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比较司法精神病鉴定中躁狂发作与抑郁发作患者暴力犯罪行为的特点及其责任能力评定结果。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合肥市精神病医院司法鉴定科所鉴定的33例躁狂发作和30例抑郁发作患者暴力犯罪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抑郁发作组凶杀案件(53.3%)显著高于躁狂发作组凶杀案件(18.2%)的比例(P〈0.01);在居住地、作案地点及与受害人关系等奈目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责任能力评定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躁狂发作和抑郁发作者的暴力犯罪行为特点各自不同,这可能与两者的疾病症状表现、严重程度以及辨认和控制能力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司法精神病鉴定中躁狂发作与抑郁发作患者危害行为的特点及其责任能力评定.方法对1999年1月~2004年12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精神卫生研究所司法鉴定的28例躁狂发作和26例抑郁发作病人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抑郁发作组凶杀案件(46.2%)高于躁狂发作组凶杀案件(14.3%)的比例;在责任能力量表中,两组作案动机、与受害人关系等条目差异有显著性,x2值分别为8.486、10.312;两组责任能力评定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躁狂发作和抑郁发作有各自不同的危害行为特点,这可能与两者的症状、病情严重程度以及辨认和控制能力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司法精神病鉴定中躁狂发作与抑郁发作患者危害行为的特点及其责任能力评定。方法对1999年1月~2004年12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精神卫生研究所司法鉴定的28例躁狂发作和26例抑郁发作病人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抑郁发作组凶杀案件(46.2%)高于躁狂发作组凶杀案件(14.3%)的比例;在责任能力量表中,两组作案动机、与受害人关系等条目差异有显著性,2值分别为8.486、10.312;两组责任能力评定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躁狂发作和抑郁发作有各自不同的危害行为特点,这可能与两者的症状、病情严重程度以及辨认和控制能力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4.
临床资料 患者,女,32岁,已婚,无业。因语乱、烦躁不安、眠差8天,于2008年7月以“情感性精神病”(躁狂发作)收住我科。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首次躁狂发作转相抑郁发作病例的临床特征及转相规律。方法:对115例首发躁狂症住院患者分别于入院时及入院后第2周、第4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应用躁狂量表(BRMS11项)、汉密尔顿抑郁评定量表(HAMD17项)、大体评定量表(GAS)进行评估,并对评估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例患者在一年中发生转相,出现抑郁发作,占16.5%,且其入组时的首次HAMD评分较未发生转相患者的HAMD评分高(13.1±8.7VS5.5±2.9,P〈0.05)。结论:首发躁狂症患者发生转相出现抑郁发作的风险与病程初发时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值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7.
一般认为,躁狂发作与儿茶酚胺水平增加相关联,而抑郁发作则与儿茶酚胺水平降低相关联。不典型抗精神病药通过抗多巴胺D2受体而抗躁狂;通过抗5-HT2A受体而使NE和DA脱抑制性释放,抗抑郁。其中一些不典型抗精神病药还通过抗α1-肾上腺素受体、抗组胺H1受体、拟γ-氨基丁酸受体而发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单一经典抗精神病药物(奋乃静)或心境稳定剂(碳酸锂)合并小剂量经典抗精神病药物(奋乃静)治疗有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发作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有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发作患者79例随机分成两组进行为期6周治疗。一组为单一大剂量奋乃静治疗;另一组为碳酸锂合并小剂量奋乃静治疗。以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躁狂量表(Bech-Rafaelsen,BRMS)和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评定患者的疗效,以治疗中需处理的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定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在治疗第6周末,单用奋乃静组患者的临床治愈率38.2%,有效率94.1%(33/34),碳酸锂合并小剂量奋乃静组的临床治愈率63.9%,有效率100%(36/36),两组在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上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碳酸锂合并小剂量奋乃静组疗效优于单一大剂量奋乃静组,且不良反应相对少见。结论:碳酸锂合并小剂量奋乃静治疗有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发作的临床疗效优于单一大剂量奋乃静治疗且不良反应相对少见。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不同间歇期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利指导治疗和估计预后.方法 研究对象为第2次发作住院治疗的情感性障碍患者,根据2次发作间歇期的长短,分为长间歇期组(间歇期≥5年,下称研究组)和短间歇期组(间歇期<5年,下称对照组).应用自编调查表收集相关资料,抑郁发作患者评定汉米尔顿抑郁量表和临床疗效总评量表的严重程度分量表(SI),躁狂发作患者评定躁狂量表和SI.结果 研究组目前年龄平均(45.32±14.13)岁,大于对照组的(39.71±13.26)岁,差异有显著性(t=2.50,P<0.01);研究组女性占63.83%,对照组44.78%,差异有显著性(X~2=8.24,P<0.01);研究组外向性格63.33%.对照组40.43%,差异有显著性(X~2=6.69,P<0.01);研究组家族史阳性率45.00%,对照组69.15%,差异有显著性(X~2=4.37,P<0.01);研究组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38.33%,对照组86.17%,差异有显著性(X~2=9.54,P<0.01).结论 长间歇期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女性偏多,性格外向者多,家族史阴性者多,而伴精神病性症状少,疾病严重程度轻.  相似文献   

10.
