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可能打破免疫耐受的作用机制。方法 :治疗组采用自拟中药汤剂"慢肝1号"联合α2b干扰素(安德隆)治疗,对照组采用α2b干扰素(安德隆)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并初步探讨其对CD4+、CD8+、Th1、Th2可能的作用。结果:两组好转率比较,χ2=18.221,P=0.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总有效率比较,χ2=12.434,P=0.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12个月,两组ALT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CD4+、CD8+、Th1、Th2均显著下降。结论:"慢肝1号"方对于乙肝病毒携带者具有一定打破免疫耐受的作用,其联合干扰素对于乙肝病毒携带者具有一定早期治疗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T细胞亚群和Th亚型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T细胞免疫功能在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患者中的变化与发病的关系。方法用佛波醇酯(PMA)、离子霉素体外激活淋巴细胞,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26例ICP孕妇(ICP组)和24名正常妊娠妇女(对照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PMA等刺激下产生辅助性T淋巴细胞(Th1)型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及Th2型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的水平,并与ICP患者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进行相关分析。结果ICP组CD3、CD4、CD4/CD8和Th1均高于对照组,而CD8和Th2低于对照组。结论ICP患者体内Th1/Th2型细胞因子平衡由Th2向Th1偏移,细胞免疫功能增强,ICP患者体内Th1型细胞因子免疫反应的增强可能与肝细胞损伤、肝内胆汁淤积症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3.
中国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高流行区。干扰素α(IFNα)、核苷类似物和中药制剂都是当前临床治疗慢性乙肝的重要手段,但每种药剂的适应证范围均有一定局限性,药物可使HBV基因变异,停药后肝炎复发,不良反应尚无法避免;携带乙肝病毒宿主的免疫耐受状态也常难以打破。制定适合你的治疗方案,并定期复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的饮食起居、乐观的心理状态是治疗的有利因素。其中,治疗方面,包括如下这几个方面:(1)保肝;(2)抗病毒;(3)防治肝纤维化;(4)提高免疫力;(5)注意保养。保肝。简单来讲就是减少肝脏的炎症程度,来减少肝脏的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口服N-乙酰半胱氨酸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Th1/Th2平衡的影响。方法:80例C、D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患者给予口服N-乙酰半胱氨酸片6个月(每次0.6 g,2次/d),对照组患者给予安慰剂治疗。比较6个月期间两组患者急性加重发生的次数、急性加重的天数、急性加重事件严重程度。采用ELISA法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IL-4、IFN-γ的浓度,流式细胞术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Th1、Th2占CD4+T细胞的比值。结果:治疗组平均急性加重次数、平均急性加重天数、Ⅱ~Ⅲ级急性加重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L-4水平、Th2/CD4+T细胞比值较治疗前及对照组升高,IFN-γ水平、Th1/CD4+T细胞比值较治疗前及对照组降低,Th1/Th2比值较治疗前及对照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IL-4、IFN-γ水平、Th1/CD4+T细胞、Th2/CD4+T细胞、Th1/Th2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长期每日口服1 200 mg的N-乙酰半胱氨酸对C、D型稳定期COPD患者具有一定的疗效,用药期间能使Th1/Th2趋于平衡,降低患者急性加重次数,缩短其急性加重的天数,减少中重度急性加重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甲状腺肿瘤患者辅助T细胞1向2(Th1/Th2)漂移对自然杀伤细胞的影响。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甲状腺癌、甲状腺良性肿瘤患者和正常对照Th1、Th2类细胞因子及CD4^+和CD56^+的表达,探讨其在甲状腺肿瘤治疗和预后中的意义。结果 甲状腺癌和甲状腺良性肿瘤患者Th1类细胞因子γ-干扰素和肿瘤坏死因子-α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Th2类细胞因子IL4、IL-5和IL-10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均P〈0.05)。CD4^+和CD56^+的表达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甲状腺肿瘤的病理类型恶性度越高,细胞越呈Th2极化倾向飘移。结论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甲状腺肿瘤患者Th1/Th2漂移,并且随着病理恶性度不同,Th1/Th2的漂移有所不同。Th1/Th2的漂移和CD56的表达具有相关性,从而影响肿瘤细胞的恶性度和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背景:调节性T细胞在维持机体免疫应答稳态和免疫耐受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含量极低,且增殖能力较差.