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应用改进型往复式步行矫形器(ARGO)对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 方法对12例T4~L1节段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安装ARGO,安装前、后对患者进行系统的综合康复训练,训练后对患者进行限时的步行功能检查和评价,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应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及功能独立性评分法(FIM)进行综合评定。 结果患者经过安装ARGO训练后,步行能力明显改善,其MBI、FIM评分明显增加。 结论ARGO能帮助T4以下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改善步行能力,提高日常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减重平板步行训练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ISCI)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 36例ISCI患者(分类为ASIAC或D),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减重组(各18例).所有患者采用综合康复治疗方法,减重组还在身体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接受减重平板步行训练3个月.在训练前后对患者进行ASIA下肢运动评分、功能独立性评定(FIM)步行能力评定、10 m步行速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定.结果 减重组患者ASIA下肢运动功能、步行能力、10 m步行速度的恢复好于对照组(P<0.05).康复治疗前后减重组与对照组ADL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减重平板步行训练能够提高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的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3.
减重步行训练对不完全脊髓损伤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减重步行训练对不完全脊髓损伤(ISCI)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将42例ISCI患者随机分为减重步行训练(BWSTT)组(n=22)和对照组(n=20)。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截瘫康复治疗。BWSTT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每日行减重步行训练1次,共计治疗1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采用步长、步速、功能性步行分级对患者的步行能力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BWSTT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步长、步速和功能性步行分级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的步长、步速和功能性步行分级与治疗前相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且BWSTT组患者的步长、步速和功能性步行分级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应用减重步行训练,能更大程度提高不完全脊髓损伤患者的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探究全膝关节置换(TKA)术后早期康复训练中强化髋关节外展肌训练对患者下肢肌力及步行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因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初次行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试验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方法,试验组在常规康复基础上增加髋关节外展肌训练,两组进行4周每周5次的训练。干预前后分别对两组进行等速肌力测试、膝关节功能(KSS)评分、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T)、三维步态分析。 结果:经4周康复干预后:试验组髋关节外展相对峰力矩、膝关节屈伸相对峰力矩、KSS评分均显著高于干预前(均P<0.01);WOMAC疼痛、僵硬、功能、总分及TUGT完成时间显著低于干预前(均P<0.05);步速、步幅、患侧支撑百分比及髋、膝关节矢状面活动范围显著高于干预前(均P<0.05);双支撑百分比低于干预前(P<0.05)。干预后试验组髋关节外展相对峰力矩、KS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WOMAC疼痛、功能、总分及TUGT完成时间低于对照组(均P<0.05);步幅、患侧支撑百分比患侧髋、膝关节矢状面活动范围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 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康复训练中强化髋关节外展肌训练能更好改善患者的下肢肌力及步行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系列髋关节强化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疗效。 方法选取脑卒中后偏瘫患者4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23例和对照组2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运动再学习技术、Bobath技术等常规康复训练,每次训练60 min。治疗组采用与对照组相同的治疗方案,但每次训练40 min后再进行20 min的系列髋关节强化训练。2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治疗后)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Berg平衡量表(BBS)、Holden步行能力分级和10 m步行时间来评定患者的下肢运动能力、平衡能力和步行能力。 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各项指标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FMA评分、BBS评分、Holden步行能力分级和10 m步行时间分别为(23.18±3.77)分、(39.49±8.39)分、(2.97±0.63)级和(104.30±42.75)s,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治疗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系列髋关节强化训练可显著改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重量支撑平板步行训练对不完全脊髓损伤(SCI)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20例胸段不完全SCI患者(分类为ASIA C或D)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减重组各10例,均采用综合康复治疗,包括神经营养等药物,运动疗法,作业疗法及针刺等;减重组患者在身体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及早接受重量支撑平板步行训练.治疗前后对2组患者进行ASIA下肢运动评分,FIM步行能力、10 m步行速度及ADL评定.结果:治疗3个月后,ASIA下肢运动功能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减重组明显提高(P<0.05),对照组无明显变化;而FIM步行能力、10 m步行速度及ADL能力2组均有提高(P<0.05),其中FIM步行能力及10 m步行速度减重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量支撑平板步行训练能显著提高不完全SCI患者的步行能力和步行速度.  相似文献   

7.
