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年股骨颈骨折骨密度、Singh指数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骨密度和Singh指数在衡量股骨近端骨强度和预测股骨颈骨折中的意义.方法对21名60岁以上、因轻度创伤所致新鲜股骨颈骨折老年人进行股骨近端骨密度、Singh指数及Ward三角矿化骨体积进行测量.结果本组患者股骨近端骨密度减少规律,Ward三角>股骨颈>股骨粗隆,骨密度减少的下限(±s)是股骨颈1.14SD、粗隆部0.35SD、Ward三角2.04SD;Singh指数4级以下(含4级)20名(95.2%);Singh指数与MBV呈正相关(r=0.517P<0.05),与粗隆部骨密度及减少的标准差呈正相关(r=0.457,0.474P<0.05).结论骨密度较峰值骨量减少的标准差数在股骨颈大于1.14、粗隆部大于0.35、Ward三角大于2.04,加上Singh指数低于4级(含4级)提示股骨颈骨折的危险性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2.
关于Ward’s三角区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Ward's三角区骨密度值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美国Hologic Delphi A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385名20~80岁志愿者(男230例,女155例)左股骨骨密度及113例左右股骨骨密度.观察Ward's三角区的变化规律及临床特点。结果①有40.4%~55.8%的青年人Ward's三角区的具体位置计算机很难确定,Ward's三角区大部分与解剖部位不相对应;②由计算机自动定位的Ward's三角区小方块位置取样误差比较大;③Ward's三角区骨密度值的精确度误差和变异系数百分比最大;④腿的位置旋转过度或旋转不足都能引起骨密度的变化;⑤正常人双腿骨密度值无显著性差异。结论Ward's三角区骨密度值不能用于诊断或随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相同负荷强度的抗阻力量训练对青年和老年女性骨密度的影响。方法身高、体重相匹配的青年组(n=36)和老年组(n=34)进行16w躯干、上下肢的抗阻力量训练。测试受试者腰椎(L_2~L_4)、股骨近端(股骨颈、Ward三角区、大转子)骨密度,拉力和下肢肌力。结果 (1)(3)干预后青年组股骨颈、Ward三角区和腰椎(L_2~L_4)BMD和拉力显著增大(P0.05),大转子BMD无显著变化;老年组股骨颈、Ward三角区和腰椎(L_2~L_4)BMD、拉力和下肢肌力显著增大(P0.05),大转子BMD无显著变化。(2)拉力与腰椎(L_2~L_4)、股骨颈、Ward三角区和大转子BMD呈显著正相关(r=0.642、0.686、0.600、0.781)、下肢肌力与腰椎(L_2~L_4)和Ward三角区BMD呈显著正相关(r=0.526,r=0.619)。结论 16 w力量训练改善了青年和老年女性腰椎和股骨近端的骨密度且无年龄差异,但对大转子骨密度改善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中老年高血压患者使用培哚普利治疗3年对骨密度及骨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 138例老年高血压并骨质疏松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69)和对照组(n=69)。治疗组患者给予培哚普利治疗,对照组给予苯磺酸左旋氯氨地平片治疗。治疗3年,测定治疗前及治疗后36个月的血清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CTX),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和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和骨密度值(腰椎L_(1-4)及股骨粗隆、左侧股骨颈、Ward三角区)的水平。结果治疗后3年后,两组BALP及腰椎L_(1-4)及股骨粗隆、左侧股骨颈、Ward三角区BMD水平显著升高,而CTX和TRAP水平显著降低(P0. 05);而治疗组治疗后BALP、s-CTX、TRAPL及腰椎L_(1-4)及股骨粗隆、左侧股骨颈、Ward三角区BMD水平改变显著优于对照组(P0. 05)。结论长期培哚普利治疗对高血压合并骨质疏松患者的骨密度和骨代谢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沈阳地区人群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情况。方法整群抽样2013-2016年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进行骨密度检查的4057例女性人群为研究对象,年龄16~90岁,采用Norland公司生产的XR-600型骨密度仪,检测受试者左侧髋关节股骨颈、大粗隆及Ward’s三角区的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T值、BMD值及一般资料的调查。将检测结果以髋关节各部位T值分组,按年龄和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进行分层,对不同分组情况的骨质疏松程度进行统计分析和对比。结果 1)本次检测的4057例调查女性人群在左侧髋关节3个部位(股骨颈、大粗隆、Ward’s三角区)中,不同年龄和BMI的T值和BMD值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39岁和40~49岁的年龄段,在3个部位BMD和T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9岁的人群中,以每10岁为一个年龄段,BMD和T值下降的速度比较显著。(2)不同年龄组Ward’s三角区、大粗隆股骨颈BMD值和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3)骨质疏松的人群中,大粗隆的部位出现骨质疏松情况的平均年龄为(65.85±10.65)岁,股骨颈部位为(72.08±9.36)岁,Ward’s三角区部位为(63.56±10.23)岁。(4)应用卡方检验,高BMI人群股骨颈骨质疏松率为0.6%,正常BMI人群为3.4%,低BMI人群为1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高BMI、正常BMI和低BMI大粗隆部位骨质疏松率分别为8.6%、18.8%和53.6%(P0.001)。结论 1)在49岁的人群中,髋关节3个部位骨矿物含量下降速度均较快。(2)随着年龄的增加,Ward’s三角区的BMD值和T值下降的速度最早最快,大粗隆部位和股骨颈部位的BMD和T值相对较高,降低的速度也较慢。(3)骨质疏松的人群中,大粗隆的部位出现骨质疏松情况的平均年龄最高,其次为股骨颈部位,平均年龄最低的为Ward’s三角部位。(4)低BMI的人群3个部位的骨质疏松率显著较高。在股骨颈部位和大粗隆部位,高BMI的人群中出现骨质疏松的人数远低于低BMI的人群。  相似文献   