目的:以携带Foxp3基因的慢病毒EGFP+载体转染大鼠CD4+CD25- T细胞,观察其在大鼠CD4+CD25- T细胞中的表达.方法:以免疫磁珠两步法分选大鼠CD4+CD25- T细胞,用携带大鼠Foxp3基因的慢病毒载体体外转染分选的细胞,以转染Foxp3基因的CD4+CD25- T细胞为实验组,EGFP空白质粒组及CD4+CD25- T细胞为阴性对照组,CD4+CD25+ T细胞为阳性对照组.荧光显微镜和RT-PCR分别从蛋白和mRNA水平检测Foxp3基因的表达.结果与结论:成功完成了免疫磁珠的分选,获得了纯度较高的CD4+CD25-T细胞和CD4+CD25+ T细胞,细胞存活率为(94±2)%,慢病毒转染的CD4+CD25- T细胞高表达Foxp3基因.表明以携带Foxp3基因的慢病毒载体系统可有效介导Foxp3基因在大鼠CD4+CD25- T细胞中高表达.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nd cell death protein l, PD-1)、干扰素-γ(intorferon-γ,IFN-γ)、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与辅助性T细胞(helper-T cell, Th细胞)及T细胞亚群水平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9年9月~2020年9月就诊于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的80例哮喘患者为研究组,另以同期在该院体检的80例健康成人为对照组,采用肺功能仪检测两组研究对象的肺功能指标;ELISA法检测两组研究对象血清PD-1,IFN-γ和IL-4水平;单克隆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两组研究对象外周血Th细胞和T淋巴细胞亚群占比,比较两组以上指标差异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肺功能指标FEV1和FEV1/预计值百分比(fevl%pred)、血清PD-1和IFN-γ水平、外周血Th1细胞占比、Th1/Th2比值、CD8+水平以及CD4+/CD8+比值均显著降低,血清IL-4表达水平和外周血Th2细胞及CD4+水平占比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221~19.847,均P<0.01),而两组CD3+水平无显著差异(t=1.132,P=0.259)。结论 支气管哮喘发作伴随着患者血清PD-1水平降低以及IL-4水平增高,从而抑制了Th1细胞产生IFN-γ,并使得Th1/Th2和CD4+/ CD8+平衡状态破坏,各细胞及细胞因子相互制约、相互调节,构成复杂的调节网络,对哮喘的诊断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CD4+CD25+Foxp3+Treg)以及Th17细胞在子痫前期(PE)患者外周血比例的变化,并探讨其在子痫前期免疫耐受失衡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子痫前期患者20例,同期正常晚期妊娠20例。分别采集子痫前期患者、正常晚期妊娠妇女外周血,采用细胞内染色的流式细胞术检测CD4+CD25+Foxp3+Treg以及CD4+IL-17A+的表达。结果子痫前期患者外周血CD4+CD25+Foxp3+/CD4+细胞的比例明显低于正常晚期妊娠者(P〈0.05);而CD4+IL-17A+/CD4+细胞的比例明显偏高(P〈0.05)。结论子痫前期患者上调Th17的表达,Treg细胞表达下降,可能产生Th17/Treg平衡偏移,这一结果造成母胎免疫耐受失衡,导致子痫前期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华蟾素胶囊联合化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肿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2年10月河南省开封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6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单纯化疗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华蟾素胶囊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肿瘤标志物[癌坯抗原(CEA)、糖类抗原(CA125)、细胞角蛋白片段19(CYFRA21-1)]、炎症指标[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α]、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水平,统计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69.81%)高于对照组(43.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EA、CA125、CYFRA21-1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IFN-γ、TNF-α水平均降低,IL-2水平均升高,且研究组IFN-γ、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IL-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CD3+、CD4+、CD4+/CD8+均升高,CD8+均降低,且研究组CD3+、CD4+、CD4+/CD8+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华蟾素胶囊联合化疗应用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中效果良好,可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改善炎症因子与T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辅助性T(T helper,Th)细胞亚群数量和功能的变化在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患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这两种变化之间的关系;为再障的诊断及疗效预测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再障患者及正常人外周血T细胞亚群、Th1和Th2细胞;RT-PCR法测定再障患者及正常人外周血中Th1,Th2型细胞因子基因表达;用ELISA法测定再障患者血浆中IFN-γ和IL-4的水平。结果:再障患者Th1/Th2显著失衡,Th1细胞显著增多,Th1型细胞因子IFN-γmRNA的阳性表达率和血浆IFN-γ浓度均较正常对照显著升高;再障患者Th1细胞百分数分别与IFN-γmRNA相对表达强度(RV)和血浆IFN-γ浓度呈正相关;Th1细胞百分比、IFN-γmRNA的RV及血浆IFN-γ的浓度在比值倒置型与比值超高型患者体内相近且均高于比值正常型患者。结论:Th细胞亚群失衡,Th1细胞数量增多及功能亢进可能是再障发病的重要免疫机制之一;Th1细胞数量及功能异常相互作用是再障患者疾病发生和发展的根本原因;CD4+T或CD8+T细胞相对变化可能是Th细胞在发挥免疫抑制作用后的外在表象。  相似文献   

