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甘露醇联合盐酸法舒地尔治疗颅脑术后脑水肿的疗效及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和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咸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颅脑术后脑水肿患者90例,依据抽签法将患者分成联合治疗组与甘露醇组,每组45例。联合治疗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甘露醇联合盐酸法舒地尔治疗,甘露醇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甘露醇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脑部血流、水肿范围、TNF-α水平变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水肿范围和TNF-α水平在组间、时间点以及组间·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5±0.9)cm~3、(5.6±0.4)cm~3、(2.2±0.3)cm~3比(9.5±0.8)cm~3、(6.8±0.5)cm~3、(3.3±0.3)cm~3,(25.4±2.2)μg/L、(18.8±1.2)μg/L、(12.4±1.6)μg/L比(25.4±2.2)μg/L、(20.5±1.1)μg/L、(14.2±1.6)μg/L,P>0.05],随治疗后时间的延长,两组患者的水肿范围均逐渐缩小,TNF-α水平逐渐降低,且联合治疗组较甘露醇组水肿范围更小,TNF-α水平更低;治疗1周后,联合治疗组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以及大脑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高于甘露醇组[(43.3±3.1)cm/s比(41.6±3.2)cm/s、(44.4±3.5)cm/s比(42.2±3.4)cm/s、(42.4±2.4)cm/s比(39.6±2.6)c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优于甘露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高于甘露醇组[97.78%(44/45)比86.67%(39/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与甘露醇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4.44%(11/45)比17.78%(8/45),P>0.05]。结论甘露醇联合盐酸法舒地尔治疗能够有效改善颅脑术后脑水肿,降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TNF-α水平,增加患者大脑动脉的血流速度,促进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晚期糖基化代谢终产物(AGEs)及脂质代谢指标的变化。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203例,按照周围神经病变情况分为周围神经病变组(DPN组)和非周围神经病变组(NDPN组),分别为101例和10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AGEs及血清脂质代谢检查结果,两组患者均进行治疗,6个月后复查糖化血红蛋白(Hb A1c)以及神经功能并进行比较。结果 DPN组患者AGEs、三酰甘油、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B、胰岛素抵抗指数高于NDPN组[(20.1±3.2)μg/L比(15.1±2.5)μg/L,(2.3±0.2)mmol/L比(1.6±0.8)mmol/L,(5.7±1.4)mmol/L比(3.4±1.5)mmol/L,(3.6±0.8)mmol/L比(2.2±0.7)mmol/L,(1.3±0.3)g/L比(0.6±0.2)g/L,(2.8±0.7)比(1.5±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PN组患者治疗后Hb A1c、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低于治疗前[(7.3±1.2)%比(10.2±2.9)%,(6.9±1.9)mmol/L比(9.5±2.1)mmol/L,(8.4±1.7)mmol/L比(10.9±2.3)mmol/L],正中神经和腓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37±4)m/s、(37±4)m/s]以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42±5)m/s、(43±4)m/s]均高于治疗前[(42±3)m/s、(42±4)m/s;(46±5)m/s、(48±5)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AGEs以及脂质代谢紊乱相互作用导致糖尿病外周神经的进一步病变,具体机制尚未明确,需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丁苯酞注射液治疗分水岭脑梗死(CWI)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阐明丁苯酞对CWI患者的药理作用机制。方法选取78例CW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脑梗死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注射液100 mL,bid静脉滴注,2周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疗效评价、双侧大脑中动脉(MCA)的峰流速(Vp)、平均流速(Vm)及差值(DVp、DVm)等脑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为(4.12±1.23)分,对照组NIHSS评分为(6.36±2.01)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痊愈率为34.2%,显效率为34.2%,好转率为26.3%,对照组患者治疗痊愈率为30.0%,显效率为27.5%,好转率为2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Vp为(71.93±6.02)cm/s,Vm为(36.72±2.86)cm/s,DVp为(17.92±2.41)cm/s,DVm为(9.01±1.78)cm/s,对照组患者治疗后Vp为(62.19±5.18)cm/s,Vm为(33.02±2.37)cm/s,DVp为(26.13±2.29)cm/s,DVm为(14.98±1.98)cm/s,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注射液能够纠正CWI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异常,改善CWI患者症状,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晕厥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改变并进行病因分析.