沈秀兰 《大家健康》2016,(10):88-89
目的:观察采用护理干预对躁狂抑郁性精神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接收躁狂抑郁性精神病患者62例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根据不同的护理方法分为两组,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护理干预,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护理后,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躁狂抑郁性精神病患者中,实施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3):64-67
目的探讨心理及认知联合干预对双相情感障碍(BAD)躁狂发作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及疗效观察。方法选择2016年8月~2017年12月该院精神科就诊的BAD躁狂发作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予以丙戊酸钠片治疗,开始先400 mg/d,逐渐加量增至(800~1600)mg/d。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以常规干预措施,干预组再加以心理及认知联合干预,两组均干预12周。观察两组干预前后认知功能指标的变化,并评估其临床效果。结果干预12周后,两组WAIS-RC量表各项评分及WMS量表各项评分较干预前均不同程度上升(P0.05或P0.01),且治疗后干预组上升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且干预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χ~2=4.11,P0.05)。结论心理及认知联合干预用于BAD躁狂发作患者的效果较肯定,能明显改善其认知功能,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2.
138例情感性精神病的社会心理因素中单相躁狂型38例(27.6%),单相抑郁型50例(36.2%),双相躁郁型50例(36.2%)。129例(93.5%)有明显的社会心理因素,有自杀企图及自杀行为者81例,其中79例(98%)发生在抑郁发作期。性格与病型元显著性差异。社会心理因素和情感性精神病有密切的关系。我们认为生活事件是重要的促发原因之一,故强调进一步研究情感性精神病的社会心理因素和讲求心理卫生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3.
沈和平  王耿焕  张晓玲  官俏兵  翟丽萍  余波 《浙江医学》2017,39(12):997-998,1013
目的分析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认知障碍及抑郁的临床特点。方法连续纳入符合标准的SAH患者121例,发病2周及3个月时应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价认知功能,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版(HAMD-17)评价抑郁状态。结果121例SAH患者发病2周时认知障碍(或伴抑郁)患病率为55.4%,明显高于发病3个月时的37.2%(P<0.05)。发病2周及3个月时认知障碍均以注意力、语言流畅、抽象思维、延迟记忆等方面损害为主(均P<0.01)。结论SAH患者发病2周时认知障碍(或伴抑郁)患病率高于发病3个月时;认知障碍以注意力、语言流畅、抽象思维、延迟记忆等方面损害为主。  相似文献   

14.
沈芳  邵华芹  汤路瀚  邢葆平 《浙江医学》2016,37(20):1666-1670
目的通过对精神分裂症一级亲属分裂质个体进行筛查和干预,了解该人群个体的阴性症状、情感和认知功能的变化及干预的影响。方法将精神分裂症患者筛查并符合纳入标准的一级亲属分裂质个体13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59例和对照组77例,研究组实施为期12周的认知行为干预(CBT),对照组仅做长期随访,并在CBT前、CBT后4、8、12周、6个月及1年采用阴性症状量表(SAN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进行评估比较。结果两组CBT前SANS、SDS评分及WCST各因子分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研究组SANS评分随随访时间延长而逐渐下降,CBT后8、12周、6个月及1年时与CBT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8周起各时点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研究组SDS评分CBT后8、12周、6个月及1年时较CBT前均明显下降(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4周起各时点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研究组WCST持续和非持续错误CBT后12周、6个月及1年与CBT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总反应数及错误反应数CBT后8、12周、6个月及1年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余各因子分12周或6个月起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CBT能快速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一级亲属分裂质个体的精神病性思维,减少其阴性症状,并可持续改善患者认知神经心理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实施认知行为护理疗法对改善心理状况和完善应对方式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于2010年2月—2012年8月收治66例抑郁症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设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3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抗抑郁药物治疗,而对照组采取常规精神科护理,研究组采取认知行为护理。在住院当天及开展护理第4周末分别利用SDS、SAS及CSQ量表对两组患者进行测评,并做好对比。结果①研究组SDS和SAS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②研究组的"解决问题"和"求助"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回避"和"自责"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认知行为护理干预能缓解焦虑、抑郁情绪,提升应对技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患者的认知功能特征。方法纳入83例MG患者和39例健康对照者,应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us examination,MMSE)、加利福尼亚语言学习测验(California verbal learning test,CVLT)、简易视觉空间记忆测验(brief visuospatial memory test-revised,BVMT-R)、符号数字模式测验(symbol digit modalities test,SDMT)、Benton线方向判断测验(benton judgment of line orientation test,BJLOT)、定步调听觉连续加法测验(paced auditory serial addition test,PASAT)、言语流畅性测验(verbal fluency test,VFT)进行认知功能评估,应用贝克抑郁测验(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BDI)评估抑郁状态,对两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并进一步评估疾病分型、合并症情况、病程、疾病严重程度、药物治疗情况等临床特征对MG组认知损害的影响。结果MG组MMSE[28(26,29)分,29(28,30)分]、CVLT、BVMT-R、SDMT[(37.06±12.18)分,(47.54±14.91)分]、PASAT[(32.86±10.23)分,(37.00±8.82)分]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BJLOT、VFT、B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重症肌无力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定量评分(quantitative MG score,QMG)与SDMT得分存在负相关(r=-0.234,P<0.05);MG日常生活质量量表(MG-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profile,MG-ADL)评分与BVMT-R 3试总和得分存在负相关(r=-0.283,P<0.05)。结论重症肌无力存在认知功能损害,主要表现在记忆力、注意力、信息处理速度、视觉记忆,提示重症肌无力可能存在中枢神经系统受累。部分认知领域的损害可能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临床医生在工作中应加强对MG患者认知障碍的认识,早期评估,密切随访,适当干预。  相似文献   

17.
