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日权 《广东医学》1992,13(1):35-36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在四肢血管病中常可见到,它约占下肢静脉系统疾病的1/5,常因患肢肿胀,疼痛而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劳动。近年来,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0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 2005-2008年接受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200例,年龄45~88岁.术后2周行双侧下肢静脉Duplex彩色超声检查,观察DVT形成的情况,根据是否形成DVT,分为非DVT组和DVT组.记录围术期有关患者、手术和麻醉方面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下肢DVT发生率38%,而近端DVT发生率3%.与非DVT组比较,DVT组年龄大,麻黄碱使用率及其用量增加,麻醉时间延长,术后1 d白细胞计数及术后最高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上述因素与下肢DVT有关(r=0.913,P<0.05).结论 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下肢DVT的危险因素为年龄>75岁,使用麻黄碱>25 mg、麻醉时间>3.5 h及术后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介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有明确临床症状.体征,并经血管造影证实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15例,施行介入插管,双通道溶栓,并联合应用中西药内服外敷.15例全部置入下腔静脉滤器.结果 治疗后显效9例(60%),有效6例(40%),无效0例.1月后复查,显效12例(80%),有效3例(20%).未出现严重并发症,5年随访无1例复发.结论 中西医结合介入治疗方法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较好治疗效果,结合中医辨证论治综合治疗,可以明显增强疗效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妇产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8月至2014年6月来到我院进行妇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108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方式治疗,即尿激酶、低分子肝素钙等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上中药混合治疗.两组患者在进行一个疗程和两个疗程之后分别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经过1周和2周的治疗后,使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观察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6.7%和90.4%,而只使用西药进行治疗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48.1%和64.8%,两组的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妇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具有非常显著的效果,很大程度上提高患者治疗的有效率,值得临床上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5.
我科自1997年10月-2001年10月住院病人中发现术后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0例,经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相似文献   

6.
《陕西医学杂志》2014,(10):1403-1404
目的:探讨达比加群酯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髋关节置换手术的10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3例和对照组49例,对照组于术后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达比加群酯治疗,观察两组血小板,凝血功能的变化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3.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达比加群酯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应用,可以有效,安全的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7.
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50例63条肢体进行治疗,并与单纯用西药治疗50例52条肢体进行对照。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DVT明显优于单纯西药。  相似文献   

8.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ower extremity deepvein thrombosis,LEDVT)是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我们自1998年9月至2002年6月,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32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简要总结我国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经验和成就。特别指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 早期诊断与治疗,是取得疗效的关键。分别从临床诊断研究、临床辨证论治研究、溶栓疗法研究、外治疗法研究、方 药治疗作用机制研究和手术治疗研究六个方面作了概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在西药溶栓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口服中药,与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显效率96.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38%,2组有显著差异性.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1.
张福琴  常雪萍  刘云 《陕西医学杂志》2009,38(10):1423-1424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较多见,甚至继发肺栓塞(PE)危及生命,我院自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共收住65岁以上髋关节置换术患者637例,现就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DVT的综合预防措施,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13.
<正>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常见的骨科并发症。文献[1]报道,西方人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下肢DVT发生率高达45~70%。既往认为亚洲人髋关节置换术下肢DVT的发生率不如西方人高,但近年报道部分亚洲地区关节置换术后DVT的发生率高达43.2%[2]。下肢深静脉血栓主要表现为下肢胀痛,需要长时间住院治疗,影响患者术后康复,症状严重者会引起肺栓塞,导致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寻找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最佳预防方案,评价围手术期抗凝并早期持续被动活动(CPM)对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方法:对接受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者280例(均为单侧关节置换)根据围手术期处理方法的不同,采用分层随机化的方法前瞻性地分成空白对照组(对照组,n=70)、单纯抗凝组(抗凝组,n=70)、单纯早期被动活动组(CPM组,n=70)和抗凝+CPM锻炼治疗组(观察组,n=70)。手术后第4天观察各组患者下肢的肿胀情况,并行术侧下肢彩色多普勒血管检查,诊断DVT。统计各组中DVT的发生率。结果:抗凝组术后DVT发生率25.7%,CPM组30.0%,观察组12.9%,对照组45.7%,经统计学检验,观察组术后DVT发生率明显低于其它各组(P<0.05)。结论:围手术期抗凝并早期被动活动对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具有明显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技术也得到广泛应用,但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及肺栓塞(PE)已屡见不鲜。由于PE有很高的死亡率,由此引发的医疗纠纷并不少见,越来越引起医护人员的关注。有资料显示,膝关节手术DVT的发生率为50%-55%,髋关节手术DVT发生率为20%-55%。因此,如何做好术后早期预防,成为医护人员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是防止术后发生DVT的关键。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常见的周围血管病,以下肢肿胀、疼痛及浅静脉扩张为主要临床表现,患肢远端静脉高压、瘀血为病理改变,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笔者采用本法治疗30例,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18.
19.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ower deep Veinthrombosis LDVT),是血管外科的常见病,多年来很多学者采用手术取栓治疗本病,收到了较好的疗效,但手术取栓常给患者带来痛苦,血管损伤及术中需要放下腔静脉滤过网,术后需较长时间的抗凝祛聚治疗,增加病人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20.
近4年来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DVT40例,并与常规西医治疗35例对照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