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5 毫秒
1.
目的:探讨FOXC1蛋白表达与复发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临床病理特征间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2例复发性乳腺癌石蜡组织中FOXC1蛋白的表达.结果:FOXC1蛋白在21例(50%)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表达,定位于胞核.FOXC1阳性表达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学分级相关(P<0.05),与复发性乳腺癌患者的耐...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和脂肪酸合成酶(FAS)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及作用机制。方法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等方法检测H-FABP和FAS在81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变化。结果H-FABP分布于浸润性导管癌的间质细胞、腺泡和导管上皮细胞,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较癌旁正常组织明显上调(P<0.05),在Ⅲ级浸润性导管癌的表达量较Ⅰ、Ⅱ级下调(P<0.05);FAS主要分布于浸润性导管癌的腺泡和导管上皮细胞,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较癌旁正常组织亦增加(P<0.05),表达量随组织学级数的变化趋势与H-FABP相同;H-FABP和FAS的表达具有明显相关性。结论H-FABP和FAS在Ⅰ、Ⅱ级浸润性导管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FOXP1和pVHL在肾透明细胞癌(CCRCC)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8例CCRCC中FOXP1和pVHL两种蛋白的表达,并对其与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等作相关性分析.结果:48例CCRCC中FOXP1阳性表达率为83.3% (40/48),其中3例呈胞膜、胞浆同时表达,9例呈胞核、胞浆同时表达,余28例仅呈胞浆表达.高级别(G3) CCRCC中FOXP1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低级别(G1、G2) CCRCC(P<0.05).FOXP1与临床分期、淋巴结有无转移无明显相关性(P>0.05).pVHL阳性表达率为52.1% (25/48),均为胞浆、胞膜表达.pVHL表达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淋巴结有无转移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9例FOXP1胞核、胞浆同时阳性的CCRCC中8例pVHL阳性,余31例FOXP1胞浆或胞膜表达的CCRCC仅17例pVHL阳性,FOXP1胞核表达与pVHL表达两者具有正相关性关系(r=0.594,P< 0.05).结论:FOXP1胞作为一种潜在的肿瘤抑制基因,在CCRCC中存在高表达,并可能参与肿瘤的发生.FOXP1胞核表达与pVHL表达的相关性提示两者可能存在某种调节机制.  相似文献   

5.
HIF-1α和MMP-2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HIF-1α和MMP-2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2例乳腺癌组织HIF-1α、MMP-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HIF-1α的阳性表达为76.9%(40/52),MMP-2的阳性表达为82.7%(43/52),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HIF-1α、MMP-2蛋白的表达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r=0.448,P<0.01)。结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HIF-1α、MMP-2蛋白高表达,且两者之间的表达强度具有等级相关性。HIF-1α蛋白可通过诱导MMP-2蛋白的表达上调,增加乳腺癌细胞的侵袭力,从而成为其促进乳腺癌浸润、转移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PS2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其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评估其作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预后判断和内分泌治疗指标的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PS2、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在57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PS2阳性表达与乳腺癌常用的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 PS2阳性表达率为42.10%(24/57),PS2阳性表达与ER、PR相关,但并不完全一致,与患者年龄、月经状况、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腋窝淋巴结状况无关。结论 PS2阳性表达可能是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内分泌治疗的合理指标,但只能是作为对ER、PR不足的补充,并不能取代ER、PR,也不能作为预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预后的一个独立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Hp感染对胃黏膜FOXP3、TGF-β1、IL-10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原位杂交和ELISA法检测Hp感染与未感染患者胃黏膜活检组织中FOXP3m RNA、TGF-β1m RNA的表达和IL-10的含量;用ELISA法检测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与Hp共培养后的TGF-β1、IL-10含量。结果 (1)Hp感染阳性患者胃黏膜组织中FOXP3m RNA、TGF-β1m RNA的阳性表达率及IL-10的含量较Hp感染阴性患者明显增高(分别为P0.05、P0.05和P0.01);(2)Hp感染阳性患者胃黏膜组织FOXP3m RNA的表达与TGF-β1m RNA和IL-10的表达呈正相关(分别为P0.05和P0.01);(3)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与Hp共培养1h后,TGF-β1及IL-10的表达量均较阴性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 Hp感染可上调胃黏膜局部CD4+CD25+FOXP3+Treg细胞,诱导胃黏膜细胞分泌TGF-β和IL-10,从而抑制胃粘膜局部免疫,促进Hp的免疫逃逸和持续性感染。  相似文献   

8.
