前有明显下降(P〈0.05),而以C组作用更明显。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高敏CRP水平增高,早期他汀类药物强化治疗可使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获益更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血脂及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91例TIA患者,随机分为TIA常规治疗组(常规治疗组)48例和常规治疗+阿托伐他汀治疗组(他汀治疗组,20mg/d)43例。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血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及血清hs—CRP的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TC、LDL—C、TG、血清hs—CRP水平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显著降低TIA患者的血脂水平,同时能减轻TIA患者的全身炎性反应程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钙早期干预治疗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sCD40L)、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并探讨两者的相关性。方法将47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22例)给予阿托伐他汀钙10mg治疗;B组(25例)给予阿托伐他汀钙30mg治疗。另选20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设为C组,给予常规治疗。3组治疗3周后分别测定血清sCD40L、hs-CRP及血脂水平。结果 47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血清sCD40L、hs-CRP水平明显低于C组(P<0.05);A、B组治疗3周后血清sCD40L、hs-CRP水平有明显下降(P<0.05或P<0.01)。3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无变化(P>0.05)。3组治疗前后sCD40L、hs-CRP水平呈正相关(r治疗前=0.98,r治疗后=0.99)。结论早期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可降低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血清sCD40L、hs-CRP水平,且呈剂量依赖性。早期他汀类药物强化治疗可使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获益更大。血清sCD40L、hs-CRP水平可成为预测冠心病不稳定斑块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
袁先琢  诸波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6):2427-2428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强化调脂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疗效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的影响.方法 纳入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基础治疗+阿托伐他汀10 mg/d),他汀强化治疗组(基础治疗+阿托伐他汀40 mg/d).疗程均为8周.观察、对比治疗前后血清hs-CRP、血脂变化、心电图疗效及硝酸甘油停减情况.结果 两组心绞痛疗效及血清hs-CRP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短期他汀类强化调脂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安全有效,可以迅速改善血管内高炎症状态,进而防止不稳定斑块的破裂、血栓形成,从而防止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钱玲妃  倪淑红 《中国药房》2011,(48):4568-4569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脂和血浆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6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均分为阿托伐他汀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入院后均按照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方案进行治疗,阿托伐他汀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片20mg.d-1,每晚睡前口服,连用8周。结果:阿托伐他汀组治疗8周后,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均无明显变化(P>0.05)。2组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阿托伐他汀组比对照组下降幅度更明显(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具有降脂、抗炎作用,能改善血管内斑块的炎症反应,具有良好的心血管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血脂、炎症因子水平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134例接受PCI成功术后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7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d,观察组67例则在患者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80能mg/d,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前后血脂、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的水平(hs-CRP)及心脏事件发生情况等。结果治疗12周后,观察组血脂水平及hs-CRP水平降低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再狭窄率为5.97%明显低于对照组19.40%(P〈0.05),观察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的心脏缺血事件发生率为14.93%,观察组为4.48%,两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均无严重的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再狭窄具有预防作用,大剂量疗效更显著,安全性好,无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对高脂血症患者调脂及抑制动脉炎性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将高脂血症患者14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75例和对照组73例。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治疗组采用通心络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照组单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TC、LDL-C、HDL-C、hs-CRP水平均改善(P<0.05或P<0.01);且治疗组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结束后肝功能复查无异常,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通心络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能显著改善HDL-C、hs-CRP水平,对改善血脂成分、抑制血管内膜炎性反应、稳定动脉粥样斑块、进一步降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抑制斑块破裂导致的急性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发作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在常规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基础上,加用参松养心胶囊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58例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参松养心胶囊组(28例)与对照组(28例),2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参松养心胶囊组加服参松养心胶囊;若心绞痛每天发作≥2次,可含服硝酸甘油;2组均治疗12周。结果:2组治疗后24h总缺血时间、ST段压低及心绞痛发作情况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早搏数量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1,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上述指标参松养心胶囊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1,P<0.05),参松养心胶囊组房性早搏和室性早搏的显效率、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心绞痛基础上,加用参松养心胶囊更能改善冠脉血供及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不良反应轻微,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17.
张旭  孙振学  吕豪 《河北医药》2012,34(2):175-176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白介素-6(IL-6)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 9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对照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10 mg/d,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d,测定治疗前后血脂、IL-6及hs-CRP的变化.结果 对照治疗组及治疗组在治疗后血脂、IL-6及hs-CRP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P<0.01),且治疗组较对照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0.01);对照治疗组及治疗组治疗前后血脂下降与IL-6及hs-CRP下降无相关性(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可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血脂、IL-6及hs-CRP水平,20 mg优于10 mg,其抗炎作用不依赖降脂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银杏达莫注射液辅助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选择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20例,常规西药治疗(对照组60例),及西药治疗联合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治疗组60例)。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心绞痛缓解情况、心电图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4周后,治疗组心绞痛总有效率为81.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心肌缺血、血液流变学各指标均好转明显,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杏达莫注射液辅助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有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经过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后炎症因子S100A12、hs-CRP的变化。方法正常对照组(对照组)90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80例,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10 mg治疗组(10 mg组,90例)和阿托伐他汀20 mg治疗组(20 mg组,90例)。在标准化治疗基础上,10 mg组和20 mg组患者分别给予阿托伐他汀10、20 mg/d,检测治疗前及治疗后6、12周三组患者的S100A12、hs-CRP水平。结果 10 mg组及20 mg组S100A12、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10 mg组、20 mg组患者治疗6、12周后,S100A12、hs-CRP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治疗12周较治疗后6周进一步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后6周,20 mg组S100A12、hs-CRP水平较10 mg组下降更明显(P=0.002,P=0.042)。治疗后12周,20 mg组S100A12、hs-CRP水平较10 mg组下降更明显(P<0.001)。治疗后,20 mg组S100A12、hs-CRP血清水平降幅较10 mg组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S100A12、hs-CRP水平存在相关性(r=0.663,P<0.001)。10 mg组、20 mg组治疗前后S100A12、hs-CRP水平差值呈正相关关系(r=0.275,P=0.009)。结论阿托伐他汀可使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100A12、hs-CRP血清水平下降,具有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