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3.
先天性耳前瘘管是一种最常见的先天性耳畸形,瘘管多为单侧,也可为双侧,平时无症状,继发感染时出现局部红肿疼痛,反复感染可形成囊肿或脓肿,破溃后则形成脓瘘或瘢痕,需行瘘管摘除术方能根治。多数患者就诊时已经处于感染状态,甚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先天性耳前瘘管治疗时手术时机的选择.方法 对97例先天性耳前瘘管伴感染患者进行手术治疗,55例在非炎症期手术,42例在感染初期或感染控制后手术,术后均随访1年以上.结果 97例先天性耳前瘘管伴感染通过手术治疗均获得满意效果.结论 在非感染期和感染初期或炎症控制期以手术治疗先天性耳前瘘管伴感染均可取得同样治疗效果,可根据不同要求的患者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前提下选择不同手术时机.尽可能做到可以以人为本的个性化治疗.  相似文献   

5.
先天性耳前瘘管由胚胎发育异常引起。本文收集了12例患者的家族系谱,均具有以下特点:男女性别患者均可以遗传给后代,后代同胞中男、女均可发病,后代的瘘管显性度大多数超过1/3,大多数单侧或双侧性瘘管患者与后代相同。表明先天性耳前瘘管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耳前瘘管合并感染期瘘管切除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6年12月诊治的耳前瘘管合并感染脓肿期患者76例,其中男39例,女37例,年龄2~43岁;均单耳发病,左29耳,右47耳。全身积极给予抗感染治疗24 h内,对所有患者同时行脓肿、瘘管及炎性组织切除术,按常规方法切开、剥离、切除瘘管至感染后肿胀脓肿形成或肉芽形成或自行破溃的病变组织,切除或刮除病变组织至正常组织明显处,减张间断缝合,消除死腔,通过随访进行疗效观察。结果76例患者中,73例患者均Ⅰ期愈合,3例患者局部皮肤轻度红肿,延迟2 d拆线。无局部感染、裂开及瘢痕等并发症,术后随访1~3年未见复发。结论耳前瘘管感染脓肿期将瘘管、脓肿及炎性组织一并切除能够达到一期愈合的目的,减少了患者二次手术、换药的痛苦,缩短了住院时间,与常规手术比较具有同样的手术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进一步了解先天性耳前瘘管的遗传特征。方法:调查近16年来收住我院的先天性耳前瘘管73例(95耳),对其中8例作系谱分析。结果:8例中的双亲之一是同患,部分同胞及子女均有可能发病,男、女患者均可传给后代,全部病例均具有家庭同一性,可存在隔代遗传现象。结论:再次肯定先天性耳前瘘管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伴外显不全。  相似文献   

8.
先天性耳前瘘管长期误诊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临床资料:病人,女,24岁。右耳后反复感染14年,曾先后在当地医院行7次手术治疗(囊肿摘除4次,脓肿切开引流3次),均未治愈。于2001年8月以耳后皮脂腺囊肿并感染入院。入院后查体:双耳廓无畸形,右耳轮脚内侧皮肤有一小孔,局部无炎症表现,挤压无溢出,外耳道无异常分泌物,鼓膜完整,听力正常。右耳后乳突尖下部可见一“脓肿”,已破溃有脓液溢出,局部皮肤溃烂,有肉芽及瘢痕组织。根据病史及查体,初步诊断为耳后脓肿(腮裂瘘管感染),经用抗菌素治疗,局部换药,2周后行手术治疗。术中从耳轮脚前瘘口注入少量美蓝液,耳后乳突尖下部皮肤做一纵向梭形切口,切除局部炎性肉芽及瘢痕组织,沿耳廓后沟将切口向上延长4cm,见皮下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探讨2%碘酊换药在先天性耳前瘘管感染治疗中减少复发的意义。方法 常规局麻下切开感染的瘘管,彻底清创后,以2%碘酊换药3天。结果 本组46例患者经上述方法治疗,伤口均一期愈合,无一例复发。结论 经过实践证明,本法治疗先天性耳前瘘管感染,效果良好,患者痛苦小,费用低,不失为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提高特殊类型先天性耳前瘘管的诊断与治愈水平。方法对3例特殊耳前瘘管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例合并先天性颞骨胆脂瘤同期手术;1例瘘管口隐蔽,术中找到瘘管口彻底切除;1例瘘管长,自耳轮脚伸入外耳道深部,后达乳突表面,行双切口彻底切除。结论先天性耳前瘘管伴有听力下降,术前有必要行颞骨CT检查;手术后是否复发取决于瘘管切除是否彻底、被波及的耳郭软骨及感染灶内的肉芽和瘢痕组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双梭形切口手术治疗儿童感染期先天性耳前瘘管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19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厦门分院收治的85例(85耳)先天性耳前瘘管感染期采用双梭形切口手术治疗患儿的临床资料,观察术后疗效。结果 85例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7~10 d,83例(83耳)一期愈合,2例二期愈合。所有患儿皮肤表面手术瘢痕均不明显,无耳廓软骨膜炎等并发症,耳廓形态无明显变化,切口愈合达美容缝合效果。术后随访6个月至2年,均无复发,治愈率100%。结论 先天性耳前瘘管感染期行双梭形切口手术治疗,方法简便,兼顾美容效果,创伤小,恢复快,术后效果满意,临床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异位颅咽管瘤(ectopic craniopharygioma)的临床诊断、手术疗效及预后,以期减少临床漏诊误诊。方法将收治的采用内镜经鼻入路手术治疗、病理确诊的3例异位颅咽管瘤患者的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手术方法以及预后情况进行总结。结果3例患者发病部位分别位于蝶窦、颞下窝1例,随访22个月,分别采用2次内镜经鼻入路手术,并行放疗后肿瘤组织恶变致全身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后鼻孔、软腭1例,术后随访18个月,未见复发;颞下窝1例,术后随访3年,未见复发。结论异位颅咽管瘤非常罕见,诊断主要依靠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测。手术切除目前仍然作为首选治疗方式,是否应行放射治疗有待商榷。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迷走神经副神经节瘤的临床特点,以提高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3例迷走神经副神经节瘤术前行影像学与专科检查后,均在全麻下行肿瘤完整切除,结合文献分析其临床表现、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案。结果迷走神经副神经节瘤极其罕见,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常表现为颈部或咽旁的无痛性肿物,早期无呛咳、声音嘶哑等迷走神经受侵犯症状,术前诊断较困难,易误诊为神经鞘瘤而影响治疗。