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经皮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术后6小时下地活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121例经皮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术后人工压迫止血后加压包扎,无沙袋压迫,6小时后下地活动,观察患者穿刺部位并发症。结果:穿刺部位出血发生率10.74%(13例)。结论:经皮股动脉穿刺行冠脉介入治疗术后无沙袋压迫,6小时下地活动安全可行,可减少患者的不适。  相似文献   

2.
股动脉穿刺是行心脏介入术常用方法之一 ,为了避免出血 ,术后常规对穿刺点加压包扎 ,并以 0 .75~ 1kg砂袋压迫 8h ,嘱病人保持术侧肢体伸直制动 ,卧床休息 2 4h后方可下床活动[1] 。而笔者发现在介入术后常规护理中 ,病人由于砂袋压迫及术侧肢体制动时间过长 ,常引起烦躁 ,腰酸背痛 ,睡眠障碍 ,排尿困难等并发症。为此笔者采用减少穿刺点压迫时间 ,允许被动活动术侧肢体及改变体位等护理措施 ,与常规护理比较 ,在减少并发症方面差异有显著性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5 7例患者均为 1998年 4月~ 2 0 0 0年 6月收住本院经股动脉穿…  相似文献   

3.
脑血管介入术后股动脉穿刺部位局部止血问题受到临床关注。科学、合适的止血方法有助于提高止血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对股动脉穿刺部位出血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综述了人工压迫止血、动脉无创止血贴、动脉压迫止血器、血管封堵器等止血方法的临床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4.
李芳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33):1052-1052
介入诊疗中常选股动脉作为穿刺部位,由于动脉压力高,不易止血,因而术后穿刺处最常见的并发症主要是穿刺点出血、血肿及血栓形成,对其处理不及时,可引起机体器官功能损害,危及生命。因此,为减少或防止鞘管拔除后股动脉穿刺处上述并发症的发生,促进伤口更好地愈合,做好术后压迫止血工作至关重要。我院常用的压迫止血方法是于介入治疗完毕常规止血后,继续采用弹力绷带压迫于穿刺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股动脉介入术后穿刺点压迫止血的新方法.方法:结合临床实践,针对传统压迫止血沙袋进行改良,研制实用的压迫止血装置.结果:改良后的压迫止血装置在安全性、舒适性、实用性等方面均有很好表现.结论:改良的股动脉介入术后穿刺点压迫止血装置可以在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
股动脉穿刺部位血肿是冠脉介入术后常见并发症。为探讨人工压迫止血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减少血肿的发生,大连解放军210医院心内科马德元等医师对1999年5月~2003年5月在该院完成经股动脉穿刺冠心病介入诊疗患者中的913例次(冠脉造影695例次,冠脉介入治疗218例次,男性632例次,女性181例次,年龄22~87岁,平均年龄64±11.7岁)采用了人工压迫止血方法,操作过程中注意了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心脏介入术后应用血管封堵器封闭股动脉穿刺点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146例患者手心脏介入术后用血管封堵器对股动脉穿刺点进行封闭止血方法的护理要点及优点。结果:所有患者中,出现出血、假性动脉瘤、迷走反射、腰部不适及排尿困难等并发症发生率仅为1.4%,患者卧床制动时间短。结论:心脏介入术后即刻行血管封堵器封闭股动脉穿刺点是安全可行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压迫止血方法,卧床制动时间缩短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介入诊疗中常选股动脉作为穿刺部位,拔除股动脉鞘管(FSR)后,用压迫器或指压使股动脉壁上的穿刺孔封闭以止血,压迫15至20分钟后,观察穿刺点无渗血后加压包扎,沙袋压迫6小时,24小时后拆除绷带。FSR中迷走反射及术后局部血肿是最常见的并发症,现将我院178例介入诊疗股动脉穿刺者术后压迫止血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周俊高 《吉林医学》2010,(30):5382-5382
目的:观察经挠动脉和股动脉两种路径冠脉介入的疗效和术后并发症。方法:将120例行冠脉介入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桡动脉组和股动脉组,每组60例。行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加支架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介入成功率、穿刺时间、穿刺点压迫时间、穿刺部位血肿的发生率。结果:桡动脉组的穿刺点压迫时间、穿刺部位血肿的发生率均低于股动脉组;其余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桡动脉介入治疗局部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是急性心梗行介入治疗的可选血管途径。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 观察经桡动脉和股动脉行动脉介入诊疗的效果以及术后并发症、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方法 回顾2010年3月至2015年3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行冠脉介入诊疗的1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穿刺部位不同分为桡动脉穿刺组(n=80,行桡动脉穿刺)和股动脉穿刺组(n=80,行股动脉穿刺);记录并对比2组患者围手术期穿刺时间、穿刺成功率、卧床时间、穿刺后压迫时间等一般资料、术后出血、动脉闭塞等并发症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桡动脉穿刺组介入成功率为90.0%低于股动脉穿刺组9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桡动脉穿刺组患者穿刺时间、穿刺后压迫时间、平均卧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较股动脉穿刺组有明显缩短,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并发症比较,桡动脉穿刺组患者出血、拔管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率显著低于股动脉穿刺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桡动脉穿刺组术后烦躁失眠、尿潴留、穿刺侧肢体疼痛、局部皮肤损伤、腰背酸痛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股动脉穿刺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术创伤小、患者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改良压迫止血法对经股动脉介入术后止血的效果。方法经股动脉穿刺行下肢动脉介入术后患者100例,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予以常规压迫法止血( n=50);观察组采用改良压迫止血法止血( n=50)。观察每组患者穿刺点止血时间、出血量以、皮下血肿的发生率,并对患者舒适度与术后疼痛评分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止血时间和出血量明显较对照组减少,且皮下血肿的发生率较对照组低,患者舒适度、术后疼痛评分都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压迫止血法可有效缩短经股动脉介入患者术后穿刺点止血时间,减少出血量和血肿的发生,减轻患者疼痛,提高舒适度,是一种有效的压迫止血方法。  相似文献   

