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检测前列腺增生后不同逼尿肌结构功能状态下肌聚糖(sarcoglycan,SG)的表达,分析SG的表达与逼尿肌收缩功能改变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分析56例前列腺增生患者逼尿肌标本,其中,逼尿肌收缩力下降组26例,逼尿肌收缩力正常组30例, 选择同期因膀胱肿瘤住院患者25例作为阴性对照组;常规检查收集患者年龄、前列腺体积、PSA指标、Qmax和 Pdet-Qmax尿动力学参数等临床数据;所有膀胱逼尿肌均经HE染色病理学检查;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实时定量荧光PCR(real-time PCR)技术分别检测逼尿肌中SG的α、β、γ亚基的mRNA和蛋白水平;用等级相关法分析各组之间的差异以及SG表达与临床数据的关系.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下降组的平滑肌肌纤维断裂,密度降低,排列稀疏,细胞之间的间隙增宽,且可见结缔组织增生及大量炎性细胞浸润,正常组的平滑肌肌纤维排列紧密,无变性坏死等表现;3组两两相比较,下降组SG的α、β、γ亚基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性下降(P<0.05),而正常组其表达量未见显著性改变(P>0.05);前列腺增生患者中SG的α、β、γ亚基蛋白的表达与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Pdet-Qmax)呈正相关(P<0.01).结论 SG表达的下降与前列腺增生后造成膀胱逼尿肌的收缩力下降有关,检测SG表达有助于了解前列腺增生后造成逼尿肌收缩力改变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以期为今后相关的诊治提供新的思路及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前列腺增生患者(BPH)膀胱逼尿肌功能与收缩蛋白表达变化的关系.方法 选择51例BPH患者,按尿动力检查结果分为逼尿肌功能正常组30例,逼尿肌不稳定组21例.选择同期15例非尿路梗阻患者为对照组,收集各组患者膀胱逼尿肌标本.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逼尿肌肌球蛋白、肌动蛋白的表达情况,比较各组之间的差异.结果 肌球蛋白在对照组、BPH逼尿肌稳定组和逼尿肌不稳定组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46.67%、66.67%和95.2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动蛋白在对照组、BPH逼尿肌稳定组和逼尿肌不稳定组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53.33%、73.33%和85.7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膀胱出口梗阻后逼尿肌中肌球蛋白、肌动蛋白表达的增加可能是其收缩功能改变的分子基础.  相似文献   

3.
梁国根 《广州医药》1998,29(4):24-25
Madigan前列腺切除术目前成为治疗BPH一种有效方法。但常有并发症,其并发症随着年龄升高而增加,尤在70岁以上,并心肺脑等疾病的高危BPH伴尿潴留患者为高[1-3]。如何减少死亡率及并发症,使之能耐受该手术,又达到满意疗效,我们不强求全部切除腺体,以解除梗阻症状,提高这些高危BPH伴尿潴留患者的生活质量为主要目标。我们应用了改良的Madigan前列腺切除术治疗41例高危BPH伴尿潴留患者,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41例,年龄70~87岁,平均78.6岁。且至少合并心、肺、肝、肾功能不全、脑血管意外、糖尿病之…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膀胱过度充盈所致逼尿肌损伤,引起膀胱逼尿肌收缩无力良件前列腺增生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分析膀胱过度充盈所致逼尿肌损伤,引起膀胱逼尿肌收缩尤力良作前列腺增生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诊断,尿动力学检查,治疗及随访结果.结果:37例经尿流动力学检查,诱发存在逼尿肌不稳定,伴膀胱内压达40 cmH2O以上,采取TURP,术后留置膀胱造瘘管(1~8)周后全部拔除,排尿通畅.11膀胱内压始终未达到40 cmH2O,且在膀胱洼水充盈过程中无逼尿肌不稳定出现,行膀胱造瘘后出院,(1~3)个月后经尿动力学检查复查膀胱逼尿肌收缩力,其中7例膀胱逼尿肌收缩功能有恢复,行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治愈;剩余4例膀胱逼尿肌收缩功能几乎尤任何改善.长期留置膀胱造瘘治疗.结论: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导致膀胱过度克盈所致逼尿肌损伤,引起膀耽逼尿肌收缩无力患者,术前应用尿流动力学检查对膀胱逼尿肌损伤程度进行认真分析,可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  相似文献   

