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蒙志斌 《医学文选》2001,20(5):705-706
恶性黑色素瘤 (malignant melenom a,MM)为恶性程度较高的恶性肿瘤 ,发病率占人体恶性肿瘤的 1%~ 2 % [1 ]。该病的传统治疗方法为早期广泛手术切除 ,一旦发生转移 ,则治疗比较困难。免疫综合治疗是近二十年来恶性黑色素瘤治疗的研究热门课题之一。临床研究结果显示 ,对进展期恶性黑色素瘤行免疫综合治疗能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2 ] ,现将有关资料综述如下。1 恶性黑色素瘤免疫治疗 (malignant m elenom aim mutherapy,MMIT)  恶性黑色素瘤在治疗方面除手术切除、放疗、化疗以外 ,免疫治疗已成为主要措施之一。免疫治疗可分为非特…  相似文献   

2.
严森林 《海南医学》2021,32(3):354-358
恶性黑色素瘤(malignant melanoma)是一种多发生于皮肤的高度恶性肿瘤,发病率正逐步升高,为皮肤的首位致死性疾病.常规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化疗、放疗、热疗及免疫治疗等.目前用于恶性黑色素瘤免疫和靶向治疗的药物包括细胞因子、激酶抑制剂、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本文对上述药物的应用、疗效及安全性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蒙志斌  黄卓正 《微创医学》2001,20(5):705-706
恶性黑色素瘤(malignant melenoma,MM)为恶性程度较高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占人体恶性肿瘤的1%~2%[1].该病的传统治疗方法为早期广泛手术切除,一旦发生转移,则治疗比较困难.免疫综合治疗是近二十年来恶性黑色素瘤治疗的研究热门课题之一.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对进展期恶性黑色素瘤行免疫综合治疗能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2],现将有关资料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冷冻后瘤苗回植联合免疫佐剂及生物制剂在恶性黑色素瘤患者免疫生物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45例经前哨淋巴结活检证实不伴有区域淋巴结转移的临床I期肢端恶性黑色素瘤患者分别采用冷冻后瘤苗回植联合免疫佐剂及生物制剂治疗(观察组)(28例)与常规手术切除联合生物制剂治疗(对照组)(17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免疫功能变化,并评价3年总生存期及无瘤生存期。结果:主动特异性免疫治疗中位生存时间29个月,手术联合生物制剂治疗中位生存时间18个月(P<0.05)。治疗后主动特异性免疫治疗CD4,CD4/CD8较手术联合生物制剂治疗明显升高(P均<0.05)。主动特异性免疫治疗3年总生存期(91.3%)及无瘤生存期(87.5%);高于手术联合生物制剂治疗的71.3%及54.7%(P均<0.05)。结论:冷冻后瘤苗回植联合免疫佐剂及生物制剂的主动特异性免疫治疗在临床I期恶性黑色素瘤患者中可提高患者免疫功能,较手术联合生物制剂治疗明显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5.
以免疫治疗为代表的生物治疗日益受到重视。树突细胞(DC)是体内抗原提呈功能最强的细胞,在肿瘤免疫治疗中占重要地位。DC具有加工、提呈抗原的功能,同时DC在启动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反应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通过不同形式的抗原修饰的DC可增强其抗肿瘤的免疫原性。就DC疫苗与恶性黑色素瘤的免疫治疗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恶性黑色素瘤是恶性程度高的肿瘤,其预后差,尤其是转移性的恶性黑色素瘤仍较难治疗。达卡巴嗪已不再显示其优越性。随着近年来对恶性黑色素瘤的深入研究,新的化疗药物、免疫、靶向药物治疗显示出了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恶性黑色素瘤(malignant melanoma),以下简称恶黑(MM),为来自能产生黑色素的细胞的恶性肿瘤。好发于皮肤,也发生于近皮肤被复鳞状上皮的粘膜,如结合膜、外阴、口腔、鼻腔、肛管,偶见于食管、支气管和胆道;此外还可发生于眼球内,软脑膜和畸胎瘤等处。恶黑的发病率在全世界以澳大利亚奎斯兰(Queensland)为最高,达16.4人/10万/年(1972)。我国较少,据上海市1974年统计为0.41/10万/年。由于寿命延长,诊断水平提高,恶黑的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例如挪威1955  相似文献   

