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析胸片用于麻疹肺炎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选自我院感染科2010年3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126例麻疹肺炎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并分析诊断的准确卒和其X线胸片的表现特征。结果126例经病理学等检查确诊的麻疹肺炎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经X线胸片检查,检出98例,准确率为78.57%。胸片的表现特征主要有肺部出现大片实质影、沿两下肺纹理分布片状增浓的模糊影、多发大小不等的片状影、肺大泡;纵膈皮下气肿等。结论麻疹肺炎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者X线胸片的表现具有特征性,诊断的准确率较高,有助于临床上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成人麻疹患者眼部感染的病变特点、临床症状、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成人麻疹患者眼部感染42例84眼的临床资料。结果成人麻疹患者眼部感染仅累及睑球结膜,症状相对较轻,眼部并发症少,病程1~2周,治愈后无视力影响;眼部感染累及角膜,症状较重,眼部并发症多,病程较长,2~4周,部分患者有不同程度视力下降,继发细菌感染后,如不及时正确治疗,可出现严重的合并症,视力损害严重。结论成人麻疹患者眼部感染重在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且应局部治疗与全身治疗并重。干扰素滴眼液和利巴韦林滴眼液交替应用对控制眼部症状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肉瘤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肺肉瘤的临床和CT检查资料并复习文献。结果:平滑肌肉瘤2例、纤维肉瘤1例,3例均为周围型。周围型表现为肺内巨大圆形肿块,密度不均,边缘光滑.增强明显强化,胸腔少量积液,无纵隔及肺门淋巴结转移。结论:肺内较大肿块,边缘光滑,常侵犯胸膜,很少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转移.应该考虑周围型肺肉瘤可能。中央型肺肉瘤CT表现难与肺癌鉴别。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胸部CT在尘肺病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104例接触粉尘工作的受检者,分别进行胸部CT及普通高千伏X线胸片检查,对比两种检查结果的准确率、肺区小阴影分布范围、小阴影总体密集度、尘肺病诊断结果。结果 X线胸片组优片率低于C 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 T片及X线胸片对尘肺病小阴影总体密集度的诊断经分析一致性较好,Kappa值=0.723;CT片较X线胸片能更有效观察尘肺病小阴影的分布范围。结论 CT对于早期尘肺病的诊断,具有更高的临床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CT扫描分析肺腺癌患者胸膜下纯磨玻璃结节(pGGN)的浸润性.方法 经手术切除pGGN且病理证实为肺腺癌患者189例,结节距离胸膜≤20 mm.其中,157例(A组)的病理类型包括浸润前病变和微浸润性腺癌,32例(B组)的病理类型均为浸润性腺癌.根据结节与胸膜位置关系分为3型:Ⅰ型,与胸膜无关系;Ⅱ型,结节与...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纵隔型肺癌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纵隔型肺癌的X线和CT资料。结果胸片显示纵隔增宽,气管受压移位;CT叮见单侧肿块,外缘分叶、毛刺,与纵隔锐角相交,内缘脂肪线影,支气管以及肺内继发性改变,淋巴结肿大以中纵隔和肺门多见。结论X线胸片和CT相结合,大部分纵隔型肺癌都可以作出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高分辨率CT(MSHRCT)对于良性肺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5例良性肺结节的高分辨率CT影像学形态、大小、密度、内部特征、结节-肺界面、邻近结构改变和增强表现等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25/28例结核瘤呈圆形或椭圆形;有长、短毛刺及环蛋壳状钙化者分别为23/28例和24/28例;20/28例周围有纤维条索影或卫星播散病灶;增强扫描呈无强化(14/28)和包膜样强化(10/28)。19例炎性假瘤均发生在两肺上叶前段或下叶基底段;16/19例结节呈圆形或类圆形,边缘可见长毛刺和胸膜凹陷征;3/19例周边可见斑片影及血管集束征;增强扫描16/17例呈良性肺结节的动态强化。7/12例肺脓肿增强扫描呈环形强化或边缘强化。9/13例错构瘤检出结节边缘砂粒样钙化和中央脂肪像素。1例硬化性血管瘤周围可见受压小血管。1例肺霉菌球呈不规则形,有长毛刺及多个小空腔,周围有血管集束征及胸膜凹陷征。1例纤维瘤呈圆形,边缘光滑,密度均匀。结论 MSHRCT能尽量减少容积效应的影响,更好地显示肺结节的界面以及内部结构,对于肺良性孤立性小结节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CT)联合胸部X线平片在早期肺部感染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20例疑似早期肺部感染患者(2019-02 ~2020-02)为研究对象,均行CT检查、胸部X线平片检查,以痰培养结果为金标准,对比CT检查、X线平片单独及联合诊断早期肺部感染的准确率(ACC)、敏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成人麻疹合并肺炎患者的治疗及临床意义。方法 65例成人麻疹合并肺炎患者均住院隔离治疗,给予穿心莲内酯抗病毒,头孢类、喹诺酮类或大环内酯类抗菌等中西医综合治疗。结果 65例成人麻疹合并肺炎患者平均住院6.3 d,全部好转出院,均未见药物不良反应。