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在脑功能区病变手术中联合应用神经电生理监测和B超的价值。方法对22例大脑功能区及其附近的皮质下占位病变,采用术中实时超声定位病变的解剖边界,在全凭静脉麻醉下结合体感诱发电位波形翻转(SEP-PR)、直接皮层电刺激(DCES)确定功能区边界,根据病变与功能区的关系切除病变。结果 22例病变均成功实施了术中超声定位和神经电生理监测,全组脑功能区皮层结构得到保护,10例因超声的实时监测而避免或减少了病变的残留。术后Karnofsky生活状态量表(KPS)评分较术前提高。结论神经电生理监测和实时B超是脑功能区病变手术中安全、方便、实用的辅助技术,全凭静脉麻醉下联合应用可以提高大脑功能区病变的切除率和减少术后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2.
随着技术的进步,现代神经外科已进入微创时代。在切除大脑中央区病灶的手术中,虽然神经导航可进行病灶的定位和导向以及中央沟的初步定位,但要最大限度地保护皮质运动和感觉区的功能仍显不足。近几年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的发展为解决这一难题带来希望。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B超及神经电生理监测在中央区病变切除术中的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中央区病变患者的病例资料,术中均联合应用B超及神经电生理监测。行神经电生理监测确定脑中央沟位置,根据B超显示肿瘤位置、大小、血运及周边血流情况,指导手术入路设计,显微镜下切除病灶,术后即时行彩超复查。 结果 36例均行神经电生理监测,均在术中超声定位引导下进行显微手术切除。术后MRI显示,病变切除程度满意,神经上皮性肿瘤12例中,全切除9例,次全切除3例; 非神经上皮性肿瘤24例均全切除。全组无手术死亡病例,患者术后一般情况均得到改善,术前肌力下降的15例患者均较术前明显恢复,手术疗效满意。 结论 术中联合应用B超及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有利于大脑中央区病变的切除,减少脑组织损伤,且简单便捷、安全有效、费用较低。  相似文献   

4.
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在功能区胶质瘤术中定位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胶质瘤病人的生存期及生存质量与手术切除程度密切相关.大脑功能区(语言、运动和感觉功能密切相关的皮质和皮质下通路)胶质瘤的手术治疗是神经外科的一个难题,其主要矛盾是病灶切除程度与神经功能的取舍.近年来随着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促进了脑功能区胶质瘤手术模式由解剖学向解剖一功能的转变,本文就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在功能区胶质瘤术中定位的应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马书伟  郑广顺  栾晓祖 《重庆医学》2012,41(14):1417-1418,1458
目的评估功能区胶质瘤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IONM)的意义。方法选择2006年7月至2008年5月该院收治经影像学诊断确诊的胶质瘤患者48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4例。A组手术在没有IONM的条件下进行;B组患者术中联合应用体感诱发电位(SEP)和直接皮层单极电刺激定位中央区,比较两组患者的肿瘤切除程度、生存时间、术前和术后的Karnofsky评分及运动功能。结果 A组肿瘤全切19例(79.2%)、次全切5例(20.8%),B组肿瘤全切18例(75.0%)、次全切6例(25.0)。结论功能区的胶质瘤手术时行IONM能够增加手术安全性。IONM对生存时间和切除程度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诱发电位和皮层脑电监测技术对功能区继发性癫痫外科手术的指导作用。方法:对14例中央区病变的继发性癫痫患者在术中行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o—SEP)及皮层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EP)检查以定位脑功能区;皮层脑电图(ECoG)监测界定致痫灶皮层区域。