6.
江荣根  张景秋 《浙江医学》1996,18(5):307-307
1993年2月至11月,我们应用前列腺螺旋导管(US)治疗前列腺增生(BPH)尿潴留,并伴有严重心、肺、肾功能不全的高龄患者15例,现报告并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情况:本组15例,年龄72~88岁,平均达79.6岁,伴有心功能不全6例,肺通气功能障碍及肾功能减退9例。其中膀胱造痿2例,留置导尿管5例,曾有尿潴留8例。所有病例都有泌尿道感染,尿培养大肠杆菌大于10万/ml 6例。直肠指诊与B超测定,前列腺Ⅰ度增大2例(经膀胱镜检查诊为前列腺中叶增生),Ⅱ度增大10例,Ⅲ度增大3例。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尿动力学检查在合并急性尿潴留的前列腺增生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我们随机选择43例合并急性尿潴留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行尿动力学检查,分析留置尿管时间、逼尿肌收缩力、逼尿肌不稳定、逼尿肌不稳定幅度、梗阻程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43例患者平均年龄为65.6(52~78)岁。43例患者中,发生逼尿肌不稳定者29例(67.4%),逼尿肌不稳定幅度5~164(97±35)cmH2O;有随意性逼尿肌收缩者36例(83.7%),明确诊断为膀胱出口梗阻者32例(74.4%);逼尿肌收缩力与留置尿管时间无相关性(P〉0.05),与逼尿肌不稳定、逼尿肌不稳定幅度、梗阻程度有相关性(P分别为〈0.05、〈0.01、〈0.01);逼尿肌不稳定与梗阻程度无相关性(P〉0.05),逼尿肌不稳定幅度与梗阻程度呈显著性正相关(P〈0.01)。结论合并急性尿潴留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尿动力学检查前无需留置尿管2~3周以上;有逼尿肌不稳定者的逼尿肌收缩力强于无逼尿肌不稳定者;膀胱出口梗阻越严重,逼尿肌不稳定幅度越大,逼尿肌收缩力越强。  相似文献   

8.
临床护理中,常遇到许多老年男性患者因前列腺增生导致排尿困难或尿潴留,诱导排尿失败后,临床经常采用留置导尿的方法进行治疗,但由于前列腺增生挤压尿道,导尿过程中,患者疼痛难忍,同时由于紧张导致肌肉收缩,更加重了导尿不顺利,甚至使导尿失败。下面向大家介绍一种无痛导尿法,临床试用多次,均收到满意效果。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前列腺增生常规导尿术失败的原因及对策。方法 :对 2 3 7例临床诊断为前列腺增生尿潴留患者分为两组 ,试验组 79例 ,用自行设计的双手配合法导尿 ;对照组 15 8例 ,按传统手法导尿。结果 :试验组成功率 97% ,对照组成功率为 61% ,两组疗效比较有非常显著的差异 (P <0 .0 1)。结论 :双手配合法能明显提高导尿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症患者膀胱逼尿肌功能改变与多种生长因子的关系。方法选择51例前列腺增生者膀胱逼尿肌标本,其中30例逼尿肌功能正常(稳定组),21例逼尿肌不稳定(不稳定组)。同时选择非尿路梗阻者15例为对照组,取膀胱逼尿肌标本。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膀胱逼尿肌中转化生长因子(TGF)、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神经生长因子(NGF)的表达情况,同时比较各组之间的差异。结果 TGF的表达在稳定组、不稳定组及对照组分别为76.67%、90.48%及40.00%,三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1)。 bFGF的表达在稳定组、不稳定组及对照组的表达分别为93.33%、90.48%及73.33%,稳定组、不稳定组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并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1)。 NGF的表达在稳定组、不稳定组及对照组的表达分别为73.33%、85.71%及53.33%,三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1)。结论 BPH患者膀胱出口梗阻后逼尿肌中TGF、NGF表达的增高可能是其收缩功能改变导致膀胱不稳定的分子学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S100B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在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膀胱逼尿肌中的表达情况.方法:收集我院泌尿外科2009年2月~2010年2月因BPH入院的患者20例,其中实验组6例,合并T2DM,对照组14例,血糖均在正常范围.20例患者均行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术中切取膀胱前...  相似文献   

