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目的:观察自制上肢功能训练器对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康复的疗效。方法选取偏瘫患者7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n=35)和对照组(n=35),对照组在医护人员指导下进行康复运动训练,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辅以自制上肢功能训练器强化上肢功能训练。比较两组训练前后对偏瘫上肢肌力恢复得分和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评分。结果训练1,2,3个月后研究组肌力恢复的得分分别为(0.944±0.119),(1.194±0.143),(1.306±0.143)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646,2.907,3.162;P<0.05)。训练1,2,3个月后,研究组FAM评分分别为(38.7±9.66),(60.28±4.58),(63.41±2.50)分;对照组FAM评分分别为(28.97±7.79),(36.57±9.58),(51.12±5.28)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133,5.954,4.231;P<0.01)。结论在常规医护人员指导式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辅以自制的上肢功能训练器强化训练可以加快恢复偏瘫患者上肢肌力,改善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和日常生活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观察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康复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56例偏瘫上肢功能障碍患者按分层随机方法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8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肢体功能训练,对照组进行运动疗法和作业疗法训练各45min,共90min,每天1次,每周5次,6周共30次。治疗组同样进行运动疗法和作业疗法训练各30min,同时给予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30min,每天1次,每周5次,6周共30次。采用Brunnstorm分期上肢及手功能评定、简化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法及改良Barthel指数进行疗效评价,比较两组疗效。 结果:治疗前,两组在Brunnstorm分期上肢及手功能评定比较、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比较、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均具有可比性。治疗后,Brunnstorm分期上肢及手功能评定比较:治疗组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1),对照组较治疗前也均有改善(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改善均更明显(P<0.01);两组Fugl-Meyer及改良Barthel指数均较治疗前有改善(P<0.05),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能够有效促进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作业疗法在偏瘫患者上肢精细动作恢复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研究作业疗法在偏瘫上肢功能恢复中的作用。方法:对67例偏瘫患者作系统的作业治疗,在治疗前后均用Fugel-Meyer法及ADL方法评价。结果:经治疗后,上肢及手功能改善的达78%,ADL能力提高的达87%。结论:采用作业疗法中化偏瘫患者的上肢及手功能训练,能有效地改善和恢复手和上肢的各种精细协调动作提高偏瘫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进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运动再学习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常俊玲  孙波 《现代康复》2000,4(5):684-685
目的:探讨运动再学习对偏瘫患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40例偏瘫患随机分为学习组和对照组,两组患接受一般康复。以Fugl-Meyer评分法、Barthel指数进行治疗前后评定。结果:学习组上肢功能、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明显提高,上肢合并症减少;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性(P〈0.01)。结论:运动再学习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偏瘫上肢的综合能力,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本体促通技术和运动再学习诱发上肢和手运动功能训练,探讨其对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选择1998-06/2003-06辽宁省友谊医院康复科住院的脑卒中偏瘫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相同形式的本体促通技术康复治疗,但治疗组患者还接受患肢运动再学习训练。偏瘫患者上肢、腕手运动功能评定采用简式Fugl-Meyer积分法;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采用Barthel指数法。同时对上、下肢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治疗前后各评定1次。结果40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两组治疗后上肢、腕手功能评分和Barthel指数均明显高于治疗前,治疗组治疗后各项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26.18±7.01),(16.17±5.73)分;(15.06±3.49),(8.17±2.23)分;76.43±8.54,51.46±7.32]。治疗组治疗前肩痛5例,肩关节半脱位6例,肩手综合征3例,上肢屈肌痉挛6例。治疗后分别为1例,2例,0例,2例。对照组治疗前肩痛4例,肩关节半脱位7例,肩手综合征3例,上肢屈肌痉挛6例。治疗后分别为4例,5例,2例,5例。结论上肢和手运动功能训练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偏瘫患者上肢的综合能力,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运动再学习对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目的:探讨运动再学习对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40例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学习组和对照组 ,两组患者接受一般康复。以Fugl Meyer评分法、Barthel指数进行治疗前后评定。