方法:采用Multi-DopL型TCD仪,对34例晕厥患者发作间期及40 例健康体检者进行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结果:34例患者组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分别为(47.79±13.02)cm/s、(73.47±16.13)cm/s,对照组血流速度分别为(41.15±9.21)cm/s、(60.50±16.47)cm/s,两组之间差别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各支动脉的流速异常率在35%~53%之间.结论:脑血流动力学改变为晕厥的常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不同潮气量通气对肺炎并发呼吸衰竭患儿呼吸力学参数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攀枝花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肺炎并发呼吸衰竭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潮气量组(8~12 m L/kg)和小潮气量组(6~7 m L/kg),各60例,对患儿进行肺动态顺应性、气道阻力、气道闭合压等呼吸力学参数和肺氧合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检测,评估不同潮气量通气对患儿呼吸力学参数及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小潮气量组和常规潮气量组上机治疗后的第1、3、5、7日肺动态顺应性呈上升趋势[小潮气量组:(3.86±0.31)m L/cm H2O、(4.65±0.89)m L/cm H2O、(5.14±1.22)m L/cm H2O、(6.15±1.64)m L/cm H2O比(2.65±0.22)m L/cm H2O;常规潮气量组:(3.05±0.14)m L/cm H2O,(3.15±1.10)m L/cm H2O,(4.05±0.85)m L/cm H2O,(4.33±0.64)m L/cm H2O比(2.60±0.23)m L/cm H2O],气道阻力呈下降趋势[小潮气量组:(75.52±4.51)cm H2O/(L·s),(67.53±3.31)cm H2O/(L·s),(43.68±5.69)cm H2O/(L·s),(31.51±6.29)cm H2O/(L·s)比(97.72±5.76)cm H2O/(L·s);常规潮气量组:(80.23±1.64)cm H2O/(L·s),(72.35±4.24)cm H2O/(L·s),(50.69±1.72)cm H2O/(L·s),(34.45±2.81)cm H2O/(L·s)比(94.81±7.67)cm H2O/(L·s)](P<0.05);小潮气量组患儿总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潮气量组[10.0%(6/60)比26.7%(16/60),P<0.05];机械通气治疗24 h后,小潮气量组和常规潮气量组患儿Pa O2均高于治疗前[(9.89±0.39)k Pa、(6.18±1.04)k Pa,(8.23±0.47)k Pa、(6.22±1.28)k Pa],小潮气量组高于常规潮气量组(P<0.05);小潮气量组和常规潮气量组患儿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肺泡气-动脉血氧分压差、氧合指数均低于治疗前,且小潮气量组低于常规潮气量组[(5.42±0.21)k Pa比(6.57±0.90)k Pa;(1.39±0.53)k Pa比(1.96±0.93)k Pa;4.2±2.3比6.1±2.4,P<0.05]。结论小潮气量机械通气可早期改善肺炎并发呼吸衰竭患儿呼吸力学参数及氧合指数,有助于医师根据呼吸力学参数变化及时调整呼吸机通气参数,及早撤机,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陕西医学杂志》2016,(9):1140-1142
目的:探讨亚低温血液滤过联合胸腺五肽对重症脑损伤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90例重症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重症脑损伤常规治疗,并联合亚低温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重症脑损伤常规治疗,并且接受亚低温血液滤过联合胸腺五肽治疗。结果:治疗第3、5、7天,观察组患者GC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第5天,观察组Vs(90.78±9.61)cm/s、Vm(56.28±9.67)cm/s明显高于对照组的Vs79.51±8.73cm/s,Vm47.73±9.24cm/s(P<0.01);观察组PI指数为0.48±0.15,也明显低于对照组的PI指数0.71±0.19(P<0.01)。治疗第3、5、7天,观察组颅内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亚低温血液滤过联合胸腺五肽治疗重症脑损伤患者疗效确切,能够有效改善脑血流动力学、降低颅内压,从而促进患者的康复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阿魏酸哌嗪联合厄贝沙坦对糖尿病肾病(DN)疗效及微循环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5月至2015年5月武汉科技大学附属普仁医院收治的200例DN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联合治疗组(100例)和厄贝沙坦组(10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降血糖及饮食治疗,厄贝沙坦组在此基础上口服厄贝沙坦片每次0.15 g,每日3次,连续治疗12周;联合治疗组在厄贝沙坦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魏酸哌嗪片每次0.15 g,每日3次,治疗12周。