倪兆敏  胡利荣 《中国现代医生》2013,(15):112-113,116,F0003
目的利用磁共振波谱评价抑郁症患者是否存在认知相关脑功能区代谢物的异常改变以及MRS代谢指标同认知测试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8例首次发作的抑郁症患者作为B组.10例复发的抑郁症患者做C组,另外选取12例正常志愿者A组作为研究对象,均于MR检查前接受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试,记录结果;之后再接受双侧前侧叶及扣带回的HRS,记录N乙酰天门冬氨酸、胆碱、肌醇、谷氨酸和谷氨酰胺复合物曲线面积的比值计算。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与A组相比,C组Glx/Cr 减低,mIns/Cr升高,两组患者Glx/Cr减低,右侧前额叶mIns/Cr升高;B组、C组均存在WCST中完成总应答数、持续错误数和非持续错误数增加。B组、C组患者双侧前额叶Glx/Cr与持续错误数均呈负相关。结论抑郁症患者均存在双侧前额叶的异常代谢变化级认知功能等障碍,抑郁症患者认知障碍的病理生理学基础可能是谷氨酸能系统异常引起的。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30):10-12+17
目的 研究喹硫平或丙戊酸镁联合碳酸锂对双相情感障碍(BD)躁狂发作患者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倍克-拉范森躁狂量表(BRMS)评分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 年4 月至2020 年7 月于我院诊疗的BD 躁狂发作患者118 例作为本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方法分为A 组39 例、B 组38 例和C 组41 例,均给予碳酸锂治疗,B 组和C 组在此基础上分别联合喹硫平和丙戊酸镁治疗,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 个月后PANSS、BRMS 评分和认知功能相关指标变化,并记录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前,三组患者PANSS、BRMS评分、言语记忆评分和CPT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 个月后三组患者PANSS、BRMS 评分均降低,B 组和C 组患者PANSS、BRMS 评分降低幅度高于A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 组患者言语记忆评分和CPT 评分升高幅度>C 组>A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喹硫平联合碳酸锂或丙戊酸镁联合碳酸锂治疗BD 躁狂发作患者均可显著改善患者极端情绪程度,且安全性高,但喹硫平联合碳酸锂在改善患者言语记忆和持续操作方面效果优于丙戊酸镁联合碳酸锂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重性精神病患者亲属的心理状况及影响因素,并建议相应改善措施。方法对253例重性精神病患者一级亲属照料者和253例相匹配的对照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亲属应激量表(RSS)进行测评,比较SAS、SDS粗分,RSS总分及因子分。结果重性精神病患者亲属SAS、SDS、RSS评分及RSS各因子分[SAS(37.9±6.21)分,SDS(39.3±7.09)分,RSS(13.4±3.79)分,个人压力因子分(4.1±1.81)分,生活被干扰(6.0±2.2)分,负性情绪(3.3±1.29)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相对应的分值分别是(32.5±5.62)分,(33.3±5.89)分,(3.7±2.43)分,(1.3±0.95)分,(1.7±1.21)分,(0.7±0.74)分],男女之间、文化程度不同的亲属组之间差别不明显,与患者的关系不同,不同年龄,不同病人来源及病程不同或发病次数不同的组别之间比较均差异存在显著性。结论重性精神患者亲属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电子生物反馈疗法治疗癫痫性精神病患者情感障碍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本院收治的癫痫性精神病患者5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电子生物反馈疗法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治疗4周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阳性和阴性综合征量表(PANSS)评分、修改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评分、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评分及治疗4周后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分.结果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00%,高于对照组的40.00%(P<0.05);治疗4周后,实验组HAMD、HAMA、PANSS、MOAS、病情严重程度与疗效总评均低于对照组,疗效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TE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电子生物反馈疗法治疗癫痫性精神病患者疗效显著,可缓解焦虑、抑郁、紧张、易激怒等情感障碍,减少狂躁冲动行为,改善病情,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