结果 :学习组上肢功能、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明显提高 ,上肢合并症减少 ;与对照组相比 ,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运动再学习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偏瘫上肢的综合能力 ,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康复卒中单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将86例脑卒中后并发肩手综合征的患者随机分为康复单元治疗组和对照组,康复单元治疗组纳入康复单元按照康复方案进行治疗,对照组进行运动训练,治疗4周后采用Brunstrom分期上肢及手功能评定、简化Fugl-Meyer量表(FMA)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在Brunstrom分期上肢及手功能评定、FMA及MBI评定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在Brunstrom分期上肢及手功能评定、FMA及MBI评定均较治疗前有改善(P<0.05),两组相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卒中单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有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偏瘫后上肢的一些电刺激治疗方法 ,包括神经肌肉电刺激、功能性电刺激和经皮神经电刺激疗法 ,并对其适用性作了简要描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本体促通技术和运动再学习诱发上肢和手运动功能训练,探讨其对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 选择1998-06/2003-06辽宁省友谊医院康复科住院的脑卒中偏瘫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相同形式的本体促通技术康复治疗,但治疗组患者还接受患肢运动再学习训练。偏瘫患者上肢、腕手运动功能评定采用简式Fugl-Meyer积分法;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采用Barthel指数法。同时对上、下肢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治疗前后各评定1次。结果 40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两组治疗后上肢、腕手功能评分和Barthel指数均明显高于治疗前,治疗组治疗后各项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26.18&;#177;7.01),(16.17&;#177;5.73)分;(15.06&;#177;3.49),(8.17&;#177;2.23)分;76.43&;#177;8.54,51.46&;#177;7.32]。治疗组治疗前肩痛5例,肩关节半脱位6例,肩手综合征3例,上肢屈肌痉挛6例。治疗后分别为1例,2例,0例,2例。对照组治疗前肩痛4例,肩关节半脱位7例,肩手综合征3例,上肢屈肌痉挛6例。治疗后分别为4例,5例,2例,5例。结论 上肢和手运动功能训练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偏瘫患者上肢的综合能力,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低频电刺激在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康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吴红瑛  范建中 《现代康复》2000,4(4):510-511
介绍了偏瘫后上肢的一些电刺激治疗方法,包括神经肌肉电刺激、功能性电刺激和经皮神经电刺激疗法,并对其适用性作了简要描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手部强化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干预(以Brunnstrom及Bobath疗法为主),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手部强化训练.分别于训练前、训练6周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上肢部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及简易上肢机能检查(STEF)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2组患者分别经6周训练后,发现观察组FMA评分[(55.82±10.44)分]、MBI评分[(60.35±10.43)分]、STEF评分[(81.12±8.95)分]及对照组FMA评分[(44.56±10.31)分]、MBI评分[(34.58±9.09)分]、STEF评分[(64.34±8.18)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上述指标均以观察组患者的改善幅度较显著,与对照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康复干预基础上辅以手部强化训练,能进一步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该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虚拟现实技术在脑卒中患者偏瘫上肢功能康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初步观察虚拟厨房上肢康复训练结合常规作业治疗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偏瘫上肢功能康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3例脑卒中恢复期偏瘫上肢功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6例)和对照组(17例).对照组接受常规作业治疗每次40min,每日1次,每周5次,共3周.治疗组接受常规作业治疗和虚拟厨房上肢康复训练各20min,每次共40min,每日1次,每周5次,共3周.其余康复治疗如运动疗法和日常生活活动训练等两组均相同.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予以FMA上肢部分(FMA-UE)、MAS上肢部分(MAS-UE)和MBI评定,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FMA-UE、MAS-UE及MBI的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治疗前、后各量表的评分差异具有显著性(P< 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FMA-UE、MBI的评分提高幅度更大(P<0.05).结论:虚拟厨房上肢康复训练结合常规康复作业治疗能更好地改善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偏瘫上肢的运动功能,更有效地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3.
偏瘫肩痛对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目的:探讨偏瘫肩痛对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和防治偏瘫肩痛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1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康复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进行临床对照研究,两组均常规进行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康复组加以运动疗法等综合康复治疗,并对每组患者在入组时和6个月后利用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进行功能评定。结果:康复肩痛组两次上肢功能评分分别为23.55±2.12、37.36±2.55(P<0.05);对照肩痛组为24.36±2.54、26.37±2.51(P>0.05),非肩痛组为25.34±2.44、48.67±2.41(P<0.05);25.78±2.31、40.11±3.30(P<0.05),入组时评分各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6个月后肩痛组和非肩痛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以及康复肩痛组和对照肩痛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肩痛的出现严重阻碍了上肢功能的恢复,规范化三级康复治疗能有效地防治偏瘫肩痛。  相似文献   

14.
