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改良式空肠造瘘配合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49例空肠造瘘患者,分成治疗组(n=32)和对照组(n=17)。治疗组行改良式空肠造瘘并给予早期肠内营养;对照组行常规空肠造瘘并在肛门排气后给予肠内营养。两组患者分别于术前1d、术后9d进行营养指标监测、免疫指标监测,并记录肛门排气时间。结果治疗组并发症少、肛门排气时间短;术后9d营养指标、免疫指标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结论改良式空肠造瘘配合早期肠内营养,可减少术后并发症、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2.
老年胃癌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老年胃癌行全胃或次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可行性及护理。方法对2005年10月~2007年10月因胃癌行全胃或次全胃切除的老年病人术中经鼻置空肠营养管术后早期予以肠内营养治疗与护理,并与肠外营养病人的治疗护理进行比较分析,观察两组的术后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并发症、营养指标(体重、前清蛋白和清蛋白)的改变情况。结果早期肠内营养组的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早于肠外营养组,术后8d前清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老年胃癌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优于肠外营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期利用肠内营养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营养状况和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以及针对肠内营养所引起的诸多并发症的护理要点。方法:将60例胃贲门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术中留置空肠营养管并给予肠内营养液)30例,对照组(未留置空肠营养管)30例,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和术后第7 d血清白蛋白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辅以合理的护理措施,可以提高胃癌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加快胃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3例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随机分为两组:23例肠内营养(EN)组和20例肠外营养(TPN)组。EN组手术后48 h内经鼻空肠营养管输注肠内营养乳剂(TPF-D)(商品名:瑞代),TPN组经颈内静脉置深静脉导管静滴,共8 d。结果EN组术后10 d体质量损失较TPN组明显减少,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平均血糖波动值降低,肛门排气时间短,相关并发症以及营养相关费用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EN支持营养疗效好,肠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少,血糖波动小,住院费用低,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胃大部切除术后空肠造瘘与鼻饲营养2种肠内营养方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新疆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2010年7月-2013年3月收治的130例行胃大部切除术的患者。其中采用鼻饲营养管进行术后肠内营养100例(鼻饲营养组),采用空肠造瘘管进行术后肠内营养30例(空肠造瘘组)。比较两组术后呼吸道、消化道症状及营养管相关并发症之间的差异。结果鼻饲营养组咳嗽、咳痰、咽部不适、腹胀腹痛、恶心呕吐及营养管堵塞发生率均高于空肠造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肺部感染、发热寒战、反流、肠瘘、脱管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鼻饲营养组肛门排气时间(46.5±9.6)h、营养管留置时间(12.0±3.7)d,空肠造瘘组肛门排气时间和营养管留置时间分别为(34.6±7.4)h、(21.0±5.8)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大部切除术中应用空肠造瘘管进行术后肠内营养较留置鼻饲营养管效果好,患者痛苦小,胃肠道功能恢复速度快,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可靠的营养方式。  相似文献   

6.
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途径及疗效。方法对59例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患者的营养状况、肠内营养支持途径及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主要通过空肠造瘘和鼻空肠管进行肠内营养。肠内喂养最早始于术后48h,平均为(5.2±1.1)d,肠内营养时间平均(12.9±6.5)d。因腹泻、腹胀不耐受而中断肠内喂养2例,因导管堵塞中断1例,无其他喂养并发症。结论全胃切除术患者术中放置导管式营养性空肠造瘘是安全、有效和廉价的营养支持途径。  相似文献   

