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梳理中国社区安宁疗护的发展模式和经验,分析社区安宁疗护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为社区安宁疗护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如加大支持保障力度、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树立正确的生死观等,以促进国内社区安宁疗护服务更快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 基于北京市蒲黄榆社区居家安宁疗护实践经验,探讨社区居家安宁疗护的可行性。方法 收集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北京市蒲黄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经安宁疗护团队评估的安宁疗护准入病例及接受居家安宁疗护的病例。总结居家安宁疗护患者的临床特点、安宁疗护服务情况及离世地点。结论 蒲黄榆社区提供的居家安宁疗护服务共24例,对象以恶性肿瘤患者为主(18例,75.0%),疼痛为最常见症状(12例,50.0%)。患者通过门诊、上门服务、微信随访多种形式接受安宁疗护服务。每例患者平均每周服务时长为(2.8±1.7)h。已离世的患者中57.9%(11/19)在家中离世。结论 蒲黄榆社区居家安宁疗护具有较稳定的患者来源,团队成员可提供多种居家安宁疗护服务,大部分有居家离世愿望的患者可实现居家离世,该社区居家安宁疗护服务模式具有一定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社区居家安宁疗护以社区为单位,社区服务中心及家庭医生团队为核心,为临终患者提供全方位照料与支持,减轻患者痛苦,满足患者居家临终与离世的意愿。蒲黄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于2019年底建立“协和-蒲黄榆联动”的居家安宁疗护模式,至今该模式已经过一定的实践与完善,本文将介绍该居家安宁疗护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贵州省遵义市社区居民和医务人员安宁疗护的调查,以期为相关部门有针对性开展安宁疗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抽取遵义市医务人员和社区居民各250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医务人员比城镇社区居民对安宁疗护了解程度高,学历高低与安宁疗护认知的高低成正比,不愿意接受安宁疗护的人居多,对社区卫生服务能否开展安宁疗护缺乏信心。结论受访者缺乏对安宁疗护相关知识的了解,在遵义市开展安宁疗护存在困难。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安宁疗护服务内容开展现况,为进一步完善社区安宁疗护服务内容奠定基础。 方法 通过文献回顾的方式,制定访谈提纲。于2017年3—4月,基于判断抽样法,邀请10家上海市安宁疗护试点单位,对每家单位的安宁疗护关键执行人代表进行集体半结构化访谈,访谈内容主要涉及访谈对象及其单位基本情况,和所在单位在开展的安宁疗护服务内容。将访谈结果编码、分析,转换成描述性语言,应用频数法统计分析社区安宁疗护项目的开展比例。 结果 1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正在开展的安宁疗护服务的类别基本一致,共涉及早期识别、积极评估、生理支持、心理支持和社会支持五大类。10家社区共开展56个服务项目,其中有41个服务项目已在全部10家社区得到开展,另有15项服务目前仅在部分社区得到开展。且对于同样的服务项目,各社区的服务内涵也存在差异。 结论 1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代表了上海市所有社区安宁疗护试点单位的现况,其在开展的安宁疗护服务内容,基本反映了上海市安宁疗护内容开展现况;上海市社区安宁疗护服务类别齐全,但服务内容与现有的国家规范文件存在差异;且各试点单位的服务内容差异提示了社区在安宁疗护服务能力、服务规范性、法律保障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6.