12.
前列腺增生症之膀胱逼尿肌改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前列腺增生症的膀胱逼尿肌改变。方法 对 30 0例前列腺增生症患者进行尿动力学检查分析 ,包括充盈性膀胱测压、压力 流率同步检查。结果  30 0例检测结果 :最大逼尿肌压力 (Pdet) 0~ 14 9cmH2 O ,平均 (5 9 2 4± 37 87)cmH2 O ,BC值平均 (2 5 6± 4 93)ml cmH2 O ,逼尿肌不稳定 (DI) 5 2例 (17 33% ) ,逼尿肌无力 36例 (12 % )。本组BC值 <30者 132例 ,即低顺应性膀胱 132例 ;BC值 >4 0者 83例 ,即高顺应性膀胱 83例。DI和低顺应性与BOO相关 (P <0 0 5 )。结论 尿动力学检查有助于了解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的膀胱逼尿肌功能改变 ,明确患者排尿困难的原因 ,指导诊断和选择治疗方法 ,预测预后和判断疗效。DI和低顺应性与BOO相关。  相似文献   

13.
Itwasthoughtthatresidualurinehadsignificantinfluencesontheevaluationoftheconditionsofthepatientswithbenignprostatichyerplasia (BPH)andthechoiceoftreatment However,differentfindingshavebeenreportedrecently 1 Inthepresentstudy ,urodynamictechniqueswereusedtomeasureresidualurinein 1 81 patientswithBPHwhohadsufferedfromdifferentdegreeofbladderoutletobstruction (BOO) METHODSPatientsOnehundredandeighty oneBPH patients,aged 5 0 -88years,admittedtoDepartmentofUrology ,ChaoyangHospital,Chin…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良性前列腺增生伴脑梗死患者的排尿情况,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对9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伴脑梗死患者行尿流动力学检查,记录最大尿流率(Qmax)、残余尿量(PVR)、初尿意膀胱容量(FBS)、最大测压膀胱容量(MCBC)、最大逼尿肌压(MDP)、膀胱顺应性(BC)。将患者资料按脑梗死病程(病程1月为急性期、1月≤病程≤1年为恢复期组、病程1年为后遗症期组)分为急性期组、恢复期组、后遗症期组共3组。对检查结果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Qmax(ml/s)表现为急性期(7.11±1.76)小于恢复期(10.77±1.24)和后遗症期(10.33±1.61)(P0.01);PVR(ml)表现为急性期(361.33±43.10)大于后遗症期(129.62±30.82)和恢复期(83.31±14.95)(P0.01);FBS(ml)表现为急性期(347.33±69.95)大于恢复期(132.27±13.16)和后遗症期(211.25±26.81)(P0.01);MCBC(ml)表现为急性期(696.00±42.39)大于后遗症期(537.92±62.74)和恢复期(233.38±38.30)(P0.01);MDP(cmH2O)表现为急性期(16.11±4.11)小于恢复期(55.18±14.40)及后遗症期(50.85±15.27)(P0.01);BC(ml/cmH2O)表现为恢复期(11.85±1.21)小于急性期(52.22±2.64)及后遗症期(39.75±1.14)(P0.01)。结论脑梗死急性期对膀胱尿道功能影响最大,引起逼尿肌收缩无力;恢复期对膀胱尿道功能亦有较大影响,引起逼尿肌反射亢进,呈不稳定膀胱;后遗症期对膀胱尿道功能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5.
尿动力学检查在BPH患者诊治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尿流动力学检查在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诊治中的意义。方法:对74例BPH患者治疗前后分别进行残余尿测定、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和尿流动力学检查。结果:74例中有69例存在膀胱出口梗阻,3例可疑梗阻,2例无梗阻。逼尿肌压力正常或增强10例,逼尿肌收缩力减弱或无力8例(3例表现高顺应性膀胱),逼尿肌功能不稳定37例,19例伴有低顺应性膀胱。根据检测结果选择不同方法进行治疗,其中,经尿道前列腺电切(TURP)61例,行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6例,Madigan前列腺摘除术2例,膀胱造瘘术3例,保守治疗2例。治疗后3个月复查,取得满意疗效。结论:BPH患者术前尿流动力学检测可以明确膀胱出口有无梗阻,了解逼尿肌顺应性和收缩功能,有助于临床鉴别诊断、估计预后,对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提高疗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为了提高高龄高危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从1995年5月至2000年7月我院对58例因腺体较大或不愿腔内处理的高龄高危前列腺增生症患者行Madigan前列腺术。结果 58例均手术成功,1例术后并发脑梗塞,其余均顺利恢复,随访6-24个月,疗效满意。结论 认为只在充分做好围手术期准确术中彻底止血、缩短手术时间,加经手术护理,是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特别适合缺少腔内设备的基层医院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治疗高龄、高危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2011年9月采用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治疗31例高龄、高危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本组31例患者手术顺利。术后随访3个月,前列腺症状IPSS评分由(26.0±2.7)分下降至(13.0±2.6)分,最大尿流率(MFR)由(5.9±1.5)mL/s升至(14.6±1.8)mL/s,膀胱剩余尿(RUV)由(98.2±9.5)mL降至(18.3±2.2)mL,生活质量(QOL)评分由(5.0±0.7)分降至(2.2±0.5)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具有出血少及安全性高优点。尤其适合于高龄、高危前列腺增生患者。  相似文献   