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_(1c))、血肌酐、24 h尿蛋白、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水平,并计算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0%(94/100),高于厄贝沙坦组的81.0%(81/100)(P<0.05),联合治疗组的疗效也优于厄贝沙坦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PG、2 h PG、HbA_(1c)、血肌酐、24 h尿蛋白、UAER、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高切、全血还原黏度、血小板聚集率、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含量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其中联合治疗组血肌酐、24 h尿蛋白、UAER、全血黏度、全血还原黏度、血小板聚集率、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水平均显著低于厄贝沙坦组[(70.5±4.4)mmol/L比(78.4±5.1)mmol/L、(0.35±0.02)g比(0.41±0.04)g、(64.4±4.5)μg/min比(73.4±3.8)μg/min、(7.5±1.5)m Pa·s比(8.6±1.6)m Pa·s、(5.0±0.4)m Pa·s比(5.6±0.6)m Pa·s、(6.8±1.3)m Pa·s比(7.9±1.5)m Pa·s、(41.6±7.4)%比(53.8±6.3)%、(1.70±0.18)m Pa·s比(1.81±0.21)m Pa·s、(2.8±0.4)g/L比(3.2±0.4)g/L](P<0.01)。联合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5/100),厄贝沙坦组为4.0%(4/1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16,P=0.733)。结论阿魏酸哌嗪联合厄贝沙坦能够显著提高DN的疗效、保护肾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肾微循环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微通道与标准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手术(PCNL)对肾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邹城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肾结石患者10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微通道组(55例)和标准通道组(51例)。微通道组采用微通道PCNL治疗,标准通道组采用标准通道PCNL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0 d肾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情况。结果微通道组患者手术持续时间显著长于标准通道组[(128±10)min比(114±7)min];但术中出血量、术中输液量显著少于标准通道组[(122±24)m L比(148±40)m L,(1323±213)m L比(1544±266)m L,P<0.05]。两组一期手术结石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0 d,微通道组患者肾主动脉、段间动脉、叶间动脉的Vmax和S/D分别为(85±7)cm/s和2.99±0.23、(56±5)cm/s和2.67±0.07、(43±4)cm/s和2.58±0.06,明显高于标准通道组的(73±8)cm/s和2.82±0.26、(48±6)cm/s和2.60±0.12、(36±4)cm/s和2.50±0.07;RI分别为0.54±0.11、0.52±0.13、0.45±0.04,明显低于标准通道组的0.63±0.07、0.61±0.10、0.57±0.08(均P<0.05)。结论采用PCNL治疗肾结石时,通道选择应认真设计,尽可能地选择微通道,以减少手术本身对肾脏结构及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大黄(庶虫)虫丸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疗效,探讨治疗VBI的新方法和有效药物.方法:随机将VBI 66例分为治疗组(大黄(庶虫)虫丸组)和对照组(西比灵组),观察两组治疗后症状、体征的改善,并通过经颅多普勒仪分析椎基底动脉血流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左椎动脉(VA左)血流速度治疗前36.02±7.53cm/s,治疗后45.62±7.82cm/s;右椎动脉(VA右)血流速度治疗前37.36±10.07cm/s,治疗后47.81±7.32cm/s;基底动脉(BA)血流速度治疗前39.65±7.77cm/s,治疗后53.24±8.51cm/s.对照组分别为35.98±7.01cm/s,37.28±6.55cm/s;36.88±9.25cm/s,42.38±6.45cm/s;39.01±7.23cm/s,47.57±7.40cm/s.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大黄(庶虫)虫丸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具有显著疗效,且安全平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正中神经电刺激对脑损伤后昏迷患者脑血流速度及神经电生理的影响,以探索其可能的促醒机制。方法:将30例脑损伤后昏迷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15)和对照组(n=15),两组均给予常规促苏醒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正中神经电刺激治疗,两组治疗前后均行脑电图、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同时行经颅多普勒脑血管超声检测患者大脑中动脉、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治疗后行GCS昏迷评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大脑中动脉及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分别为(93.50±9.67)与(37.15±5.36)cm/s,较对照组明显加快(P〈0.05)。治疗后治疗组脑电图慢波减少,出现α节律,脑干听诱发提示Ⅰ~Ⅴ、Ⅲ~Ⅴ波间潜伏期差缩短,Ⅲ、Ⅴ波波幅增高。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GCS评分平均提高4.38分,对照组平均提高2.06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中神经电刺激能提高脑损伤后昏迷患者的脑血流速度,改善脑电活动,对昏迷患者有较好的促醒作用。  相似文献   

11.
