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风湿骨痛丸中双酯型生物碱的限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风湿骨痛丸中双酯型生物碱的限度。方法供试品采用超声处理法,双酯型生物碱中三种成分通过菲罗门C18被检测,柱温30℃,以乙腈—四氢呋喃—0.1 mol.L-1的乙酸铵溶液(每1 000 mL中加冰醋酸0.5 mL)(12.5∶7.5∶8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30 nm。结果乌头碱、次乌头碱、新乌头碱峰分离度均良好,且无干扰。结论此法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控制该处方中制川乌、制草乌中双酯型生物碱的限度。  相似文献   

2.
乌头类药材及中毒案例未知品中酯型生物碱的检出及测定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建立乌头类主要毒性尬发新乌头碱,乌头碱,次乌头碱的检出方法和含量测定方法。方法:以TLC法和HPLC法双重鉴定各药材及未知品中酯型生物的存在并测定其含量。结果:TLC法能有效检出新乌头碱,乌头碱和次乌头碱,HPLC法可进一步确证各酯型生物碱的存在并测定TLC1/500点样量的乌头碱含量。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快速,准确,可作为乌头类药材及中毒案例未知品的鉴定与含量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炮制方法对川乌双酯型生物碱含量的影响。方法将生川乌分别通过药典法、黑豆法和米醋法进行炮制,以RP—HPLC结合梯度洗脱的色谱方法为检测手段,比较分析不同川乌炮制方法对双酯型生物碱(主要为乌头碱、次乌头碱)含量的影响。结果3种炮制方法均可显著降低生川乌中乌头碱、次乌头碱的含量。所建立的色谱方法可定量分析炮制品中双酯型生物碱。结论不同炮制方法对生川乌均能起到减毒作用。  相似文献   

4.
摘 要 目的:研究乌头类双酯型生物碱水解转化为醇胺型生物碱的转化率,水解乌头类双酯型生物碱对照品,利用水解转化率计算出水解原液中醇胺型生物碱的量,以此量作为醇胺型生物碱对照品的量,建立测定制川乌中乌头原碱、次乌头原碱、新乌头原碱含量的方法。方法: 通过控制乌头碱、次乌头碱、新乌头碱3种双酯型生物碱的水解条件,得到乌头原碱、次乌头原碱、新乌头原碱。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HPLC-QTOF-MS)法,使用Agilent ZORBAX Extend C18 RRHT(2.1 mm×50 mm,1.8 μm)色谱柱,流速为0.21 ml·min-1,柱温为30 ℃,流动相为甲醇 水(含0.1%甲酸和2.5 mmol·L-1醋酸铵)系统梯度洗脱,采用电喷雾离子(ESI)源,正离子方式检测。结果: 在本文的水解条件下,乌头碱对于乌头原碱的转化率为99.64%;次乌头碱对于次乌头原碱的转化率为99.94%;新乌头碱对于新乌头原碱的转化率为99.57%。HPLC-QTOF-MS方法学表明,乌头原碱、次乌头原碱、新乌头原碱在一定范围内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r值均大于0.999 1,精密度、重复性和稳定性的RSD都小于5%,加样回收率均在99.43%~100.10%之间。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专属性和重复性较好,在缺乏对照品的情况下,可以为乌头类中药材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建立制川乌的特征图谱,并同时测定6种酯型生物碱的含量。方法:以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新乌头碱、乌头碱、次乌头碱为对照,采用Phenomenex Gemini C18柱(250 mm×4.6 mm,5μm),乙腈-0.04 mol.L-1醋酸铵溶液(氨溶液调pH=10.0)梯度洗脱,流速0.8 mL.min-1,检测波长235 nm进行试验,用国家药典委员会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AB处理分析。结果:不同来源的制川乌特征图谱相似度高,但乌头碱、次乌头碱、新乌头碱含量差异较大。生川乌与制川乌特征图谱比较,相似度小于0.3。结论:制川乌特征图谱专属性强,可结合6种酯型生物碱的含量测定全面控制制川乌的质量,为规范川乌的炮制工艺,合理、安全地使用制川乌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唐凤岚  王静  周梁 《中国药业》2013,22(17):33-34
目的 建立风湿灵片质量控制标准中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TLC)法对风湿灵片中防己、续断进行定性鉴别,对制川乌、制草乌的酯型生物碱(以乌头碱计)进行限量检查.结果 防己、续断的供试品溶液色谱中,在与对照品溶液色谱相应位置上均显相同颜色斑点,阴性对照品溶液无干扰;制川乌、制草乌的供试品溶液色谱中,在与对照品溶液色谱相应位置显示相同颜色的斑点,斑点小于对照品斑点,或不出现斑点.结论 该方法快速、准确、专属性和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作为风湿灵片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7.
朱靖  赵振霞  苏建  刘永利 《中国药事》2023,(10):1149-1159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三七伤药片中乌头碱、次乌头碱、新乌头碱与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苯甲酰新乌头原碱6种生物碱类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并根据测定结果进行化学计量学分析。方法:采用混合型阳离子交换反相吸附树脂(MCX)固相萃取小柱对供试品进行纯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使用COSMOSIL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以甲醇-乙腈-0.1%磷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1,柱温为25℃,检测波长为232 nm。采用SIMCA软件对结果进行处理,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影响产品差异的关键因素。结果:乌头碱、次乌头碱、新乌头碱与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苯甲酰新乌头原碱分别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RSD)分别为101.8%(1.6%)、100.6%(1.4%)、97.8%(1.1%)、100.8%(1.5%)、101.0%(1.6%)、100.7%(0.8%)。17批次样品测定结果显示不同批次之间6种生物碱含量存在较大差异;单酯型生物碱的含量是影...  相似文献   