7.
刘博 《海南医学》2014,(3):338-340
目的 探讨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行全胃切除术的胃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所有患者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术后每日行完全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直到经口进食;治疗组术中留置鼻空肠营养管,术后先行静脉营养支持,第2天开始经鼻空肠营养管滴入肠内营养制剂.观察比较两组术后肠功能恢复首次排气、排便时间;两组患者术后第1、7天的血清白蛋白和血清前白蛋白变化情况;平均住院时间及费用.结果 治疗组肠功能恢复首次排气、排便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手术后第1天血清白蛋白和血清前白蛋白水平与手术前比较均明显下降,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第7天时血清白蛋白和血清前白蛋白水平均升高,以治疗组更明显(P<0.05).治疗组平均住院时间及费用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够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改善营养状况、降低医疗费用以及缩短住院时间,是胃癌全胃切除术后的首选营养途径,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胃癌患者手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107例胃癌根治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9例):术后早期24 h经空肠营养管行肠内营养;对照组(48例):行静脉输液补充营养。观察两组患者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术后住院日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早期肠内营养组与对照组相比,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52±18)h vs (81±35h)]、首次排便时间[(73±26) h vs (102±19) h]明显提前,术后住院时间[(9.7±4.1)d vs (13.2±6.4)d]明显缩短,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切口感染并发症(1/59,1.7%)显著低于对照组(7/48,14.6%)(P<0.05);观察组术后感染总发生率(6/59,10.2%)显著低于对照组(12/48,25%)(P<0.05);总体并发症比较,观察组(14/59,23.7%)稍低于对照组(13/48,27.1%),但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胃癌患者术后早期行肠内营养支持是安全有效的,可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并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同时可以显著减少感染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用2种方法,探讨食管癌术后用鼻肠营养管行肠内营养的治疗价值.方法 将324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成肠内营养组和肠外营养组,肠内营养组经鼻肠营养管输入瑞素及流汁,肠外营养组经中心静脉输入"全合一",测定患者手术前后体重变化,观察肛门排气时间.结果 患者术后体重均下降,但肠外营养组比肠内组下降明显.肠内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提前.结论 经鼻肠营养管行肠内营养能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改善机体营养状况,营养支持费用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护理,改善病人术后早期的营养状况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分组法,将患者随机分成早期肠内营养(EEN)组和未施行肠内营养(N-EEN)组(n=38),EEN组于胃癌术后24 h经术中放置的鼻空肠管应用能全进行早期肠内营养,N-EEN组为术后静脉营养,术前、术后7 d测定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和体重、记录术后肠蠕动、排气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结果 EEN组和N-EEN组术后体重、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血清前白蛋白和白蛋白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对减轻应激、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切口愈合,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的时间对食管癌、贲门癌术后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费用及手术后住院天数的影响.方法2009年7月至2012年7月手术治疗的食管癌、贲门癌患者326例,根据临床医师的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术后6-8h肠内营养组和术后2-3天肠蠕动恢复后肠内营养对照组.术中均将鼻胃管置入空肠上段或屈氏韧带下方15cm,术后进行常规输液治疗.早期肠内营养组在术后6-8小时予以肠内营养,对照组于肠蠕动完全恢复,肛门排气后开始予以肠内营养,患者能正常地进食半流饮食后停止.对不同时间给予肠内营养病人的肛门排气时间、住院费用、手术后住院天数进行比较.结果早期肠内营养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45.1±15.6小时明显优于对照组74.2±21.6小时;住院费用试验组45450±1076元,对照组52320±1178元;患者的术后住院天数实验组7.8±2.9天,对照组9.3±3.1天.结论实验组的比对照组的数据有所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2.
早期肠内肠外营养在胃十二指肠患者术后的临床支持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胃十二指肠患者手术后早期肠内肠外营养(EEN-PN)的临床支持效果。方法:将46例胃十二指肠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EEN-PN组和全肠外营养(TPN)组,EEN-PN组于术中将肠内营养管置入空肠内,术后第1天予以肠内营养(EN),患者能较正常地口服营养液或进食半流饮食后停止;TPN组于术后进行常规输液治疗,待肠蠕动完全恢复,肛门排气后开始进食。分别于术前1d和术后7d测量患者体质量,检测血清清蛋白、血红蛋白,记录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观察术后有无吻合口漏、切口感染、腹胀、腹痛等并发症。结果:肛门排气时间EEN-PN组为(48±6)h,TPN组为(72±8)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58,P<0.05);EEN-PN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显著少于TPN组(P<0.01);EEN-PN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体质量维持等方面明显优于TPN组。结论:胃十二指肠手术后早期肠内肠外联合营养治疗安全可靠、简便易行、符合生理、肠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少、费用低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加味通腑汤联合肠内外营养对胃癌术后早期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和营养状况的改善作用。方法 将62例胃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1例。在术后常规处理基础上,对照组给予肠内外营养支持,观察组在肠内外营养支持基础上给予加味通腑汤经鼻空肠营养管滴注。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和首次排便时间,术前1 d、术后3 d和术后7 d前白蛋白(prealbumin,PA)、白蛋白(albumin,Alb)、血清总蛋白(total serum protein,TP)及血红蛋白(hemoglobin,Hb)水平,同时观察患者术后腹胀、恶心呕吐、肺部感染、腹腔感染、吻合口瘘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和首次排便时间显著缩短(P<0.05);术后3 d,两组患者PA、Alb、TP、Hb均较术前1 d显著降低(P<0.05);术后7 d,两组患者PA、Alb、TP、Hb均较术后3 d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患者PA、Alb、TP、Hb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胃癌术后早期肠内外营养支持联合加味通腑汤小肠内滴注,可以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改善营养状况,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营养支持方式对高龄结直肠癌病人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56例65岁以上高龄结直肠癌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病人给予肠外营养,观察组术后24 h内给予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互补。比较2组病人术前及术后7 d尿素氮、血清总蛋白(TP)、血清白蛋白(Alb)和血浆前白蛋白的变化及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和住院期间营养费用。结果:术后7 d观察组血清TP和Alb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且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和住院期间营养费用均少于对照组(P<0.01);2组术后Pa和并发症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给予肠内营养可以提高血清TP和Alb水平,加快排气,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期间营养费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在术后并发症以及医学经济学方面的差异。方法对2003年9月至2005年12月我院普通外科住院的164名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术后进行营养支持干预,其中84例(EN组)采用术后早期肠内营养(24—48h内),80例(TPN组)采用肠外营养治疗,分别比较两组患者术后7—10d的营养指标变化、肛门排气、胃排空恢复时问、术后住院日和总住院费、并发症发生率。结果EN组术后第7天血清前白蛋白(309±49)mg/L,高于TPN组的(277±46)mg/L(P〈0.05)。EN组肛门排气时间、胃排空恢复时间、平均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54±17)h、(7.1±2.8)h和(18±6)d,均显著低于TPN组的(75±15)h(P〈0.05)、(13.1±6.7)h(P〈0.01)和(21±4)d(P〈0.05)。EN组的营养支持并发症发生率和总住院费分别是19.0%和16376.60元,显著低于TPN组37.5%和23748.50元(P〈0.01)。结论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术后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比单纯肠外营养安全可靠、简便,更符合正常生理状态,对胃肠功能恢复有利,且相关并发症少,费用更低廉。  相似文献   

