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万宏燕  杨瑜  卢钢  程灵芝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26):97-98,F0003
目的 探讨增强CT对肾盂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7年3月~2009年3月收治的35例泌尿系病变患者的影像资料及临床资料.结果 35例中,肾盂癌17例(其中5例合并膀胱、输尿管癌),肾癌10例,肾结石4例,急性肾盂肾炎1例,肾盂旁囊肿2例,壶腹型肾盂1例.27例经手术病理、8例经临床证实.结论 增强CT对于鉴别肾盂肿块的良、恶性和初步诊断肾盂癌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肾盂癌的CT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肾盂癌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肾盂癌的CT表现特点。结果乳头状和菜花状移行细胞癌表现为肾盂、肾盏内与肾实质呈等密度结节影。广基浸润移行细胞癌表现为肾盂、肾盏黏膜局限性或较为弥漫性浸润增厚。肾盂癌可侵犯肾实质,很少引起肾轮廓的改变。肾盂癌属少血供肿瘤,动脉期强化不明显,延迟强化。CT诊断与病理诊断一致率为96.13%。结论肾盂癌的CT表现有一定特点,动态增强扫描可反映肿瘤的强化特征,提供有价值的鉴别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3.
肾盂癌是起源于泌尿道上皮的恶性肿瘤,大多数为乳头状移行细胞癌,其发病率占肾肿瘤的7%-10%。肾盂癌的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如静脉肾盂造影、B超、CT、MR,近年来随着多层螺旋CT及其重建技术的应用,多层螺旋CT的诊断价值越来越高。本文分析2005年7月-2013年7月在我院住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7例肾盂癌的多层螺旋CT表现,探讨多层螺旋CT在肾盂癌诊断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肾盂癌的多层螺旋CT表现和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对21例肾盂癌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检查,包括平扫、常规三期增强以及多层螺旋CT尿路成像。结果所有患者CT平扫图像均显示为肾盂内的软组织肿块,增强后肿块未见明显强化。尿路成像显示为肾盂内的不规则形充盈缺损。结论多层螺旋CT检查已成为诊断肾盂癌的一种有价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脂肪肉瘤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的影像表现,提高对脂肪肉瘤的认识水平。方法分析2008年7月至2014年2月由广西医科大第一、第四附属医院诊治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脂肪肉瘤病例28例,联系临床资料、病理结果,总结脂肪肉瘤CT动态增强扫描的影像特征。结果 28例脂肪肉瘤,CT检查肿瘤内脂肪成分的总检出率为71%(20/28,71%),其中硬化型、粘液型脂肪肉瘤CT检查肿瘤内脂肪成分的检出率较低(分别为:0/2,0%;5/10,50%)。粘液型脂肪肉瘤CT平扫均可见CT值0-20HU的"粘液成分"(10/10,100%)。CT动态增强扫描肿瘤内测量区、周围正常组织均有延迟强化趋势(总体P0.05,且各期两两比较P0.05),但肿瘤内测量区的强化更明显;单独分析粘液型脂肪肉瘤,有延迟强化趋势(总体P0.05),各期两两比较,平扫与动脉期CT值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平扫与静脉期、动脉期与静脉期CT值之间均有差异(均P0.05)。结论部分亚型脂肪肉瘤CT检查脂肪成分少见,一些粘液型脂肪肉瘤平扫表现为良性囊肿,动态增强扫描延迟强化对诊断有帮助。  相似文献   

6.
许辉 《江西医学院学报》2009,49(9):85-86,89,F0003
目的评价多排螺旋CT多时相扫描在肾细胞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45例经于术病理证实的肾细胞癌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其多排螺旋CT平扫及多时相增强扫描的影像特征、病理基础。结果CT平扫中病灶呈等密度或稍低密度29例,稍高密度2例,混杂密度14例。增强扫描示皮质期32例明显强化或中等强化,13例轻度强化或强化不明显。肾实质期所有病灶强化迅速减退。排泄期病灶强化进一步减低呈相对低密度灶,边缘更清晰。有1例出现肾周邻近脏器侵犯、淋巴结及远处转移。结论肾细胞癌的螺旋CT多时相增强扫描征像有一定特征性,对肾细胞癌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尤其对发现早期肾细胞癌和小。肾细胞癌帮助其大,并能有效地对肾细胞癌进行术前分期。  相似文献   

7.
