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目的:比较伊班膦酸与唑来膦酸抑制脊柱转移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68例脊柱转移瘤患者在多靶点经皮椎体成形术后分别采用伊班膦酸(36例)或唑来膦酸(32例)治疗1年,同时继续原化疗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和JOA评分的变化,以及神经症状、病理性骨折发生率和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VAS评分和JOA评分均较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时明显改善,治疗12个月时上述评分进一步改善(P<0.05);且唑来膦酸组两项评分均优于同期伊班膦酸组(P<0.05)。两组神经症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伊班膦酸组病理性骨折发生率高于唑来膦酸组(P<0.05);但药品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唑来膦酸组(P<0.05)。结论:脊柱转移瘤应用唑来膦酸缓解转移癌疼痛以及治疗椎体病理性骨折严重塌陷效果优于伊班膦酸,但药品不良反应总发生率较伊班膦酸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唑来磷酸针与伊班磷酸钠针治疗骨肿瘤临床效果,为临床更好治疗骨肿瘤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7月-2014年2月我院肿瘤科骨肿瘤患者88例进行研究,按照临床试验数字随机的方法将患者分为A、B两组,其中A组治疗药物为唑来磷酸针(天晴依泰),B组的治疗药物为伊班磷酸钠针(艾本),观察2组治疗后患者疼痛改善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费用以及治疗后患者生活质量情况,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组治疗后疼痛缓解率为79.55%,显著低于B组的90.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及患者表现肾毒性明显高于B组,χ2=8.67,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组费用比较可以看出,唑来磷酸针明显要比伊班磷酸钠针费用高,2组患者的治疗总费用相比,B组更具有经济价值,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的生活质量(52.27%)较B组(63.64%),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药物治疗骨肿瘤能够很好的改善骨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伊班磷酸钠针治疗骨肿瘤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骨痛症状,患者治疗费用低,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少,在临床治疗骨肿瘤上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在临床上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3.
《抗感染药学》2016,(6):1317-1319
目的:比较唑来膦酸与伊班膦酸对肺癌骨转移疼痛患者的疗效-成本费用。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6年6月期间于治疗的肺癌骨转移患者80例,按照用药的不同将其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患者给予唑来膦酸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伊班膦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成本费用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0.00%稍高于对照组为85.00%(P>0.05);两组患者用药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为60.00%(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费用为42 340.00元低于对照组为59 495.00元(P<0.05)。结论:伊班膦酸与唑来膦酸在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较为接近,但唑来膦酸成本更低,药物经济学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注射用唑来膦酸与伊班膦酸治疗癌性骨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52例患者随机分为唑来膦酸组和伊班膦酸组各26例,唑来膦酸组给予唑来膦酸治疗,伊斑膦酸组给予伊班膦酸治疗,2组均用药2~4个周期。观察2组用药后止痛效果、实验室检查、骨修复、活动能力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用药第12天时唑来膦酸组临床获益率为92.3%高于伊班膦酸组的8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56d唑来膦酸组临床获益率为96.2%,伊班膦酸组为9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共发生血钙轻度升高7例,轻度低血磷14例,经处理均恢复正常。2组均未出现骨软化,且活动能力均得到明显改善。2组主要不良反应主要为发热、乏力,严重程度与骨质损害呈正相关。结论唑来膦酸止痛疗效略优于伊班膦酸,且唑来膦酸静脉滴注时间短(15min),使用更方便。两者不良反应均较轻,均有良好的耐受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接受双膦酸盐治疗的急性期不良反应。方法 120例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按照双膦酸盐用药不同分为A组、B组与C组,各40例。A组使用唑来膦酸, B组使用阿伦膦酸钠, C组使用帕米膦酸二钠。