目的 构建上海市社区安宁疗护准入、准出标准,以指导社区筛选出真正属于安宁疗护范畴并急需照护的人群。 方法 通过文献回顾和焦点小组访谈确定出安宁疗护服务对象的准入、准出判断维度;于2017年7—8月间邀请6家上海市安宁疗护试点单位安宁疗护科资深执行人和管理者代表,经过两轮Delphi咨询,采集各位专家对社区安宁疗护准入、准出标准的意见。 结果 社区安宁疗护服务对象准入的4个判断维度分别是:病种、生存期、症状、患者和家属的主观意愿;准出的3个判断维度分别是:患者和家属的主观意愿、症状、患者死亡。居家和机构安宁疗护准入标准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病种(机构比居家多一个脑血管病)、生存期(居家倾向于<180 d,机构倾向于<90 d)、症状(机构可以处理更多的临床症状)。居家和机构安宁疗护准出标准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机构准出标准需考虑临床症状缓解、生存期延长等因素。 结论 本研究梳理的社区安宁疗护准入、准出标准,与现有的安宁疗护标准相比,补充了生存期的其他要求,明确了病种范围,并综合考虑了社区安宁疗护试点单位的服务能力和服务对象意愿的表达方式,新增了准出标准,为居家安宁疗护、机构安宁疗护和综合医院间有序转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安宁疗护是针对临终期患者的照护过程,是典型的护理重于治疗的临床领域。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疾病死亡谱的改变,独生子女和空巢老人家庭大量产生,社会对安宁疗护的需求日益增大。发展社区安宁疗护模式是大势所趋,符合我国的国情。培养相关专业人才是提高安宁疗护质量的关键。迫切需要社区安宁疗护专科护士提供个体化、专业化、整体化和优质化的护理服务,从而合理利用卫生资源、有效减少就医费用。文章对开展安宁疗护的意义、实施社区安宁疗护的必要性、社区安宁疗护专科人才匮乏、社区安宁疗护专科护士培养及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安宁疗护起源于英国,最初由桑德斯出于对癌末患者的人道关怀而创办安宁疗护机构,并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临终照护体系,在全世界得到推广。中国台湾地区的安宁疗护发展,呈现了政府与社会共同参与的特点。当下中国有着对安宁疗护的迫切需求,这些过往经验可以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居民接受安宁疗护的相关因素,为更好地开展安宁疗护服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方法,抽取符合纳入标准的广州市社区居民共1 776名为研究对象。使用自行设计的《安宁疗护服务调查问卷》,进行问卷调查,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析筛选出的影响因素使用向后逐步释然比法进行logistics(α进=0.05,α出=0.10)回归方程计算。结果 城镇职工医保相对自费居民更愿意接受安宁疗护(OR值为2.962);与家人居住相对于独居的居民更愿意接受安宁疗护(OR值为1.746);接受或参与过志愿者服务的居民相对于无接受或参与的居民更愿意接受安宁疗护(OR值为3.668);认为安宁疗护在社区卫生院实施的居民相对于认为安宁疗护在二级或三级医院的居民更愿意接受安宁疗护(OR值为1.756);曾经思考或与他人谈论过临终事情的居民相对于没有的居民更愿意接受安宁疗护(OR值为1.459);认为安宁疗护需要有固定团队的居民相对认为不需要有固定团队的居民更愿意接受安宁疗护(OR值为1.808);认为医生需要与病患及亲戚、朋友共同讨论终末护理和治疗问题较认为不需要的居民更愿意接受安宁疗护(OR值为...  相似文献   

10.
安宁疗护在世界范围内已被许多国家和地区纳入了国家医疗服务体系。中国社会对安宁疗护需求巨大,其理念推广和实践行动正在兴起。在阐述国内外安宁疗护的起源、发展与现状基础之上,从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医疗保险、建立安宁疗护服务体系等方面对中国安宁疗护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In Australia, many people ageing in their own homes are becoming increasingly frail and unwell, approaching the end of life. A palliative approach, which adheres to palliative care principles, is often appropriate. These principles provide a framework for proactive and holistic care in which quality of life and of dying is prioritised, as is support for families. A palliative approach can be delivered by the general practitioner working with the community aged care team, in collaboration with family carers. Support from specialist palliative care services is available if necessary.The Guidelines for a Palliative Approach for Aged Care in the Community Setting were published by the Australian Government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Ageing to inform practice in this area. There are three resource documents. The main document provides practical evidence based guidelines, good practice points, tools, and links to resources. This document is written for general practitioners, nurses, social workers, therapists, pastoral care workers, and other health professionals and responded to needs identified during national consultation. Evidence based guidelines were underpinned by systematic reviews of the research literature. Good practice points were developed from literature reviews and expert opinion. Two ‘plain English’ booklets were developed in a process involving consumer consultation; one is for older people and their families, the other for care workers.The resources are intended to facilitate home care that acknowledges and plans for the client’s deteriorating functional trajectory and inevitable death. At a time when hospitals and residential aged care facilities are under enormous pressure as the population ages, such a planned approach makes sense for the health system as a whole. The approach also makes sense for older people who wish to die in their own homes. Family needs are recognised and addressed. Unnecessary hospitalisations or residential placements and clinically futile interventions are also minimised.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影响开展临终关怀护理服务的相关因素,并分析其权重,为安徽省蚌埠市综合医院开展临终关怀服务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蚌埠市3所综合医院医护人员进行面对面访谈,建立理论模型,利用统计学软件,运用信度、效度、相关和多元回归等手段,提炼出影响开展临终关怀的影响因子,并对其进行排序。结果:专业人才、医疗资源、现代生命观、现代伦理观4个因素与临终关怀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标准回归系数分别为0.456、0.244、0.125和0.075。结论:发现有4个影响因素与开展临终关怀认可度呈正相关关系,按权重排序依次是专业人才、医疗资源、现代生命观、现代伦理观。  相似文献   

13.
