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血栓形成前状态(PTS)分子标志物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关系。方法:选择OSAHS患者56例和健康体检者28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血小板颗粒膜蛋白-140(GMP-140)、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 WF)和抗凝血酶(AT)水平,采用底物发光法测定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和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水平;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结果:OSAHS组血清GMP-140、v WF、Fbg、PAI-1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AT、t-PA水平低于对照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高于对照组(P均0.05)。血清GMP-140、v WF、Fbg、PAI-1水平与IMT呈正相关(r=0.507,0.411,0.392和0.458,均P0.05)。血清AT、t-PA水平与IMT呈负相关(r=-0.401,-0.367,均P0.05)。OSAHS患者GMP-140、v WF、t-PA水平与IMT成线性回归关系。结论:OSAHS患者存在着明显的PTS,同时颈动脉内膜增厚明显,PTS是导致患者颈动脉内膜增厚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不稳定性心绞痛(UAP)合并糖尿病(DM)患者体内血栓形成前状态分子标志物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1月~2016年9月于海南省人民医院住院的40例UAP合并DM患者(合并症组),40例UAP患者(UAP组),40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分别测定各组体内假性血友病因子(vWF)、纤溶酶原(Plg)、抗凝血酶Ⅲ(ATⅢ)、Ⅷ因子相关抗原(Ⅷ:Ag)、血小板颗粒膜蛋白-140(GMP-140),蛋白C(PC),Ⅱ因子活性(FⅡa)、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D-二聚体(D-dimer)、血栓素B2(TXB2)。结果合并症组vWF,Ⅷ:Ag,GMP-140,FⅡa,PAI-1,D-Dimer,TXB2水平与UAP组以及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P0.05),而ATⅢ,PC,t-PA水平与UAP组以及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UAP组vWF,Ⅷ:Ag,GMP-140,FⅡa,PAI-1,D-Dimer,TXB2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P0.05),而UAP组ATⅢ,PC,t-PA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AP合并DM患者体内存在更明显的止凝血分子标志物水平的变化,可能是影响其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栓前状态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栓前状态(PTS)分子标志物的变化及其易并发血栓性疾病的机制。方法 测定100例老年EH患者及100例老年健康对照者的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纤维蛋白原(Fg)、凝血酶原片段1+2(F1+2)的含量,抗凝血酶(AT)、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的活性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并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结果 老年EH病人血浆vWF、GMP-140、Fg、F1+2含量、PAI-1活性、血黏度较对照组均明显升高,而AT、t-PA活性均明显下降(P〈0.01)。随着血压水平升高,PTS标志物水平变化越明显。结论 PTS与老年EH患者的病情发展及血栓性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高血压病患者血栓前状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通过观察高血压病患者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的变化,探讨其易并发血栓性疾病的机制,为临床早期诊治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对山东省血栓病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山东省交通医院2000-04~2004-05的1000例高血压病患者及100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浆血栓前状态(PTS)分子标志物进行检测,包括: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11-去氢血栓烷B2(11-DH-TXB2)、纤维蛋白原(FIB)、抗凝血酶(AT);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1)的活性水平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并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血压病患者的血浆vWF、GMP-140、11-DH-TXB2、FIB含量,PAI-1活性及血黏度均明显升高,而AT含量、t-PA活性均明显下降,差异极其显著(P<0·01)。随着血压升高,PTS标志物变化越显著(P<0·05)。结论高血压病患者存在PTS,PTS与其病情进展、血栓性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瑞舒伐他汀对血脂正常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合并高血压患者血栓前状态的影响.方法 血脂正常的OSAS合并高血压患者75例,随机分成瑞舒伐他汀组40例,常规治疗组35例,另选取25名门诊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1)及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WF)、血小板颗粒膜蛋白(GMP-140)、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的水平变化.结果 ①治疗前两组OSAS合并高血压患者NO、t-PA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T-1、vWF、GMP-140、PAI-1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治疗后瑞舒伐他汀组及常规治疗组NO、t-PA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瑞舒伐他汀组NO、t-PA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后瑞舒伐他汀组及常规治疗组ET-1及vWF、GMP-140、PAI-1均较治疗前降低,瑞舒伐他汀组ET-1、vWF,GMP-140低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于血脂正常的OSAS合并高血压患者,瑞舒伐他汀可通过提高血浆NO、t-PA浓度和降低ET-1、vWF、GMP-140、PAI-1浓度等非调脂机制改善血栓前状态.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血浆内脂素水平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关系.