11.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外周血Th1/Th2平衡偏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拟建立一种准确的、客观的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的方法,探讨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中T淋巴细胞亚群Th1/Th2平衡状态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择2007年3月至2008年2月在延安大学附属医院血液免疫科住院的30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组)和同期2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外周抗凝血,以PE标记的抗CD195单抗和CD30单抗与FITC标记的抗CD4单抗作双色流式细胞术,用淋巴细胞设门,分别以CD4^+ CD195^+和CD4^+CD30^+细胞代表Th1、Th2细胞,分析ITP患者及健康人外周血T细胞各亚群百分率及Th1/Th2比例的变化。结果ITP组治疗前Th1、Th2细胞百分比均低于对照组,而Th1/Th2比值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经大剂量人免疫球蛋白和地塞米松冲击治疗后,血小板数上升,Th1/Th2比值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ITP患者中外周血T淋巴细胞表面标志表达异常,T细胞亚群比例失调,即ITP患者体内Th1/Th2比值升高,提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Tb1优势的疾病。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苦参素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和Th1/Th2平衡的调节作用。方法:选择40例轻中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组)予以口服苦参素300mg,3次/d,疗程6个月。检测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患者外周血CD4+、CD8+T细胞亚群及白介素-4(IL-4)、γ-干扰素(IFN-γ)含量的变化。选择30例正常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外周血CD4+明显减少,CD8+明显增加,CD4+/CD8+比值下降,经过苦参素治疗6个月后,患者外周血CD4+明显增加,CD8+明显减少,CD4+/CD8+比值增加。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外周血培养上清单个核细胞(PBMC)中IL-4水平明显上升,而IFN-γ水平明显下降,经过苦参素治疗6个月后,患者外周血培养上清PBMC中IL-4水平明显下降,而IFN-γ水平明显上升。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存在T细胞亚群紊乱和Th1/Th2平衡失调,苦参素既能抑制调节T细胞亚群紊乱,又能调节Th1/Th2细胞因子比例平衡,从而提高细胞免疫反应,使免疫反应由Th2型向Th1型逆转,清除细胞内病毒。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髓性白血病(AML)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Th1/Th2细胞因子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及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检测50例健康者及30例AML患者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及Th1/Th2细胞因子水平。结果初诊AML患者外周血CD3+、CD4+、CD4+/CD8+均显著低于健康组,CD8+显著高于健康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ML组患者外周血CD3+、CD4+、CD4+/CD8+均显著升高,CD8+显著降低,与初诊时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健康组比较差异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诊AML患者外周血白介素2(IL-2)、干扰素(IFN-γ)均显著低于健康组,IL-4、IL-10显著高于健康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ML组患者外周血IL-2、IFN-γ均显著升高,IL-4、IL-10显著降低,与初诊时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健康组比较差异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淋巴细胞亚群及Th1/Th2细胞因子对AML患者病情评估、疗效判定及预后评估具有一定临床价值。以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及Th1/Th2细胞因子为免疫治疗方案,可能为AML的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IgE高水平初治肺结核患者T淋巴细胞免疫状态及其临床特征。方法:对105例初治肺结核患者进行血清IgE水平及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并结合痰涂片、纯化蛋白衍生物(PPD)试验、病情程度等进行分析。