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 探讨泛素特异性蛋白酶33(USP33)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Wnt/β- 连环蛋 白(β-catenin)通路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5 年1 月—2017 年12 月义乌市中心医院肛肠外科结直肠癌组 织标本及对应的癌旁组织标本90 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结直肠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USP33 表达; Western blotting 测定结直肠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USP33、β-catenin 及C-myc 蛋白水平。结果 结直肠癌 组织中USP33 阳性表达率低于癌旁组织(P <0.05),而β-catenin、C-myc 阳性率高于癌旁组织(P <0.05)。 Dukes 分期C、D 期,有淋巴结转移及有肝转移结直肠癌组织中USP33 阳性率低于A、B 期,无淋巴结转移 及无肝转移者(P <0.05)。不同年龄、性别、肿瘤直径、分化程度及浸润深度结直肠癌组织中USP33 阳性 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直肠癌组织中USP33 蛋白水平低于癌旁组织,而β-catenin、 C-myc 蛋白水平高于癌旁组织(P <0.05)。结直肠癌组织中USP33 蛋白与β-catenin、C-myc 蛋白呈负相 关(P <0.05)。结论 结直肠癌组织中USP33 低表达,USP33 可能通过Wnt/β-catenin 信号通路参与结直肠 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Ⅱ期结直肠癌E-cadherin、α-catenin表达情况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45例Ⅱ期结直肠癌手术患者的切除组织石蜡标本(其中30例包括距结直肠癌组织5cm以外的正常黏膜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结直肠癌组织与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中E-cadherin、α-catenin表达情况,并分析两者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特征、预后的关系。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E-cadherin、α-catenin阳性表达率分别高于癌旁正常黏膜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E-cadherin阳性表达率与结直肠癌的浸润深度、有无静脉侵犯有关(均P<0.05),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直径、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或淋巴管侵犯、病理组织学类型等均无关(均P>0.05);α-catenin阳性表达率与有无静脉侵犯有关(P<0.05),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直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或淋巴管侵犯、病理组织学类型等均无关(均P>0.05)。经Kaplan-Meier生存分析,E-cadherin、α-catenin阳性表达者总生存率明显高于阴性表达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cadherin、α-catenin表达强度与Ⅱ期结直肠癌患者预后有关,其表达越弱,患者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Wnt信号通路抑制因子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1(SFRP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β联蛋白(β-catenin)和上皮钙黏着蛋白(E-cadherin)蛋白表达的关系,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方法:应用逆转录PCR检测60份结直肠癌及其癌旁正常黏膜中SFRP1、β-catenin和E-cadherin基因mRNA表达水平;同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Elivision法)检测相同组织中SFRP1、β-catenin和E-cadherin蛋白的表达,并探讨其相关性及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 结果:60份组织中,52份结直肠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黏膜中RNA提取成功;SFRP1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4837±0.1532和0.7170±0.1830;β-catenin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9293±0.3705和0.6469±0.3166;E-cadherin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5556±0.2535和0.9422±0.2372,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SFRP1 mRNA表达与肿瘤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SFRP1蛋白在结直肠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31.67%(19/60),显著低于癌旁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75.00%(45/60)的阳性表达率;SFRP1 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各因素无关。β-catenin、E-cadherin在结直肠癌中的异常表达率分别为75.00%(45/60)、58.33%(35/60),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1.67%(1/60)、6.67%(4/60)的异常表达率;β-catenin和E-cadherin异常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Dukes分类有关。结直肠癌中SFRP1蛋白的表达与β-catenin和E-cadherin的异常表达呈负相关(r=-0.517,r=-0.442, 均P<0.01)。 结论:结直肠癌中SFRP1的表达下调导致Wnt信号通路出现异常活化,并引起β-catenin和E-cadherin异常表达增加。提示SFRP1失活及水平下调是结直肠癌启动及促进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任约翰  叶星照  厉金雷  陈积贤 《浙江医学》2017,39(18):1544-1547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miR-21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取59例结直肠癌组织标本及癌旁正常黏膜组织标本,采用茎环逆转录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结直肠癌组织及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中miR-21的相对表达量,并分析癌组织中miR-21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采用log-rank检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直肠癌预后影响因素。