结景:14例均通过Co—SEP位相倒置界定中央沟位置,并电刺激中央前回,分别于口轮匝肌、大鱼际肌、小鱼际肌及趾短屈肌处引出MEP,以此指导的手术在切除病变及致痫组织时避开中央区的损害;并在ECoG监测下指导病灶周围致痫区皮层的手术治疗。术后观察1-2周,患者癫痫发作均较前明显减少或消失;2/14例(14.29%)术后出现一过性失语或肢体无力,余病例无神经功能障碍。结论:术中联合应用Co—SEP、MEP和ECoG监测指导重要脑功能区继发性癫痫手术是安全有效的,可为手术提供成功的保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在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的指导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对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共54例椎间孔镜下微创椎间盘摘除手术病例,所有病例术前、术后均进行神经电生理监测,包括体感诱发电位、运动诱发电位、双下肢神经传导速度监测等,术中监测为实时监测,包括体感诱发电位、运动诱发电位和相应节段的肌电图,通过对比术前、术中、术后体感诱发电位(N20)和运动诱发电位(P40)潜伏期,对比下肢神经传导速度,评估神经损伤程度;探讨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在椎间孔镜微创手术中的作用。结果 54例手术病例中,通过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发现术中神经损伤1例,术中因操作困难改为开放手术。通过神经监测发现神经根受牵拉提醒术者谨慎操作避免神经损伤14例。术前与术后体感诱发电位、运动诱发电位潜伏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对椎间孔镜下微创椎间盘摘除手术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初步探讨全麻唤醒状态下精确定位切除额叶功能区致痫灶的方法。为外伤性迟发性癫痫的微侵袭外科手术提供经验。方法:对8例明确由额叶功能区病灶引起的外伤性迟发性癫痫病人进行气管(或喉罩)插管、全麻下神经导航解剖定位开颅,术中麻醉唤醒,在清醒状态下,通过皮质脑电图及皮质电刺激等方法进行额叶运动区和(或)语言区定位,在保护脑功能区的前提下切除致病灶,然后在全麻下关颅。结果:8例病人均顺利经过气管(或喉罩)插管下全麻一术中唤窿一再全麻手术过程,唤醒后额叶功能区均采用神经电生理技术得到精确定位,额叶致痫灶得到最大程度切除,无明显的术后神经功能障碍发生,外伤性癫痫得以治愈或显著改善。无手术并发症,病人术后无痛苦回忆。结论:全麻唤醒状态下进行皮质脑电图及皮质电刺激定位额叶功能区手术有助于安全准确地切除致痫灶,提高外伤性迟发性癫痫病人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神经电生理和微血管多普勒超声(MDU)联合监测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的应用价值和意义。方法颅内动脉瘤患者40例,共45个动脉瘤,在术中常规行头皮脑电图(EEG)、体感诱发电位(SSEP)、运动诱发电位(MEP)监测和夹闭动脉瘤前后行MDU以监测载瘤动脉和邻近血管血流动力学变化,将术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与术中监测的变化作前瞻性研究。结果术后恢复良好35例,暂时性偏瘫3例。永久性偏瘫2例。术中SSEP变化4例,MEP变化7例,EEG变化2例,MDU发现血流异常9例.其中MDU与诱发电位(EP)均出现变化6例,在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未发现明显变化而MDU发现血流异常3例,另2例MDU正常而MEP出现变化。术中联合监测无变化或虽有变化但干预后恢复者术后神经功能良好。结论在颅内动脉瘤术中神经电生理和MDU联合监测的变化与神经功能状况具有良好的关联性。神经电生理在监测皮质、皮质下缺血和脑功能损害方面优于MDU,MDU在检测血管血流动力学方面优于神经电生理。神经电生理和MDU能相互弥补不足。二者联合监测可最大限度地减少动脉瘤手术并发症,提高手术质量。  相似文献   

10.
