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献中有很多关于支持骨骼主要成分(水、无机物和有机物)的研究,但对牙颌系统的研究尚未见到。作为骨器官的下颌骨不同于其他骨骼,有它独特的形状、构造,并存在牙齿。此外,下颌骨在其发育、形成过程中有明显的变化。本文的目的是研究人类下颌骨在发育、形成各阶段中,水、有机物及无机物的含量与年龄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种植导板的制作及CAD-CAM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牙科种植技术的发展过程中,以修复体为指导的种植观念的出现克服了早期种植体植入后易出现位置不正的问题。CT扫描提供了关于植入区骨、软组织及相邻重要解剖结构的详细数据,医生在手术前能够在相关软件中参考种植体与修复体、邻牙及相邻重要解剖结构的关系,进行种植体类型、尺寸、植入位置、角度的设计,进一步设计并加工制作种植导板,以将电脑中的虚拟设计准确地转化到实际手术中。该技术在种植领域的应用缩短了手术时间、降低了手术难度、提高了种植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3.
低位咬合的修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低位咬合在修复临床上较常见,目前尚无一个科学的定义,在修复治疗上也存在一些不同的看法。本文介绍了低位咬合的概念、病因、危害性、治疗原则,升高咬合的适应证和方法,义齿的设计及肌电图在治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烧结温度对钛实验粘结瓷的烧结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以确定较为成熟的制备工艺。方法:钛实验粘结瓷粉在100MPa冷等静压成型,分别在750℃、800℃、850℃烧结,对比测定钛实验粘结瓷体的体积密度、表观气孔率、真密度、总气孔率、三点弯曲强度、断裂韧性和维氏硬度。结果:钛试验粘结瓷的抗弯强度、维氏硬度在800℃时达到最大;断裂韧性在850℃时最高。800℃时钛试验粘结瓷的真密度和表观密度均达到最大,表观气孔率和总气孔率在800℃时降至最小。结论:综合各种因素,800℃为钛实验粘结瓷粉最佳烧结温度。  相似文献   

5.
乳牙外伤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乳牙外伤患儿的年龄、性别、牙位分布、外伤类型、受伤地点、受伤原因,外伤后就诊时间和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对1989-1999年在我科就诊的130例(226颗外伤牙)乳牙外伤患儿进行了临床回顾性分析。结果与结论:男孩在3-4岁,女孩在2-3岁时发生乳牙外伤的人数最多。男女比例为1.7:1。上颌乳中切牙最易受伤,占76.55%,牙齿移位是最常见的外伤类型。发生牙外伤的地点多是在家庭,其次是在道路。主要外伤方式是跌例。27%的患儿在外伤后2小时以内就诊,40%的患儿在外伤后2-24小时就诊。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实验性龈炎发展过程中细菌成分的变化,分析细菌成分与临床指标间的关系。方法:选取11名受试者,在其停止口腔卫生措施后21d内(第0、2、4、7、14、21天)和恢复口腔卫生措施1周后(第28天)取龈下菌斑作刚果红涂片,分析细菌成分;同时记录临床指标的变化。结果:在实验性龈炎发展过程中,螺旋体的百分含量在基线时最低,随着停止刷牙的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并达到峰值,与基线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恢复刷牙后迅速降低。其百分含量与各临床指标(菌斑指数、出血指数、牙龈指数)有显著性正相关(P<0.01),杆菌和球菌所占比例在试验过程中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螺旋体的百分含量在基线、停止刷牙和恢复刷牙1周后存在显著差异,并与各临床指标有显著性正相关,其变化与牙龈炎症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一致。  相似文献   

