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割术后高眼压发生率及相关因素。

方法:选取2014-02/2016-02收治的110例160眼的PDR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术后不同分期PDR患者视力改善情况、高眼压发生率,分析手术引发高眼压的危险因素。

结果:Ⅳ期、Ⅴ期、Ⅵ期PDR患者术后视力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共发生47眼高眼压,其中术后1~2mo发生7眼、3~4mo发生12眼、5~6mo发生13眼、7~8mo发生7眼、9~10mo发生5眼、11~12mo发生3眼,总发生率29.4%。患者21眼(44.7%)经常规药物治疗后,眼压得到有效控制。6眼(12.8%)再做虹膜周边切除术重塑前后房交通后眼压恢复正常。7眼(14.9%)患者放出部分气体,眼压恢复正常; 6眼(12.8%)患者取出部分硅油眼压恢复正常。7眼(14.9%)患者行手术切除术配合局部糖皮质激素,眼压恢复正常。术前PDR分期、术前是否合并视网膜脱离、术中是否联合晶状体切除、术中是否眼内填充、术中是否行全视网膜光凝因素与术后高眼压发生有关(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前合并视网膜脱离及术中眼内填充是引起玻璃体切割术后高眼压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结论:合并视网膜脱离、术中联合晶状体切除、术中眼内充填、术中行全视网膜光凝与DR玻璃体切割术后高眼压相关,其中术中联合晶状体切除、术中眼内填充与PDR分期是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应结合患者实际情况给予标准化、个性化预防措施,竭力降低术后高眼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增殖性糖尿病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割术后持续性出血的发生率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00年12月共42例(53眼)增殖性糖尿病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割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出血量分别给予局部糖皮质激素、降低眼内压药物、前房冲洗或玻璃体腔灌洗。结果:增殖性糖尿病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割术后持续性出血共22眼,发生率52.38%收,自发清除率86.3%。2眼经前房冲洗吸收,1眼经玻璃体腔灌洗吸收。结论:持续性出血是增殖性糖尿病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割术后早期的常见并发症之一。  相似文献   

3.
玻璃体切割术结合眼内激光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玻璃体切割术结合眼内激光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效果。方法 10例15眼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例均行玻璃体切割术,其中8例12眼同时进行眼内全视网膜光凝。术后随访3-6个月,对视功能恢复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控制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未行眼内激光的2例3眼中,1例双眼术后再次发生玻璃体出血,3个月后又行玻璃体腔灌洗术;1例1眼注入硅油,取油后发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行眼内激光8例12眼,术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均得到控制。15眼中,视力下降1眼,视力不变1眼,其余12眼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2例2眼有视野缩窄。结论 玻璃体切割术结合眼内激光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5.
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手术适应证在不断扩大。正确掌握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时机,正确选择和运用各种手术方法及手术材料,对于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手术并发症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割结合氩激光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的效果,探讨术后激光治疗对于巩固手术效果的作用。方法:49例53眼PDR病例均行玻璃体切割结合术中眼内氩激光全视网膜光凝治疗,延长术后观察时间至12~36mo,复查时及时行荧光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检查后补打激光,临床观察术后12~36mo中视力的恢复情况及PDR控制情况。结果:行玻璃体切割结合术中全视网膜光凝的53眼中,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者42眼(79%),视力不变者5眼(10%),视力下降者6眼(11%)。在观察的12~36mo中,47例51眼补打激光,53眼视力稳定,未出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进展。结论:玻璃体切割结合眼内氩激光全视网膜光凝是治疗与控制PDR行之有效的方法,延长术后观察时间并及时补打激光对巩固手术效果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检测瘦素在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和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us retinopathy,PVR)中的表达,探讨瘦素在PDR、PVR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的调节机制。方法 分别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30例PDR患者、20例PVR病变患者眼内视网膜前膜中瘦素的表达,以及患者的血清、眼前房水、玻璃体液中瘦素的浓度。用Chi-Square Tests统计学方法分析和比较PDR、PVR与对照组之间瘦素表达的差异。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30例PDR患者中,有18例患者眼内视网膜前膜的瘦素受体呈阳性表达,阳性率为6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例PVR患者中,有3例患者眼内视网膜前膜的瘦素受体呈阳性表达,其中2例为血管纤维性视网膜前膜,1例为细胞纤维性视网膜前膜,阳性率为1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LISA结果:检测30例PDR患者的血清、眼前房水、玻璃体液中瘦素的浓度,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检测20例PVR患者的血清、眼前房水、玻璃体液中瘦素的浓度,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瘦素可能主要是通过促进新生血管的生成参与到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中,与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前部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卯年 《眼科研究》1993,11(1):57-58
报告9例糖尿病前部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描述了:其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手术方式,强调除行晶状体摘除外,尚需选择性采用视网膜切开、眼内电凝、条带剪切等措施。并对此病的分类、病因、病理及手术预后进行了详细讨论。  相似文献   

9.
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玻璃体切割术治疗36例(39只眼)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术后对患者造成视力不良的原因。结果82.8%患者术后视力获得不同程度的提高。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严重程度不同对术后的视力恢复有不同的影响。结论玻璃体切割术后对视力影响最常见的并发症为继发性青光眼、玻璃体再出血及新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相似文献   