8.
采用TLC-HPLC法测定小活络丸内中乌头碱、次乌头碱和乌头碱的含量。在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60~90℃)-正己烷-醋酸乙酯-无水乙醇-浓氨水(1:2:5:5:0.5)为展开剂,分离提取酯型生物碱,用Resolve Spherical Silica柱(5μm,150mm×3.9mm),以无水乙醇-0.4%醋酸铵水溶液(97:3)为流动相进行测定,检测波长231nm,平均回收率:83.2%(中乌头碱)、92.1(次乌头碱)、84.1%(乌头碱)。  相似文献   

9.
目的 建立舒筋消肿散中双酯型生物碱的限量测定方法。方法 应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采用改良盐酸羟胺-高氯酸铁法显色,在520 nm波长处测定乌头碱对照液和供试品溶液的吸光度,计算供试品溶液中双酯型生物碱的含量。结果 乌头碱对照液浓度在23.1~231.0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A=0.00705C+0.000134,r=0.999891。乌头碱平均回收率92.42%,RSD=1.20%(n=9)。测得10批舒筋消肿散中双酯型生物碱限量,以乌头碱计分别为:0.131%、0.065%、0.077%、0.117%、0.108%、0.081%、0.097%、0.122%、0.103%、0.092%。结论 建立的测定方法简便、准确、灵敏、重现性良好,适用于舒筋消肿散中双酯型生物碱限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提高复伤糖浆质量控制标准,确保其安全、有效。方法采用薄层色谱(TLC)法分别用不同提取溶剂制备供试液,并试验几种展开剂展开效果,对复伤糖浆中赤芍、延胡索、牡丹皮进行定性鉴别,对制川乌、制草乌的双酯型生物碱(以乌头碱计)进行限量检查。结果赤芍、延胡索、牡丹皮的供试品溶液色谱中,阴性对照品溶液都没有被污染,对照溶液、各个样品溶液在色谱相应点上显现出一样的颜色斑点;制川乌、制草乌的样品试验的溶液色谱中,各对照样品相比较,在相应的溶液色谱中,无法显示出斑点,或斑点非常小,明显小于对照品的斑点。结论该方法快速、简便、针对性强、重复性好,可作为控制复伤糖浆的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11.
许利婷  张楠  卢海迪  翁丽丽  王淑敏 《药学研究》2016,35(6):322-324,327
目的:研究制川乌与瓜蒌不同比例配伍前后生物碱成分变化趋势,验证配伍禁忌“十八反”的科学性,为中药配伍提供试验基础。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不同比例配伍组合制川乌中生物碱的含量变化。结果制川乌与瓜蒌不同比例配伍前后生物碱含量变化明显,当瓜蒌重量在一定范围内时,单酯型生物碱随瓜蒌比例增大而降低,当瓜蒌增大到一定量时单酯型生物碱含量有升高趋势。双酯型生物碱含量随瓜蒌比例增大而降低。结论制川乌与瓜蒌配伍后苯甲酰类生物碱含量先是随瓜蒌重量增加而降低后当瓜蒌继续增大时含量有增高趋势,乌头类生物碱含量随瓜蒌重量增加而减少,与中药“十八反”内容所述恰好相反,说明瓜蒌和川乌配伍不反,或者即使相反也不是因乌头类生物碱引起的。  相似文献   

