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凌 《国际眼科杂志》2012,12(4):778-779
探讨23G玻璃体切割系统在高海拔地区玻璃体切割手术中的应用。 方法:对本院需行玻璃体切割的住院患者31例32眼采用23G玻璃体切割术,包括玻璃体积血、黄斑裂孔、黄斑前膜、晶状体后脱位、视网膜脱离、Tersonz综合征、玻璃体积血合并视网膜脱离。 结果:手术过程顺利,无需扩大巩膜穿刺口,手术后并发症主要是低眼压。 结论:23G经结膜无缝合玻璃体切割系统,与25G玻璃体切割比较效率更高,可以同20G一样处理周边部玻璃体视网膜,同时具有25G免缝合、愈合快、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的优点,因此可在高海拔地区玻璃体切割手术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23G经结膜无缝合玻璃体切割系统在玻璃体视网膜疾病中的应用,观察其疗效及并发症情况。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10/2013-10在我院行23G 玻璃体切割术的患者46例48眼。其中,特发性黄斑裂孔8眼(16.7%),特发性黄斑前膜5眼(10.4%),玻璃体积血19眼(39.6%),糖尿病视网膜病变V~VI期8眼(16.7%),孔源性视网膜脱离8眼(16.7%)。观察手术前和手术后眼压变化情况、手术效果、时间、最佳矫正视力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等。术后随访1~12mo。

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巩膜切口缝合组和未缝合组间术后1,7d; 1mo眼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 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手术时间70.12±7.86min; 术后眼部刺激症状轻微,术后并发症少见。术中2眼套管滑脱,5眼结膜下出血,3眼结膜下气泡; 所有病例在随访期间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结论:23G玻璃体切割术具有微创、手术时间短等优点,术后恢复快,疗效好,并发症少,将其应用于治疗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3.
巩膜隧道切口在玻璃体切割术中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巩膜隧道切口在玻璃体切割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本科同一医师所行玻璃体切割手术后复发视网膜脱离的 72眼 (其中行巩膜常规切口 5 0只眼 ,巩膜隧道切口 2 2眼 )进行统计学方差分析 ,比较行玻璃体切割常规切口组及巩膜隧道切口组中与切口玻璃体牵引有关的视网膜脱离复发率。结果 :行玻璃体切割常规巩膜切口的 5 0只眼中与切口牵引有关的复发视网膜脱离有 14眼 ( 2 8% ) ,而行巩膜隧道切口的 2 2眼中与切口牵引有关的复发视网膜脱离仅 1眼 ( 4 5 % )。第 2组中与切口牵引有关的视网膜脱离复发率远远低于第 1组 ( χ2 =5 0 96,P <0 0 2 5 )。结论 :巩膜隧道切口在玻璃体切割手术中的应用可明显降低与切口有关的视网膜脱离复发率 ,且具有诸多术中优势 ,故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23-G高速玻璃体切割技术治疗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临床效果。

方法:对26例26眼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患者,采用23-G高速微创玻璃体切割术进行手术,观察手术效果及手术并发症。术后随访1~6mo。

结果:26眼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缩短,术后视力得到不同程度改善。

结论:23-G高速玻璃体切割术可广泛适用于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手术效果良好,术后恢复快,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玻璃体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的手术配合要点及围手术期的护理,以提高护理配合质量和手术疗效.方法 对56例采用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与护理体会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6例手术均在护士及时有效的手术配合护理下顺利完成,术后均无出血、低眼压、结膜下气体等并发症发生,术后切口密闭良好.结论 良好的术前心理护理、术前准备、密切的术中配合以及熟练掌握23G玻璃体切割术的器械特点,为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的成功提供良好的保证.  相似文献   

