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比较长节段跨伤椎内固定和短节段伤椎置钉内固定术两种手术方案治疗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4年5月收治的胸腰段压缩性骨折病人62例,按手术节段数分为长节段内固定和短节段内固定两组,以下简称A组和B组。A组行长节段跨伤椎8钉内固定;B组行经伤椎置钉联合上、下邻椎三椎6钉内固定。记录两组患者术前、术后、术后6月和1年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压缩率和Cobb角,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B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术后恢复佳。术后伤椎椎体前缘高度、脊柱后凸Cobb角和椎体压缩率恢复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1);两组患者随访影像学参数伤椎前缘高度、椎体压缩率和脊柱后凸Cobb角的矫正有所丢失(P<0.05);短节段内固定组矫正丢失大于长节段组(P<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组内固定方案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疗效均可靠。长节段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高于短节段组,但在随访期间脊柱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和椎体压缩率矫正丢失方面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经椎旁肌肌间隙入路伤椎置钉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对单节段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单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13例,采用椎旁肌间隙入路伤椎置钉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观察患者术后伤椎矢状面Cobb角、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疼痛、脊柱功能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均获1年随访,切口甲级愈合;术后伤椎矢状面Cobb角均较术前明显缩小,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伤椎椎体前缘高度较术前明显增高( P﹤0.05);术后VAS评分及ODI均较术前明显下降( P﹤0.05)。治疗过程中均无感染、内固定松动或断裂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经椎旁肌肌间隙入路伤椎置钉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能有效纠正单节段胸腰椎骨折伤椎前缘高度,纠正后凸畸形,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后路经椎弓根伤椎短钉置钉复位短节段内固定治疗单节段压缩型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1月间我院手术的单节段压缩型型胸腰椎单节段骨折患者共87例。测量手术前后,术后,术后1年随访数字射线摄影(DR)侧位片上的伤椎上下椎体Cobb角、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前高),计算伤椎前高压缩比;统计手术时间和术中血量,观察手术并发症,评估患者术后疼痛。结果:共73例患者获得随访,其中A组38例,B组35例。术前两组年龄,伤椎前高压缩比,Cobb角无明显差异。两组手术时间,术后及末次随访椎体前高压缩比和 Cobb角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手术出血量, 疼痛评分上.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后路经椎弓根伤椎短钉置复位短节段内固定治疗单节段压缩型胸腰椎骨折能安全有效地重建椎体高度、矫正脊柱后凸畸形。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后路经伤椎椎弓根短钉置钉短节段复位内固定治疗单节段压缩性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间于我院手术的单节段压缩性胸腰椎骨折患者87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经伤椎短钉置钉后路减压复位内固定术(伤椎置钉组)和常规后路减压复位短节段融合内固定术组(短节段固定组)。统计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评估患者术后疼痛;收集术前、术后即刻及术后1年随访数字射线摄影(DR)侧位片上的伤椎上、下椎体Cobb角、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前高),计算伤椎前高压缩比。结果 共73例患者有完整的随访资料,其中伤椎置钉组38例,短节段固定组35例。术前两组年龄、伤椎前高压缩比和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伤椎置钉组手术时间长于短节段固定组(121 min vs 92 min,P<0.05),术后即刻及术后1年椎体前高压缩比均高于短节段固定组[术后即刻91.3%(82%~93%)vs 77.2%(73%~86%),P<0.05;术后1年87.2%(79%~93%)vs 73.1%(68%~80%),P<0.05],术后1年伤椎的上、下椎体Cobb角小于短节段固定组[7.8°(0°~15°)vs 11°(2°~17°),P<0.05]。手术出血量、疼痛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后路经伤椎椎弓根短钉置钉短节段复位内固定治疗单节段压缩性胸腰椎骨折能安全、有效地重建椎体高度,矫正脊柱后凸畸形。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伤椎内植骨置钉短节段固定的方法在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深圳市松岗人民医院骨科2014年6月至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94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7例,观察组患者给予伤椎内植骨置钉短节段固定术治疗,对照组则仅给予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术,术后2周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疼痛、胸腰椎后凸Cobb角和伤椎高度丢失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前VAS评分[(8.1±1.4)分vs (8.5±1.5)分]、胸腰椎后凸Cobb角[(27.9±2.2)° vs (28.6±2.3)°]、伤椎高度丢失[(54.7±4.1)%vs (55.2±4.3)%]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VAS评分[(2.2±1.1)分vs (3.4±1.2)分]、胸腰椎后凸Cobb角[(3.9±1.9)° vs (6.2±2.2)°]、伤椎高度丢失(7.6±3.8)%vs (21.2±4.2)%]与术前比较均显著降低(P<0.01),且术后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均无固定节段异常活动、椎弓根螺钉松动及断裂等术后并发症。