彭晓容 《罕少疾病杂志》2012,19(5):17-20,57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CT和MRI扫描在诊断肝内周围性肿块型胆管细胞癌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且有完整临床资料的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的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纳入所有进行了动态CT增强(n=23)和MRI增强(n=19)扫描的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分别对病灶的大小、部位、边缘、形态、密度(或信号)以及动态增强表现以及继发征象进行分析。结果病灶均为单一肿块型36例,周围见卫星灶者6例;发生于右肝18例,左肝24例;肿瘤直径平均4.9±1.8cm(1.9-11cm)。平扫时,在CT上肿块均呈稍低密度,MRI上肿块呈稍高T2WI信号、稍低T1WI信号;动态增强时,23例CT扫描患者中,18例患者动脉期及门静脉期病灶周围见线样环状强化,延迟期均可见病灶中心不同程度延迟强化;19例MRI扫描患者中,13例患者动脉期及门静脉期病灶周围见线样环状强化,延迟期均可见病灶中心不同程度延迟强化。间接征象包括:周围性胆管扩张(n=17)、邻近肝包膜回缩(n=8)、肝门及腹膜后淋巴结肿大(n=16)。结论动态增强CT和MRI在肝周围性肿块型胆管细胞癌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肾盂癌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肾盂癌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提高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肾盂癌的CT及临床资料。结果 CT表现为肾盂内软组织密度肿块影15例,其内密度较均匀,边界清楚;4例肿块累及肾实质,表现为与肾实质分界不清,部分肾周筋膜增厚,1例合并输尿管上段癌,1例合并肾盂多发结石;增强扫描肿块均有不同程度的强化,CT术前检出率100%,诊断符合率100%。结论肾盂癌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术前综合分析其CT表现不难做出准确诊断,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9.
李恒  黄志成  陈曦  杨磊 《吉林医学》2010,31(10):1362-1363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多平面重建对小肝癌(SHCC)的诊断价值及CT表现。方法:利用螺旋CT对208例发现的肝内小结节病变进行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多平面重建,对诊断为SHCC的54例CT增强扫描图像进行分析,总结SHCC在不同时相内的影像表现。结果:54例中动脉期强化:表现高密度38例,表现低密度无强化13例,表现等密度3例。门静脉期表现低密度40例,稍高密度14例。平衡期均为低密度灶。结论:多排螺旋CT增强扫描多平面重建在SHCC的早期诊断有特征性表现及优势,可为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0.
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对肾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螺旋CT多期扫描在肾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癌患者病例资料,分析其螺旋CT平扫及多期增强扫描的影像特征、病理基础。结果:CT平扫中病灶呈等密度或稍低密度6例,稍高密度3例,混杂密度12例。增强扫描皮质期18例明显强化或中等强化,强化均匀或不均匀,3例无明显强化。肾实质期所有病灶强化迅速减退,肾盂期病灶强化进一步减低。有10例肾癌出现肾周邻近脏器侵犯及淋巴结转移。结论:肾癌螺旋CT增强扫描征象有一定特征性,对肾癌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并能准确地对肾癌进行术前分期。  相似文献   

11.
16层螺旋CT双动脉期扫描对小肝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多排螺旋CT(multidetector row helical CT,MDCT)双动脉期扫描对小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和病理证实的22例、共26个病灶的小肝癌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扫描采用美国GE lightspeed plus 16层螺旋CT进行检查,增强扫描采用3~4期(动脉早期和晚期、门脉期、平衡期或延迟期),动脉早期为20 s,动脉晚期为30 s,门脉期:55~65 s,平衡期:100~120 s,延迟期为5 min,每个全肝扫描周期为8.2 s;扫描结束后在工作站对图像进行处理,选定病灶、正常肝组织区为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对同一ROI分别在不同的时相上测量、对比和计算.