李传勇 《吉林医学》2014,(23):5202-5202
目的:探讨术中全身麻醉唤醒下定位切除脑功能区病变的安全性及可行分析,为临床脑部微创手术提供指导。方法:选择5例脑功能区占位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行喉罩插管,并于全身麻醉状态下采用神经导航开颅,术中麻醉唤醒患者,在患者意识清晰状态下采用皮质电刺激及诱发电位法对患者脑功能进行定位,将病变部位切除,并于全身麻醉状态下关闭颅室。结果: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患者术后均无出现神经功能障碍,术后无痛苦回忆,无出现并发症。术后对患者随访1年,患者恢复良好。结论:全身麻醉唤醒状态下对脑部占位病变患者采用皮质诱发电位及皮质电刺激定位脑功能区能有效切除脑功能区域,提高手术成功率及患者术后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系统结合脑沟入路手术技术治疗大脑中央区病变的操作规范.方法选择40例大脑中央区病变患者,其中胶质瘤16例,海绵状血管瘤16例,动静脉畸形3例,转移癌3例,炎性肉芽肿2例;以磁共振(MR)扫描为影像资料源,术中采用神经导航系统(Stealth Station系统,BrainLab系统)辅助定位,结合脑沟入路的操作技术完成对上述病例的手术治疗;术后全部病例均行影像学复查(包括CT、MR、DSA),并记录术后新发主要并发症(运动障碍、感觉障碍及语言障碍)及恢复情况.结果39例病变全切除,1例近全切除.新发神经功能障碍3例,其中运动障碍2例,出院时完全恢复;感觉障碍1例,出院时尚未恢复.本组无死亡者.结论对照以往传统手术的治疗效果,神经导航辅助下脑沟入路治疗大脑中央区病变可明显提高手术全切除率,降低术后运动、感觉及语言功能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作为此部位病变的手术操作规范而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12.
Since the sensorimotor cortex is in the centralregion of the human brain, surgery within this areahas always caused severe complications, even threatto life. Recently with improvement of living stand-ard, the patients desire for more life quality post-op-eratively. Therefore we must locate and monitor pa-tients with intracranial lesions near or in the centralarea by preferable technique to reduce post-operativecomplications. Atotal of ten patients with intracranialtumors in the central area we…  相似文献   

13.
Background Neurophysiologic monitoring during surgery is to prevent permanent neurological injury resulting from surgical manipulation. To improve the accuracy and sensitivity of intraoperative neuromonitoring, combined monitoring of transcrani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 motor evoked potentials (TES-MEPs), 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 (SSEPs) and brainstem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s (BAEPs) was attempted in microsurgery for lesions adjacent to the brainstem and intracranial aneurysms.Methods Monitoring of combined TES-MEPs with SSEPs was attempted in 68 consecutive patients with lesions adjacent to the brainstem as well as intracranial aneurysms. Among them, 31 patients (31 operations, 28 of posterior cranial fossa tumors, 3 of posterior circulation aneurysms) were also subjected to monitoring of BAEPs. The correlation of monitoring results and clinical outcome was studied prospectively.Results Combined monitoring of evoked potentials (EPs) was done in 64 (94.1%) of the 68 patients. MEPs monitoring was impossible for 4 patients (5.9%). No complication was observed during the combined monitoring in all the patients. In 45 (66.2%) of the 68 patients, EPs were stable, and they were neurologically intact. Motor dysfunction was detected by MEPs in 8 patients, SSEPs in 5, and BAEPs in 4, respectively. Conclusions A close relationship exists between postoperative motor function and the results of TES-MEPs monitoring. TES-MEPs are superior to SSEPs and BAEPs in detecting motor dysfunction, but combined EPs serve as a safe, effective and invasive method for intraoperative monitoring of the function of the motor nervous system. Monitoring of combined EPs during microsurgery for lesions adjacent to the brainstem and intracranial aneurysms may detect potentially hazardous maneuvers and improve the safety of subsequent procedures.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体感诱发电位(SEP)、运动诱发电位(MEP)在脊髓髓内病变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2例脊髓髓内病变切除术患者术中采用SEP及MEP进行动态监测.结果 与术前预警电位比较,患者术中SEP及MEP波幅多有降低(P<0.05),仅有6例SEP潜伏期延长,其余均没有明显改变;术毕SEP及MEP波幅均有所升高,...  相似文献   

15.