方法 选择OSAHS患者62例和对照者3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内脂素水平,同时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结果 OSAHS患者血浆内脂素水平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均高于对照组(P均<0.01).OSASH患者血浆内脂素水平与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呈正相关(r=0.541,P<0.01),与LSaO2和MSaO2均呈负相关(r分别为-0.502和-0.459,P均<0.01).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AHI呈正相关(r=0.496,P<0.01),与LSaO2和MSaO2均呈负相关(r分别为-0.448和-0.511,P均<0.01).内脂素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呈正相关(r =0.537,P<0.01).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AHI、MSaO2和血浆内脂素水平呈线性回归关系.结论 OSAHS患者存在血浆内脂素水平升高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增厚,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低氧密切相关;内脂素是导致患者颈动脉内膜增厚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栓前状态者(PTS)在脑血管病高危人群防治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凝固法检测4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和25名正常者(对照组)外周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和纤维蛋白原(Fg)的水平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高血压组血浆GMP-140,Fg,PAI-1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t-PA较正常对照组下降(P<0.01)。结论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存在PTS,降压的同时给予抗凝、降低血液黏稠度治疗可能会降低其血栓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依那普利叶酸片对"H型"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凝血-纤溶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6月—2013年8月我院就诊的"H型"高血压患者786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依那普利叶酸治疗组(依那普利叶酸10 mg∶0.8 mg/次,1次/d)391例和依那普利治疗组(依那普利10 mg/次,1次/d)395例,疗程均为24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2个月和24个月同型半胱氨酸(Hcy)、IMT以及相关凝血-纤溶指标〔包括血浆纤维蛋白原(Fg)、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抗凝血酶Ⅲ抗原(AT-ⅢAg)、D-二聚体(D-D)、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抗原(t-PA Ag)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的变化。结果治疗12个月和24个月,依那普利叶酸治疗组Hcy、IMT、D-D、PAI-1及IMT低于依那普利治疗组(P0.05),t-PA Ag高于依那普利治疗组(P0.05)。结论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H型"高血压,在降Hcy的同时能明显抑制IMT增厚,改善部分凝血-纤溶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H型高血压患者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中的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WF)、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以及纤维蛋白原(FIB)的变化,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连续选取120例H型高血压患者为观察组,以同期住院的60例同型半胱氨酸(Hcy)正常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对照组,30例体检健康者为空白对照组.检测3组入选者血浆vWF、GMP-140、PAI-1、FIB,并予以比较、分析.结果 从观察组到对照组、空白对照组,受试者血浆vWF 、GMP-140、PAI-1、FIB依次降低,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H型高血压患者可能具有更高的血栓形成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与冠状动脉狭窄性病变的关系。方法选择2007—2012年在航空总医院和南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高血压患者172例,根据Phillipson EA标准分为OSAHS阳性组和OSAHS阴性组,每组86例。比较两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支数、Gensini积分、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血清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PAI-1)、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内皮素1(ET-1)水平。结果 OSAHS阴性组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冠心病49例(OSAHS阴性合并冠心病组),OSAHS阳性组患者确诊冠心病67例(OSAHS阳性合并冠心病组),OSAHS阳性组患者冠心病发生率高于OSAHS阴性组。OSAHS阳性合并冠心病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重于OSAHS阴性合并冠心病组,Gensini积分大于OSAHS阴性合并冠心病组(P0.01)。OSAHS阳性组患者颈动脉IMT大于OSAHS阴性组,血清PAI-1、ICAM-1、ET-1水平高于OSAHS阴性组(P0.01)。结论高血压合并OSAHS患者冠心病发生率较高,合并冠心病者冠状动脉狭窄性病变程度较重,炎性反应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检测38例急性脑梗死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DVT)患者与50例健康人的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P-选择素(GMP-140)、凝血酶原片段1+2(F1+2)、总蛋白S(PS)水平及抗凝血酶(AT)、蛋白C(PC)、纤溶酶原(Plg)、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PAI-1)活性.