7.
尖周病是口腔科常见病、多发病。探讨尖周病的发病机理和修复机制是口腔内科学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尖周病是尖周组织的炎症性疾病,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充满着辩证法,本文就尖周病免疫反应的辩证关系作一初步探讨。 1 尖周病的感染与防御 尖周病是指牙齿根尖部的牙骨质、根尖周围的牙周膜和牙槽骨等尖周组织的疾病。疾病是人体系统在一定层次上和在一定范围内的失序、失调、失稳。换言之,也就是机体的自我调节在一定数量上的失调,机体非平衡状态在一定程度上的失稳,机体的高度有序性在一定范围的失序。是否可以这样认为:尖周病是尖周组织在一定层次的失序、失调、失稳的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8.
《广东牙病防治》2009,(4):170-170
依据《处方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53号),经注册的执业医师在执业地点取得相应的处方权。经注册的执业助理医师在医疗机构开具的处方,应当经所在执业地点执业医师签名或加盖专用签章后方有效。经注册的执业助理医师在乡、民族乡、镇、村的医疗机构独立从事一般的执业活动,可以在注册的执业地点取得相应的处方权。医师应当在注册的医疗机构签名留样或者专用签章备案后,方可开具处方。医疗机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对本机构执业医师和药师进行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使用知识和规范化管理的培训。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根侧角化囊肿与其它角化囊肿衬里上皮细胞角蛋白18(CK18)基因表达是否一致进行探讨。方法:1例根侧角化囊肿、2例颌骨牙源性角化囊肿和1例含牙囊肿的衬里上皮,使用CK18基因探针进行原位杂交,检测CK18 mRNA在衬里上皮细胞层的原位表达;同时进行CK18、PCNA、p53、p21、Bcl-2、Fas/Fas-L、Bax(B-9)、WAF-1、CEA的单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原位杂交法显示CK18 mRNA在根侧角化囊肿的表达为强阳性,其它角化囊肿衬里上皮表现为弱阳性;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PCNA和Bcl-2在根侧角化囊肿中表达为强阳性,在2例颌骨牙源性角化囊肿表达为弱阳性,在含牙囊肿中有表达;而p53、p21、Fas/Fas-L、CEA在病例中均为阴性表达;Bax(B-9)、WAF-1在1例角化囊肿中表达为弱阳性,在其余3例中均为阴性表达。结论:根侧角化囊肿与其他部位角化囊肿相比较,强阳性表达反映增殖能力的相关蛋白及阴性表达与凋亡有关蛋白、抑癌基因,提示根侧角化囊肿可能比其它部位角化囊肿增殖或复发的潜力更高。  相似文献   

10.
生物活性玻璃是一种硅酸盐性质的异质移植材料。近年来 ,它在口腔科的应用研究得到迅速发展。本文就生物玻璃的主要成分、特性、相容性 ,生物玻璃在牙周病治疗、牙槽嵴保持与重建、颌骨缺损修复等方面的临床应用及其作为盖髓剂和护牙剂成分的应用前景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全口义齿的中间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然牙全部缺失后,口腔空虚,形成潜在的义齿间隙。中间区(neutral zone)位于潜在义齿间隙内,在此处,舌向外的压力和唇、颊向内的压力相平衡。全口义齿中间区所探讨的主题,是在无牙口腔中,如何安放牙齿,使肌肉产生的力量,有利于义齿的稳定。儿童口腔中,牙齿在周围肌肉(舌、颊、辱)影响下荫出。牙齿的位置、牙弓外形和咬  相似文献   

12.
腭突细胞的增殖和凋亡与腭裂形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颅面发育过程中,细胞群体内细胞的迁移、诱导、增殖及凋亡的变化是错综复杂的。由于胚胎在发育、细胞群体在增大,细胞的增殖处于主导地位,凋亡则处于辅助地位;具体到某一结构的形成,凋亡可能只是在局部活跃。对腭的发育来说,常常由于各种因素而影响腭的正常发育过程,导致腭部  相似文献   

13.
前部弓形的不同形态对弓形弧长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上颌前部弓形在其深度与宽度一定时,其形态的不同对牙弓弧长的影响。方法选用圆形、椭圆形、抛物线形、双曲线形、悬链形和多曲余弦函数弓形来模拟上颌前部牙弓的形态。在前部弓形的深度与宽度一定时建立数学模型。结果前部弓形深度与宽度不变时,采用不同形状的弓形所获得的前牙弓弧长是不同的。由大到小的依次排序为:多曲余弦函数、圆形、椭圆形、悬链形、抛物线形、双曲线形。结论使用不同形态的弓形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牙弓弧长,从而可能影响牙弓的拥挤度。  相似文献   