16.
液囊空肠管在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使用液囊空肠管在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安全性、可行性及临床作用。方法:选择胃癌根治性手术86例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EN)46例,肠外营养(PN)40例。EN组通过液囊空肠管术后24h开始肠内营养,PN组给予静脉营养。检测手术前后营养状况、免疫指标及观察临床表现。结果:术后EN组血清前蛋白、转铁蛋白、IgA、IgG、IgM及CD3、CD4/CD8较PN组上升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肛门排气时间EN组比PN组早(P〈0.05) 术后住院时间EN组较PN组短(P〈0.05) 并发症及营养治疗费用EN组较PN组少(P〈0.01)。结论:胃癌术后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改善营养代谢、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术后住院日、减轻营养治疗费用,液囊空肠管应用有安全、无并发症及便于护理优点。  相似文献   

17.
张静  何若冲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2):45-46,49
目的评价空肠造口装置营养支持在上消化道大手术后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60例上消化道大手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留置空肠造口与鼻空肠营养管进行肠内营养,观察术后两组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术后营养的指标优于对照组,除排气时间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空肠造口穿刺装置的营养支持在上消化道手术后能明显地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与留置鼻空肠营养管相比,胃肠功能恢复更快、并发症更少,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郭志蕾 《基层医学论坛》2014,(27):3633-3634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应用不同途径肠内营养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120例食管癌术后患者,按照肠内营养的不同方式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应用空肠造瘘置管,对照组应用鼻十二指肠置管,分析对比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下床活动时间。结果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性(P〈0.05),研究组下床时间显著缩短(P〈0.05)。结论空肠造瘘置管实施肠内营养临床效果明显,安全性高,患者下床活动时间缩短,并发症降低。  相似文献   

19.
龙军成  黄世英   《中国医学工程》2012,(4):161+163-161,163
目的为食管癌术后患者寻求一种能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提高治愈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最佳营养支持方法。方法将109例食管癌患者采用回顾性分组法分为第1组(N=35),第2组(N=36),第三组(N=38),对三组患者不同的营养支持方法进行观察并比较并发症发生和痊愈情况。结果第三组采用经鼻空肠内管饲早期肠内营养的食管癌术后患者均于术后10d内痊愈出院,无并发症发生,早于肠外营养或空肠造瘘术肠内营养5-10d。结论食管癌术后患者经鼻留置空肠营养管早期肠内管饲,充分的营养供给,是避免术后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保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胃肠道肿瘤术后早期应用谷氨酰胺强化的肠内营养的可行性、安全性和对营养及免疫的影响.方法67例胃肠道肿瘤病人,随机分为谷氨酰胺强化肠内营养组(GLN组,n=35)和常规肠内营养组(EN组,n=32).GLN组术后18 h内经鼻空肠管输注谷氨酰胺强化肠内营养液,对照组术后48~72 h后输注普通肠内营养液,两组热卡、氮量相同.比较术前1 d、术后7 d体重、总蛋白、清蛋白、前清蛋白、转铁蛋白,IgG、IgM、IgA、CD4、CD8、CD4/CD8的变化以及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天数和费用.结果无死亡及严重并发症病例,GLN组体重,前清蛋白水平,IgA、CD4、CD4/CD8水平明显升高(P<0.05),术后肛门排气和住院时间缩短,住院费用降低(P<0.05).结论胃肠肿瘤术后早期谷氨酰胺强化肠内营养是安全有效的,有利于胃肠功能的恢复减少住院时间和费用,对改善患者机体的营养及免疫状况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