12.
附子提取液的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附子提取液加热过程中酯型生物碱含量的动态变化,并考察其稳定性及其变化规律。方法采用RP-HPLC法测定提取液中酯型生物碱的含量。色谱柱为Eclipse XDB-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0.1 mol.L-1乙酸铵溶液(含0.05%冰乙酸)为A相,乙腈-四氢呋喃(25∶15)为B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35 nm。结果附子提取液(pH5.9)于95℃加热10 h,苯甲酰新乌头原碱和苯甲酰次乌头原碱的含量先增后降,苯甲酰乌头原碱的含量缓慢降低,而新乌头碱、次乌头碱含量迅速降低;附子提取液(pH3)在相同加热条件下,苯甲酰新乌头原碱和苯甲酰次乌头原碱的含量缓慢增加,苯甲酰乌头原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含量的缓慢降低,但总体较稳定;附子提取液为pH9时,酯型生物碱的含量均迅速下降。结论 pH、加热时间对附子提取液中酯型生物碱的稳定性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研究草乌配伍贝母对心肌细胞的毒性作用。方法通过体外细胞实验,测定草乌、贝母单煎液及其合煎液对乳鼠心肌细胞的毒性损伤,对乳酸脱氢酶(LDH)、钙离子(Ca2+)和琥珀酸脱氢酶(SDH)的影响。结果草乌、贝母单煎液及其合煎液均可不同程度使细胞递质中LDH和Ca2+含量显著升高,SDH活性显著降低,且草乌、贝母配伍应用后较单用草乌或贝母毒性明显提高。结论草乌配伍贝母后可使其毒性作用明显增大,证实了“草乌反贝母”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附子不同部位及其炮制品生物碱含量变化。方法:采用HPLC法同时测定附子不同部位及其炮制品中6种单、双酯型生物碱的含量,采用滴定法测定其总生物碱含量,分析其不同部位及其炮制品生物碱含量的变化。结果:单酯型生物碱大小依次为:制附子皮>黑顺片>白附片>附子皮>生附子,双酯型生物碱大小为:附子皮>生附子>制附子皮>黑顺片>白附片,总生物碱大小为:附子皮>生附子>制附子皮>黑顺片>白附片。结论:附子皮中生物碱的含量高,毒性大,为了保证其临床有效性与安全性,黑顺片与白附片临床应用应有所区分。  相似文献   

