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 分析并行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对中高危冠心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从2013年1月-2017年8月,我们采用并行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左主干病变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靶血管均做到完全再血管化,全组无死亡,未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无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结论: 并行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可以缩短中高危冠心病患者体外循环时间,减少术后监护和住院时间,减少患者住院费用。对于不适于采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的中高危患者,建议优先考虑并行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40例老年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无死亡的临床体会,比较非体外循环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和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G)后的早中期结果。方法回顾性地分析2003年9月至2006年6月连续完成的40例老年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年龄65~85岁,其中12例CCABG,28例OPCAB。结果患者无手术死亡。OPCAB组3支病变26/28,CCABG组3支病变10/12,其中1例同期室壁瘤切除,1例同期主动脉瓣置换。平均旁路移植支数为(3.4±0.8)支。患者随访率100%,随访时间1~34个月。随访期间仅有1例术后1个月剧烈活动后出现心绞痛,其他无任何症状。结论对于选择性病例,只要掌握手术适应证,OPCAB和CCABG均可以获得较满意的早中期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如何提高高危冠心病患者体外循环辅助下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手术疗效.方法 选择48例高危冠心病患者采用体外循环辅助下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男性32例,女性16例,对手术方法及围术期处理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共搭桥127支,平均2.63支.使用完全静脉桥22例,全动脉化10例.平均体外循环辅助时间55 min.5例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术后早期死亡3例(6.25%),分别为低心排综合征2例、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结论 冠状动脉搭桥术是治疗高危冠心病的有效方法.术中尽量减少体外循环时间、合理的手术设计、术中良好的心肌保护、灵活地使用体外循环辅助、积极应用IABP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和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G)后的早中期结果。方法1999年1月至2000年1月单人连续完成的OPCAB(OPCAB组)90例和CCABG(CCABG组)115例,比较其术前、术后早期及中期随访结果。结果OPCAB组无手术死亡,CCABG组手术死亡1例。OPCAB组较CCABG组三支病变比率低(59%比78%),平均旁路移植支数少(3.6±0.8比4.3±1.0),手术并发症低(9.8%比14.6%),但均无显著性差异。随访结果OPCAB组中85例得到随访,随访率(94.4%),随访时间15.65±6.76(5~28)个月;CCABG组中108例得到随访,随访率(93.9%),随访时间17.95±7.35(3~28)个月。随访期间OPCAB组和CCABG组的死亡率、心肌梗死发生率、再血管化率分别为0%和3.7%(有显著性差异,P<0.05)、1.2%和0.9%、1.2%和0.9%。结论对于选择性病例,OPCAB可以获得较满意的早中期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糖尿病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手术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作用.方法回顾分析1995年10月-2004年1月958例择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患者,其中191例并发糖尿病.糖尿病和无糖尿病患者按是否应用体外循环进一步分为四组,对四组患者术前、术后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糖尿病组应用体外循环患者手术病死率为5.6%,糖尿病组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为2.1%.结论糖尿病是影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预后的危险因素,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能显著减少糖尿病患者的手术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分析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的治疗效果和临床经验.方法 1998年3月至2004年10月,280例冠心病(CAD)患者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平均年龄63.1岁.OPCAB实施率(即OPCAB占单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百分比)为94.7%.合并瓣膜病变11例,合并室壁瘤9例.左室射血分数(LVEF)平均(47±14)%.5例急诊手术,2例术前放置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32例在常规体外循环下手术;248例采用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技术,术中改施体外循环6例.其中5例全动脉化、2例全静脉化旁路移植术.结果 平均每例远端吻合口3.31个.4例左前胸部小切口单支病变旁路移植术,其余均为正中切口、多支病变的CABG手术.死亡3例(1.07%).结论 OPCAB手术安全可行,早期效果满意,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OPCAB具备独特的技术特点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经验。方法 收集2012年1月到2015年1月期间32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行常规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G)19例,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13例。对患者手术方法、桥血管的选择及住院时间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平均搭桥3.5根,患者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无手术死亡。29例患者术后心绞痛症状完全消失,3例症状较术前减轻,住院一段时间后均痊愈出院。结论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疗效显著,手术安全性较高,近期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非体外循环下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01例临床经验体会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 :探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手术方法及手术适应证 ,并评价其初步临床结果。  方法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1996年 5月~ 1999年 12月完成非体外循环下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10 1例 ,包括经正中切口非体外循环下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OPCAB)组 76例和经胸壁小切口非体外循环下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MIDCAB)组 2 5例 ,其中 7例在胸腔镜辅助下获取内乳动脉。  结果 :OPCAB组 76例 ,旁路移植支数平均 2 .5 9支 ,无手术死亡 ,术后并发症包括 :心室颤动并使用主动脉球囊反搏1例 ,出血二次开胸 3例 ,胸部切口感染 2例 ,肺部并发症 2例 ,肾部并发症 1例 ;MIDCAB组 2 5例 ,旁路移植支数平均1.10支 ,无手术死亡 ,围术期心肌梗塞行再次旁路移植手术 1例 ,出血二次开胸 1例 ,胸部切口感染 1例。  结论 :对于选择的患者 ,非体外循环下 ,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术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患者凝血及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了2015年1~4月间82例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60例,女性22例,年龄(65.27±8.41)岁,体重(61.22±9.74)kg,通过对患者术前与术后血液血栓弹力图进行分析,记录R时间、K时间、α角、MA值、INHADP及INHAA等指标变化。结果 手术前后R时间、K时间、α角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MA值显著降低(56.6±12.1比60.8±9.7)、INHADP(61.2±17.7比30.7±12.4)及INHAA(31.6±13.9比16.9±9.8)显著增高(P<0.05)。结论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造成患者血小板损伤,影响患者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10.
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能避免因体外循环(ECC)引起的各种并发症,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心脏外科治疗中心所接受。我院从2007年2月至2009年10月,共行OPCAB手术36例,效果较满意。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