6.
目的初步研究下颌体、下颌支做为骨密度随访指标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美国Norland XR-800双能X线骨密度仪,通过重复四次测定30例正常志愿者下颌骨骨密度,计算下颌体、下颌支重复性试验精确度变异系数百分比;通过测定30例正常志愿者及45例骨质疏松或骨量减少患者左股骨近端、正位腰椎、下颌骨骨密度,观察其骨密度的差异;通过测定20例用药患者6个月内左股骨近端、正位腰椎、下颌骨骨密度,随访观察股骨颈、Ward区、L2-4、下颌体、下颌支骨密度(BMD)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及临床特点。结果 130例正常志愿者下颌体的重复性为2.08%,下颌支的重复性为2.75%,略高于Ward区的重复性变异系数2.27%。245例骨质疏松或骨量减少患者下颌体、下颌支BMD显著降低,与正常志愿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20例随访用药患者下颌骨BMD变化先于其它部位出现,下颌支BMD四周即可发生变化,早于下颌体。结论下颌骨骨密度变化敏感性高,非常适合做为骨质疏松患者的临床随访指标,优于其他部位的骨密度测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并发微量白蛋白尿、视网膜病变患者的骨密度变化。方法选择49例T2DM无微量白蛋白尿、无视网膜病变患者(A组)、52例T2DM伴微量白蛋白尿或视网膜病变两者之一患者(B组)、43例T2DM同时合并微量白蛋白尿和视网膜病变患者(C组),60例来我院体检的健康对照组(N组)。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4组受试者测定腰椎2~4、左侧股骨颈及Ward三角区的骨密度,分析组间骨密度差异。结果 C组腰椎、股骨颈、Ward三角区骨密度均低于B组、A组及N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腰椎骨密度低于A组及N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股骨颈及Ward三角区骨密度低于A组及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腰椎骨密度与N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股骨颈及Ward三角区骨密度高于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DM患者骨密度与年龄、糖尿病病史、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呈负相关(P0.05),与体重指数、空腹胰岛素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T2DM无微量白蛋白尿、无视网膜病变时骨密度呈增高趋势,但发展到微量白蛋白尿和视网膜病变时骨密度明显降低,尤其是股骨近端可出现较快的骨量流失。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不同体重指数患者的腰椎和股骨近端、股骨颈、Ward’s三角区的骨密度及T值评分,探讨体重指数对绝经老年妇女不同部位骨密度的影响。方法以我院225例年龄均为60以上的绝经老年妇女为研究对象,计算体重指数将患者分为体瘦组、正常组和肥胖组,检测患者腰椎和股骨近端、股骨颈、Ward’s三角区的骨密度,分析各部位骨密度变化与体重指数的关系。结果体瘦组的患者各部位骨密度明显低于正常和肥胖组的患者,体瘦组与正常组或肥胖组比较,腰椎(L1~L4)、股骨颈、股骨近端、Ward’s三角区的骨密度均有显著的差异(P<0.01);正常组与肥胖组比较,仅L3和L4的骨密度有显著的差异(P<0.05),其余部位的骨密度无显著的差异(P>0.05)。结论体重和体重指数是影响骨密度的一个重要因素,体重和体重指数与绝经老年妇女不同部位的骨密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低体重指数的绝经老年妇女,骨丢失而引起的骨量减少明显,易发生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绝经后妇女骨钙素基因(OC)Hind Ⅲ多态性与骨密度的关系.方法 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247例绝经后妇女的腰椎、股骨颈、大转子和Wards三角骨密度,应用PCR-RFLP技术检测OC基因Hind Ⅲ多态性.结果 ①OC基因型分布频率为HH型4.9%,hh型49%,Hh型46.1%.等位基因频率为H 27.94%,h 72.06%,基因型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定律.②HH基因型与hh型在股骨颈、大转子、Wards三角区骨密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HH基因型与Hh型在大转子、Wards三角区骨密度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③有h等位基因的股骨颈、大转子、Wards三角区骨密度显著低于无h等位基因(P<0.05).结论 福州地区绝经后妇女OC基因多态性与骨密度存在相关性,有h等位基因绝经后妇女在股骨颈、大转子、Wards三角区有低骨密度风险.  相似文献   

10.