14.
体外培养的冠髓和根髓细胞中碱性磷酸酶的活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根部和冠部牙髓培养细胞的碱性磷酸酶活性,探讨牙髓干细胞在牙髓中的定位。方法:用组织块法分别培养根髓、冠髓细胞,用Gomori碱性磷酸酶染色法对根、冠髓培养细胞在加入条件孵育液(20%DMEM 10nmol/L地塞米松 10mmol/L β-甘油酸钠 50mg/L L-抗坏血酸)后的第5、10、15天的碱性磷酸酶活性进行测定,从牙髓干细胞的功能角度,探讨其在牙髓中的定位。结果:根髓、冠髓细胞均出现碱性磷酸酶染色阳性,染色强度在第5天无差别,在第10、15天根髓染色强度大于冠髓。结论:碱性磷酸酶的活性在根髓中大于冠髓。牙髓干细胞可能存在于全部牙髓之中.其密度在根髓中大于冠髓。  相似文献   

15.
脊椎动物的下颌骨发育涉及一系列信号分子和转录因子,颅神经嵴细胞(CNCC)的迁移、定位和调控是下颌骨发育的关键。转录因子家族在颅面组织发育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其表达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CNCC的特异性。此文就DLX基因家族、MSX基因家族、OTX基因家族、GSC基因家族、PITX基因家族、PAX基因家族、PRX基因家族、BARX基因家族和HAND基因家族以及其他调控下颌骨发育转录因子家族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隐匿龋是一种在放射线检查中可以发现投射影,而在探、视诊检查中釉质表面呈现无损或轻度脱矿的龋损现象。光学检测技术应用于隐匿龋的早期诊断很有潜力,但仍需进一步的研究和改善,故临床中应以放射线检查为依据。隐匿龋因其特殊的形成机制和临床表现,对口腔医生在预防、诊断、治疗、科研和宣教等多方面都是挑战。本文就隐匿龋的机制、临床诊断和治疗措施3个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黄连素(小檗碱)是从黄连、三颗针、黄柏等天然药物中提取的异喹啉类生物碱,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能够有效地抗惊厥、抗高血压、抗肿瘤、抗抑郁、抗炎、降血脂、降血糖等。近年来,由于其丰富的生物学功能,人们逐渐发掘出黄连素用于治疗口腔疾病的潜力,研究其与龋病、根尖周炎、牙周病、口腔黏膜病、颌面部肿瘤的关系。本文就黄连素的生物学功能和其在口腔领域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进一步研究黄连素在治疗口腔疾病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作者调查囊性纤维变性(简称CF)病人口腔内不同部位上绿脓杆菌的出现率、分布情况和抗菌素对此菌的敏感试验。材料和方法;任选年龄、性别相似的31例CF患者和31名未患CF者,分作两组。均以舌背、颊粘膜、牙菌斑、唾液中,取标本作绿脓杆菌检查,痰的标本只从CF病人中取得。把取到的标本一式二份地接种在cetrimide平板、血平板和McConkey平板上,在37℃有氧环境下孵化。24、48、72小时后,检查生长情况和菌落形态。做革兰氏染色和生化试验。结果发现,31位CF患者中,14人至少在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有关颌骨囊肿的文章很多,人对这些病损的起源、生长、临床、X线表现、病理和治疗的研究都有了长足的进展。但在这项研究中也存在许多有争议的课题。现就其中几点介绍如下。一、分类 1981年在哥滕堡召开的国际口腔病理学家协会的会议上,成立了“牙源性肿瘤、颌骨囊肿和类似病变的组织学分类”的委员会。该委员会提出的颌骨囊肿的分类法在多方面不同于WHO所公布的分类。WHO分  相似文献   

20.
类器官是指在体外三维培养构建的,依赖于人造细胞外基质的多细胞团,具有自我更新、自我组织能力,并维持了其来源组织的生理结构和功能。类器官作为一种新兴的研究模型,兼具细胞系和动物模型两者的优点。其构建材料简单、培养效率高、耗时短,在疾病研究模型构建、临床药敏试验和再生医学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类器官模型主要分为三种细胞来源类型:胚胎干细胞/诱导多能干细胞、成体干细胞、肿瘤细胞。本文将重点介绍三种细胞来源类器官最新的研究进展,并展望其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