6.
刘敬花  李松峰  卢海 《眼科新进展》2012,32(11):1067-1069,1073
目的 观察23 G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以及并发症情况.方法 收集北京同仁医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行23 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的58例(68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Ⅴ-Ⅵ期患者的病例资料,记录术中情况,根据术毕巩膜切口有无缝合分为巩膜切口缝合组和未缝合组两组,记录并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1d、7d、1个月眼压变化情况;观察所有患者术前和术后1个月最佳矫正视力变化,并行裂隙灯和间接眼底镜检查观察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巩膜切口缝合组和未缝合组间术后1d、7d、1个月眼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内术后1d、7d、1个月眼压均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 >0.05);术后平均随访12个月,术后68眼(100%)视网膜均复住,术后1个月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提高33眼(48.5%),视力不变12眼(17.6%),视力下降23眼(33.8%),手术前后的视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手术时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Ⅴ期(38.25±6.01) min,糖尿病视网膜病变Ⅵ期(79.15±8.34) min,术毕巩膜切口缝合51眼(75%),术后眼部刺激症状轻微,术后并发症少见.结论 23 G玻璃体切割术具有微创、手术时间短等优点,将其应用于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自闭式巩膜切口用于经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切割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2002年12月-2003年7月,我们对39例78个切口经睫状体平坦部入路的玻璃体切割手术,采用巩膜自闭式隧道切口,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张燕 《国际眼科杂志》2012,12(5):944-945
目的:评估23G经结膜无缝线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方法:前瞻性选择2010-03/2011-06共26例26眼不伴有严重增生性病变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病历,均行23G切割手术。记录术前、术后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术中及术后并发症。 结果:一次性复位视网膜21例(81%),最终复位视网膜25例(96%)。术后3mo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提高21例(80%),不变3例(12%),下降2例(8%)。术后1d眼压较术前下降,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低眼压(≤6mmHg)2例,持续2wk,但未发生脉络膜脱离。 结论:23G手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解剖复位率满意,术后视力改善明显。但23G微创手术的优势并没有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手术中得到充分体现,反而要面临更高的手术失败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治疗Terson综合征的疗效。

方法:对伴有严重玻璃体积血的6例11眼Terson综合征患者在保守治疗无效后行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术中根据视网膜情况行剥膜或硅油填充,观察术后视力、视网膜及并发症情况。

结果:术后所有患者的视力均有明显提高,11眼中8眼(73%)术后视力≥0.5,1眼(9%)因术前存在严重的玻璃体视网膜增殖性病变和视网膜脱离,术后视力低于0.1。

结论: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是治疗Terson综合征的有效手段,大部分患者术后视力恢复较好,但增殖性病变严重的患者术后视力欠佳,对于Terson综合征在保守治疗无效的情况下建议早期行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干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技术在巩膜破裂伤中的应用。方法对28例(28眼)巩膜裂伤采用前段玻璃体切除器,边暴露边切除边缝合巩膜伤口,伤后2周内再行闭合式玻璃体切除术,重建眼后段结构。结果28眼巩膜裂伤中出现牵拉性网脱16眼、单纯性玻璃体浑浊12眼。术后视网膜复位14眼,视网膜脱离复发2眼。视功能提高者18眼,不变者8眼,下降者2眼。视网膜复位与巩膜裂伤的位置、长短及手术时间有关。结论前段玻璃体切除在巩膜裂伤修补中,有效地防止了视网膜或脉络膜的嵌顿,为进一步重建眼后段结构创造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利用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治疗恶性青光眼的疗效,分析恶性青光眼的诊疗思路.方法 恶性青光眼患者17例(17眼),根据病因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恶性青光眼采用23G玻切头前段玻璃体切割+白内障摘除+小梁切除+后囊截开术,继发性采用23G玻切头前段玻璃体切割+白内障摘除+后囊截开术,术后观察眼压、前房变化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3个月的随访过程中,原发性青光眼组患者眼压均降至(15.28±2.65) mmHg(1 kPa =7.5 mam-Hg),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继发性青光眼组降至(12.80±3.54) mmHg,较术前降低(P<0.05).原发及继发性恶性青光眼术前房角深度分别为(1.01±0.12)mm、(1.02±0.32) mm,术后前房深度分别增至(2.27±0.03)mm、(2.45±0.05)mm,术后较术前明显加深(F=9.28,P<0.001;F=10.17,P<0.001).术后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无严重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 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的应用及针对性地采取有效的联合手术方法,可以有效治疗恶性青光眼.对高危因素早诊断、早发现可有效降低青光眼术后恶性青光眼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巩膜全层切开、原位穿刺放液术在微创玻璃体切除术治疗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中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

方法:临床病例回顾性分析。纳入2015-04/2017-04江苏省人民医院眼科住院治疗的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患者20例20眼,所有患者均接受改良巩膜穿刺放液联合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治疗。观察术中穿刺放液的成功率,手术前后视力、眼压变化情况,以及手术后视网膜复位率等情况。