结论成人麻疹合并肺炎患者均应住院隔离治疗,给予穿心莲内酯抗病毒,头孢类、喹诺酮类或大环内酯类抗菌等中西医综合治疗,它是提高成人麻疹合并肺炎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肺硬化性血管瘤的影像学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肺硬化性血管瘤X线胸片及其中3例CT扫描检查的表现,并与术后病理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5例肺硬化性血管瘤的影像学表现为肺周围型孤立性圆形、类圆形肿块或结节影,密度均匀,边缘清楚,无深分叶征、血管切迹征,大小约3cm,CT增强扫描肿瘤明显均匀强化。结论 影像检查可提示肺硬化性血管瘤的诊断,CT增强扫描对本病的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根据老年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及相关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2010年老年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老年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60例患者中治疗好转48例,死亡12例,死亡率为20%,其中重症肺炎20例,发生率为33%。结论:老年脑卒中患者并发肺部感染死亡率高,应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临床上更需重视预防。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肺结核并发真菌感染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南通大学附属如皋医院收治的104例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入选者均进行曲霉培养,根据培养结果将患者分为感染组(n=25)与未感染组(n=79)。统计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真菌感染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结果经曲霉培养结果发现,104例肺结核患者,有25例并发真菌感染,发生率为24.04%(25/104);25例并发真菌感染的肺结核患者临床表现以咳嗽、咳痰(100.00%)最为常见,其次为咯血(72.00%)、发热(36.00%)、胸痛(16.00%)、呼吸困难(4.00%);感染组住院次数>2次、反复应用广谱抗生素、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占比均高于未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吸烟史、合并糖尿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住院次数>2次(β=1.626,OR=5.083,95%CI=1.951~13.242)、反复应用广谱抗生素(β=2.026,OR=7....  相似文献   

13.
杨瑞  李清华  沈贤 《中国医药》2006,1(6):323-325
目的提高对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的认识,掌握其临床特征。方法对21例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影像学改变情况:浸润型肺结核18例(85.7%),病变以两肺上叶为主10例(47.6%),两肺下叶为主8例(38.0%).两肺上、下叶均受累6例(28.5%)。肺门淋巴结肿大10例(47.6%),纵隔淋巴结肿大6例(28.5%)。空洞形成3例(14.2%),多数较小,洞壁较薄。合并胸膜炎2例。粟粒型肺结核5例(23.8%),表现为两肺弥漫性粟粒状结节状影像,病灶直径2~4mm。合并丙肝抗体阳性9例(42.8%),结核菌素(PPD)试验阳性5例(23.8%)。15例(72.4%)抗结核活疗治愈或完成疗程,15例发生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结论艾滋病合并肺结核常发病急,症状重,PPD试验阳性率低,影像表现常不典型。临床及放射科医师应重视艾滋病流行的现实,对发热伴X线不典型的肺结核患者,应常规检测HIV抗体,提高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的警惕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和总结肺结核继发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对抗生素的耐药情况。方法对23例肺结核继发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药敏试验采用扩散法,并按全国临床检验标准委员会(NCCLS)标准判断耐药性。结果合并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的肺结核主要特点:结核病史长,年龄偏大,以浸润型和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为主,肺部病变广泛,病情严重,不合理使用广谱抗生素、化疗、激素使用及各种侵袭性操作为本病高危因素,确诊有赖于病原学检查。该菌对常用抗生素广泛耐药。结论肺结核继发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有增多趋势,多发生在肺结核病情严重、免疫功能低下者,各种高危因素又促成本病发生,该菌耐药严重,正确、合理治疗有赖于药敏结果。