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脑梗死急性期并发LDVT患者的vWF、GMP-140、F1+2水平、PAI-1活性均明显升高,而总PS水平、AT、PC、Plg活性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认为脑梗死急性期并发LDVT患者存在明显的高凝状态和较低的抗凝、纤溶活性,临床工作中应及早应用必要的抗凝药物,防止LDVT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血栓前状态及抗凝干预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的血栓前状态,并观察低分子肝素钙的治疗效果.方法 住院的AECOP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抗凝组.对照组给予AECOPD常规治疗,抗凝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6 000 IU/d,7~10 d.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后测定血流变指标、血小板颗粒膜蛋白140(GMP-140)、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1)和动脉血气等指标.结果 抗凝组患者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变形指数(EDI)较治疗前明显降低,红细胞聚集指数(EAI)明显升高(P<0.01);抗凝组患者治疗后各血流变指标改善程度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凝组患者治疗后GMP-140、vwF、PAI-1较治疗前明显降低.t-PA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抗凝组患者治疗后各指标改善程度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抗凝组患者动脉血氧分压(PaO2)较对照组升高(P<0.05).AECOPD患者PaO2变化与GMP-140、vWF、PAI的变化呈显著负相关(r=-0.570、-0.909、-0.915,P<0.05),与t-PA的变化呈显著正相关(r=0.625,P<0.05).抗凝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住院AECOPD患者存在凝血一纤溶功能异常及血栓前状态,加用低分子肝素钙抗凝治疗,可纠正其血液高凝状态及异常的凝血功能,更好的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3.
朱敖  吕荣  沈昊  陆洁  周蕾 《实用老年医学》2014,(11):918-920,924
目的:探讨老年人血清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 oxLDL)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CA?IMT)的相关性,判断血清oxLDL水平升高与老年人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的关系。方法吴江区第一人民医院2013年10月至2014年2月行颈部动脉血管超声检查的住院老年患者217例,根据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结果分为正常组113例,CA?IMT增厚组104例,同时记录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并检测血脂和oxLDL水平,进行危险因素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老年人CA?IMT增厚组血清oxLDL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 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血清oxLDL回归系数最高( OR=2?911,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oxLDL水平与CA?IMT显著相关( r=0?762, P<0?01)。结论老年人血清oxLDL水平是CA?IMT增厚的较强危险因素,与CA?IMT厚度有着较高的相关性,具有一定的临床提示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老年高血压并发脑梗死患者凝血、抗凝、纤溶系统分子标志物指标的变化及意义,为临床早期诊断治疗提供客观依据。方法检测10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100例老年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及100例健康老年对照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vWF:Ag)、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纤维蛋白原(FIB)的含量及抗凝血酶(AT)、蛋白S(PS)、蛋白C(PC)、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1)的活性,并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老年高血压患者、老年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血浆vWF:Ag、GMP-140、FIB含量、PAI-1活性均明显升高,而AT、PS、PC、t-PA活性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存在明显的凝血、抗凝及纤溶功能失衡,这与其病情进展及脑梗死的发生密切相关,早期防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纤溶活性因子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rotid atherosclerosis,CAS)的关系.将91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颈动脉超声内膜中层厚度分为4组并设健康对照组,分析CAS程度与血浆t-PA、PAI-1水平的关系.结果显示CAS程度与t-PA水平呈明显负相关(r=-0.723,P<0.01),与PAI-1水平均呈明显正相关(r=0.851,P<0.01).提示2型糖尿病患者纤溶功能异常可能参与了大血管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血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对氧磷脂酶1(PON-1)和脂蛋白(a)[Lp(a)]在高血压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与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的高血压患者244例为研究组,选取同期健康者80人为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按照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分为IMT正常组、IMT增厚组以及颈动脉斑块形成组。检测和比较各组间基本资料以及血清vWF、PON-1、Lp(a)水平。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血清vWF、Lp(a)水平高于对照组,而PON-1水平低于对照组(均P0.05)。不同IMT分组患者血清vWF、PON-1、L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vWF(OR 1.898,95%CI 1.354~2.845)、Lp(a)(OR 3.873,95%CI 2.109~7.111)是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而PON-1(OR 0.090,95%CI 0.011~0.707)是保护因素(均P0.05)。结论在高血压患者中,高水平的vWF、Lp(a)是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而PON-1是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7.