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miR-21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其癌旁正常黏膜组织(P<0.05)。结直肠癌组织miR-21表达水平与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有关(均P<0.05);与性别、远处转移、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和肿瘤位置无关(均P>0.05)。远处转移、分化程度、miR-21表达水平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其RR值及95%CI分别为5.053(1.395~5.787)、3.998(1.395~18.305)、3.837(1.266~11.631)。结论miR-21与结直肠癌患者预后和疾病进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于雷  蔡相军  张一鸣  徐国帅  刘洪涛 《浙江医学》2019,41(2):143-146,149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SOX9与RUNX1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88例结直肠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SOX9、RUNX1表达情况,分析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同时分析SOX9与RUNX1表达的相关性。结果SOX9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高表达,RUNX1在癌旁正常组织中高表达。不同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有无侵及浆膜、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无远处转移的患者直肠癌组织中SOX9高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TNM分期、血癌胚抗原(CEA)水平、有无侵及浆膜、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无远处转移的患者直肠癌组织中RUNX1高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直肠癌组织中SOX9、RUNX1均高表达13例,均低表达4例;结直肠癌组织中SOX9与RUNX1表达呈负相关(rs=-0.54,P<0.05)。结论SOX9、RUNX1表达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关系密切;临床上联合检测有助于判断患者预后情况,为结直肠癌的基因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晚期结直肠癌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叉头框M1基因(FoxM1)水平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资料完整、病理诊断明确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经手术获取癌灶组织与癌旁健康组织。使用免疫组化方式对癌灶组织与癌旁健康组织TNF-α及FoxM1阳性率进行检测。结果:结直肠癌灶组织中TNF-α及FoxM1阳性率均高于癌旁健康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结直肠癌分化程度低、突破浆膜层、有淋巴结转移患者TNF-α及FoxM1阳性率高于分化程度高+中、未突破浆膜层、无淋巴结转移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60例晚期结直肠癌灶组织中,TNF-α和FoxM1阳性表达率呈正相关(r=0.416,P0.01)。结论:在晚期结直肠癌灶组织中,TNF-α及FoxM1表达水平高,两者呈正相关。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可能对两者具有促进作用,两者联合检测可为结直肠癌病变性质的判断提供参考,为晚期结直肠癌的靶向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叉头框转录因子M1(FoxM1 )在人类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检测2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及相应的20例癌旁正常组织和20例甲状腺腺瘤组织中FoxM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FoxM1 mRNA及蛋白表达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及甲状腺腺瘤组织(均P <0.01),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和甲状腺腺瘤组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甲状腺乳头状癌有淋巴结转移组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 <0.01),包膜侵犯组高于包膜无侵犯组(P <0.01)。FoxM1 mRNA及蛋白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及TNM分期均无关(P >0.05)。结论FoxM1 mRNA及蛋白的异常表达可能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发展、淋巴结转移、包膜侵犯有关,有望成为甲状腺乳头状癌诊治中的一个新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在结直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探索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并探讨PD-L1表达水平在结直肠癌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50例结直肠癌患者,手术中获取癌组织及癌旁组织,采用PCR及Western blot检测结直肠癌及癌旁组织中PD-L1 mRNA及蛋白水平,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结直肠癌组织中PD-L1基因及蛋白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0.05)。癌组织中PD-L1蛋白阳性率与癌组织分化程度和淋巴转移相关(P<0.05)。结论:PD-L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增高,并与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及癌旁组织中R-spondin家族的表达水平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分期之间的关系。 