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杜玲玲  夏清 《中国康复》2018,33(1):7-10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膝过伸步态的三维运动学特点及其与步行速度的相关性,从运动学角度探讨影响膝过伸患者步行速度的主要因素。方法:利用三维步态分析系统对15例伴有膝过伸步态的脑卒中偏瘫患者和15例健康老年人进行运动学定量比较,并将其与步行速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膝过伸患者的步长、步频减小,步速减慢,支撑期百分比延长(均P0.05);膝过伸患者髋、膝、踝关节活动范围减小,最大伸髋、屈膝、踝背屈角度减小,最大伸膝角度增加(均P0.05)。步行速度与步频、支撑相百分比、膝踝关节活动范围、最大屈膝角度和最大踝跖屈角度均相关(均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膝过伸患者下肢关节活动不同程度受限,步行速度下降,其中屈膝和踝跖屈异常是影响膝过伸患者步行速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常规运动疗法治疗配合MRS-FS和MOTOmed下肢智能训练系统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膝过伸的影响。方法:将脑卒中偏瘫患者共5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患者均在治疗室接受常规运动疗法治疗后增加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治疗组患者均在治疗室接受常规运动疗法治疗后增加MRS‐FS下肢智能运动训练,共连续治疗6周。通过站立位患侧单腿负重情况下的膝过伸疗效评定、50m步行膝过伸次数评定和“起立-行走”计时测试指标评价2组患者膝过伸的情况和步行能力。结果:治疗组站立位患侧单腿负重情况下的膝过伸疗效总有效率为82.14%,显著高于对照组53.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50m步行膝过伸次数(次)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1),治疗组更低于对照组(P<0.05);2组“起立-行走”计时测试时间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治疗组更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运动疗法治疗配合MRS-FS训练和配合MOTOmed训练均能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膝过伸和步行能力,但是前者疗效优于后者。  相似文献   

3.
早期加强膝关节稳定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膝过伸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艳  唐强  亢连茹 《中国康复》2006,21(4):249-250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早期加强膝关节稳定性训练的作用.方法:58例脑卒中患者分为A组30例和B组28例,均给予必要的药物及常规康复治疗,A组患者在发病早期即配合膝关节稳定性训练.结果:治疗3个月后,A组发生膝过伸患者9例,B组17例(30%、60.7%,P<0.05);2组Holden功能性行走能力与治疗前比较有很大提高(P<0.01),2组间比较,A组提高更显著(P<0.01).结论:早期加强脑卒中患者的膝关节稳定性训练可以减少膝过伸的发生,提高行走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脑卒中膝过伸患者步行时膝关节过伸角度与下肢各关节运动学参数及下肢主要肌肉激活情况的相关性。方法 2020年8月至2021年9月,在同济大学附属养志康复医院选择伴膝过伸的脑卒中患者24例,以及性别、年龄、身高及体质量匹配并伴膝过伸的健康人24例,采用三维运动捕捉系统和无线表面肌电采集系统进行分析,记录骨盆、髋、膝、踝关节在矢状面上的角度,以及双侧臀大肌、股二头肌、股内侧肌、腓肠肌内侧头肌电数据。结果 脑卒中患者单腿支撑相的最大膝过伸角度时,各关节角度和各肌肉激活度均与健康人有非常显著性差异(|t|> 3.080, P <0.01)。脑卒中患者单腿支撑相的最大膝过伸角度与臀大肌激活度明显负相关(r=-0.532,P <0.01);两组膝过伸最大角度与踝跖屈角度呈显著正相关(r> 0.686, P <0.001)。结论 脑卒中患者膝过伸步态的矫正不仅需要关注膝关节控制,还需要关注踝关节控制和臀肌功能。  相似文献   

5.