李立宇 《山东医药》2008,48(13):40-41
选择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24例,健康体检者36例作对照,采用ELISA法测定两组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1)、D-二聚体(D-D)、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及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观察两组血气分析、血常规、CRP、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FIT)及血浆纤维蛋白原(Fbg).结果 肺炎患者vWF、t-PA、D-D、NE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PAI-1升高,但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认为肺炎患者存在显著纤溶功能失衡状态,可能与炎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循环血中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纤维蛋白原(Fg)在2型糖尿病人群及非糖尿病人群中的差异。探讨PAI-1、Fg与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硬化的相关性。方法对158例心内科住院患者及42名健康体检者检查血糖、空腹胰岛素、血脂、尿酸(UA)、血常规、凝血三项、PAI-1、Fg,测量血压、腰围(WC)、身高和体重,并计算体重指数(BMI);通过颈动脉超声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分析PAI-1、Fg与2型糖尿病患者IMT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人群相比,2型糖尿病组患者PAI-1、Fg水平明显升高(P<0.05),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硬化组患者PAI-1、Fg水平均显著高于2型糖尿病无颈动脉硬化组患者及正常对照组人群(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浆PAI-1、Fg水平与颈动脉IMT独立相关,提示体内PAI-1、Fg水平的高低与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硬化程度密切相关。结论 PAI-1、Fg水平升高可能是2型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关系。方法对该院2型糖尿病病人均做颈动脉彩超测定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根据IMT分为正常组(IMT<0.9 mm)58例、IMT增厚组(IMT≥0.9 mm)63例,受试者均隔夜空腹8 h以上取静脉血检测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测量身高、体重,计算BMI。同时计算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HOMA-IR)指数,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IMT与胰岛素抵抗、血糖、血脂等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IMT主要与年龄、FINS、HOMA-IR有关,IMT增厚组FINS和HOMA-IR明显高于IMT正常组,说明胰岛素抵抗程度、代偿性高胰岛素血症与IMT增厚呈正相关。结论胰岛素抵抗可能与颈动脉内膜增厚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AS)的关系。方法 T2DM患者148例,按超声诊断仪测量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结果和粥样斑块将其分三组:非IMT增厚组46例I、MT增厚组53例和斑块形成组49例,并选择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身高、体重、血脂、血糖、空腹胰岛素、RBP4,并计算BMI及IR,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T2DM患者组血清RBP4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非IMT增厚组I、MT增厚组和斑块形成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DM患者各组的RBP4水平与BMI、TG、HOMA-IR呈正相关,IMT增厚组和斑块形成组的RBP4水平与IMT呈正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RBP4水平是IMT值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血清RBP4水平升高是T2DM患者颈动脉内膜增厚的主要危险因素,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病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