对比三组治疗3、7 d内的急性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A组治疗3 d内的急性期不良反应发生率67.50%明显高于B组的2.50%和C组的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7 d内的急性期不良反应发生率65.00%明显高于B组的2.50%和C组的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治疗3、7 d内的急性期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接受唑来膦酸治疗后的急性期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以类流感症状、骨骼肌肉疼痛、消化道不适最为常见,临床应尽量使用阿伦膦酸钠或帕米膦酸二钠,严密监测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确保双膦酸盐治疗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阿仑膦酸钠及唑来膦酸应用于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0月至2017年9月诊治的138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9例患者接受阿仑膦酸钠口服治疗,观察组69例接受唑来膦酸静滴治疗,治疗1年后比较两组患者骨密度改变情况、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腰椎、髋部骨密度显著增加,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均低于对照组,且组间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均出现个别不良反应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阿仑膦酸钠和唑来膦酸用于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都有一定效果,唑来膦酸临床价值更高一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临床分析伊班膦酸钠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的疗效,并与帕米膦酸二钠比较。方法将84例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随机分为伊班磷酸钠组44例和帕米膦酸二钠组40例。分别给予伊班膦酸钠6mg、帕米膦酸二钠30mg静脉滴注,每4周1次,2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伊班膦酸钠组和帕米膦酸二钠组骨转移癌痛有效率为81.8%和67.5%,血钙水平为(2.10±0.15)mmol/L和(2.64±0.16)mmol/L,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生活质量改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伊班膦酸钠在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中镇痛及降低血钙水平上优于帕米膦酸二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伊班膦酸钠联合化疗治疗转移性骨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38例转移性骨肿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8例,即伊班膦酸钠联合化疗组;对照组70例,即单纯化疗组.两组病例同一病种化疗方案相同,治疗组患者在化疗结束后1周给予伊班膦酸钠4mg 0.9%氯化钠注射液500ml,ivd,时间>2h,连用3周期后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控制局部疼痛有效率(CR PR)77.9%,对照组30%,两组比较,P<0.05.溶骨性病灶的修复治疗组有效率61.8%,对照组21.4%,两组比较,P<0.05.治疗组功能改善有效率69.1%,对照组15.7%,两组比较,P<0.05.主要不良反应为类感冒样症状及一过性全身性骨痛.结论:伊班膦酸钠联合化疗治疗转移性骨肿瘤所致的疼痛效果好,用药不良反应轻,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伊班膦酸钠注射液联合骨化三醇胶丸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12月在上海市第三康复医院和第二军医大学附属公利医院收治的123例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骨化三醇组、伊班膦酸钠组、联合组,每组各41例。骨化三醇组患者口服骨化三醇胶丸,2粒/次,1次/d;伊班膦酸钠组患者静脉滴注伊班膦酸钠注射液,2 mg溶于0.9%氯化钠溶液250 mL中,滴注时间大于2 h,1次/3个月;联合组给予伊班膦酸钠注射液联合骨化三醇胶丸,用法用量同上。3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2个月。观察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数字疼痛评分(NRS)、骨密度(BMD)、血磷、血钙、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P-5b)、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ALP)水平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骨化三醇组、伊班膦酸钠组、联合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2.93%、85.37%和95.12%,联合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骨化三醇组和伊班膦酸钠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12个月后,3组患者的NRS评分值均显著降低,平均腰椎BMD和平均股骨颈BMD均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12个月后,联合组患者的NRS评分值显著低于同期骨化三醇组和伊班膦酸钠组,而平均腰椎BMD和平均股骨颈BMD均明显高于同期骨化三醇组和伊班膦酸钠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血钙、血磷相较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联合组患者的血钙、血磷较其他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6、12个月后,3组患者TRAP-5b、BALP水平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12个月后,联合组患者TRAP-5b、BALP水平显著低于同期骨化三醇组和伊班膦酸钠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伊班膦酸钠注射液联合骨化三醇胶丸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改善骨密度,减少疼痛,维持骨生化指标,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唑来膦酸与替勃龙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的临床疗效及对骨折的预防作用。