15.
3种乌头类中药在大鼠体内外的神经毒性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考察几种常见乌头类中药的神经毒性.方法 采用体内、外给药的方法,大鼠连续90 d经口给予生川乌和生草乌,检测其对大鼠神经行为、血液、血液生化及脑组织的影响;采用大鼠胚胎海马神经元体外培养的方法,研究生川乌、生草乌和生附子对神经细胞的体外毒性.结果 经口给予生川乌和生草乌后,大鼠的神经行为、血液与血液生化指标无变化,脑组织检查未见异常;体外试验结果表明,生川乌、生草乌及生附子对大鼠海马神经元具有一定毒性,呈剂量效应关系,毒性强度为生草乌>生川乌>生附子.结论 乌头类中药在大鼠整体动物试验中未见神经毒性作用,但在海马神经元体外培养模型中,表现出神经毒性,这可能与血脑屏障及体内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制川乌中9种乌头类生物碱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HPLC-QTOF-MS)法.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Extend-C18 RRHT(2.1 mm×50 mm,1.8μm);甲醇为流动相A,以水(含0.1%甲酸和2.5 mmol·L-1醋酸铵溶液)为流动相B,梯度洗脱;流速为0.21 mL·min-1;柱温为30℃.以乌头碱为内参物,测定次乌头碱、新乌头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苯甲酰新乌头原碱、乌头原碱、次乌头原碱、新乌头原碱对于其的相对校正因子,并对相对校正因子进行重现性考察.利用相对校正因子计算其它8种生物碱成分的含量,同时利用外标法测定这9种成分,比较两种测定方法的差异,验证一测多评法的准确性和可行性.结果:建立QAMS法测定乌头类中药材9种生物碱的含量,其测定值与计算值无显著差异.结论:经方法学验证,本方法可用于制川乌药材中9种生物碱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7.
川乌为乌头的母根,化学成分复杂,具有多种功效,但毒性较强,心脏毒性是其主要毒性之一。乌头碱作为主要致毒成分,通过强烈兴奋迷走神经和引起心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急剧变化,进一步引起细胞膜通透性增加、细胞器变性、DNA损伤、心肌细胞凋亡等,最终引起心脏损伤。此外,乌头碱也可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临床上可通过采用及时并彻底清除毒物,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血液净化等措施来治疗川乌中毒。了解川乌心血管系统毒性,毒理机制及应对策略对于川乌的临床应用有较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谷军  王燕萍  马潇 《中国药事》2014,(6):618-621
目的测定藏药铁棒锤中3种双酯型生物碱的含量。方法采用HPLC法对铁棒锤中双酯型生物碱进行含量测定。结果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法专属性强;鸟头碱在0.06~0.65pg,次乌头碱在0·19~1.96μg,新乌头碱在0.22~2.25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乌1=0.9996,r次=0.9994,r新=0.9992。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6.9%、97.1%、96.3%,RSD分别为1.5%、1.8%、1.9%。结论建立的方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可有效的控制铁棒锤的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铁棒锤的合理使用及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色谱柱:Diamonsil C_(18)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以乙腈-四氢呋喃(25∶15)为流动相A,以0.1mol·L~(-1)醋酸铵溶液(每1 000mL加冰乙酸0.5mL)为流动相B,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35nm。结果在此色谱条件下,3种双酯型生物碱可以完全分离,乌头碱、次乌头碱、新乌头碱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13~1.33μg(r=0.999 0),0.34~3.41μg(r=0.998 2)和0.34~3.41μg(r=0.998 1),回收率分别为97.0%(RSD=1.290%),97.0%(RSD=1.174%)和96.3%(RSD=1.521%)。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靠,重复性好,能用于铁棒锤中3种双酯型生物碱的含量测定。甘肃产铁棒锤中乌头碱、次乌头碱、新乌头碱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183%,0.012%和0.055%,酯碱含量高,临床使用时应减少用量或炮制后使用。  相似文献   

20.
Ma ZC  Zhou SS  Liang QD  Huo C  Wang YG  Tan HL  Xiao CR  Gao Y 《药学学报》2011,46(12):1488-1492
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UPLC-TOF/MS)分析人参附子药对配伍减毒的物质基础,从化学成分层次阐释其配伍减毒机制。基于UPLC-TOF/MS建立人参附子药对配伍后生物碱类成分的化学指纹图谱,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法分析药对配伍在合煎过程中的生物碱类成分的含量变化,找出差异变化显著的化学成分。结果表明,正离子模式时人参附子药对合煎液中次乌头碱、去氧乌头碱的含量明显降低,而苯甲酰中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和去乙酸中乌头原碱等含量升高。人参附子药对配伍应用时双酯型二萜生物碱的含量明显降低,而单酯型二萜生物碱的含量明显升高,这可能是人参附子药对配伍减毒作用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