王楠  王宇 《中国医院》2010,14(5):15-17
通过对国内外临终关怀的发展及安乐死立法的回顾分析,指出不同国家对濒临死亡者的临终关怀表达的方式不同,提出我国应结合实际国情,建立有中国特色的临终关怀制度,包括有关安乐死的立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对山东省 6 所医学院校临终关怀教育概况进行初步调查,了解中国本科医学院校临终关怀教育的现状,对今后中国临终关怀教育提出参考意见。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方法对山东省 6 所医学院校 600 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 结果 有近 86.6% 的学生开设过临终关怀相关课程,13.4% 的学生没有开设临终关怀课程。授课方式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成绩评定多为闭卷考试,学生临终关怀技能普遍不足。结论 中国临终关怀教育还有待于进一步普及和提高。  相似文献   

15.
临终关怀是我国未来医疗体系中将要积极开展的一个具有人文关怀的工作,其开展对于临终者及其亲人、朋友等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目前,影响我国临终关怀开展的一大因素,是死亡教育开展得不够以及生死观念尚未转变。而将哲学的疏导以及宗教(以佛教、基督教为主)的观点融入并运用到临终关怀之中,有很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临终关怀本土化的伦理困境及其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照护为主的思想在东西方国家里有悠久的历史,现代意义的临终关怀起源欧洲?由于传统文化?伦理观念等因素影响,临终关怀在我国本土化发展过程中,陷入了伦理困境?文章从探讨临终关怀的源起?发展以及内涵开始,对临终关怀本土化的伦理困境做出分析,从宏观?微观层面建构临终关怀伦理,以解决临终关怀本土化的伦理困境,促进临终关怀本土化?  相似文献   

17.
医护本科学生对待死亡及临终关怀态度的调查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了解医科大学护理及医疗专业学生对待死亡及临终关怀的态度。方法 对某医科大学护理、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专业的349名本科医学生进行对待死亡及临终关怀态度的问卷调查。结果 医护本科学生对待个人、患者死亡及濒死的态度,以及对医院临终关怀现状认识均不如医护工作人员积极,但有着更为积极临终关怀照护的态度;21.6%学生认为自己了解临终关怀学,88%学生觉得自己有必要学习临终关怀知识。结论 医学生对待死亡及临终关怀态度应进一步加强,对临终关怀教育是必要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政府主导下的安宁疗护在中国大陆地区逐步兴起,安宁疗护学术组织、学术会议逐渐增多,试点单位陆续启动,促进了安宁疗护的蓬勃发展。安宁疗护的核心思想是强调人本主义、身心社灵整体观和科学的死亡观,是最贴近医学本质的临床学科。因此,很有必要在医学院校开设安宁疗护的相关课程,并把它作为专业素养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医学生通过学习和实践安宁疗护相关理念和知识,才能在未来更好地为患者提供高品质的医疗健康服务。通过梳理安宁疗护现状和需求以及医学院校开设安宁疗护相关课程的国内外现状,为中国开展安宁疗护医学教育,培养专业人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现况,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对策与建议。方法以位于长三角核心区域的苏州市为例,走访相关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抽样调查60岁以上老年人,了解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提供情况。结果调查数据显示,苏州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业正处在发展初期,政府重视,政策扶持,受到老人及其子女的认可。但是,提供的服务面与服务内容不能满足社区老人的需求。结论提供贴心、有效、及时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是老龄化社会必须面对和迫切需要解决的民生问题,需要政府、社区、家庭责任共担,通过多元发展促进其科学、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