脊髓损伤患者的步行训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步行训练是脊髓损伤患者重要的功能训练之一。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应鼓励患者经常进行站立及步行训练 ,这不仅可以防止下肢发生骨质疏松 ,减少发生骨折的危险 ,减轻肌肉痉挛 ,同时还可以预防泌尿系感染等。1步行方式分类根据患者脊髓损伤平面的不同 ,可将步行训练分为治疗性步行和功能性步行。不同损伤平面的患者步行能力大致如下 :①C6 —T5损伤 :可佩戴躯体、骨盆托矫形器在平行杠内做治疗性站立 ;②T6 —T9损伤 :可佩戴骨盆托矫形器并使用拐杖进行治疗性站立步行 ;③T10 及以下损伤 :具有功能性步行能力。1.1治疗性站立步行训练 C6 …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电针配合减重步行对脊髓损伤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1998-01/2004-12辽东学院医学院脊髓损伤住院及门诊患者30例。于椎体减压及内固定术拆线后转入,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实验组采用电针配合减重步行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减重步行训练。6个月后,下肢运动功能采用Fugl-Meyel指数评定,步行功能采用Lindmark指数进行评定。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30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前Fugl-Meyer指数评分接近(8.5&;#177;6.3.8.8&;#177;7.2,t=0.12,P&;gt;0.05);Lindmark指数评定无差异。6个月后实验组Fugl-Meyler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23.8&;#177;4.1.17.2&;#177;5.0,t=3.95,P&;lt;0.01)。Lindmark指数评定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140.0&;#177;3.8,112.0&;#177;2.6,t=19.8,P&;lt;0.01)。结论电针配合减重步行可以提高脊髓损伤患者下肢运动能力,明显改善步行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减重平板步行训练对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下肢骨骼肌萎缩与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20例胸段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分为对照组与减重组各1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综合康复治疗方法,减重组在身体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及早接受减重平板步行训练3个月。在训练前后对患者进行大腿周经测量、功能独立性评定(FIM)步行能力评定、10m步行速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定。减重组患者还在减重平板步行训练前后进行下肢大腿中部肌肉MRI检查。结果减重组患者训练后,MRI示下肢肌肉均较训练前相对肥大。减重组步行能力、10m步行速度的恢复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减重组与对照组大腿周经、ADL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减重平板步行训练不仅能够改善脊髓损伤引起的下肢骨骼肌萎缩,而且能够提高脊髓损伤患者的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10.
石芝喜  蔡朋  刘明检  王杨 《中国康复》2018,33(3):211-214
目的:探讨下肢步行机器人对脊髓损伤后日常生活能力及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颈胸段脊髓损伤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各2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运动治疗,内容包括肌力训练、牵伸训练、平衡训练、转移、站立训练、步行及步态训练等;观察组增加步行机器人训练。于治疗前和治疗6周、12周后,采用6min步行距离、改良Barthel指数(MBI)和功能独立性评测(FIM)对患者进行评定,并重点关注其中的步行项及上下楼梯项。结果:治疗6及12周后,2组患者MBI、FIM总分及2个量表中的步行项、上下楼梯项分值,6min步行距离测试分值均较治疗前呈逐渐提高(均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常规运动治疗结合步行机器人训练可明显改善C-D级脊髓损伤患者步行能力及ADL分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减重步行对脊髓损伤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1998-01/2004-12辽东学院医学院脊髓损伤住院及门诊患者30例。于椎体减压及内固定术拆线后转入,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实验组采用电针配合减重步行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减重步行训练。