12.
赵星辉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21):2728-2729
目的:探讨采用Angio-Seal血管封堵器对冠脉介入术后股动脉穿刺点止血的效果观察与护理,并与传统的人工压迫止血相比较。方法:选择冠心病介入术后采用Angio-Seal血管封堵器止血213例为观察组,同期常规人工压迫止血215例为对照组,观察并比较止血时间、卧床时间、下肢制动时间、术后不良反应在两组中的差异。结果:采用Angio-Seal封堵器止血时间与卧床时间,下肢制动时间较人工压迫止血明显缩短,并发症减少,患者舒适。结论:Angio-Seal经皮血管封堵器安全、可靠,明显缩短止血时间及制动时间,无明显的穿刺部位血管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讨论经股动脉穿刺行介入手术后并发假性动脉瘤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护理.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经股动脉穿刺行介入手术的204例患者进行围手术期的观察及护理,探讨发生假性动脉瘤的相关因素和护理措施.结果:204例患者中有2例在术后72 h出现假性动脉瘤.在超声定位下,徒手压迫交通口处1h后,动脉压迫器加压包扎穿刺点24~72 h后复查超声,交通口闭合,假性动脉瘤痊愈.结论:经股动脉穿刺行介入手术后并发假性动脉瘤主要与术后制动不佳、肥胖和疾病因素等有关,对介入患者围手术期实施有效的护理,预防假性动脉瘤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4.
经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检查及治疗,由于在介入过程中应用大量肝素抗凝,故穿刺部位出血是术后最常见并发症[1]。为避免穿刺局部出血形成血肿,传统观念一般术后要求沙袋压迫穿刺处6 h,绝对平卧24 h,同时术侧肢体制动。但此法常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腰酸背痛,并由此引起焦虑、恐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采用Angio-Seal血管封堵器对冠脉介入术后股动脉穿刺点止血的效果观察与护理,并与传统的人工压迫止血相比较. 方法 选择冠心病介入术后采用Angio-Seal血管封堵器止血213例为观察组.同期常规人工压迫止血215例为对照组,观察并比较止血时间、卧床时间、下肢制动时间、术后不良反应在两组中的差异.结果 采用Angio-Seal封堵器止血时间与卧床时间,下肢制动时间较人工压迫止血明显缩短,并发症减少,患者舒适.结论 Angio-Seal经皮血管封堵器安全、可靠,明显缩短止血时间及制动时间.无明显的穿刺部位血管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桡动脉穿刺失败后经肱动脉或股动脉途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将232例经桡动脉穿刺失败后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肱动脉组(117例)及股动脉组(115例),比较不同穿刺途径的平均穿刺时间、穿刺成功率、X线曝光时间、术后穿刺点压迫时间以及穿刺部位出血、假性动脉瘤、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率等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在穿刺时间、穿刺成功率、X线曝光时间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肱动脉组术后穿刺点压迫时间短于股动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肱动脉组的假性动脉瘤发生率、拔除鞘管时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率均低于股动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途径中,桡动脉途径穿刺失败后,肱动脉途径可优先于股动脉途径作为替代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  相似文献   