方法将本院诊治的128例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随机分入唑来膦酸组与替勃龙组,两组患者均接受骨化三醇、钙剂治疗,唑来膦酸组患者同时接受唑来膦酸5 mg/年静脉注射,替勃龙组患者接受替勃龙2.5 mg/d,口服。用药后2年比较两组髋部及腰椎骨密度变化、血清Ⅰ型前胶原肽(CTX)、骨碱性磷酸酶(BALP)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2年腰椎L1-L4和髋部区、股骨颈、大转子骨密度均显著增加(P〈0.05),唑来膦酸组L1-L4骨密度增加显著优于替勃龙组(P〈0.05);治疗后两组CTX及BALP均显著下降,唑来膦酸组CTX显著低于替勃龙组(P〈0.05);唑来膦酸组与替勃龙组新发骨折发生率分别为4.5%和8.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唑来膦酸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7%,替勃龙组为11.3%,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唑来膦酸与替勃龙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均可获得理想的临床疗效,唑来膦酸组腰椎骨质密度增加更为显著,患者治疗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唑来膦酸钠对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对本院2010年-2011年10月期间行5mg唑来膦酸注射液治疗骨质疏松38例患者进行随访,观察用药后疗效及不良反应,并进行分析。结果唑来膦酸治疗后1年骨密度显著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总不良反应率为76.3%。结论唑来膦酸钠治疗骨质疏松症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伊班膦酸钠、伊班膦酸钠联合骨肿瘤局部病灶的放射治疗及单纯放射治疗的临床疗效的优劣。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近5年门诊及住院71例次各类恶性骨肿瘤患者,其中20例为以伊班膦酸钠为主体的综合治疗,26例次是以伊班膦酸钠联合骨肿瘤局部病灶放射治疗的综合治疗,25例次单纯对骨肿瘤病灶采取了姑息放射治疗;按WHO规定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病灶局部疼痛控制情况:3组总有效率依次为70.0%,88.5%,68.0%;骨肿瘤溶骨性病灶骨密度增加好转率依次为65.0%,80.8%,48.0%。结论尽管3组之间的疗效经统计学处理未见显著差异,但伊班膦酸钠联合放射治疗是在骨肿瘤病人疼痛反应的缓解率和增加溶骨性病灶骨密度等方面都优于其它两组,因此,本组资料认为伊班膦酸钠联合放射治是一种值得推广的骨肿瘤姑息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唑来膦酸与阿仑膦酸钠治疗Ⅰ型骨质疏松症的疗效差异.方法:Ⅰ型骨质疏松症患者112例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唑来膦酸治疗(观察组56例)及阿仑膦酸治疗(对照组56例),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差异.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腰椎Oswestry功能指数评分(ODI指数)、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腰椎及髋部骨密度值(BMD)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唑来膦酸与阿仑膦酸钠治疗Ⅰ型骨质疏松症均有一定的效果,唑来膦酸在改善症状、提高髋关节功能方面优于阿仑膦酸钠.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观察金天格胶囊联合伊班膦酸钠及碳酸钙对骨质疏松(OP)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20例OP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伊班膦酸钠及碳酸钙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联用金天格胶囊治疗,两组均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骨密度(BMD)、骨代谢水平、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疼痛及骨折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BMD较前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患者的腰椎L1~L4、左胫骨颈、右股骨颈以及左侧髋部、右侧髋骨BMD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血钙(S-Ca)水平较前升高,AKP水平较前下降,且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以及疼痛情况评分均较前下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6个月内骨折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急性期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金天格胶囊联合伊班膦酸钠及碳酸钙对OP患者疗效显著,可提高BMD,改善骨代谢指标水平,缓解功能障碍和疼痛症状,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唑来膦酸对骨质疏松症(0P)患者骨痛、骨密度(BMD)和血清骨代谢标志物的影响.方法 将2013年6月-2014年7月收治的OP 84例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唑来膦酸组与阿仑膦酸钠组,每组42例.记录并比较2组治疗前后骨痛程度、BMD和血清骨代谢标志物水平变化.结果 唑来膦酸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高于阿仑膦酸钠组(P<0.05);2组腰椎正位(L2-4)与右股骨颈BMD在治疗后6、12个月均高于治疗前,且治疗12个月唑来膦酸组高于阿仑膦酸钠组(P<0.05).唑来膦酸组特异性碱性磷酸酶、β-胶原片段水平低于阿仑膦酸钠组和治疗前,降钙素高于阿仑膦酸钠组和治疗前(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唑来膦酸可有效减轻OP患者骨痛症状,改善患者血清骨代谢相关指标并提高BMD水平.  相似文献   

16.