结果:(1)肺结核患者血清IgE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2)IgE高水平组肺结核患者CD4^+T细胞及CD4^+/CD8^+比值高于IgE中低水平组和健康对照组;CD8^+T细胞低于IgE中低水平组和健康对照组。(3)IgE高水平组肺结核患者病情相对较重,痰茵涂片阳性率及肺空洞形成率高于IgE中低水平组;PPD试验阳性率则低于IgE中低水平组。结论:IgE高水平肺结核患者CD4^+细胞表达升高反映了Th2细胞免疫反应的增强,其Th1细胞免疫保护反应可能严重受损。IgE可能与肺结核发病和病程进展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T细胞免疫功能在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患者中的变化与发病的关系。方法用佛波醇酯(PMA)、离子霉素体外激活淋巴细胞,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26例ICP孕妇(ICP组)和24名正常妊娠妇女(对照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PMA等刺激下产生辅助性T淋巴细胞(Th1)型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及Th2型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的水平,并与ICP患者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进行相关分析。结果ICP组CD3、CD4、CD4/CD8和Th1均高于对照组,而CD8和Th2低于对照组。结论ICP患者体内Th1/Th2型细胞因子平衡由Th2向Th1偏移,细胞免疫功能增强,ICP患者体内Th1型细胞因子免疫反应的增强可能与肝细胞损伤、肝内胆汁淤积症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来氟米特对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arthrtitis,RA)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关节功能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25例RA患者(RA组)和10例接受来氟米特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的RA患者(治疗组)的外周血,对CD4+,CD8+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4(IL-4)和γ干扰素的情况进行检测。选择9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细胞内细胞因子染色、三色流式细胞分析法检测单个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情况。结果:RA患者和健康对照组的外周血CD4+/CD8+T淋巴细胞中,分泌(干扰素的细胞群均比分泌IL-4的细胞群多(t=3.534,P<0.01),同健康对照组犤(7.61±3.27)%犦比较,RA组患者外周血中Th1型细胞犤(4.57±2.70)%犦明显减少(t=-2.233,P<0.05)。接受来氟米特治疗后产生γ干扰素的Th1型、Tc1型细胞和产IL-4的Th2型细胞明显减少(分别t=3.709,3.419,3.211,均P<0.01),而Tc2型细胞则无明显增加或减少(t=1.022,P<0.05),各项关节功能指标包括关节肿胀指数、血沉、C-反应蛋白等均显著下降(t=3.466,3.325,3.207,均P<0.01)。结论:氟米特可能通过抑制Th1型和Tc1型的分化、减少Th1/Tc1型细胞因子如γ干扰素的分泌而发挥抗炎和改善关节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CD28、CTLA-4在再生障碍性贫血(AA)免疫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以流式细胞术分别分析23例发病期AA、10例恢复期AA患者和15名正常人骨髓细胞中CD3^+CD4^+T细胞上CD28、CTLA-4表达率,Th1、Th2细胞比例,评价CD28、CTLA4表达与Th1/Th2、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NC)之间的关系。结果 ①正常对照组CD3^+CD4^+T细胞上CD28、cTLA4表达率及CD28^+/CTLA-4^+比值分别为(31.40±10.83)%、(2.45±1.30)%、17.02±13.44,AA患者发病期分别为(39.84±10.89)%、(1.43±0.67)%、43.04±37.61,AA患者恢复期分别为(22.00±9.08)%、(3.46±2.26)%、10.49±7.80;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A患者发病期CD28显著升高(P〈0.05),CTLA-4显著下降(P=〈0.01),CD28^+/CTLA4^+比值相应地亦显著升高(P〈0.05),而恢复期上述数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正常对照组Th1、Th2细胞、Th1/Th2比值分别为(4.21±2.11)%、(1.99±1.27)%、2.46±1.28,AA发病期为(11.13±4.96)%、(2.46±1.65)%、5.20±1.98,恢复期分别为(5.39±4.29)%、(2.53±2.41)%、2.87±1.43;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A发病期Th1增高,Th1、Th2平衡向Thl偏移(P值均〈0.01),恢复期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AA患者CD28^+/cTLA4^+比值与Thl/Th2比值呈正相关(P〈0.05),ANC与CD3^+CD4^+CD28^+T细胞数呈负相关(P〈0.01),与CD3^+CD4^+CTLA-4^+T细胞数呈正相关(P〈0.01)。结论 ①AA发病期患者骨髓CD4^+T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表达异常,CD28升高,而CTLA-4下降,AA患者骨髓T细胞处于“预激活”状态;②CD28/CTLA-4比值与Th1/T12.比值呈正相关提示:CD28、CTLA-4表达失衡可引起Th细胞格局偏移,Th1型细胞增多。③ANC和CD28、CTLA-4间相关分析进一步说明CD28、CTLA-4与AA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8.