方法:收集中南大学湘雅医院2014年1月至2014年8月行根治性手术治疗后的64例结直肠癌新鲜组织及配对的癌旁组织 标本,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R-spondin 1~4及β-链蛋白(β-catenin)的mRNA 及蛋白表达情况;分析R-spondin 1~4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的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探讨R-spondin 1~4与β-catenin 在结直肠癌中表达的相关性。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较,R-spondin 1蛋白及mRNA在结直肠癌组织中呈高表达 (P<0.05);与正常组织比较,R-spondin 2~4在结直肠癌组织中呈高表达,但与癌旁组织的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 意义(P>0.05);结直肠癌组织中R-spondin 1表达水平与β-catenin的细胞核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6307,P<0.05)。结论: 与癌旁组织相比较,R-spondin 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呈高表达;R-spondin 1可能通过调控Wnt信号通路下游的β-catenin活 性而发挥促癌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RNA干扰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因表达对结直肠癌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收集结直肠癌病人的结直肠癌组织及正常的癌旁组织,Western blotting检测MMP-2表达水平。取结直肠癌细胞SW620作为对照组,将MMP-2 siRNA、siRNA control转染至结直肠癌细胞中,Western blotting检测转染48 h后MMP-2 siRNA组、siRNA control组和对照组细胞中MMP-2水平,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存活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变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细胞中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β-连环蛋白(β-catenin)、Bcl-2相关X蛋白(Bax)、下游靶基因C-myc、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水平。结直肠癌细胞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抑制剂FH535作用后,测定抑制剂组和未处理组(不加抑制剂)细胞增殖、凋亡变化,同时检测细胞中Bcl-2、β-catenin、Bax、C-myc、cyclin D1蛋白变化。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MMP-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 < 0.01)。MMP-2 siRNA组MMP-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和siRNA control组(P < 0.05),细胞存活率低于对照组(P < 0.05),细胞凋亡率均高于对照组和siRNA control组(P < 0.05)。Bcl-2、β-catenin、C-myc、cyclin D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和siRNA control组(P < 0.05),Bax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和siRNA control组(P < 0.05)。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抑制剂作用后,抑制剂组细胞存活率低于未处理组(P < 0.05),细胞凋亡率高于未处理组(P < 0.05),Bcl-2、β-catenin、C-myc、cyclin D1水平均明显低于未处理组(P < 0.01),Bax水平明显高于未处理组(P < 0.01),与转染MMP-2 siRNA的结直肠癌细胞一致。结论MMP-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上调,抑制MMP-2的结直肠癌细胞增殖受到抑制,凋亡增多,其作用机制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抗精子抗体(AsAb)与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在不孕、流产中的作用及二者关系,进一步 揭示不孕、流产的病因。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同时检测345例不孕、流产妇女血清中的AsAb与 EMAb,按AsAb检测结果分阳性组和阴性组,比较两组EMAb阳性率的差异。结果 原发不孕及自然流产妇女中, AsAb(-)组EMAb阳性率高达16.67%和19.51%,而AsAb(+)组EMAb阳性率高达43.64%和42.86%,显著高于 AsAb(-)组(P<0.01,P<0.05)。继发不孕妇女中AsAb(-)组EMAb阳性率为18.18%,AsAb(+)组EMAb阳性率 为32.2%,二者无显著性差异(0.01>P>0.05)。结论原发不孕及自然流产妇女中因个体免疫反应差异使某些 人易对体内、外物质发生免疫反应而产生抗体,从而导致不孕或流产。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16.
17.
18.
目的探讨新生儿游泳联合抚触对新生儿的生长发育、黄疸及睡眠的影响。方法将经阴道顺产分娩的正常新生儿10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水疗联合抚触组)50例,对照组(单纯沫浴组)50例。①测定两组10日、28日的体重、身长、上臂围;②观察记录胎便转黄时间,测定皿清胆红素;③记录24h睡眠时间。结果两组新生儿10日、28日体重、身长、上臂同增长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新生儿5日时,胎便转黄时间及黄疸指数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睡眠时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水疗联合抚触可促进新生儿的生长发育,能加速胎粪的早排出,减轻生理性黄疸程度,有效地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率,提高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9.
本题选择N,N′-二甲基亚硝基脲(DMNU),N,N′-二乙基亚硝基脲(DENU),及其类似物N,N′-二甲基亚硝基硫脲(DMNTU)、N,N′-二乙基亚硝基硫脲(DENTU)为代表,测定了这些化合物的水解反应速度、脂溶性(HPLC的logk′值)、水解产物和致突变能力。证明了硫脲的脂溶性大于脲的脂溶性。DMNTU对TA100菌株的致突变能力最强,其它较弱。  相似文献   

20.
论述足月妊娠分娩的发动和维持依靠气的推动、温煦、气化、固摄功能和血的营养、濡润功能。顺利分娩既要气血充足,还要气顺血和。临床研究结果表明调补气血,是促进产程,预防难产的重要手段。实验研究结果阐明调补气血中药加强产力、促进产程主要是从改善产妇全身情况,提高机体抗应激、抗疲劳、耐缺氧能力,即所谓使产妇气血充足调和,充分发挥气血在分娩过程中的生理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