朱文娟 《浙江医学》2023,45(18):1948-1951
目的 探讨胃癌组织中类泛素样含环指域蛋白1(UHRF1)、Yes相关蛋白1(YAP1)和叉头翼状螺旋转录因子3(FOXP3)表达及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收集2021年1至12月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经手术切除的85例胃癌患者的癌组织与配对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UHRF1、YAP1和FOXP3的阳性率。比较胃癌组织与癌旁组织及不同临床病理特征患者间UHRF1、YAP1和FOXP3的阳性率。结果 胃癌组织中UHRF1、YAP1和FOXP3阳性率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不同性别、年龄、BMI和肿瘤直径胃癌患者UHRF1、YAP1和FOXP3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意义(均P>0.05);低分化胃癌患者高于高、中分化胃癌患者,Ⅲ、Ⅳ期胃癌患者高于Ⅰ、Ⅱ期胃癌患者,淋巴结转移胃癌患者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胃癌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胃癌组织UHRF1、YAP1和FOXP3阳性率高,并与患者肿瘤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特征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检测Wnt-1诱导分泌蛋白-1 (Wnt-1 induced secreted protein-1,WISP-1)在人乳腺癌中的表达,探讨其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和免疫组化法检测WISP-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 定量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WISP-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高于癌旁正常乳腺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WISP-1 mRNA表达与肿瘤大小、分期、组织学类型、是否有淋巴结转移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有关(P<0.05),与年龄和雌、孕激素受体无关(P>0.05).WISP-1蛋白表达与肿瘤组织学类型、是否有淋巴结转移和HER-2表达有关(P<0.05),与年龄,肿瘤大小,分期和雌、孕激素受体无关(P>0.05).结论 乳腺癌组织中WISP-1表达明显升高, 在乳腺癌的浸润与转移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感染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发生发展的相关性及其与癌基因c-erbB-2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immunohistochemmistry,IHC)检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相应癌旁组织及乳腺良性增生组织石蜡标本中EB病毒核蛋白-1(EBNA-1)的表达状况,随后应用相同方法分别检测EBNA-1阳性及阴性石蜡标本癌基因c-erbB-2的表达状况。结果 8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有24例EBNA-1阳性(28.75%),相应癌旁组织及乳腺良性增生组织均为阴性,EBNA-1检出率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28.235,P〈0.001;χ^2=6.336,P=0.012)。EBNA-1阳性和EBNA-1阴性乳腺癌在年龄、组织病理学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868、0.915、0.748、0.812)。在24例EBNA-1阳性乳腺癌标本中,均有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c-erbB-2)表达,阳性率为100%;而在56例EBNA-1阴性乳腺癌标本中仅有25例表达,阳性率为44.6%,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EB病毒感染对部分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发生发展可能有影响,且可能上调患者癌基因c-erbB-2的表达,但与患者的年龄、组织病理学分级、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无关。  相似文献   

11.