结论伤椎内植骨置钉短节段固定术用于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治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症状,纠正伤椎局部成角畸形,缩小伤椎高度丢失比例,尽最大可能恢复脊柱力线,术后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胸腰段脊柱骨折治疗中,伤椎内植骨置钉椎弓根钉后路短节段固定的操作方法及效果.方法 自我院接诊后路切开复位经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段单节段椎体压缩骨折的病例中选取27例本研究对象,均给予其后路切开复位经椎弓根内固定,观测患者手术情况及术前术后疼痛、椎体压缩率及后凸Cobb角变化.结果 手术时间(89.54±7.92)min,术中出血量(260.22±27.31)mL;术前VAS评分(8.46±0.42)分,术后2dVAS评分(3.01±0.41)分,末次随访VAS评分(0.95±0.28)分(P<0.05);术前椎体压缩率(44.20±4.63)%,术后2 d椎体压缩率(4.16±0.82)%(P<0.05);术前后凸Cobb角为(21.95±2.64)°,术后2d后凸Cobb角为(5.62±1.17)°(P<0.05).结论 在胸腰段脊柱骨折治疗中,伤椎内植骨置钉椎弓根钉后路短节段固定可有效改善患者疼痛症状、缩小椎体压缩率和后凸Cobb角,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高德勇 《中外医疗》2014,33(7):62-63
目的研究并分析后路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融合效果。方法选择该院于2010年1月-2011年6月收治的40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将其分为单纯后路短节段内固定组(非融合组)与行后路短节段内固定并融合组f融合组),记录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与两组术后1周、3个月、1年、固定物取岛1年后Cobb角变化与伤椎高度压缩百分比。结果非融合组平均手术时间为(1.8±0.45)h,平均术中出血量为(279.3±45.8)mL,融合组平均手术时间为(2.3±0.46)h,平均术中出血量为(408.2±55.4)mL,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情况详见表1。两组患者在术后1周、3个月复查x光片,在伤椎前缘高度、伤椎后缘高度与Cobb角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1年与固定物取出1年后,伤椎前缘高度、Cobb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节段脊柱融合术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并无必然的联系,建议对于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实施后路短节段内固定同时进行植骨融合的方式进行手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经伤椎双节段固定术与跨伤椎短节段固定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28例行经伤椎双节段固定,B组22例行跨伤椎短节段固定,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围手术期出血量、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及伤椎后凸Cobb角及疼痛VAS评分。结果:B组手术时间89.5±10.1 min,围手术期出血量246.8±63.9 mL,分别少于A组的103.7±16.4 min和281.3±51.2 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两组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伤椎后凸Cobb角均较术前改善,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B组较A组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77.9±9.3)%vs(82.5±9.7)%]、伤椎后凸Cobb角(14.6°±5.7°vs 10.7°±5.1°)丢失较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半年疼痛VAS评分A组为0.7±0.6分,B组为0.5±0.6分,均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胸腰段脊柱骨折应用经伤椎与跨伤椎短节段固定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38例和B组38例,A组实施经伤椎短节段固定,B组实施跨伤椎短节段固定。对2组患者术前、术后3 d、末次随访的矢状面Cobb角及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术前、术后3 d 2组患者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A组末次随访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明显大于B组(P<0.05);2组患者术前、术后3 d的Cobb角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末次随访A组Cobb角明显小于B组(P<0.05);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26%,B组为15.7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腰段脊柱骨折采取经伤椎与跨伤椎短节段固定均可改善矢状面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比,但是经伤椎固定可减少术后矫正度丢失,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后路椎弓根钉不同节段固定术式对重度胸腰段脊柱骨折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9年1月~2012年12月浙江省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与武警浙江总队医院96例重度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分别采用短节段固定(A组,59例)、长节段固定(B组,23例)、经伤椎短节段固定(C组,14例)三种术式,术后均随访半年以上,比较三组手术情况、伤椎前缘压缩比、Cobb角以及Oswestry评分.结果 三组手术时间比较,A组<C组<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中出血量比较,A组<C组<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术后伤椎前缘压缩比优于A组(P<0.01),B组、C组术后Cobb角恢复优于A组(P<0.05);B组、C组间术后伤椎前缘压缩比、Cobb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三组Oswestry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短节段固定手术简便,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长节段固定和经伤椎短节段固定在保持椎体高度和复位方面效果更好;三种术式短期神经功能恢复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1.