10.
玻璃体切割术已成为目前治疗增殖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主要手段之一.此手术可使发生严重出血而不能自行吸收的PDR患者视力得到明显提高,也可使大量玻璃体出血后机化增殖收缩致视网膜脱离的患者网膜复位、恢复部分视力[1].但是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割术后玻璃体腔的再出血(postvit rectomy diabetic vitreous hemorrhage PDVH)是糖网玻切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为12%~63%[2-4].它不仅严重影响患者术后视力的恢复及医生对其眼底情况的常规检查,还可能使患者面临二次手术,以清除积血.部分严重患者可因长期高眼压或牵拉网脱致失明.现对其发生的原因及早期防治和处理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严重糖尿病性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严重糖尿病性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diabeticproliferativevitreo retinopathy ,DPVR)术中所见特点 ,及其手术方法特点、填充材料应用选择及术后疗效。 方法 回顾分析 3 3例 3 4眼DPVR患者进行玻璃体切割、膜剥离、眼内激光光凝并根据情况选用眼内长效填充材料的病例。结果 术中见所有病例均有不完全玻璃体后脱离 ,玻璃体后皮质及纤维增殖膜呈强直状 ,与视网膜紧密粘连处、多位于视神经乳头及血管表面 ,需行分段剪开、进行蚕蚀式切割 ,先易后难剥离切除。术后随访 3~ 2 4个月 ,3 3 /3 4眼 (占 97% )一次解剖成功 ;3 4眼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 ,0 0 5以上 2 6眼 (占 76 5 % ) ,与术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7眼视力 0 2~ 0 7。结论 玻璃体切割、不同于外伤等手术方法的玻璃体后皮质及纤维增殖膜的安全剥除、切割 ,眼内光凝 ,结合眼内填充是挽救严重PDVR患眼最终失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行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的71例(76眼)PDR患者临床资料,观察术后视力及并发症情况,并对PDR不同分期患者的术后视力进行对比,总结影响术后视力恢复的因素。结果术前视力:光感3眼,手动24眼,数指13眼,0.02~0.1者20眼,≥0.1者16眼;术后视力:光感1眼,手动6眼,数指16眼,0.02~0.1者10眼,≥0.1者43眼;手术前后视力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0)。其中Ⅳ期、Ⅴ期、Ⅵ期患者中分别有20眼、18眼、16眼术后视力不同程度提高,手术前后视力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25、0.036)。术后并发症有角膜水肿伴硅油继发性青光眼,前房纤维素性渗出,玻璃体再次积血,黄斑区及周围视网膜点状出血、渗出等。结论玻璃体切割术疗效明显,可改善大多数患者视功能,是治疗PDR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玻璃体手术的预后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探讨可能影响手术预后的各种因素及其与手术预后的关系,以指导手术时机和适应证的选择,降低手术并发症,为提高手术成功率提供依据。回顾性分析了26只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DR)眼行玻璃体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26眼中功能恢复18眼(69.2%),解剖复位3眼(11.5%),失败5眼(19.2%)。手术预后与玻璃体出血时间长短、患者年龄有关,与糖尿病类型、眼底病变程度(Ⅴ、Ⅵ两期)、性别、有无裂孔及术中激光治疗等因素无关(P>0.05)。结论:对年轻患者行玻璃体手术应慎重;l型糖尿病眼宜早期手术,Ⅱ型糖尿病眼宜延期手术(一年以上),可能有助于降低手术并发症,改善手术预后。  相似文献   