结果病灶位于肝左叶10例,肝右叶16例.26个病灶单纯动脉早期呈高密度者7个,平均CT值为(62.3±14.6)Hu,检出率为26.9%;单纯动脉晚期呈高密度者18个,平均CT值为(87.9±16.6)Hu,检出率为69.2%;双动脉期显示高密度的病灶25个,检出率为96.2%;门脉期显示低密度病灶19个,检出率达73.1%.26个病灶中在动脉早期表现为高密度,门脉期为低密度的病灶数有7个,检出率为26.9%.在动脉晚期表现为高密度,门脉期为低密度的病灶数有17个,平均CT值为(56.2±13.6)Hu,检出率为65.4%,门脉期显示高密度病灶4个,平均CT值为(82.9±17.8)Hu,检出率为15.4%.结论MDCT双动脉期扫描,能较大的提高小肝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CT对肾盂移行细胞癌的分期及其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32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肾盂移行细胞癌患者术前均经CT扫描。根据CT表现分为Ⅰ~Ⅱ期 (病理Ⅰ~Ⅱ级 ) :肾盂壁增厚或肾盂内肿块 ,肾盂外脂肪清晰 ;Ⅲ期 (病理Ⅲ级 ) :肾盂内肿瘤侵及肾盂外脂肪或肾实质 ;Ⅳ期 (病理Ⅳ级 ) :肿瘤侵及肾外 ,淋巴结肿大或有远处转移。 结果 :CT诊断Ⅰ~Ⅱ期 7例 ,Ⅲ期 2 0例 ,Ⅳ期 5例。而术后病理证实Ⅰ级 1例 ,Ⅱ级 5例 ,Ⅲ级 2 1例 ,Ⅳ级 5例。 结论 :CT扫描是对肾盂癌进行术前分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应用SELDI-TOF-MS技术联合CT鉴别肾脏良恶性占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Xu G  Xiang CQ  Lu Y  Kang XN  Wang WJ  Liao P  Ding Q  Zhang YF 《中华医学杂志》2008,88(12):858-860
目的 探讨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技术在肾脏占位的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以及联合CT进行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96例血清标本取自62例肾癌和34例肾脏良性占位患者,患者术前均接受过CT检查.应用SELDI-TOF-MS技术获得所有患者的金属亲和-铜离子(IMAC-Cu2+)蛋白芯片的表达图谱,随机采用42例肾癌和22例肾脏良性占位患者的血清蛋白质谱建立决策树诊断模型,并用其余患者进行双盲验证.结果 利用质荷比分别为4657.56、2955.95和3278.00的3个蛋白峰建立了1个决策树诊断模型,其敏感性为85.7%(36/42),特异性为90.9%(20/22),双盲法验证后的敏感性为75.0%(15/20),特异性为83.3%(10/12).而联合CT的诊断结果,建模组和验证组的诊断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均可达100%.结论 利用质荷比分别为4657.56、2955.95和3278.00的3个蛋白峰所建立的诊断决策模型有助于鉴别肾脏占位的良恶性,联合临床CT诊断可明显提高诊断的效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小肝细胞癌的CT影像表现。方法回顾我院2001年2月-2005年2月经病理证实的12例小肝细胞癌的CT表现。结果通过平扫、动脉期、门脉期及部分延迟扫描均可对小肝细胞癌作出定性诊断。结论螺旋CT作为非创伤性容积扫描技术对小肝细胞癌的早期检出、定位、定性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螺旋CT多期扫描对肝门胆管癌诊断的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CT在增强后多期螺旋CT扫描对肝门胆管癌 (HC)检出的评价。 方法 :2 7例经病理证实的HC患者 ,采用螺旋CT扫描。所有患者于肝门部作 3~ 5mm增强前、动脉期、门脉期、延迟期连续扫描 ,测量同一层面不同时段肿瘤 肝密度差 ,对其作定量分析 ,评价肿块检出率及螺旋CT判断肿瘤累及范围的准确性。 结果 :①平扫发现肝门肿块 8例 (30 % ) ,双期 2 1例 (78% ) ,动脉期 1 9例 (70 % ) ,门脉期 1 1例 (4 0 % ) ,延迟期 2 5例(93% ) ,双期与延迟期肿块检出率无显著差异 (P >0 .1 ) ;②不同时段扫描肿瘤 肝密度差为 :动脉期 (2 7± 8)HU ,门脉期 (1 0± 8)HU ,延迟期 (32± 1 0 )HU。动脉期与延迟期肿瘤 肝密度差比较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但门脉期与动脉期及延迟期肿瘤 肝密度差有显著差异 (P <0 .0 1 ) ;③螺旋CT判断HC肿瘤累及范围的准确率为 4 0 %。 结论 :肝门部薄层螺旋CT双期动态扫描有助于HC肿块的检出 ,延迟期扫描能提高肿块的检出率。但螺旋CT判断肿瘤累及范围尚欠准确  相似文献   

16.
陈刚  吴小候  尹志康  何云锋 《重庆医学》2011,40(33):3357-3358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平扫联合尿路重建在急性肾绞痛诊断中的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126例急诊肾绞痛患者随机分两组:CT组(67例)和静脉尿路造影(IVU)组(59例),CT组行多层(16层或64层)螺旋CT平扫联合尿路重建,IVU组行相关准备后行腹部X线平片(KUB)联合IVU检查.在明确诊断为输尿管梗阻或输尿管结石...  相似文献   

17.