程伟峰  王笑山 《吉林医学》2011,(30):6387-6388
目的:观察后路短节段联合伤椎置钉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54例,采用后路短节段内固定联合伤椎置钉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对患者术前术后的X线片进行测量,测量其伤椎高度恢复的比例以及后凸角度的纠正情况。结果:术前骨折椎体高度(57.5±16.4)%,节段后凸角度(20.7±9.5)°;术后骨折椎体高度(93.5±11.5)%,节段后凸角度(5.9±7.4)°。手术前后骨折椎体高度和节段后凸角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有条件地应用伤椎置钉技术有利于后路术中复位以及纠正后凸畸形,并且增加内固定系统的强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后路椎弓根钉不同节段固定术治疗重度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行后入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的重度胸腰段脊柱骨折病人127例,根据固定节段不同分为短节段组(67例)、长节段组(35例)和伤椎节段组(25例);观察各组手术一般情况;术后随访1~2年,比较各组治疗效果。结果: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为长节段组 > 伤椎节段组 > 短节段组(P<0.01);术后卧床时间短节段组 > 伤椎节段组 > 长节段组(P<0.01);术后伤椎前缘高度百分比和Cobb角恢复情况长节段组和伤椎节段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优于短节段组(P<0.01);3组病人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病人均未发生严重不良情况。结论:短节段固定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而长节段及经伤椎短节段固定在复位及确保伤椎前缘高度方面优势更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伤椎固定与微创跨节段固定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手术治疗的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患者72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38例采用经伤椎固定手术治疗者为观察组,34例采用微创跨节段固定手术治疗者为对照组,均经12个月随访,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周、术后12个月的椎体前缘高度、矢状面Cobb角以及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前椎体前缘高度、矢状面Cobb角两者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椎体前缘高度、矢状面Cobb角等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经伤椎固定手术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具有效果好、恢复快等优点,是治疗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32):63-66+70
目的 探讨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伤椎置钉在治疗胸腰椎骨折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9 月~2016 年11 月共67 例使用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的胸腰椎骨折患者,其中37 例使用跨伤椎固定法(4 钉组),30 例使用附加伤椎置钉法(6 钉组),观察两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术后第1 天伤口疼痛VAS 评分,测量比较两组术前、术后、末次随访(>12 个月)时节段Cobb 角、伤椎前缘高度比值。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12~23 个月,平均(15.3±3.7)个月。与4 钉组比较,6 钉组手术切口更长、术中透视次数更多,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第1 天伤口疼痛VAS 评分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4 钉组比较,6 钉组术后节段Cobb 角和末次随访节段Cobb 角均更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 钉组术后伤椎前缘高度比值和末次随访伤椎前缘高度比值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椎弓根钉固定术可以有效治疗胸腰椎骨折,加用伤椎置钉可以更好的纠正并维持胸腰段后凸角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皮外适度撑开联合上半身反弓技术后路短节段伤椎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胸腰段骨折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研究组接受皮外适度撑开联合上半身反弓技术后路短节段伤椎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对照组接受切开复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和手术前后伤椎前缘高度比、矢状面Cobb角、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 <0.05),切口长度小于对照组(P <0.05),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手术前后伤椎前缘高度比的差值高于对照组(P <0.05),矢状面Cobb角的下降程度大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手术前后VAS评分和ODI评分的下降程度大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术后未发生并发症,对照组术后出现3例伤口感染,1例伤口延迟愈合,2例矫正度丢失,并发症发生率为20.00%;研究组术后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例腰椎骨折患者给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比较术前、术后的AVH及Cobb角恢复及丢失情况。结果:与术前相比,患者椎体高度、脊柱生理弧度明显恢复,伤椎前缘高度平均校正(42.0±15.7)%,丢失率(8.3±7.2)%(P<0.05);Cobb角矫正(18.9±6.8)°,丢失(2.8±1.3)°(P<0.05)。Frankel分级除2例无恢复外,恢复2级9例,恢复1级9例。结论:采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多节段腰椎骨折不仅利于脊柱生理弧度、伤椎高度及神经功能的恢复,还可有效消除腰腿痛。  相似文献   

17.