18.
代谢综合征与良性前列腺增生症临床进展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ao B  Sun HB  Su JH  Shen MS  Cao ZG  Jia RP  Liu J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40):2823-2825
目的 探讨代谢综合征与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临床进展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382例伴有下尿路症状的BPH患者,按有无诊断为代谢综合征(MS)分为两组.MS的诊断依据2005年国际糖尿病联盟(IDF)所确定的标准.比较两组患者体质指数、腰臀围比值、血生化、血压、血糖等指标与BPH临床进展的相关性.经腹B超测量前列腺总体积(TP)并计算其年均增长率.结果 382例BPH患者中合并MS者187例(48.59%),表现为较高的体质指数、高血糖、高甘油三酯和高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前列腺体积(TP)、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水平,以及较高的手术发生率(P<0.05);其TP年均增长率亦显著高于无MS合并者(1.0与0.64 ml/y,P<0.05).TP年均增长率和IPSS评分均与血糖、甘油三酯水平呈显著相关性(P<0.01).结论 代谢综合征是BPH临床进展的危险因素之一,临床需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良性前列腺增生病人由膀胱内窥镜观测到的膀胱小粱化程度和尿动力学检查测定的逼尿肌压力的联系.方法 298例BPH病人,按照膀胱镜下的膀胱小梁化的严重程度分为4级.0级:无小梁化;1级:轻度到中度小梁化;2级:重度小梁化;3级:重度小梁化伴有假性憩室形成.结合相应的最大自由尿流率、最大尿流率逼尿肌压、排尿期最小逼尿肌压和最大逼尿肌压等项指标,进行方差分析和相关检验分析.结果膀胱小梁化0级34例、1级91例、2级117例、3级56例.随着膀胱小梁化程度的加重最大自由尿流率呈现明显降低趋势;最大尿流率逼尿肌压、排尿期最小逼尿肌压和最大逼尿肌压呈现增高趋势.最大尿流率逼尿肌压、排尿期最小逼尿肌压和最大逼尿肌压变化与膀胱小梁化分级成正相关.结论 膀胱小梁化改变作为一种形态学变化与尿动力学的逼尿肌功能改变间有良好的关联.  相似文献   

20.
    
江敦勤  黄玉良  陆兆祥 《安徽医学》2012,33(12):1607-1609
目的评估同期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和前列腺电切术(TURP)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合并前列腺增生患者的可行性。方法对同期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及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20例非肌层浸润膀胱癌合并前列腺增生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患者术中均未出现经尿道电切综合征。5~7 d后拔尿管均排尿通畅(I-PSS评分<5分)。术后随访,3例出现膀胱癌异位复发,复发率15%,复发位置均未见于膀胱颈、前列腺及尿道。结论同期行TURBt+TURP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合并前列腺增生安全可靠,不增加膀胱颈、前列腺窝和尿道的肿瘤种植性转移几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