Dai JR  Zhang LY  Zhang J  Chen Y  Zhang HT  Jiang LX  Lin M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31):2177-2181
目的 探讨各肾癌亚型在螺旋CT增强双期扫描中的表现特点,提高术前诊断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2001年1月至2008年12月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癌患者术前螺旋CT双期扫描图像460例.分别观察各肾癌亚型的瘤体大小、形态、边界、内部结构及强化特点等指标.结果 肿瘤强化程度、强化模式、动-静脉期的强化落差、伴有变性、坏死及密度变化在透明细胞癌与嫌色细胞癌和乳头状癌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明细胞癌为高血供肿瘤,强化明显(80.9%),在皮髓质与实质期间的落差大,≥30 HU者占57.9%,以其为标准的敏感性及特异性为57.9%,91.9%.强化模式以周边环状及不均匀强化居多(66.3%,94.6%);密度不均匀(91.6%)及常伴有变性坏死(60.5%).嫌色细胞癌为中等血供肿瘤,中等强化(77.1%),落差小(<30 HU者占80.0%),以落差位于0~30 HU为诊断标准时,其敏感性、特异性为80.0%、66.1%,强化模式以均匀强化居多(60.0%),密度均匀(65.7%)为其突出特点.乳头状癌为低血供肿瘤,轻度或无强化占70.4%,落差小(<30 HU者占92.6%)其中63.0%延迟强化(CT值升高)为其特点,以落差<0 HU为诊断标准时,其敏感性、特异性为63.0%、91.8%,强化模式以均匀强化为多(48.1%),密度均匀(63.0%).未分类癌常以周边环状(9/12例)、明显(7/12例)强化、密度不均匀伴有变性坏死(9/12)为特点.多房囊性肾癌表现为多房囊肿样,增强后囊壁有强化可能是其诊断要点.结论 螺旋CT双期扫描对不同肾癌亚型的术前诊断中有重要作用,依据肾癌各亚型CT扫描特点的不同,术前大多能够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活体肾移植供肾切除术前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西门子公司双源CT设备对40例受检者行MSCTA检查,评估肾脏血管解剖及变异情况。结果  40例80个肾脏中,MSCTA显示64个肾脏由单支动脉供血、67个肾脏由单支静脉引流、16个肾脏存在副肾动脉、11支主肾动脉存在过早分支、1例左肾上段动脉起始部局限性狭窄、1例肠系膜上动脉起始部局限性狭窄、1例左肾静脉中段见一血管袢。40例受检者中22例行供肾摘除术,术中所见供肾血管情况与MSCTA术前评估结果一致。结论  MSCTA可准确显示受检者肾脏血管情况,可作为活体肾移植供肾术前血管评估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9.
于立新  余玉明 《广东医学》2004,25(7):743-744
目的 提高肾盂移行细胞癌的诊治水平和长期存活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3例肾盂移行细胞癌病例资料。结果  2 3例肾盂移行细胞癌均行手术治疗 ,术后存活 3年以上 15例 ,存活率 6 5 % ,5年以上 14例 ,存活率 6 1% ,10年以上 9例 ,存活率 39%。结论 肿瘤的临床分期和细胞分化分级是最有用的预后指标 ,重视肾盂癌的早期诊断、早期处理对肾盂癌的长期存活有极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对肺孤立性结节病变的良、恶性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经病理证实的62例肺孤立性结节,平扫后,以2 ml/s速率注入造影剂后1、2、3、4、5 min薄层扫描.分析强化值、时间-密度曲线及强化形态对良、恶性结节的鉴别价值.结果 恶性结节的强化值(49±15)Hu明显高于良性结节(18±16)Hu(P<0.01).周围型肺癌的主要强化形态是完全性强化及周围性强化.恶性结节增强后CT值立即升高,2 min形成强化高峰,然后逐渐下降,而良性结节特别是结核球增强后CT值缓慢上升,无明显峰值出现.结核球的主要强化形态是无强化及包膜样强化,占92.3%.结论 强化值≤15 Hu提示良性结节;强化值>20 Hu考虑恶性结节.动态增强CT对周围型肺癌与结核球的鉴别有较高价值.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feature of the 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 at 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spiral CT. Methods Sixty-two patients with 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 proved by pathology were studied. Thin-section CT scans were obtained before and after enhancement 1,2,3,4 and 5 minutes. Results Malignant nodules enhanced (49±15)Hu significantly more than benign nodules (18±16)Hu. The major enhancement pattern of peripheral lung carcinoma was complete enhancement, a little show peripheral enhancement. Tuberculoma show capsular enhancement or non enhancement. Conclusions Absence of significant lung noldue enhancement (≤15 Hu) at CT is strongly predictive of benignity.Malignant nodules enhanced significantly more than benign nodules. 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 CT is useful in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lung carcinoma and tuberculom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