谢炜星  王刚  万超  晋大祥  丁金勇  梁德 《广东医学》2016,(16):2448-2451
目的:探讨短节段伤椎置钉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 Magerl A 型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研究行短节段伤椎置钉传统开放或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的52例 Magerl A 型单一胸腰椎椎体骨折患者。受伤至手术时间平均(8.04±5.51)d;依据胸腰椎骨折 Magerl 分型标准:A1型骨折17例,A2型骨折8例,A3型骨折27例。所有患者均采用短节段伤椎置钉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其中44例患者采用传统开放内固定手术(开放组),8例患者采用经皮微创系统下内固定手术(微创组)。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患者术后下地时间、手术并发症,测量比较术前及术后1周内、3个月、6个月以上随访时的 Cobb 角、伤椎自身成角、矢状面指数、伤椎前缘高度压缩率的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手术时间(169.98±45.7)min,术中出血量(179.62±127.88)mL,术后下地时间(5.98±3)d。开放组中有5例患者早期出现术口渗液,1例患者出现棒断裂;微创组 8例患者均未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所有患者在术后1周内、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 Cobb 角、伤椎后凸角、伤椎前缘高度百分比、矢状面指数均较术前有显著改善。患者术后 3个月随访时的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矢状面指数和末次随访时的所有影像学参数均较术后1周有显著丢失。微创组的术中出血量较开放组显著减少。两组患者术后各项影像学参数较术前相比较均有显著改善。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各项影像学参数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短节段伤椎置钉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 Magerl A 型胸腰椎骨折,能有效恢复后凸畸形和伤椎高度、增强脊柱稳定性、减少内固定失败的发生率。虽然在随访过程中,矫正率有一定程度的丢失,但患者末次随访时的影像学参数仍较术前有显著改善。微创经皮附加伤椎固定可取得与开放手术相类似的伤椎畸形矫正效果,且具有术中出血少、下地时间早、并发症发生率低的优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伤椎置钉后路短节段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采用椎弓根螺钉后路短节段内固定治疗的4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为跨伤椎2节段4钉固定,B组为伤椎置钉3节段6钉固定,观察2组手术前后伤椎椎体压缩率及Cobb角的变化情况,以及术后腰痛程度。结果2组手术前伤椎椎体压缩率及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椎体压缩率、Cobb角和末次随访时的丢失程度均显著低于A组(P<0.01)。B组术后腰痛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伤椎置钉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可有效恢复伤椎高度并减轻其后凸畸形,且远期丢失率低,后遗腰痛轻微,具有显著的临床优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单节段与双节段经伤椎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轻中度不稳定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至2012年3月我院骨科采用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的43例胸腰段单一椎体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单节段组27例和双节段组16例。记录两组患者术中的出血量与手术时间,术后测量并记录伤椎的前缘高度及后凸Cobb角。随访时,对患者采用ASIA损伤分级进行神经系统评价。结果单节段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出血量分别为(85.23±11.37) min和(197.18±22.76) ml,低于双节段组的(126.58±12.84) min和(223.71±34.29) 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的住院天数比较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患者的伤椎前缘高度及Cobb's角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单节段组患者的伤椎前缘高度低于双节段组,Cobb's角则高于双节段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的ASIA损伤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节段经伤椎内固定虽然在术后远期的稳定性上稍逊于双节段,但它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出血少等优点,更重要的是多保留了一个脊柱节段的活动度。只要术前严格掌握单节段内固定的适应证,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前路短节段内固定+伤椎置钉术与后正中小切口非融合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疗效比较.方法:选取收治的86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前路短节段内固定+伤椎置钉术治疗,试验组术式选择后正中小切口非融合手术,记录两组手术效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切口愈合时间、伤椎Cobb角矫正率),对比其术后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