Wang ZB  Zhao P  Liu M  Li XH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8):514-517
目的 探讨生物标志物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1)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生物学的特点及与预后的关系,为患者术后化疗方案选择的提示作用。方法 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ER、PR、CyclinD1蛋白的表达并随访分析患者的术后治疗情况和生存状态。结果 ER阳性率为60%,PR阳性率58%, CyclinD1阳性率55%。CyclinD1阴性者总体生存时间要短于阳性者(P=0. 0053)。CyclinD1和ER均为阳性者预后好于均为阴性者(Pdfs<0 .01, Pos<0. 01)。ER阳性者化疗后平均无瘤生存时间(55 .4个月)长于ER阴性者(35 .8个月),PR阳性表达者化疗后平均无瘤生存时间(55.4个月)长于PR阴性者(37. 8个月)。CyclinD1阴性,单独使用环磷酰胺、阿霉素、5 氟脲嘧啶(CAF)治疗的患者平均无瘤生存时间和总体生存时间均长于使用其他方案者。结论 ER、PR阳性患者的无瘤生存时间长,化疗后无瘤生存时间较长。CyclinD1阳性患者的总体生存时间长。CyclinD1为阴性,单独使用CAF组患者比使用其他化疗方案组预后更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BRCA1-asso-ciated RING domain 1(BARD1)与其相关蛋白c-erbB-2、P53、ER、PR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探讨BRAD1蛋白表达对乳腺癌诊断和治疗的意义。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56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和22例乳腺腺病中BARD1、c-erbB-2、P53、ER和PR的表达。结果:①浸润性导管癌中BARD1、c-erbB-2、P53、ER和PR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9.0%(92/156)、76.9%(120/156)、36.5%(57/156)、45.5%(71/156)和51.3%(80/156);腺病组织中各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1.0%(20/22)、13.6%(3/22)、9.1%(2/22)、72.7%(16/22)、72.7%(16/22),各蛋白在两组中的阳性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BARD1的表达与P53相关,而与c-erbB-2、ER和PR的表达无关联性。③BARD1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与肿瘤大小、临床分级和组织学分级相关。结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BARD1低表达或缺失与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及临床分级相关,BARD1检测对乳腺癌的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凋亡抑制基因Bcl-2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乳腺导管浸润癌中的表达及与各临床参数的关系.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对35例乳腺导管浸润癌患者进行检测.结果:Bcl-2和PCNA蛋白表达均为68.6%;Bcl-2表达与癌组织分级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P<0.01),与雌激素(ER)水平及5年生存期呈正相关(P<0.01),与肿物大小无关;PCNA表达与癌组织分级及肿物大小呈正相关(P<0.05),与ER水平及5年生存期呈负相关(P<0.05),与淋巴结有无转移无关;Bcl-2与PCNA表达呈负相关.结论:Bcl-2高表达、ER水平高、PCNA表达低者生存期长、预后好,Bcl-2和PCNA可作为判定乳腺导管浸润癌恶性程度及预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和原位癌中抗原呈递分子HLA-DR的表达及其与c-erbB-2表达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常规石蜡包埋的65例乳腺非特殊型浸润性导管癌(IDC)和15例导管原位癌(DCIS)中HLA-DR及c-erbB-2的表达情况.[结果]IDC中HLA-DR的阳性表达率和c-erbB-2的过表达率均显著高于DCIS(P<0.05),HLA-DR的表达水平也显著高于DCIS(P<0.05).DCIS中c-erbB-2过表达者HLA-DR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c-erbB-2低表达者(P<0.05).[结论]IDC中癌细胞可表达更多的HLA-DR分子,并且其c-erbB-2的过表达率较高.DCIS中HLA-DR与c-erbB-2均高表达者具有一定的预后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黏蛋白(MUC1、MUC2、MUC5AC和MUC6)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收集207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标本,应用组织芯片以及免疫组化等技术对黏蛋白家族成员M UC1、M UC2、M UC5AC和M UC6进行检测,并对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M UC1在89.4%的被检测病例中表达。MUC1高表达的乳腺癌病例更倾向于具有低组织学级别、雌激素受体(ER)阳性、无淋巴结转移等特点。MUC1的亚细胞定位,即胞浆伴胞膜表达与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具有相关性。MUC2的阳性率很低,仅为4.3%。MUC5AC与MUC6在患者标本中的表达率分别是42.0%和22.2%。除了MUC5AC与低级别导管癌、ER阳性有关,以及MUC6与HER-2呈正相关外,与乳腺癌其他因素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MUC1在大多数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都有表达,而MUC2、MUC5AC及MUC6的表达率则相对较低。MUC1的异位表达可能是潜在的预后不良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磷酸化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蛋白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上皮间质转化(EMT)关系密切,EMT需要降解细胞外基质(ECM),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是降解ECM和基底膜(BM)的主要执行者。