6个月后,下肢运动功能采用Fugl-Meyer指数评定,步行功能采用Lindmark指数进行评定。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30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前Fugl-Meyer指数评分接近(8.5±6.3,8.8±7.2,t=0.12,P>0.05);Lindmark指数评定无差异。6个月后实验组Fugl-Meyer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23.8±4.1,17.2±5.0,t=3.95,P<0.01)。Lindmark指数评定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140.0±3.8,112.0±2.6,t=19.8P<0.01)。结论电针配合减重步行可以提高脊髓损伤患者下肢运动能力,明显改善步行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往复式步行矫形器对C6~T6节段脊髓损伤(SCI)患者步行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影响.方法 对20例SCI患者(按ASIA标准损伤程度均为A-B型,损伤节段C6~T6)在装配步行矫形器前进行强化康复治疗(包括肌力、心肺功能、转移、ADL、膀胱功能等),矫形器装配后配合步态步行训练.训练前后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和功能独立性评测(FIM)进行评定,并测定行走距离(包括6 min步行评测和10 m步行时间评测).结果 装配往复式步行矫形器后,患者的ADL能力提高( P<0.05),10 m步行时间(99.21±75.24)s,6 min步行距离(41.71±29.38)m,其中6例达到室内治疗性步行,14例达到室内实用性步行.结论 往复式步行矫形器配合系统康复治疗对改善C6~T6节段SCI患者步行及ADL能力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穿戴膝踝足矫形器(KAFO)和截瘫步行矫形器(WO)对腰2节段A-B级脊髓损伤步行能力及生理消耗指数(PCI)的影响。方法:纳入30例腰2节段A-B级脊髓损伤患者,年龄20~45岁,根据患者穿戴的步行矫形器不同,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KAFO组(穿戴KAFO)和WO组(穿戴WO),每组15例,2组患者均行常规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脊髓损伤 (spinalcordinjury ,SCI)患者的功能性步行能力进行精确、详细的评估方法 功能性步行量表 (functionalambulationin ventory,FAI)由步态参数、辅助装置使用分值和步行移动能力分值 3部分组成。步态参数由 6个基本成份组成 :重心转移能力、步宽、步行节律、步高、步长和足接触。将参数排列成表A F分别记录两侧肢体得分 ,如果两侧分值相同表明两侧肢体活动对称。评估方式采用现场评估和录相评估。负重值越大 ,所得的参数值意义就越大。有 1 0例具有不同的步态模式、使用不同的辅助装置和有不同程度行走能力的SCI患者 ,…  相似文献   

15.
颈6 A型脊髓损伤患者恢复步行能力1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 0 2年 8月 ,本院对 1例颈 6A型脊髓损伤患者进行系统的康复训练配合矫形器治疗 ,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 患者何某 ,女 ,2 4岁 ,于 1996年 12月 14日因交通事故致头颈部受伤及时送当地人民医院 ,颈椎X光片检查诊断为“颈椎 3、4滑脱” ,3h后清醒 ,四肢失去知觉 ,不能活动 ,大小便失禁 ,给予牵引和支持治疗 ,并进行对症处理 ,双上肢恢复部分感觉、运动功能 ,2个月后出院 ,在家行中医药治疗 ,后出现骶部压疮 ,于 2 0 0 0年底通过换药治疗压疮基本愈合 ,坚持推拿治疗至 2 0 0 2年 7月 ,后于 2 0 0 2年 8月入本院。入院后检查 …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早期腰段不完全脊髓损伤患者膝关节肌群肌力与步行能力的相关性以及影响其步行能力的因素。 方法 对符合入选标准的早期腰段不完全脊髓损伤患者27例进行双侧股四头肌、腘绳肌徒手肌力评定(MMT)、峰力矩测试(PT)、10 m步行时间测试(10MWT)和脊髓损伤步行指数(WISCI Ⅱ)评定。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方法确定股四头肌MMT、腘绳肌MMT、股四头肌PT和腘绳肌PT与10MWT和WISCI Ⅱ的相关性。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分析10MWT和WISCI Ⅱ的影响因素。 结果 腘绳肌MMT与10MWT呈显著负相关(r=-0.703,P<0.01),与WISCI Ⅱ呈显著正相关(r=0.713,P<0.01);腘绳肌PT与10MWT呈中等负相关(r=-0.413,P<0.05),与WISCI Ⅱ呈中等正相关(r=0.433,P<0.05)。10MWT与WISCI Ⅱ呈强负相关(r=-0.986,P<0.01)。腘绳肌MMT是影响10MWT和WISCIⅡ的最主要因素(r2分别为0.549和0.536),股四头肌MMT是影响10MWT和WISCIⅡ的的次要因素。腘绳肌和股四头肌的MMT对10MWT和WISCI Ⅱ变化的总贡献率分别为62.5%和64.1%。 结论 早期腰段不完全脊髓损伤患者的膝关节屈肌群的肌力与其10MWT和WISCIⅡ有显著相关性,膝关节屈伸肌群肌力可在一定程度上预测早期腰段不完全脊髓损伤患者的早期步行功能。  相似文献   

17.
