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2 毫秒
1.
截瘫患者肢体功能训练的方法与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截瘫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强其自信心.方法鼓励、协助患者进行功能训练.结果通过一系列的功能训练,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如进食、洗漱、排泄等)和生活质量,减轻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结论截瘫患者通过肢体功能训练,最大限度使用那些尚有运动功能的肌肉,来代偿已丧失的功能,消除和减轻患者功能上的障碍,达到最大限度地适应独立生活的能力,有着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陈玲 《中国民康医学》2006,18(8):305-305,307
目的:提高截瘫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强其自信心。方法:鼓励、协助患者进行功能训练。结果:通过一系列的功能训练,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如进食、洗漱、排泄等)和生活质量,减轻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结论:截瘫患者通过肢体功能训练,最大限度使用那些尚有运动功能的肌肉,来代偿已丧失的功能,消除和减轻患者功能上的障碍。达到最大限度地适应独立生活的能力,有着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脊髓损伤患者的心理护理及康复指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雅云 《吉林医学》2010,31(10):1401-1402
<正>随着急性创伤性患者的逐渐增多,因脊髓损伤造成截瘫患者的数量也日益增长,瘫痪患者由于严重创伤造成躯体相应的生理功能障碍,生活能力下降,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心理  相似文献   

4.
<正>脊柱损伤的绝大多数患者出现脊髓损伤,脊髓损伤是脊柱骨折或脱位的严重并发症,一旦合并截瘫可导致终身残疾,使患者失去生活自理的能力,患者易产生精神空虚及心里障碍,做好该患者的康复护理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5.
徐婷 《吉林医学》2014,(8):1763-1764
目的:本研究总结了脊髓损伤并截瘫患者的护理经验,探讨了脊髓损伤并截瘫而导致小便障碍患者合理、有效的护理方法。方法:通过密切观察骨科脊髓损伤并截瘫患者的病理变化,加强生活护理、心理护理和膀胱功能训练。结果:对发生原因进行深层次的分析,积极预防并发症,可有效提高脊髓损伤并截瘫患者的舒适度。结论:通过对脊髓损伤并截瘫患者的病理变化进行密切观察和小便障碍的原因分析,经过对患者进行生活护理、心理护理及辅助治疗等有效护理措施,可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外伤性截瘫患者的康复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伤性截瘫大多由交通事故及建筑事故所致,多为突发事件.瞬间的意外即改变了患者的日常生活形态,给患者及其家属造成心理和生活上的极大压力.临床上在综合治疗过程中配合科学的康复护理,提高了截瘫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减轻了社会和家庭的负担,对患者的心理及肢体运动起到了积极作用.现将我院骨科康复护理工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影响截瘫患者生活质量的因素和护理对策.方法 选取我科2010年5月—2014年8月收治的93例截瘫患者,采用问卷调查影响截瘫患者生活质量的因素,并给予相应的干预措施.结果 93例患者中有77例恢复良好,能自行解决最基本的日常生活需要;15例重新回归社会,自谋职业;1例因并发症死亡.结论 及时、有效的心理疏导及家庭、社会支持能明显提高截瘫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熊燕  陈霞  陈莉娟 《新疆医学》2005,35(5):175-176
截瘫患者多伴有膀胱功能障碍,对伴有尿潴留的截瘫患者,以往常用的方法有留置导尿或腹部挤压排尿。这些方法易引起尿路感染或使膀胱残尿量增加,并影响其它的康复治疗和训练。而自我间断导尿方法的运用,能大大减少尿路感染的发生率,并能使膀胱周期性的充盈及排空,可促进膀胱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增加患者参与社会活动的机会。我科在开展自我间断导尿指导以来,在降低患者尿路感染率,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独立能力和社会参与时间方面取得明显效果。现将我科指导截瘫患者自我间断导尿的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①目的分析唐山市截瘫患者社会支持现状。②方法采用社会支持量表(SSRS)对唐山市130名截瘫患者进行调查。③结果截瘫患者的社会支持总分与国内常模(34.56±3.73)比较,得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t=-1.824,P〉0.05);在支持利用度因子上得分.女性截瘫患者高于男性截瘫患者(t=2.131,P〈0.05),在客观支持和主观支持存在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t=-0.396,P〉0.05;t=0.490,P〉0.05);在主观支持因子上,已婚的截瘫患者分别和单身的截瘫患者(t=3.813,P〈0.01)、丧偶截瘫患者(t=3.70,P〈0.01)相比,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收入在2000元以上的截瘫患者分别与月收入在500以下截瘫患者(t=5.930,P〈0.05)、月收入500~1000元截瘫患者(t=6.338,P〈0.05)在社会支持总分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④结论截瘫患者的社会支持水平与普通人没有差别;女性截瘫患者比男性截瘫患者更善于使用社会支持;已婚截瘫患者比单身的截瘫患者及丧偶的截瘫患者有更多的主观支持;济条件好的截瘫患者比经济条件羞的截瘫患者有更多的社会支持。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建筑业及汽车工业的发展,创伤性颈髓损伤并截瘫的发生率越来越高,此病预后差,死亡率高,截瘫患者不仅在生理功能上发生障碍,而且在心理上也受到巨大冲击。因为患者是在没有任何疾病的情况下突然受伤而发病的。为使患者能和健全人一样学习、工作和生活,护理人员  相似文献   