本研究从EMT角度探讨磷酸化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基因与MMP-2、MMP-9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RT-PCR技术检测30例新鲜乳腺癌及癌旁组织标本的STAT3基因的表达,并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7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pSTAT3、MMP-2和MMP-9的表达,分析pSTAT3蛋白与MMP-2、MMP-9表达的关系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STAT3mRNA在乳腺癌标本中相对浓度为0.526±0.312,癌旁组织为0.197±0.161,两组间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pSTAT3、MMP-2、MMP-9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2.9%、72.8%、67.1%,明显高于正常乳腺组织19.2%、26.9%、34.6%,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均<0.05)。MMP-2、MMP-9在不同年龄、肿瘤大小、ER、PR表达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不同组织学分级、有无淋巴结转移之间,MMP-2、MMP-9表达有显著差异(P均<0.05)。结论 STAT3基因及pSTAT3与MMP-2、MMP-9表达在乳腺癌中呈正相关,STAT3基因及pSTAT3和MMP-2、MMP-9的高表达与乳腺癌的组织学分级与淋巴结转移相关,STAT3基因可能通过调节MMP-2、MMP-9的表达介导EMT从而促进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侵袭转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浸润性导管癌钼靶X线表现和C-erbB-2间的关系,评价依据导管癌钼靶X线,术前预测C-erbB-2的表达的可行性。方法:乳腺钼靶和病理证实的浸润性导管癌60例,术后大体标本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判断C-erbB-2的表达情况。把浸润性导管癌钼靶X线表现中的恶性钙化、肿块边缘的毛刺与C-erbB-2的表达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导管癌60例中,肿块伴毛刺者25例,有钙化者28例;C-erbB-2表达阳性33例,钙化组C-erbB-2的阳性率与无钙化组相比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5)。无毛刺组C-erbB-2的阳性率较毛刺组略高,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IDC中钙化性肿块和C-erbB-2有相关性,钼靶X线征像可反映C-erbB-2的表达情况。  相似文献   

18.
乳腺导管内癌和浸润性导管癌中骨桥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正常乳腺组织、乳腺导管内癌和浸润性导管癌中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OPN在正常乳腺组织、乳腺导管内癌和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正常乳腺组织、乳腺导管内癌、浸润性导管癌OPN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0/20)、20.0%(5/25)、43.1%(25/5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否家族史、不同年龄、不同原发肿瘤大小的浸润性导管癌患者间OPN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不同组织学分级、不同临床TNM分期、腋窝淋巴结转移与否患者间OPN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PN可能参与了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有利于乳腺癌的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磷酸化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pSTAT3)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上皮间质转化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7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pSTAT3、E—cadherin和Vimentin的表达,分析pSTAT3蛋白激活与E-cadherin和Vimentin表达的关系。结果pSTAT3、Vimentin及E—eadherin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4/70(62.9%)、40/70(57.1%)和70/70(100.0%)。pSTAT3表达与Vimentin表达呈正相关,与E—cadherin表达呈负相关(均P〈0.05)。Vimentin表达与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分级、淋巴结转移有关(均P〈0.05),而E—cadherin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pSTAT3、E—cadherin、Vimentin的表达与年龄、肿瘤大小及ER、PR、CerbB-2的表达无关(P〉0.05)。结论STAT3的磷酸化与E—cadherin与Vimentin表达关系密切,STAT3可能通过调节E—cadherin与vimentin的表达诱导EMT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共刺激分子PD-L1在鼻咽癌组织的表达和临床意义,以及PD-L1的表达和鼻咽癌Foxp3+淋巴细胞增多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共刺激分子PD-L1在64例鼻咽癌的肿瘤组织和20例慢性鼻咽炎组织的表达情况及Foxp3+淋巴细胞的分布。结果 PD-L1在鼻咽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67.2%,明显高于其在慢性鼻咽炎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D-L1的阳性表达与鼻咽癌病人性别、年龄、临床分期及是否转移等指标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但与鼻咽癌组织中Foxp3+淋巴细胞增加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鼻咽癌PD-L1的表达也与Foxp3+/CD8+淋巴细胞比率增加正相关(P<0.05)。结论鼻咽癌组织PD-L1在鼻咽癌组织中高表达,并与瘤内的调节性T细胞升高及CD8+细胞下降有关,其可能在鼻咽癌的发展中起到一定作用,有望成为免疫治疗的一个新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