105例Ⅱ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变化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Ⅱ型糖尿病患骨密度的变化规律和临床特点,更深入了解糖尿病对骨代谢的影响。方法 使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仪测定105例Ⅱ型糖尿病患腰椎L1~L4、Ward’s三角区、股骨颈、股骨大转子区的骨密度(BMD),并以同年龄、同性别的健康的骨密度比较,研究其骨密度的变化规律和临床特点。结果 ①女性Ⅱ型糖尿病患BMD测定值与同年龄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性。②男性Ⅱ型糖尿病患BMD测定值除了51~60岁年龄组差异有显性外,61岁以上年龄组差异无显性。③男性Ⅱ型糖尿病患BMD测定值明显高于同年龄的女性。各年龄组Ward’s三角区BMD测定值明显低于腰椎和股骨颈及股骨大转子区。结论 ①雌激素水平下降是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的主要原因。②Ⅱ型糖尿病能使部分老年患易患有骨质疏松症。③骨质疏松患最早出现骨密度改变在Ward’s三角区。  相似文献   

11.
目的深入研究Ward区做为骨密度随访指标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美国Norland XR-600双能X线骨密度仪,通过测定58例骨质疏松或骨量减少患者6个月内左股骨近端、正位腰椎、全身骨密度,观察股骨颈、Ward区、L2-4、全身骨密度(BMD)及骨矿含量与瘦体重的百分比(%TBMC/FFM)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及临床特点;通过测定58例患者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等生化指标,分析其与骨密度的相关性。结果 1所有患者全身BMD降低,%TBMC/FFM低于5%或为正常低值。2服药治疗组6个月后Ward区BMD显著增加,P=0.002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股骨颈、L2-4、全身BMD、%TBMC/FFM变化量的P值均大于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未服药组所有观测部位BMD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所有患者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ALP)等生化指标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 Ward区对骨密度变化敏感性高,做为骨质疏松患者的临床随访指标,优于其他部位的骨密度测量。  相似文献   

12.
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骨髓内压变化规律及减压术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测定健康人股骨近端不同区域骨髓腔内压力正常值。探索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不同期、不同部位骨髓腔内压力变化规律,改进传统骨髓内减压术。方法 选用26例健康人,52个股骨;117例患者,169个股骨。分股骨大粗隆、股骨颈、股骨头中心及股骨头负重区进行骨髓腔内压力测定。测压后,对117例患者股骨大粗隆、股骨颈、股骨头中心及股骨头负重区进行分区减压术。结果 健康人股骨近端骨髓腔内压力,股骨大粗隆〈股骨颈〈股骨头中心〈股骨头负重区。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各期各区的骨髓内压均高于创伤性股骨头坏死。Ⅰ、Ⅱ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股骨头中心、股骨头负重区压力明显高于大粗隆及股骨颈;Ⅲ、Ⅳ期股骨头中心及其股骨头负重区压力呈下降趋势,而股骨大粗隆及股骨颈反而升高。99例随访2~5年2个月,根据修订后的’82北京髋关节疗效评定标准评价:优45例,良42例,可7例,差5例。结论 股骨近端分区钻孔减压术可缓解疼痛,对于保护性关节活动受限也可很快得以改善,同时可以刺激血管再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骨密度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评价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骨密度变化,探讨其骨代谢改变的病因和发病机理。方法 采用前瞻性健康对照研究方法,对67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以双能X线吸收法测定腰椎、股骨颈、股骨粗隆和Ward三角区骨密度,同时检测骨钙素、降钙素、血钙及炎症急时相反应指标,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强直性脊柱炎骨密度与对照组比较:股骨颈、股骨粗隆和Ward三角区骨密度显著降低,早期患者的腰椎骨密度显著降低;血清骨钙素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骨密度指标与炎症急时相反应指标呈负相关。