17.
我院于 1999年 10月~ 2 0 0 0年 9月行经股动脉穿刺心脏介入治疗 12 0例 ,本文就股动脉穿刺点两种压迫方法的效果进行比较分析。一、资料和方法1.一般资料 :心脏介入诊疗行股动脉穿刺病人 12 0例 ,其中男 76例 ,女44例 ,年龄 40~ 82 (5 6± 7.3)岁 ,按病人行心脏介入诊疗先后随机分为两组 ,每组 6 0例。2 .方法 :A组于心脏介入诊疗术后 ,常规按压股动脉穿刺点 2 0~30min ,用 2cm× 4cm无菌纱布卷成筒状压迫于穿刺点 ,上面覆盖 30cm长粘贴型弹力绷带 ;绝对卧床 ,穿刺侧肢体制动 12h ,弹力绷带于 6~ 12h去除。B组股动脉穿刺…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经皮冠脉介入止血技术的系统性研究来指导国内相关技术的发展。方法:使用检索式(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AND(hemostasis)对Web of science、Scopus和Pubmed数据库1993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的经皮冠脉介入围术期止血技术相关文献进行检索和分析。结果:美国在该领域优势较大,研究机构中心性较低。研究热点包括血管造影术、经皮冠脉介入、人工压迫和止血器等。近年来研究主要关注比较穿刺位点(股动脉vs.桡动脉)和止血方式(压迫vs.封闭器)的预后。结论:止血器能够减少出血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我国研究参与度较低,应开展以护理为主导的多学科研究。  相似文献   

19.
张广成  安佰富  刘和平 《吉林医学》2013,(30):6224-6225
目的:评估股动脉穿刺介入术后使用动脉止血贴压迫止血的安全性及临床有效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选择需经股动脉穿刺行介入治疗并封堵成功的幼儿患者11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止血贴组)与对照组(徒手压迫组)。比较两组在压迫止血时间、卧床制动时间和血管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的差异。结果:两组患儿年龄、身高、体重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试验组及对照组在压迫时间、术后渗血、血肿、血栓、卧床制动时间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股动脉止血贴可有效缩短幼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后股动脉穿刺点按压止血时间及下肢制动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传统压迫止血方法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20.
经皮股动脉穿刺介入术后假性动脉瘤的超声引导压迫修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5例经皮股动脉穿刺介入术后所致假性动脉瘤,在GE system 5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引导下行压迫修复。结果5例均经压迫修复成功,未出现并发症。其中4例1次压迫修复成功,1例2次压迫修复成功。提示对经皮股动脉穿刺介入术后假性动脉瘤采用超声引导下压迫修复治疗,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