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司法精神病鉴定中躁狂发作与抑郁发作患者暴力犯罪行为的特点及其责任能力评定结果。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合肥市精神病医院司法鉴定科所鉴定的33例躁狂发作和30例抑郁发作患者暴力犯罪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抑郁发作组凶杀案件(53.3%)显著高于躁狂发作组凶杀案件(18.2%)的比例(P〈0.01);在居住地、作案地点及与受害人关系等奈目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责任能力评定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躁狂发作和抑郁发作者的暴力犯罪行为特点各自不同,这可能与两者的疾病症状表现、严重程度以及辨认和控制能力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人格特征与认知功能的关系特点。方法采用明尼苏达多相人格量表(MMPI)和数字符号测验(SDMT)、数字广度测验(DST)、视觉再生测验(VRT)、言语流.性测验(VF)和连线测验( TMT)分别对30例抑郁症患者(抑郁组)和30名正常人(对照组)进行人格特征和认知功能的测试,并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抑郁组MMPI的测试结果除了男子-女子气( Mf)和轻躁狂( Ma)量表的T分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疑病(Hs)、抑郁(D)、癔症(Hy)、社会病态(Pd)、偏执(Pa)、精神衰弱(Pt)、分裂(Sc)、社会内向(Si)的T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抑郁组在SDMT、DST、VF和TMT测验的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在VRT得分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组SDMT、DST的得分与Pa、Sc的T分呈负相关,VRT得分与Pd、Pa、Sc、Ma的T分呈负相关;TMT提笔次数与Pd、Pa、Ma的T分呈正相关。结论 MMPI在抑郁障碍的诊断筛查中具有较高的检出率,抑郁症患者确实存在认知功能障碍,主要体现在注意转换迟缓且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的损害可能与其病理性人格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俞良  李秀秀  李庆华  陈京凯  周笑一  黄满丽  孙建良 《浙江医学》2016,38(15):1257-1259,1262
目的探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认知功能的变化。方法对26例PHN患者和31例健康者进行一般资料调查表、简式McGill疼痛问卷、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彩色连线测验(TMT)、数字广度记忆、画钟测验以及词语流畅性测验,探讨PHN患者心理状态和认知功能的改变。结果PHN患者简式McGill疼痛问卷中疼痛分级指数(PRI)评分、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现有痛觉强度(PPI)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PHN患者HAMD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HAMA总分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HN患者TMT1完成时间较对照组长(P<0.05);而两组间在数字广度记忆、画钟测验和词语流畅性测验中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PHN患者存在心理状态及认知功能改变,主要表现在抑郁、焦虑的分值增高,注意功能受损,信息处理速度减慢,而短时记忆、视空间功能、言语流畅性和言语表达功能无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老年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心理状况.方法 选择2009年8月至2013年3月206例老年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100例健康老年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30 min认知神经心理学测试认知能力,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量表测定非认知能力.结果 观察组在MMSE量表、画钟测验、倒背测验、词语流畅性测验、数字符号转换(译码)和连线试验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观察组患者的抑郁指数、焦虑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老年脑梗死患者在认知和非认知神经心理方面均有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不同间歇期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利指导治疗和估计预后.方法 研究对象为第2次发作住院治疗的情感性障碍患者,根据2次发作间歇期的长短,分为长间歇期组(间歇期≥5年,下称研究组)和短间歇期组(间歇期<5年,下称对照组).应用自编调查表收集相关资料,抑郁发作患者评定汉米尔顿抑郁量表和临床疗效总评量表的严重程度分量表(SI),躁狂发作患者评定躁狂量表和SI.结果 研究组目前年龄平均(45.32±14.13)岁,大于对照组的(39.71±13.26)岁,差异有显著性(t=2.50,P<0.01);研究组女性占63.83%,对照组44.78%,差异有显著性(X~2=8.24,P<0.01);研究组外向性格63.33%.对照组40.43%,差异有显著性(X~2=6.69,P<0.01);研究组家族史阳性率45.00%,对照组69.15%,差异有显著性(X~2=4.37,P<0.01);研究组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38.33%,对照组86.17%,差异有显著性(X~2=9.54,P<0.01).结论 长间歇期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女性偏多,性格外向者多,家族史阴性者多,而伴精神病性症状少,疾病严重程度轻.  相似文献   

6.