功能磁共振与神经导航融合定位和保护脑功能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功能磁共振影像(fMRI)与神经导航系统进行图像融合定位和保护脑功能的应用价值,论证病变至功能区的最近距离与手术后神经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对20例位于或靠近脑功能区的颅内病变患者,手术前进行基于血氧水平依赖(BOLD)的脑功能磁共振检测(包括语言功能、视觉功能、肢体运动和舌运动功能),将激活功能区图像输入神经导航系统,进行图像融合,手术前注册、校正,在fMRI影像导航下进行微创神经外科手术。结果20例患者功能磁共振影像与神经导航系统图像融合、注册顺利,术中准确定位颅内病变与脑功能区(除1例病例因注册后肿瘤卒中,术中出现导航漂移现象,术中超声予以矫正)。病变近全切除2例,全切除18例。20例患者中,4例患者手术后出现新神经功能障碍,2例患者术后3个月复查已恢复,术后随访3个月至1年,手术致残率10.0%,无手术死亡。4例手术后出现新神经功能障碍者病变位于功能区,14例病变至功能区最近距离〉10mm。11例患者在阅读汉字时出现广泛的激活,语言区位于左半球额中回第9区和颞叶第46区,视觉系统17—19区。结论fMRI导航为微创神经外科手术提供直观准确的功能区判定方法,保护脑功能,减少手术并发症。对于中国人语言功能区病变的微创神经外科手术尤有帮助。病变至功能区最近距离〉10mm,手术全切除病变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脊柱手术术中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ortical 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CSEP)监护波形分析,了解其变化规律,制定合理的基准和报警标准,降低监护过程中脊髓损伤预报的假阳性事件,提高脊髓监护的可靠性。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不同类型的脊柱手术术中脊髓监护,将监护期分为预测试期、调整期、重点监护期、报警期,对应基准分别为I期、Ⅱ期、Ⅲ期、Ⅳ期基准,分析诸期的基准特点,由此决定报警标准。按有无神经功能缺陷将76例患者分为A、B两组,对比两组脊髓监护的假阳性率;结果四期基准报警率之间有显著性差异,Ⅳ期基准的报警符合率最高。A与B两组的假阳性率之间有显著性差异,A组假阳性率高于B组;结论术前有神经缺陷较无神经缺陷的脊柱疾患,CSEP假阳性率高,应尽量采用联合监护;报警标准和基准要因时而异、综合分析,不可教条化。  相似文献   

17.
脑梗死病人体感诱发电位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体感诱发电位(SEP)在脑梗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SEP对138例脑梗死患者进行检查健、患侧的P15、P25、P40。结果:SEP异常程度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P<0.01)。SEP与治疗效果有关联(P<0.05)。结论:SEP客观反映脑梗死患者中枢感觉传导通路功能受损情况,并帮助预测其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联合术中实时超声在视觉功能区附近病变切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导航联合术中超声在37例视觉功能区附近病变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人于术前进行导航序列影像采集,借助神经导航系统工作站,重建病灶与视辐射的三维图像位置,以此制定出个体化手术方案。术中联合实时超声避开视觉功能区切除肿瘤。结果肿瘤全切30例,7例大部分切除,34例术后视力视野与术前无明显变化,3例出现一过性加重,给予积极治疗后视力恢复术前水平。术后2周行KPS评分,100分36例,90分1例。结论对于视觉功能区病变神经导航可在术前制定个体化手术方案,结合术中实时超声扫描获得的实时信息引导颅内手术进程,提高了视觉功能区病变外科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实现最大程度保护脑功能的同时最大范围切除肿瘤组织。  相似文献   

19.
李海涛  师艺峰  熊海兵  石全红 《重庆医学》2012,41(14):1372-1374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联合术中超声及唤醒在功能区神经胶质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5月该院神经导航联合术中超声及唤醒在27例功能区胶质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肿瘤全切22例,大部分切除5例。术后出现感觉性失语2例,单侧肢体瘫痪5例,经过术后常规治疗护理,均好转出院。结论对于重要功能区神经胶质瘤,神经导航可在术前精确定位,设计最佳手术路线,术中超声与术中唤醒可判断出病灶与正常脑组织以及功能区的分界,实现最大限度地切除肿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