脑卒中后常出现步行能力的丧失或步态异常,如步行时不对称、稳定性差与害怕跌倒等问题[1]。虽约85%的患者可恢复一定的步行能力[2],但约有40%~68%的患者在站立期出现膝过伸的现象[3-4],严重影响患者的步行能力[5],是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膝过伸也被称为膝反张或膝反屈畸形,又称“锁膝”现象,指患者在步态周期中患侧下肢支撑期时,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电针对脑卒中后膝过伸的疗效。方法脑卒中后膝过伸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电针阳陵泉、伏兔、委中、承山、足三里,共30 d。比较两组临床有效率。治疗前后采用膝关节活动度(ROM)和Fugl-Meyer评定下肢运动功能部分(FMA)进行评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72.5%,优于对照组55%(P0.05)。治疗组膝关节ROM和FMA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刺能进一步改善脑卒中后膝过伸。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半蹲训练对纠正脑卒中患者膝过伸的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64例脑卒中患者分为A组34例和B组30例,均按脑血管病治疗方案治疗,B组配合控制膝过伸常规康复训练;A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半蹲训练,均持续10周。治疗前后2组分别采用Fugl-meyer(FMA)评分和膝关节过伸次数评定。结果:治疗后,FMA评分2组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膝关节过伸次数明显减少;2组间比较,A组表现更明显(均P〈0.05或0.01)。结论:半蹲训练为一种综合性训练,可提高患肢肌力,改善患肢协调能力和膝过伸,进而提高患肢运动功能及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三维运动平台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膝过伸步态的影响。方法:选择脑卒中后出现膝反张步态患者 64 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32 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进行三维运动平台训练。治疗前后分别采用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定(FMA-LE)、膝过伸次数、Gait Watch 三维步态及运动训练系统进行分析。结果:治疗4周后2组下肢FMA评分、最大屈膝角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膝过伸次数、与最大伸膝角度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维运动平台训练能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膝过伸步态。  相似文献   

9.
彭杰  郑琨 《中国康复》2019,34(1):34-36
目的:观察等速肌力训练对纠正脑卒中患者膝过伸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将60例脑卒中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加入等速训练仪训练。在治疗前后均采用等速训练仪对患侧下肢屈、伸肌群的峰力矩进行评定,采用"起立-行走"测试进行评定。结果:训练4周后,2组患者等速肌力测试屈、伸肌峰力矩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5),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2组"起立-行走"计时测试时间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5),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无膝过伸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6.7%、50.0%,P0.05)。结论:等速训练仪训练对改善脑卒中患者膝过伸的改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三维步态分析训练结合等速肌力训练对老年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膝过伸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8年3月~2019年5月收治的125例老年脑卒中后偏瘫膝过伸患者分为对照组62例和观察组63例,对照组予以等速肌力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三维步态分析训练,干预2个月。比较两组干预前后下肢运动功能、步态时空参数和关节运动学参数。结果:干预后观察组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及功能性步行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步频、步速、步幅及患侧摆动相时间均高于对照组,双支撑相时间、步行周期及患侧支撑相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最大屈膝角度大于对照组,最大伸膝角度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维步态分析训练结合等速肌力训练可改善老年脑卒中后偏瘫膝过伸患者步态功能,提高其下肢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11.
踝足矫形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8,他引:9  
目的:从步行速度和步行效率两方面来研究踝足矫形器(AFO)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10例年龄相匹配的健康人和3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别在穿着AFO和不穿着AFO的情况下评测10m最大步行速度和生理消耗指数(PCI)。结果:患者的步行速度在穿着AFO情况下比不穿着AFO情况明显提高(P<0.01);患者的PCI在穿着AFO情况下比不穿着AFO情况明显降低(P<0.01),步行速度较慢的患者PCI较步行速度较快的患者降低更为明显(P<0.01)。健康人在穿着AFO情况下不但步行速度并没有得到改善(P>0.05),PCI反而明显升高(P<0.01)。结论:AFO可以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速度和步行效率,改善患者的步行能力。步行速度越接近健康人的步行速度的偏瘫患者,AFO对步行效率改善程度也就越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肌内效贴在预防脑卒中偏瘫患者膝过伸中的应用。方法:将80例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2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对患侧膝关节周围肌群进行肌内效贴早期贴扎预防膝过伸的干预。分别于治疗前后对2组患者的膝过伸发生率、简式Fugl-Meyer下肢评分(FMA)及功能性步行量表(FAC)评分。结果:治疗12周后,观察组与对照组膝过伸发生率分别为32.5%和57.5%,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同时发现2组患者下肢FMA、FAC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提高(P0.0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肌内效贴早期应用能有效预防脑卒中偏瘫患者膝过伸的发生及提高患者的下肢功能和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13.