14.
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大川  郭丽 《眼科》1997,6(2):91-92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理视网病变的疗铲及手术并发症。方法:应用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病变患者17例19只眼,其中PDRV期10只眼;PDRⅥ期9只眼。结果:术后视力大于0.05者12只眼,占63.1%。复发性玻璃体出血5只眼,占26.3%。结论:增殖性糖尿性视网膜病变引起的广泛玻璃体出血可以观察3个月,若视力不改善,应尽早行玻璃体例体切割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回顾性分析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复杂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对58例(61眼)复杂性玻璃体视网膜病患者行常规睫状体平坦部三通道玻璃体切割术。并根据病情相应处理视网膜病变,选择眼内激光及眼内填充物。结果随访3~13个月,术后矫正视力不同程度改善46眼(75%),12眼(20%)不变,3眼(5%)视力下降。结论玻璃体切割手术联合网膜手术及光凝、眼内气体、硅油填充治疗复杂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快速玻璃体切割在PDR手术治疗中的治疗效果及优势。方法 共48例患者52眼(男30例33眼,女18例19眼),随机分为两组;所有患者均行闭合式标准三切口玻璃体切割术,其中A组玻切速度为750c/min,B组为1200~1500c/min。观察记录两组术中、术后的相关并发症及术后视功能的恢复情况,并将两组间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快速玻切组术中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硅油的使用率较普通切速组均有明显的减少,术后并发症也有明显减少,术后视功能恢复亦较好。结论 快速玻切能有效地减少PDR术中医源性视网膜裂孔、牵引性视网膜脱离及玻璃体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比23G与20G玻璃体切割技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引起的玻璃体出血临床疗效.方法 临床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0年3月至2012年9月在宣武医院眼科诊治的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所致玻璃体出血需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患者,分为23G玻璃体切割组及20G玻璃体切割组,记录患者术前个人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糖尿病患病时间、玻璃体出血至手术时间、术前糖化血红蛋白以及眼科检查结果视力、眼压、散瞳眼底情况,并行眼B超检查.两组患者分别行23G及20G玻璃体切割,记录每例患者的手术时间及眼内玻璃体切割操作时间,术后患者1周、1、2、3月复查分别记录视力、眼压、眼底检查、黄斑OCT结果,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3G玻璃体切割组完成31例,男21例,女10例,平均年龄(65.2±23.7)岁,20G玻璃体切割组26例,男12例,女14例,平均年龄(63.6±18.4)岁,两组对比的手术时间:23G组(74.39±15.61) min,20G组(93.96±18.74)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眼内玻璃体手术操作时间:23G组(62.35±13.95) min,20G组(59.35±16.07)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眼压:术后1d、1周、1、3月复查眼压,23G组分别为(10.46±2.11)、(11.74±2.52)、(14.26±3.11)、(14.85±3.73) mmHg; 20G组(15.20±3.33)、(14.49±3.36)、(14.76±3.50)、(15.62±4.02) mmHg,术后1d、1周眼压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黄斑OCT结果:术后1周、1、3个月复查OCT结果,23G组(356.93±88.82)、(313.77±92.21)、(273.74±66.09) μm,20G组(336.50±116.1)、(301.43±100.65)、(283.69±84.39) μm,两组各复查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视力结果:术后3个月两组最佳矫正视力(BCVA),23G组BCVA<0.05者2只眼;0.05~0.09者5只眼;0.1~0.2者17只眼;≥0.3者只7眼;20G组BCVA<0.05者2只眼;0.05~0.09者4只眼;0.1~0.2者14只眼;≥0.3者6只眼,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3G组手术后出现多量的眼内出血3只眼,1只眼需再次冲洗手术,1只眼术后第1天眼压4 mmHg术后5天发现术眼脉络膜脱离,经激素抗炎治疗逐步吸收.20G组手术后出现多量的眼内出血4只眼,2只眼需再次冲洗手术.结论 23G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所致玻璃体出血与20G玻璃体切割手术相比同样有效,完成手术所耗时间更短,但存在术后短期低眼压情况.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玻璃体手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玻璃体手术治疗PDR患者65例80眼的临床资料.随访62眼,随访期3~26个月(平均8.3个月).按Ryan and All标准比较Ⅰ组(玻璃体积血或伴有纤维血管增殖)32眼和Ⅱ组(除玻璃体积血或伴有纤维血管增殖外,合并视网膜脱离)30眼的疗效.结果功能成功工组27眼,Ⅱ组13眼;解剖成功Ⅰ组3眼,Ⅱ组8眼;失败Ⅰ组2眼,Ⅱ组9眼.两组间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1).结论玻璃体手术治疗PDR,仅有玻璃体积血或伴有纤维血管增殖组疗效优于合并有视网膜脱离组,术前光定位不良患眼预后差,手术宜慎重考虑.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23G和25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对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11/2016-05于我院眼科行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的128例195眼PDR患者,随机分为两组,25G+组64例97眼,23G组64例98眼.25G+组应用25G+玻璃体切割术,23G组应用23G玻璃体切割术.两组患者术后随访时间分别为1d,1wk,1mo.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前及术后的眼压、最佳矫正视力及医源性损伤、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5G+组手术时间短于23G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1mo的视力分布均显著优于本组术前的视力分布(P<0.01);两组同期的视力分布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25G+组术前的眼压分别与手术1d,1wk,1mo的眼压比较,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23G组亦然.两组同期的眼压比较也无统计学差异(P>0.05).25G+组的医源性损伤率为4.1%,显著低于23G组的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5G+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1%,显著低于23G组的1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3G和25G+玻璃体切割术均可安全有效地治疗PDR,但是25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在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医源性损伤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显示出更好的优势,是治疗PDR的更好选择.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高速玻璃体切割(简称为玻切)在PDR手术治疗中的治疗效果及优势.方法 共82例患者86只眼,随机分为两组;所有患者均行闭合式标准三切口玻璃体切割术,其中A组玻切速度为750c/min,B组为1200~1500c/min,负压150mmg.切割玻璃体按照中央-周边顺序进行,术中根据病情联合剥膜、眼内电凝、激光光凝、气液交换、巩膜外冷凝等,无眼内充填或眼内充填C_3F_8或硅油.观察记录两组术中、术后的相关并发症及术后视功能的恢复情况,并将两组间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高速玻切组术中医源性视网膜损伤的发生率及硅油的使用率较普通切速组均有明显的减少,手术时间由A组的1.2h缩短为B组的42.8min,术后视功能恢复较术前有所提高或维持术前水平.结论 高速玻切不仅大大缩短了手术时间,而且能有效地减少PDR术中医源性视网膜裂孔、牵引性视网膜脱离及玻璃体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