11.
截瘫患者作为患病的特殊人群,存在不同程度的生活信心、生理功能、肢体功能的丧失[1],成为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如何引导患者接受现实,增强从医的依从性,控制危险因素,防止废用性肌萎缩,建立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达到心理、生理、社会的康复,维持良好的适应性,提高生存质量,是护理管理者关注、思考和解决的问题.通过对截瘫患者缺失的社会生活能力进行干预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功能恢复满意,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截瘫是一种由于外伤、脊柱病变、脊髓本身病变及手术等各种因素造成的以下肢运动功能、感觉障碍的疾病。目前随着人类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社会中的这一特殊人群-截瘫患者的医疗康复已摆在了重要位置。而护理工作中的心理康复直接影响着截瘫病人的愈后。  相似文献   

13.
外伤性截瘫多由交通事故及建筑事故所致,常给患者及家属造成心理和生活上的沉重负担。如何对这些患者进行行之有效的心理护理,提高截瘫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社会及家庭负担,在临床上是十分重要的问题。我们对近几年来我科收治的外伤性截瘫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的研究,总结不同心理过程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截瘫患者导致睡眠障碍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为患者全面康复治疗提供帮助.方法 对58例截瘫患者分析睡眠障碍的原因,针对睡眠障碍进行治疗和护理.结果 56例患者睡眠状况较入院时明显改善,1例患者仍有轻度抑郁,1例患者有轻度焦虑,睡眠障碍护理总有效率为95%以上.结论 截瘫患者存在的睡眠障碍,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能降低负性情绪,促进睡眠,提高生活质量,对患者全面康复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截瘫患者压疮治疗中的作用和成效。方法:对15例低位截瘫患者压疮面给予改良封闭式引流技术的同时给予循证护理,进行肢体功能锻炼、膀胱功能训练、肠道功能训练,增强患者心理社会的调适能力。结果:15例低位截瘫患者的压疮全部治愈,半年回访无再发压疮。结论:早期循证护理介入可以提高截瘫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提高患者的个人皮肤照顾能力,加快压疮的愈合速度,减少压疮的再发。  相似文献   

16.
脊髓损伤是由于各种不同致病因素引起脊髓结构和功能的损害,造成损伤水平以下脊髓功能(运动、感觉、反射等)的障碍。它是一种严重的致残性损伤,往往造成不同程度的截瘫或四肢瘫,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自理和参与社会活动能力。脊髓损伤患者的主要并发症是排尿障碍,如不能合理解决不但困扰患者一生,而且会随时造成泌尿系统感染甚至危及患者生命。我们通过对2003-2006年7月脊髓损伤排尿障碍患者进行护理,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张改珍  郭焕英 《实用医技杂志》2003,10(11):1284-1285
<正> 外伤截瘫性病人大部分为青壮年,常给家属和患者造成心理和生活上的沉重负担。做好家庭康复护理可以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减轻社会及家庭经济负担,使他们重新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1 心理护理 外伤性截瘫病人在经过治疗恢复脊柱的稳定性后,身体各方面的情况逐渐平稳对自己的截瘫的现实从否认到逐渐承认,并开始考虑今后的生活,此时,患者常表现为情绪低落,不愿与人交谈,有强烈的自卑感。患者认为自己已成为一个残废人,是家庭的累赘,社会的负担,故整天忧心忡忡,甚至拒绝治疗及进  相似文献   

18.
截瘫是一种严重致残性损伤,均伴有不同程度肢体功能障碍,影响生活质量,给家属和社会造成无法弥补的不良后果。截瘫患者住院治疗和护理时间短暂,长期大量的护理工作需要在家中完成,大多数家属缺乏一定的康复护理知识,为了解除患者的不良心理,减少多种并发症,降低残疾程度,提高生存质量,我科2007~2008年32例截瘫患者出院前加强了护理指导和出院后随访,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脊柱骨折伴截瘫是一种严重的致残性疾患,目前国内外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经过急性期治疗存活下来的患者,大多长年卧床或蜗居轮椅.由于下肢感觉运动功能障碍、内脏功能紊乱、褥疮等并发症的出现,使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受到明显影响.我科对脊柱骨折伴截瘫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Orem自护模式护理,取得较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田增英 《吉林医学》2010,31(5):703-704
截瘫患者的病耻感属于精神疾病的范畴,可导致患者心理、情感障碍,甚至人格分裂,严重影响截瘫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1963年Goffman首先提出病耻感的概念,将病耻感定义为“极大地玷污某人名誉的特征”。20世纪90年代起,国内外学者对精神疾病、艾滋病、癌症等患者病耻感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但对截瘫患者病耻感的研究鲜有报道。截瘫患者由于外伤致脊神经损伤,造成损伤平面以下肢体感觉、运动完全丧失、大小便失禁。截瘫患者的特殊体征,影响患者的生活、社交,使患者产生强烈的病耻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