结论CT、MRI对本病的诊断、手术方案制定有重大意义。正确选择手术径路及掌握手术技巧是手术成功及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内镜辅助经耳前颞下窝入路切除颞下窝良性肿瘤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采用内镜辅助经耳前颞下窝入路切除颞下窝良性肿瘤5例,男1例,女4例;年龄41~59岁,平均51岁。主要症状是咀嚼不适感4例,患侧头痛3例,患侧听力下降2例。主要体征为患侧颞颧部膨隆3例,其余2例无明显阳性体征。结果手术均在1.5~3.0 h内顺利完成,肿瘤完全切除。患者术后感觉患侧咀嚼无力、闭合力稍差、张口受限、术区肿胀,约2个月后基本正常。随访6~26个月,平均18个月,未发生面瘫、无颞下颌关节错位咬合、无慢性疼痛等并发症,其中1例术后12个月,仍感觉患侧下颌部麻木。切口均甲级愈合。术后病理2例为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2例为骨巨细胞瘤,1例为磷酸盐尿性间叶组织肿瘤。所有患者随访至今均无复发。结论内镜辅助经耳前颞下窝入路可以彻底切除翼外板、翼外肌下头外侧区域颞下窝上部关节区附近的一些良性肿瘤,是安全、有效、微创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感染性第三鳃裂瘘管的手术时机选择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四川省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0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9例感染性第三鳃裂瘘管患者的临床资料,9例患者均在全麻下行颈淋巴结清扫术。术中根据不同情况进行了相应的处理。结果9例患者中3例患者有明显内瘘口,6例患者未发现明显内瘘口,所有患者伤口愈合良好,无一例发生感染。术后随访6~54个月,平均24个月,术后均未复发。结论对于感染性第三腮裂瘘管的患者,手术切除瘘管组织是有效的治疗手段。术前的准确诊断,良好的手术时机选择和术中对于瘘管组织的彻底切除是提高治疗成功率以及防止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IntroductionCongenital piriform sinus fistula is a relatively rare type of disease in clinical practice, most occurring during childhood, but doctors have insufficient knowledge regarding this disease, easily misdiagnosing it.ObjectivesThis study aimed to identif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eep neck abscess due to congenital piriform sinus fistula in children.MethodsWe performed a retrospective study of 21 cases from January 2016 to August 2018 in our hospital. The onset ag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uxiliary examination and clinical treatment of the patients was summarized to analyze the diagnosis, treatment characteristics and prognosis.ResultsChildren from 11 days to 12 years-old were enrolled, with an average age of 3.5 years. Twenty patients had left congenital piriform sinus fistula and 1 had right congenital piriform sinus fistula. Cervical enhanced computed tomography imaging showed gas-liquid equilibrium or air-shadow in the abscesses in 18 cases, and neck ultrasound demonstrated gas echo in the thyroid region in 10 cases. All patients underwent low temperature plasma to seal the internal fistula and returned to the hospital for electronic laryngoscope and neck ultrasound examination at 3 months, 6 months and 1 year after the surgery. No recurrence occurred in any patient.ConclusionCongenital piriform sinus fistula is an important cause of deep neck abscess in children. The presence of purulent gas-liquid equilibrium or air shadow in cervical-enhanced computed tomography or ultrasound suggests a high possibility of the presence of an internal fistula, and endoscopic low temperature ablation can be done at the same time as the diagnostic endoscopy.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复杂先天性耳前瘘管的手术治疗方法,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 对2011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间住院治疗的复杂先天性耳前瘘管患者71例(80耳)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所有病例均于术耳感染控制后1周以上再行手术,术中均采用整块组织切除原则进行手术。术后随访3个月~5年, 78耳(97.5%)未复发,仅2耳(2.5%)术后复发并经再次手术后治愈。另有1耳(1.25%)术后第4天出现切口缝线感染,经伤口换药及抗感染治疗后治愈。 结论 合适手术时机的选择、手术界限的精准确定及病变组织的整体切除有利于彻底切除复杂先天性耳前瘘管病变并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