陈军良  姜诚勇  田利萍  彭玲 《当代医师》2014,(12):1659-1662
目的 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及不同样本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健康一级亲属的认知功能特点.方法 对52例首次发作未接受过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48例不同样本来自不同于患者组的另一组首发精神分裂症的健康一级亲属(亲属组)及5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采用数字划销测验、连线测验、数字广度测验、视觉再生、言语流畅性测验、威斯康辛卡片分类测验和汉诺塔测验评定注意、记忆及执行功能.结果 三组间数字划销测验净分、连线测验A时间及B时间、数字广度倒背及总分、视觉再生总分、言语流畅性音位及语义、威斯康辛卡片分类测验(WCST)总错误数及持续错误数、汉诺塔测验所有指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两两比较发现,患者组的上述所有指标和亲属组除连线测验A时间外的上述指标均差于对照组(P <0.05或P<0.01),但亲属组数字划销测验净分、连线测验A时间及B时间、视觉再生总分、言语流畅性音位及语义、WCST总错误数及持续错误数的成绩要好于患者组(P<0.05或P<0.01).结论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广泛的认知功能损害,且来自不同家族的健康一级亲属也存在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损害,提示认知功能受损可能是精神分裂症遗传易感性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与分析精神病性症状的稳定期双相障碍I型患者认知功能受损的相关原因。方法将2010年7月—2013年7月于该院接受治疗的30例稳定期双相障碍I型精神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30例正常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分析患者认知功能受损原因。结果①观察组患者各项认知功能评价成绩均明显差于正常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1组、观察2组与对照组在数字符号、数字广度、连线测试与卡片分类评分方面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观察组数字广度、连线测验-A、连线测验-B与病程均呈弱相关(r=-0.21、-0.19、0.20、0.22,P<0.05);而数字符号、数字广度、连线测验-A、连线测验-B与YMRS评分相关(r=-0.32、-0.21、-0.19、0.33、0.45,P<0.05);数字符号、数字广度、连线测验-A、连线测验-B与HAMD评分相关(r=-0.28、-0.26、-0.21、-0.26、0.35、0.26,P<0.05)。结论患者的抑郁评分、狂躁评分与其认知功能情况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且患者的病程长短同样与认知障碍存在较弱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抑郁对早期帕金森病( PD)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对60例早期PD患者,依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分为抑郁组和非抑郁组。对两组进行临床评估和神经心理学测验,包括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第3部分(UPDRS-III)、H-Y分期、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 MMSE)、韦氏成人智力量表数字广度测验( DST)、数字符号替换测验(DSST)、动物流畅性测验(AFT)、连线测验A(TMA)、画钟测验(CDT)和Stroop色词测验(CWT)。结果非抑郁组仅 DST倒背、TMA 、CWT-C、SIE耗时测验评分差于正常对照组( P<0.05),而抑郁组各项神经心理学测验评分均差于正常对照( P<0.05);与非抑郁组比,抑郁组HAMD评分高(P<0.05),抑郁组除MMSE、DST总分、顺背分、CWT-B测验外,余各项测验评分差(P<0.05)。轻中度抑郁组与非抑郁组间各项认知测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抑郁加重早期帕金森病患者多个认知功能领域损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心理护理对精神病患者抑郁、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80例精神病患者进行研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用药依从性以及临床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心理护理干预前与对照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在心理护理干预后,观察组评分为(18.12±5.23)分,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心理干预治疗后的依从率为97.00%,对照组传统治疗的依从率为62.50%,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心理护理可有效消除精神病患者抑郁等负面情绪、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0.
王勇  张克波 《西部医学》2017,29(12):1762-1765+1769
【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尿酸水平在双相情感障碍中的检测价值, 包括生物标记价值与状态标记价值。 方法 选取2013年5月~2016年2月接受治疗的322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作为观察组, 按照患者个人病历及杨氏躁狂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 将197例躁狂发作患者纳入躁狂组, 将125例抑郁发作患者纳入抑郁组。同时按照患者精神科药物使用情况, 将241例患者纳入未用药组, 将81例患者纳入用药组。另同期选择进行治疗的77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 将其纳入精神分裂组, 同时选择行健康体检的322例健康成人, 纳入健康对照组。比较所测各组血清尿酸水平差异, 患者血清尿酸水平与双相情感障碍症状的相关性。结果 用药组患者血清尿酸水平略高于未用药组,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血清尿酸水平明显高于精神分裂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及精神分裂组血清尿酸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躁狂组血清尿酸水平明显高抑郁组患者,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躁狂组及抑郁组患者血清尿酸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双相情感障碍躁狂组患者杨氏躁狂量表评分21~50, 中位数为36(31, 39)分, 血清尿酸水平与躁狂发作无相关性(r=0.09, P >0.05)。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组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17~45, 中位数为32(23, 38)分, 血清尿酸水平与抑郁发作无相关性(r=0.26, P >0.05)。 结论 临床医生可通过检查血清尿酸水平作为其生物标记物用以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初筛, 但不可以血清尿酸水平的高低作为双向情感障碍严重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