膝矫形器对脑卒中后胭绳肌痉挛患者步行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膝矫形器对胭绳肌挛缩偏瘫患者步行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8例脑卒中患者分为矫形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矫形器组在上述治疗方法基础上加用膝矫形器。观察治疗6周后患者运动分值、行走功能及Barthel指数的变化。结果:康复治疗6周后,矫形器组步行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有明显改善,运动分值、步行功能及Barthel指数(BI),矫形器组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BI〈0.01)。结论:膝矫形器加快胭绳肌挛缩患者步行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
下肢矫形器疗法对脑卒中重度偏瘫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目的 :研究下肢矫形器疗法对脑卒中重度偏瘫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脑卒中重度偏瘫患者 6 5例随机分为下肢矫形器疗法康复组 34例和常规方法康复组 31例 ,下肢矫形器疗法康复组采用膝踝足矫形器 (KAFO)与运动疗法紧密结合的治疗方法 ,常规康复组采用常规运动疗法治疗。在康复治疗前后分别用Fugl-Meyer评测法(FMA)和功能独立性评定法 (FIM )来评测患者的残损水平和残疾水平。结果 :两组在康复治疗前评测的各主要指标间无明显差别 (P >0 .0 5 ) ;康复治疗后评测的下肢FMA、平衡FAM、与运动功能有关的FIM、FIM总分、每周FIM增加值和步行自立度的结果 ,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结论 :下肢长矫形器疗法可以促进脑卒中重度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15.
本体神经促进技术预防脑卒中患者膝过伸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本体神经促进技术(PNF)对预防脑卒中患者膝过伸的疗效。方法 60例脑卒中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均给予药物及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另行膝关节闭链PNF训练。结果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发生膝过伸患者7例,对照组18例(P<0.01);治疗组起立-行走计时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结论早期对患者膝关节进行PNF训练可以减少膝过伸的发生,提高步行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腕手矫形器配合爬行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偏瘫上肢的临床疗效。方法4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2l例,配戴腕手矫形器进行爬行训练,配合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2l例,仅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评价指标采用Fugl-Meyer评价法(FMA)、Ashworth徒手测量法和Barthel指数法。每天1次.每次60min,每周训练5次,共8周。每例患者均在治疗开始前和全部治疗结束后进行评定。结果2组对象在治疗开始前各项评价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训练8周后治疗组的运动功能、肌痉挛和13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腕手矫形器配合爬行训练治疗陆壅审偏瘫卜肘№堂缔童柙唐每训练且右可住的疗特.  相似文献   

17.
膝踝矫形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周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脑卒中偏瘫治疗后期,一般采用矫形器疗法补充残损功能。使用矫形器治疗脑卒中偏瘫,国内外都有不少的研究报告。1997年日本学者宽原美等提出早期使用下肢矫形器有利于运动疗法的实施〔1~3〕。他的研究基点在于使用下肢矫形器实现早期站立活动,能预防快速肌萎缩。1998年我们在这种思想的启示下将膝踝矫形器(kneeanklefootorthoses,KAFO)用于重度偏瘫的早期治疗亦获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5〕,但是关于膝踝矫形器对脑卒中偏瘫步行周期影响的研究报告并不多见。我们收集了18例资料完整的该类病例。…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膝矫形器对腘绳肌挛缩偏瘫患者步行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8例脑卒中患者分为矫形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矫形器组在上述治疗方法基础上加用膝矫形器.观察治疗6周后患者运动分值、行走功能及Barthel指数的变化.结果:康复治疗6周后,矫形器组步行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有明显改善,运动分值、步行功能及Barthel指数(BI),矫形器组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BI<0.01).结论:膝矫形器加快腘绳肌挛缩患者步行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针刺结合等速肌力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膝过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优化治疗方案,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61例脑卒中中后膝过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1例。2组患者均接受脑血管病的基础治疗,对照组加用针刺疗法,观察组采用针刺结合等速肌力训练。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伸肌、屈肌的峰力矩(PT)、运动功能(FMA)、平衡功能(BBS)、膝过伸次数相比无统计学意义;治疗8周后,2组患者伸肌PT、屈肌PT、FMA及BBS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提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显著提高(均P<0.05);2组患者膝过伸次数与治疗前比较显著减少,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显著减少(均P<0.05)。结论:针刺联合等速肌力训练有利于改善脑卒中后膝过伸,该方法具有很好的安全性,无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脑卒中的发生率呈不断增多的趋势.其中90%以上都留有不同的后遗症.上肢屈肌痉挛是最为常见且不易治疗的临床体征.缓解痉挛的常用方法有药物、运动疗法、理疗、局部神经阻滞术以及外科手术等。我院根据肌肉牵张可使亢进的牵张反射活动降低的原理.白行设计伸肘伸腕位矫形器.用于脑卒中后期偏瘫上肢痉挛患者.获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