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通过对97例不同程度肺部感染患者外周血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和白细胞介素2(IL-2)的测定分析,以了解这些细胞因子对感染程度及病情预后判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分别检测了37例重度肺部感染急性期患者(A组,于入院后第1日及第2日均按患者是否存活又分为存活组及死亡组)、20例重度肺部感染恢复期患者(B组)、30例轻度肺部感染急性期患者(C组)、30例轻度肺部感染恢复期患者(D组)及30例正常对照者(E组)外周血的TNF、IL-1、IL-6、IL-8和IL-2水平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1)TNF水平A组和C组均较B组、D组、E组显著增高(P<0.05),而A组和C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2)IL-1、IL-6及IL-8水平A组均较C组显著增高(P<0.05~O.01),急性期与恢复期比较以及两组急性期与E组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P<0.01~0.001);(3)IL-2水平A组和C组均较E组增高(P<0.05);(4)重度肺部感染患者TNF水平入院第1日及第2日无论存活组还是死亡组均无明显差异(P>0.05);(5)IL-1、IL-6水平入院第1日存活组与死亡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入院第1日存活组及死亡组分别与第2日同组比较差异亦存在显著性(P<0.05),而第2日的存活组与死亡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肺结核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对我院收治的肺结核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患者39例(病例组)和同期单纯肺结核患者51例(对照组)进行对照研究。所有研究对象均采用统一的调查问卷方式。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在复肺结核、继发性肺结核、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及痰涂片抗酸染色阴性治此5项指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增加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风险。结论了解肺结核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影响因素,对于本病的早期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降钙素原检测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感染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于荔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1):1464-1465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检测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并发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 65例SAP患者中合并细菌感染47例(合并感染组)和非感染患者18例(非感染组),采用双抗夹心免疫发光法测定两组患者血清PCT水平,采用电泳法测定C-反应蛋白(CRP)水平,同时检测两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体温(T)及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标准评分(APACHE-Ⅱ)等.结果 SAP合并感染组PCT水平(4.58±1.20)μg/L,明显高于非感染组的(1.72±0.53)μg/L(t=3.01,P<0.05);两组CRP、WBC、T和A-PACHE-Ⅱ评分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血清PCT水平显著增高可能与SAP患者并发感染有关,是SAP并发感染的一个较好的诊断和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检测葡聚糖对肺真菌感染老年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真菌性肺部感染患者31例(A组)、混合性肺部感染(真菌+细菌)患者15例(B组)、细菌性肺感染患者35例(C组)、健康老年人35例(D组),应用MB-80微生物快速动态检测系统和真菌(1→3)-β-D葡聚糖检测试剂盒检测各组血浆(1→3)-β-D葡聚糖含量。结果 A组、B组、C组、D组血浆(1→3)-β-D葡聚糖含量分别为(56.23±11.77)pg/ml(、56.99±12.87)pg/ml(、8.39±2.12)pg/ml(、8.05±2.02)pg/ml。A组与B组比较、C组与D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A组(B组)与C组(D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血浆(1→3)-β-D葡聚糖水平是早期诊断老年肺真菌感染患者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D-二聚体的定量检查在筛查常规急性胸痛病变中的意义.方法 取自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院就诊符合入组条件的病人150例,均进行D-二聚体检查,将相关检查结果数据进行分类分析,再与患者最后确诊诊断进行对比分析,得出D-二聚体与急性心肌梗死、肺动脉栓塞、主动脉夹层等相关疾病的关联大小.结果 D-二聚体定量值与常见血管病,例如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肺动脉栓塞有一定相关性,其中,急性心肌梗死D-二聚体定量值最低,主动脉夹层次之,肺动脉栓塞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结论 在常规的急性胸痛患者中,急查D-二聚体对初步筛查常见血管病变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