赵守松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6):2870-2872
目的:观察双环醇片(百赛诺)联合干扰素仪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以及对Th1/Th2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5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26例.两组患者均以干扰素仪作为基础抗病毒治疗,治疗组加用双环醇片,疗程24周。观察临床症状、肝功能的变化情况。同时采用双抗体酶联分析法检测患者血清中的IFN-γ、IL-2和IL-10的水平。结果:治疗结束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均有明显改善,两组差异无显著性。而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酶氨基转移酶降低的幅度。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IL-10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治疗后两组IFN-γ、IL-2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两组间治疗前与治疗后的细胞因子水平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双环醇片能明显改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肝功能;双环醇片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可以使T细胞活化,促进Th1因子的产生,抑制Th2细胞因子;Th2类细胞因子水平增高以及由此引起的Th1/Th2细胞因子比值下降可能与慢性乙型肝炎的病程持续有关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CHB)治疗中联合应用复方甘草酸苷、恩替卡韦的作用。方法:选择本院收治68例CHB患者(2021.8-2023.8),随机数字表下将其划分为两组:对照组(n=34)恩替卡韦治疗、观察组(n=34)复方甘草酸苷+恩替卡韦治疗;比较疗效、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转阴率、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免疫指标、不良反应。结果:疗效(94.12%vs73.53%):观察组较对照组高(P<0.05)。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转阴率(HBV-DNA、HBeAb、HBeAg、HBsAg):均观察组(70.59%、50.00%、26.47%、55.88%)较对照组(44.12%、23.53%、5.88%、29.41%)高(P<0.05)。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AST、ALT、TBiL、LN、HA):治疗6个月后,两组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较对照组,均以观察组更低(P<0.05)。免疫指标(CD4+、CD8+、CD4+/CD8+):两组治疗6个月后CD8+均较治疗前低,CD4+、CD4+/CD8+均较治疗前高(P<0.05);且观察组CD8+较对照组低,CD4+、CD4+/CD8+较对照组高(P<0.05)。不良反应(11.76%vs8.82%):无统计差异(P>0.05)。结论:CHB治疗中联用复方甘草酸苷、恩替卡韦效果显著,可改善肝功能指标与肝纤维化指标,促进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转阴,提升患者免疫功能,且不会增加用药不良反应,可推广。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通过检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患者外周血中Th17和CD4+CD25+Foxp3+调节性T(Treg)细胞的比率及其平衡关系,探讨其在CLL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CLL患者根据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及治疗情况,分为初发组30例和治疗后缓解组15例,另设健康对照20例。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CLL患者和健康对照者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及Th17和CD4+CD25+Foxp3+Treg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率。结果显示,初发组CLL患者外周血CD3+CD4+T细胞和Th17细胞的比率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CD3+CD8+T细胞和CD4+CD25+Foxp3+Treg细胞表达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Th17/Treg细胞比值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缓解组CLL患者Th17细胞比率与健康对照组相当,而CD4+CD25+Foxp3+Treg细胞表达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Th17/Treg细胞比值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缓解组CLL患者Th17细胞比率显著低于初发组(P<0.05)。结论:CLL患者外周血T细胞紊乱以CD4+T细胞的增加为主,Th17细胞比率增加和CD4+CD25+Foxp3+Treg细胞比率降低导致Th17/Treg细胞比率失衡,该免疫失衡在CLL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