蔡尾玉  蒋煜文  徐红 《中国药房》2012,(42):3995-3997
目的:评价唑来膦酸与阿仑膦酸钠治疗Ⅰ型骨质疏松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100例Ⅰ型骨质疏松症患者,分成A、B组,A组静脉滴注唑来膦酸注射液5mg,每年1次,共2次;B组口服阿仑膦酸钠70mg,每周1次。2组均补充碳酸钙D3 600mg·d-1,治疗时间均为18个月。测定治疗前、后腰椎及髋部骨密度(BMD)值和血钙(Ca2+)、碱性磷酸酶(ALP)等生化指标,利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OI指数)评价治疗前、后疼痛和功能改善情况等。结果:2组治疗前、后生化指标,除治疗12、18个月后ALP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ODI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12、18个月后2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18个月后腰椎、髋部BMD值都有明显上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8个月后腰椎BMD值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髋部BMD值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唑来膦酸与阿仑膦酸钠均能使Ⅰ型骨质疏松症患者显著改善功能并减轻疼痛,增加腰椎、髋部BMD值,长期使用均不影响肝、肾功能,且唑来膦酸比阿仑膦酸钠为更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唑来膦酸联合美施康定治疗骨癌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取随机对照方法,96例骨癌患者随机分为3组:美施康定组(A),唑来膦酸组(B),唑来膦酸+美施康定组(C).采用疼痛程度主述分级法评估用药前后的疼痛评分,比较治疗前后的疼痛缓解程度、美施康定用量、患者生活质量.结果 C组疼痛缓解程度明显大于A、B组;与治疗前相比,C组美施康定用量比A组少(P<0.05);联合用药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单一用药组.结论 唑来膦酸联合美施康定能减少美施康定的用量,有效控制骨癌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地舒单抗与唑来膦酸对前列腺癌骨转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3月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治疗的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18例,按治疗药物分为唑来膦酸组(行唑来膦酸治疗)和地舒单抗组(行地舒单抗治疗),每组各9例。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的骨痛加剧次数、血清碱性磷酸酶(ALP)、不良反应、依从性进行评估分析。结果 治疗前与治疗后相比,地舒单抗组相对于唑来膦酸组的骨痛加剧次数显著减少,ALP显著降低,依从性更佳,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之间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较唑来膦酸相比,地舒单抗治疗前列腺癌骨转移临床疗效显著,能减少骨痛加剧次数,显著降低ALP,依从性更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唑来膦酸联合阿仑膦酸钠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厦门弘爱医院2019年2月—2020年2月收治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疾病患者82例作为本研究的观察对象,并采取随机抽样法将其均分为观察组(n=41)与对照组(n=41),对照组实施阿仑膦酸钠治疗,观察组实施唑来膦酸联合阿仑膦酸钠治疗,临床治疗时长均为1年。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骨密度、生活质量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12%,高于对照组的80.49%(χ2=4.100,P=0.043);治疗后,2组患者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2组患者股骨颈、腰椎1~4及全髋骨密度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社会功能、心理状态、活力和身体疼痛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20%vs. 17.07%,χ2=0.390,P=0.532)。...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玻璃酸钠联合唑来膦酸治疗绝经后妇女骨关节炎伴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方法将98例确诊为骨关节炎伴骨质疏松症的患者随机平均分为2组,A组为对照组,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2.5 mL,每周1次,5周1个疗程;B组为试验组,除了使用玻璃酸钠外,加用唑来膦酸(密固达)治疗,对患者进行膝关节功能评分、VAS、BMD,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膝关节功能评分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膝关节疼痛缓解B组优于A组(P〈0.05),骨密度检测A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B组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结论采用膝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加唑来膦酸治疗绝经后妇女骨关节炎伴骨质疏松症患者,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