研究伴糖尿病的脑梗死患者脑血流量。方法随机选择41例单纯脑梗死、44例伴高血压病的脑梗死、38例伴糖尿病脑梗死、42例伴糖尿病和高血压病的脑梗死患者,以133Xe吸入法测定脑血流量,并在恢复期复查。结果另3种类型脑梗死患者脑血流量下降均较单纯脑梗死明显,P<0.05~0.01;巨以伴糖尿病和高血压病的脑梗死患者尤明显,与其他类型比较,P<0.01;恢复期单纯脑梗死患者脑血流量与正常对照组相似,而其他类型脑梗死虽改善,但仍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0.01,且以伴糖尿病和高血压病者脑血流量恢复最差。结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进一步减少脑梗死患者脑血流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犬控制性低血压时平均动脉压 (MAP)和脑表面局部血流 (rCBF)与脉搏容积波幅的关系。方法 犬全麻下经颅骨中缝旁开窗 ,激光多普勒测定脑皮质rCBF ,记录脉搏容积波幅值 (Pleth)。硝普钠降MAP为 6 0、5 0、4 0和 35mmHg。 结果 控制性降压在 80~ 35mmHg范围内rCBF几乎无变化 ;MAP与Pleth指数相关系数为 - 0 .93(P <0 .0 0 0 5 ) ,Pleth在 4 7mmHg时增加明显 (P <0 .0 5 ) ,其后Pleth随血压下降开始下降。 结论 犬MAP降至 35mmHg时 ,rCBF无明显变化 ;MAP降至 4 6mmHg后 ,Pleth随血压的降低从增加开始下降 ,但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血流及代谢异常在血管性痴呆(VD)诊治中的运用。方法:采用SPECT,PET等方法对VD脑血流及代谢的测定。结果:脑血流及代谢的测定是诊治VD的有效指标。结论:脑血流及代谢的测定与VD的诊治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应用甲基泼尼松龙对心肺复苏后患儿进行短期冲击对其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以大脑中动脉(MCA)与颈内动脉颅外段(EICA)为参照血管,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观察27例复苏后患儿脑血流变化的趋势及首剂静脉使用甲基泼尼松龙后相应指标的变化。依据舒张期血流将患儿分为两组,A组为舒张期血流正向(12例),B组为舒张期血流消失或反流(15例)。结果:A组治疗前后MCA和EICA的收缩期峰流速(Vp)、舒张期流速(Vd)、平均流速(Vm)、脉动指数(PI)无明显改变(P〉0.05);B组用药后MCA的Vd、Vm、Vp增加,PI降低(P〈0.05),EICA的Vd增加(P〈0.05),Vm、Vp、PI无明显变化(P〉0.05),患儿成活率高。结论:脑损害较轻的患儿应用甲基泼尼松龙短期冲击治疗可改善脑灌注,而对于脑损害严重的患儿短期甲基泼尼松龙冲击治疗对于脑灌注的调节作用不大。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26):25-27+32
目的探讨葛酮通络胶囊对慢性脑供血不足性头晕患者脑血流速度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17年1月~2019年2月收治的慢性脑供血不足性头晕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氟桂利嗪胶囊治疗,观察组加用葛酮通络胶囊治疗,疗程均为12周。评估两组疗效,检测治疗前后脑血流速度,并记录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P0.05);治疗后,观察组左侧、右侧椎动脉及基底动脉最大脑血流速度分别为(50.20±7.23)cm/s、(44.28±6.02)cm/s、(54.60±7.82)cm/s,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见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结论葛酮通络胶囊能够显著缓解慢性脑供血不足性头晕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脑血流速度,且治疗期间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浅低温体外循环中搏动灌注对儿童脑血流的影响。方法 30例儿童随机分为搏动组(P组,15例)和非搏动组(NP组,15例)。主动脉阻断期间,P组给予搏动灌注,NP组给予非搏动灌注;主动脉开放期间,两组均予以非搏动灌注。采用经颅多普勒检测麻醉后(T1)、体外循环开始(T2)、主动脉阻断后10 min(T3)、主动脉开放后3 min(T4)、体外循环结束(T5)、手术结束(T6)时大脑中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Vs)、舒张期末流速(Vd)、平均流速(Vm),记录搏动指数(PI)和阻力指数(RI)。结果在T3和T4,P组Vs、PI、RI显著高于NP组(P0.05),两组Vd与Vm没有显著差异。在T5,P组Vd与Vm显著高于NP组(P0.05),而PI与RI显著低于NP组(P0.05),两组Vs没有显著差异。在T6,两组脑血流流速、PI、RI均没有显著差异。结论搏动灌注增加浅低温体外循环后短期内脑血流量,维持脑血管顺应性,可能具有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唐秀文  肖泉等 《广西医学》2001,23(4):718-719