结果:所有手术均一次顺利放出脉络膜上腔液体。患者术后视力较术前视力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眼压7.00±2.05mmHg,术后3mo时平均眼压为15.38±2.66mmHg,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初次手术视网膜复位率为90%(18/20),最终视网膜复位率为95%(19/20)。

结论:改良巩膜穿刺放液在微创玻璃体切割术治疗脉络膜脱离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中可简化手术操作,降低手术难度,减少术中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巩膜扣带术结合23G玻璃体切割术对眼球内异物伴视网膜脱离的治疗效果。

方法:将2014-01/2018-01收治的72例眼球内异物伴视网膜脱离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6例和观察组36例,对照组行23G玻璃体切割术,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巩膜扣带术,观察两组术前、硅油取出3mo后眼压及视力变化、复位成功、复发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术前两组眼压及BCVA均无差异(P>0.05),硅油取出后3mo,两组眼压及BCVA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两组组间无差异(P>0.05); 观察组与对照组一次手术解剖复位成功率分别为97%、81%(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复发率分别为6%、25%(P<0.05);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2%,对照组31%(P>0.05)。

结论:巩膜扣带术联合23G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眼球内异物伴视网膜脱离,可显著改善患者眼压及视力,提高复位成功率,减少复发,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4.
晶状体玻璃体切割联合巩膜环扎术治疗严重眼外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晶状体玻璃体切割术联合巩膜环扎术治疗严重眼外伤的效果。方法总结这类病人的临床资料8例,对术后临床效果进行分析、评价。结果8例病人中严重眼球穿通伤6眼,爆炸伤2眼。球内异物3例,并发视网膜脱离4例。2次手术前视力光感4眼,手动3眼,0.08者1眼,2次手术后,手动1眼。数指1眼,0.04~0.08者4眼,0.1~0.3者2眼。眼压均有不同程度的回升。所有患者均避免了眼球摘除之苦,无回例发生交感性眼炎。结论晶状体玻璃体切割联合巩膜环扎术是治疗严重眼外伤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5.
玻璃体手术的开展使巩膜扣带术不能治愈的患者有了复明的希望。由于巩膜扣带术的一些常见并发症 ,如牵制性斜视 ,屈光参差 ,过高的环扎嵴影响了硅油与视网膜的贴附等 [1 ] ,使人们试图减少一些不必要的手术创伤 ,尽最大可能保持眼球本身的生理状态 ,恢复最佳视力。为此我们对一些复杂性视网膜脱离需行玻璃体手术者 ,先做玻璃体手术后做巩膜扣带手术 ,以更清楚了解各步骤所起的作用 ,总结分析如下。1 病例和方法33例 (33只眼 )玻璃体手术患者 ,男 2 3例 ,女 10例。年龄6~ 12岁 ,平均年龄 30 .8岁。 33只眼包括后部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索利用23G经结膜无缝线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巩膜扣带术失败的视网膜脱离患者的可行性及对眼表结构的保护作用.方法 8例患者8只眼接受手术,均使用Alcon公司的一步法穿刺套管.所使用的眼内手术器械是Alcon的23G专用器械,手术是在Zeiss 200P手术显微镜下使用Alcon Accuras 400高速玻璃体切割平台下进行.术毕均充填20%的C3F8.结果 8例患者术后切口闭全良好无渗漏,术后3d有3例患者出现了轻度低眼压,3d后恢复正常.视网膜Ⅰ期复位.除了结膜下的轻度的出血外,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眼表结构保持完整,无新的瘢痕形成.术后3个月内有2例患者诉轻度的眼内异物感,其他患者未诉不适.结论 23G经结膜无缝线玻璃体切割手术能有效治疗巩膜扣带手术失败后的视网膜脱离,且有利于维持眼表结构的完整性.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feasibility of 23G transconjunctival sutureless vitrectomy (23G TSV) in treatment of rhegmatogenous retinal detachment after scleral buckling failed, and to explore whether the operation is helpful to protect the structure of ocular surface.Methods Eight patients with rhegmatogenous retinal detachment after scleral buckling failed were subject to operation, and the Alcon operation platform and the 23G TSV system were used.Results Retinal reattachment was achieved in all patients after surgery,and no serious complication occurred except for the mild subconjunctival hemorrhage.Furthermore, the structure integrity of ocular surface was maintained, and no new scar was formed.Conclusions 23G TSV is a useful technique for treating rhegmatogenous retinal detachment after scleral buckling failed, and it may be favorable to protect the structure of ocular surface.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23G前段玻璃体切割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治疗浅前房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endothelialcelldensity, ECD)白内障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根据患者自愿原则,将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30例(34眼)ECD<1000mm-2的浅前房白内障患者分为联合手术组和Phaco组。联合手术组16例(19眼),行23G前段玻璃体切割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Phaco组14例(15眼),行单纯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术后1d、1周及3个月检查两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角膜水肿程度,同时记录术前及术后3个月ECD,观察角膜水肿消退时间、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术后1d,联合手术组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及3个月,两组最佳矫正视力均较术前显著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d及1周,联合手术组最佳矫正视力均优于Phaco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d,联合手术组以1级角膜水肿为主,Phaco组以2级角膜水肿为主,两组角膜水肿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手术组角膜水肿平均消退时间为1.0d,小于Phaco组的4.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联合手术组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为(7.86±0.76)%,低于Phaco组的(13.39±0.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3G前段玻璃体切割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安全性好,角膜内皮细胞损伤小,术后角膜水肿轻,早期视力恢复快,适用于浅前房低ECD白内障患者。  相似文献   