康复治疗后左右侧偏瘫上肢功能恢复状况比较江静由于种种原因,有很多病人特别是基层职工,往往在康复的最佳时机得不到正规的早期康复,留下不同程度的后遗症。通常认为脑血管意外后,上肢运动功能自发性恢复发生在6个月以内;6个月以上,现代康复技术对其功能恢复较...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强化运动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符合入组标准的脑卒中住院患者3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1 h训练组、2 h训练组和3 h训练组,每组10例,各组均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上肢功能训练,训练时间分别为每天1 h、2 h和3 h,每周5d,治疗为期6周.在治疗前及治疗第2,4和6周,采用上肢Fugl-Meyer评分法(FMA)、上肢动作研究量表(ARAT)、Barthel指数(BI)进行功能评定.结果 治疗第6周,3组的FMA、ARAT、BI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提高(P<0.05).治疗第4周,3 h训练组FMA评分明显高于1 h训练组和2 h训练组(P<0.05),3 h训练组AR-AT评分明显高于1 h训练组(P<0.05);治疗第6周,3 h训练组及2 h训练组的FMA和ARAT评分明显高于1 h训练组(P<0.05);3组之间B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每天2 h和3 h、每周5 d的上肢功能强化运动治疗可以进一步提高脑卒中患者的上肢功能,效果优于每天1h上肢功能训练.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上肢康复辅助训练系统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中的效果。方法:脑卒中偏瘫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均采取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还给予上肢康复机器人辅助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月后改良Ashworth量表(MAS)、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及功能独立性评定(FIM)的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1月后肘关节M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1月后肩关节MAS评分较治疗前均下降,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2组治疗1月后FMA-UE评分较治疗前均升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与治疗前相比,2组治疗1月后FIM量表评分均明显升高(P<0.01),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应用上肢康复机器人辅助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可有效改善上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强化运动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符合入组标准的脑卒中住院患者3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1 h训练组、2 h训练组和3 h训练组,每组10例,各组均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上肢功能训练,训练时间分别为每天1 h、2 h和3 h,每周5d,治疗为期6周.在治疗前及治疗第2,4和6周,采用上肢Fugl-Meyer评分法(FMA)、上肢动作研究量表(ARAT)、Barthel指数(BI)进行功能评定.结果 治疗第6周,3组的FMA、ARAT、BI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提高(P<0.05).治疗第4周,3 h训练组FMA评分明显高于1 h训练组和2 h训练组(P<0.05),3 h训练组AR-AT评分明显高于1 h训练组(P<0.05);治疗第6周,3 h训练组及2 h训练组的FMA和ARAT评分明显高于1 h训练组(P<0.05);3组之间B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每天2 h和3 h、每周5 d的上肢功能强化运动治疗可以进一步提高脑卒中患者的上肢功能,效果优于每天1h上肢功能训练.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强化运动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符合入组标准的脑卒中住院患者3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1 h训练组、2 h训练组和3 h训练组,每组10例,各组均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上肢功能训练,训练时间分别为每天1 h、2 h和3 h,每周5d,治疗为期6周.在治疗前及治疗第2,4和6周,采用上肢Fugl-Meyer评分法(FMA)、上肢动作研究量表(ARAT)、Barthel指数(BI)进行功能评定.结果 治疗第6周,3组的FMA、ARAT、BI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提高(P<0.05).治疗第4周,3 h训练组FMA评分明显高于1 h训练组和2 h训练组(P<0.05),3 h训练组AR-AT评分明显高于1 h训练组(P<0.05);治疗第6周,3 h训练组及2 h训练组的FMA和ARAT评分明显高于1 h训练组(P<0.05);3组之间B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每天2 h和3 h、每周5 d的上肢功能强化运动治疗可以进一步提高脑卒中患者的上肢功能,效果优于每天1h上肢功能训练.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虚拟现实游戏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偏瘫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治疗组(15例)及对照组(15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物理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Wii(任天堂)虚拟现实游戏训练,对照组则辅以常规作业治疗。于治疗前、治疗2周后分别采用上肢部分Fugl-Meyer评定量表(FMA-UE)及上肢Brunnstrom分期量表对2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定,同时采用表面肌电图检测2组患者患肘最大等长屈曲、伸展时肱二头肌、三头肌积分肌电值,并计算相应的共同收缩率(CR)。 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FMA-UE评分、Brunnstrom分期评分、患肘屈曲时肱二头肌CR及患肘伸展时肱三头肌CR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发现治疗组及对照组患者FMA-UE评分[分别为(33.5±12.6)分、(30.9±15.6)分]、Brunnstrom分期评分[分别为(4.1±1.0)分、(4.0±1.2)分]、患肘屈曲时肱二头肌CR[分别为(14.6±5.7)%、(13.7±6.0)%]及患肘伸展时肱三头肌CR[分别为(27.4±8.2)%、(30.3±9.5)%]均较组内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后2组患者上述疗效指标组间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Wii虚拟现实游戏训练在促进脑卒中患者偏瘫上肢运动功能恢复以及改善患肘屈伸运动协调性方面与常规作业治疗具有相同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上肢康复机器人结合功能性电刺激对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将90例偏瘫上肢功能障碍患者按随机方法分为对照组、治疗1组和治疗2组,每组各30例,3组均给予常规肢体功能训练,治疗1组同时给予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治疗2组在进行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时加以功能性电刺激,治疗4周。治疗前后采用简化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法及改良Barthel指数进行疗效评价,比较3组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1组比对照组两项评分改善明显(P<0.05),治疗2组比对照组两项评分改善显著(P<0.01);治疗2组比治疗1组两项评分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能有效促进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复,同时结合功能性电刺激则康复疗效更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