目的:探讨自由基、脑血流速度与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关系,方法:对2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及39例健康人进行血自由基(TAO、MDA)和经颅多普勒(TCD)超声检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病人组TAO、MDA显著升高,且均不同和蔼的脑血管痉挛(CVS)、结果:SAH后血自由基明显升高,是导致CVS的重要因素,CVS的产生促使脑血管内血流速度异常加快。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胎儿大脑中动脉血流峰值速度(middle cerebral artery peak systolic velocity,MCA-PSV)在预测胎儿地中海贫血(地贫)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00例孕16~41周的单胎妊娠孕妇行二维及多谱勒超声检查,胎儿地中海贫血高危孕妇每月1次,测量胎儿MCA-PSV直到获得脐血血红蛋白(Hb)值为止。胎儿地中海贫血高危孕妇并行羊膜腔穿刺或脐血穿刺进行地贫基因诊断。每例患者行脐血穿刺前或分娩后均做胎儿血红蛋白(Hb)测定。MCA-PSV和Hb均用相应孕周中位数的倍数(MOM)表示。分析两者的相关性及MCA-PSV在胎儿地中海贫血的预测价值。结果:胎儿MCA-PSV与Hb浓度呈负相关(r=0.82);重型地贫胎儿MCA-PSV明显高于正常组以及轻度和中间型地贫胎儿。预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100%(7/7);7例Hb Barts胎儿水肿综合征MCA-PSV升高早于胎儿出现形体异常改变。结论:胎儿大脑中动脉血流峰值速度预测胎儿重型地贫,无创伤、发现早、准确性高,是产前筛查和诊断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对急性期脑梗死运动性失语的治疗作用、安全性及其对脑血流的影响。方法:选取左半球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右利手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n=12),对照组予常规药物和语言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低频rTMS治疗,rTMS治疗方法:频率1 Hz、强度为运动阈值(movement threshold,MT)的80%、部位为右侧大脑半球语言运动区、每序列50次脉冲、每天10个序列、序列间隔120 s,共10 d。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前、疗程后2周、疗程后2个和疗程后6个月均行汉语失语检查表(aphasia battery in chinese,ABC)评价其语言功能;同时两组在治疗前、疗程后2周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single-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检测脑血流改变。结果:治疗前两组ABC评分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后2周、疗程后2个月、疗程后6个月治疗组其值均高于对照组和治疗前(均P<0.05);两组治疗前和疗程后2周左额下回缺血灶明显大于对侧镜像区;疗程后2周治疗组左额下回缺血灶明显小于治疗前和对照组,其摄取值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1 Hz、rTMS对急性脑梗死运动性失语患者有一定的康复作用且安全;可能与通过远隔效应增加了语言区局部血流量及改善脑代谢,抑制右侧半球相应区域的兴奋性等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对脑性瘫痪(脑瘫)儿童给予双乳突法头部低频电刺激对其运动功能及脑血流的影响。方法收集来我院进行治疗的脑瘫患儿10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康复对照组53例,给予常规治疗,电刺激治疗组53例,给予常规治疗+双乳突法头部低频电刺激;正常对照组为同期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儿童50例。结果与康复对照组治疗后比较,电刺激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显效率及其有效率明显较高(P<0.05),电刺激治疗组患儿具有显著较高的GMFM评分(P<0.05)。与电刺激治疗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ACA、MCA及PCA的平均血流速度均显著增加(P<0.05)。结论对脑性瘫痪(脑瘫)儿童给予双乳突法头部低频电刺激可以使其运动功能得到明显的改善,疗效得到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