脊髓损伤是临床较常见的严重致残的病变,我们通过对1例C4-7,压缩性骨折致高位截瘫的患者采用综合康复治疗,目前患者在助行器的帮助下20min可行走150m,康复治疗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2种步行矫形器对胸腰段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和步行能力的影响。 方法选取符合入选标准的胸腰段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21例,根据装配矫形器类型,将21例患者分为互助式步行矫形器(WO)组(11例)和膝踝足矫形器(KAFO)组(10例)。2组患者矫形器装配前均进行8周规范的综合康复训练,在此基础上,矫形器装配后进行站立和步行训练6周。分别于矫形器装配时(装配前)和装配后训练6周结束时(装配后),对2组患者的行走能力、ADL能力及其功能独立性进行评定。行走能力评定由治疗师进行限时的步行功能检查,包括6min步行距离和10m步行时间,分别测试2组患者独立单次连续行走的距离及行走时间;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2组患者ADL能力;采用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评定患者步行功能及独立生活能力。 结果装配矫形器经6周的综合康复治疗后,2组患者均可利用助行器实现独立站立和平地上步行,2组患者装配后的6min步行距离和10m步行时间均较组内装配前有明显提高(P<0.01);装配后,WO组和KAFO组的6min步行距离分别为(75.21±9.23)m和(65.48±8.62)m;10m步行时间分别为(53.13±5.61)s和(60.20±6.60)s,组间比较WO组明显优于KAFO组(P<0.05)。矫形器装配后经过6周的综合康复治疗,2组患者的MBI和FIM评分均较组内装配前有明显提高(P<0.05);装配后,WO组和KAFO组的MBI评分分别为(75.21±18.23)和(71.48±16.62)分,FIM评分分别为(82.13±12.61)和(80.20±10.60)分,矫形器装配前、后2组间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rt;0.05)。 结论2种步行矫形器均能改善胸腰段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的ADL能力和步行能力,且装配WO对提高患者步行能力方面优于KAFO。  相似文献   

19.
下肢矫形器对脊髓损伤患者ADL和行走能力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9,自引:5,他引:9  
目的观察装配下肢矫形器对脊髓损伤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及行走能力的影响程度。方法19例脊髓损伤后截瘫患者,应用下肢矫形器进行站立和行走训练,训练前后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和功能独立性评测FIM评分,并测定行走距离,再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装配矫形器后ADL能力明显提高,尤其是移动和行走能力,装配前后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P<0.05);19例患者中8例达到社区功能性步行,6例达到家庭功能性步行,5例达到治疗性步行。结论在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治疗中,装配下肢矫形器可以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和行走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等速训练对不完全脊髓损伤(SCI)患者下肢肌耐力和社区步行的影响。 方法选取符合入选标准的腰段不完全性SCI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等速运动训练(包括肌力训练和肌耐力训练)。于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治疗后)测试2组患者股四头肌和腘绳肌等速耐力比(RO)、股直肌(RF-MPF)和股二头肌表面肌电平均功率频率(BF-MPF),并进行6分钟步行测试(6MWT),同时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可完成社区性步行的例数。 结果治疗后, 2组患者以上各项指标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的腘绳肌和股四头肌RO、RF-MPF、BF-MPF和6MWT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27例患者中有25例可以完成社区性步行,对照组28例患者中有20例可以完成社区性步行,组间比较,χ2=4.1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等速运动训练结合常规康复治疗可显著改善不完全性SCI患者的下肢肌耐力和社区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