8.
9.
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侵袭性极高的恶性肿瘤,在肿瘤早期阶段便可发生转移,晚期患者预后极差,且发病率和病死率逐年攀升。皮肤黑色素瘤是全球最常见的黑色素瘤类型,但肢端和黏膜型黑色素瘤是我国较常见的黑色素瘤亚型,诊断时大多患者已处于肿瘤晚期,药物疗效及预后均较皮肤恶性黑色素瘤差。近年来,免疫治疗在黑色素瘤治疗中取得了较大进展,其中,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取得了较好的疗效,而溶瘤病毒的治疗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机会。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告4例口腔粘膜恶性黑色素瘤,其中发生在硬腭1例、上龈2例、下龈1例。患者皆为女性。平均年龄55岁。临床症状有:色素性肿块3例,疼痛及出血1例。治疗方法为手术切除.预后很差。  相似文献   

11.
三个月前,58岁的周大妈,发现右侧腹股沟内有一进行性增大的肿块,并伴有右下肢水肿,周大妈到当地医院进行诊治。当地医院按照“淋巴结炎”用多种抗菌素对其进行治疗,因  相似文献   

12.
脉络膜恶性黑色素瘤为成年人中最多见的一种眼内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国外占眼内肿瘤的首位,在国内仅次于视网膜母细胞瘤居第二位。由于诊断上的困难,本病误诊率较高,约为2.7~19%,Font报告甚至高达40%。特别是位于  相似文献   

13.
14.
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仍然是导致晚期恶性黑色素瘤(melanoma, MM)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亟待开发一种不仅能抑制原发肿瘤的生长,而且能有效激活宿主的免疫系统,产生长期免疫记忆抑制肿瘤复发和转移的有效的治疗方式。本课题组基于前期工作基础拟开发一种能实现肿瘤深部靶向的纳米治疗平台, 实现化疗/声动力/免疫治疗协同增效激活免疫系统产生长期免疫记忆,抑制MM的复发和远处转移,为MM的治疗提供新策略,同时可以很容易方便地扩展应用到其他类型的恶性肿瘤,具有较大的科研价值和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转移性黑色素瘤是一种高致死率的皮肤恶性肿瘤.自2011年以来,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先后批准9种药物应用于转移性黑色素瘤的临床治疗.其中包括靶向鼠类肉瘤滤过性霉菌致癌同源体B或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酶的小分子抑制剂,以及阻断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和程序化细胞死亡蛋白1的免疫治疗抗体.因药物的耐药性和毒副作用,目前转...  相似文献   

16.
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少见的肿瘤,易发于中年以上或老年人。多生长在浅表皮肤及粘膜部位。据统计女性主要发病是下肢,男性较常见于躯干。我们治疗2例恶性黑色素瘤,报道如下。 1 病例介绍 例1,邓某,女,62岁,1983年7月17日入院。 于1982年1月发现右侧上牙槽舌面粘膜生一黄豆粒大肿物,不痛,色泽正常,表面  相似文献   

17.
报告了发生于口腔凳面部恶性黑色素瘤17例,其中原发于口腔粘膜者11例,占64.8%,面部皮肤及皮下者6例,占35.2%,对此进行了临床病理分析,进一步阐述了不同的临床分期可直接影响预后效果,不当的局部刺激可促使肿瘤加速生长,增加局部及全身转移的机会。  相似文献   

18.
恶性黑色素瘤好发于白色人种.我国恶性黑色素瘤的发病率不高,但由于医生及患者对其严重性认识不足,一般在就诊时往往已为时太晚,治疗效果不满意.本病好发于30~60岁.年龄小者一般其恶性程度较低,手术切除后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9.
恶性黑色素瘤与基因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恶性黑色素瘤(Malignant melanoma简称恶黑)是一种恶性程度较高的恶性肿瘤,新近开展的基因治疗把恶黑选择为第一个临床试用的目标。基因治疗的成功给恶黑病人带来了新的希望。 1 恶性黑色素瘤的发病及治疗现状 1.1 恶黑的发病与病因学 恶黑不仅发生在皮肤组织,而且可以发生在颅内、直肠、口腔、阴道、眼部等多个部位。其发病率虽只占全部恶性肿瘤的1%~3%,但每6~10年恶黑的发病人数就可增加1倍。白种人发病率较高,每10万人中有16人发病,而澳大利亚昆士兰发病率高达28.4人/10万。我国的发病率约为0.8人/10万。  相似文献   

20.
报道膀胱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1例,复习文献6例。并对膀胱原发性病变的分类,临床症状及尿道上皮恶性黑色素瘤的组织学起源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