18.
张燕 《国际眼科杂志》2012,12(7):1260-1262
目的:比较 23G经结膜无缝线玻璃体手术与传统20G玻璃体手术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IEM)的疗效。 方法:将2008-03/2011-06在我院诊断为黄斑前膜并需行玻璃体切割的连续病例56例56眼随机分为23G组与20G组,分别行23G及20G玻璃体切割手术。统计分析术后1d,1wk,3mo时最佳矫正视力、眼压、术中术后并发症、手术时间及术后前房炎症反应及眼部刺激征的严重程度,术后随访5~22(平均16)mo。 结果:23 G组术后3mo内平均对数视力log MAR逐步提高,三个时间点分别为1.78±0.94,1.51±0.88,1.48±091,术后第1d,1wk,3mo视力与术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t=3.3917,P=0.003;t=11.1779,P=0.0000;t=4.3424,P=0.0000);20G组术后平均对数视力也逐步提高,三个时间点分别为2.11±1.00,1.93±1.02,1.64±1.00,术后第1wk,3mo视力与术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t=2.3578,P=0.033;t= 3.5552,P=0.003)。两组术后3mo内三个时间点视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9582,P=0.34;t=12761,P=0.211;t=0.4897,P=0.628)。23G组术后3个时间点眼压分别为11.62±9.7,15.86±6.6,16.84±56mmHg,20G组术后3个时间点眼压分别为18.56±7.71,15.33±5.21,14.72±3.56mmHg,两组术后第1d眼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23G组平均手术时间41.20±7.47分,少于20G组平均手术时间52.28±7.11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术后无视网膜脱离、黄斑前膜复发及眼内炎的发生。23G组术后的炎症反应及刺激症状明显轻于20G组。 结论:23G TSV治疗IEM简化了手术步骤,增加了患者舒适度,提高了手术效率和质量,实现了玻璃体切割手术的微创化,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23G微创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的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患者140例140眼,随访1mo记录手术方式、术中情况、手术时间、手术效果、视力、眼压、手术并发症及角膜内皮密度。结果:(1)初次手术成功率100%,1mo复发率为0.71%,随访期间未发现感染性眼内炎及持续性切口渗漏等并发症;(2)手术时间20~95(平均46min);(3)住院时间3~39(平均7)d;(4)91.43%患者术后视力较术前有不同程度提高,最佳矫正视力为0.7,术前、术后视力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5)眼压:术后1d眼压与术后5d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d眼压与术后1mo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5d与术后1mo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6)角膜内皮密度(个/mm2):术前2735.49±319.28,术后1mo2694.14±354.08,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技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手术并发症少、应用范围广等优点,临床应用前景好。  相似文献   

20.
玻璃体切割术在眼内异物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直视显微镜下自睫状体扁平部行玻璃体手术,提高了球内异物取出率。24眼均一次取出异物。术后视力提高14眼,不变6眼,下降4眼。玻璃体切割术取球内异物应选在伤后10—14天。但手术复杂,且对眼内组织干扰大,应慎重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