结论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骨密度降低,其原因应是免疫炎症反应、运动受限等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维持性腹膜透析(contin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CAPD)患者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情况进行测定,了解骨质疏松患病情况。方法:选择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深圳市人民医院肾内科37例CAPD患者及体检科健康人群40例作为对照组,以双能X线吸收(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EXA)骨密度仪测定左髋部股骨颈(Neck)、Ward’s三角区及股骨大转子(Troch)骨密度,同时采集其临床、生化、免疫指标。结果:35.1%CAPD患者骨质疏松,37.8%骨量减少,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老年CAPD患者股骨骨质疏松总患病率明显高于中青年CAPD患者组(P0.05)。CAPD患者组三个不同部位BMD值有区别,股骨颈的BMD值降低最明显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组不同性别比较Neck、Ward’s区及Torch三个不同部位BMD值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APD患者股骨颈的BMD值下降最明显。老年CAPD患者骨质疏松患病率高,建议应早期给予针对性治疗。  相似文献   

15.
骨密度结合股骨近端几何参数预测老年髋部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老年人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值结合股骨近端几何参数是否能提高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危险性的预测。方法将85例绝经后妇女髋部骨折患者按骨折类型分组, 其中52例股骨颈骨折,33例转子间骨折。对照组100例老年女性。在骨盆片上测量股骨近端几何参数,在股骨颈、Ward’s三角和转子处测量BMD值,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骨折组的BMD值均低于对照组(P<0.01);股骨干皮质厚度与股骨颈BMD值有相关性(r=0.45,P< 0.01);逐步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股骨距内侧皮质厚度、转子处BMD值、颈干角和Ward’s三角 BMD值相结合是预测髋部骨折最好方法(r=0.74,r2=0.53,P<0.01)。结论骨密度值结合放射学测量股骨近端几何参数能提高对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及骨折类型的预测。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行PFNAII内固定术后髋关节骨密度的变化情况,为防止术后内固定失败和再发骨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40例符合条件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在术后1天应用双能X线吸光测定法(DXA)分别测定其健侧和患侧髋关节骨密度,嘱患者术后6周开始在助步器辅助下功能锻炼并坚持服用钙剂和维生素D3。对术后3个月按时到诊随访的患者再次测量双侧髋关节骨密度,应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3个月较术后1天的患侧髋关节分区BMD除了粗隆间内区(R3)、粗隆间外区(R4)和全患侧髋关节区(RG)无显著性差异外,其余各区(R1、R2、R5、R6、R7、R8、R9)均有显著性下降,其下降幅度分别为6.982%、4.447%、10.483%、11.810%、8.624%、8.017%和8.342%,下降速度的顺序依次为R6R5R7R8R9R1R2。健侧髋关节除Ward’s三角区(Ward’s)的BMD值有显著升高外,股骨颈区(Neck)、股骨大粗隆区(Troch)、股骨粗隆间区(Inter)和健侧全髋部区(Total)的BMD值均无显著性改变。结论 PFNAII术后可能由于应力遮挡造成了髓内钉周围骨量丢失,积极地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并根据患者个体情况指导其在术后尽可能早地开始功能锻炼对减少内固定失败和预防再骨折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尿毒症伴重度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的骨密度改变特征,分析该组患者骨密度改变与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总结2011年2月至2013年4月在本院接受甲状旁腺全切除联合自体前臂移植术的51例尿毒症伴重度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特点、股骨近端和腰椎骨密度,及全切除手术所得甲状旁腺质量等数据。比较相同性别患者腰椎L1-L4之间、股骨近端不同部位之间骨密度的差异;对不同部位骨密度减少程度与上述观察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临床表现包括皮肤瘙痒、骨痛、身高缩短、面部变形和躯体变形等;血清iPTH高达2227.9±907.3 pg/ml;骨质疏松27例(52.9%),骨量减少23例(45.1%);男女性患者均显示L1至L4椎骨骨密度T值逐渐降低,男性骨密度T值L4显著低于L1(P=0.037),女性骨密度T值L4亦显著低于L1(P=0.039),男女性均显示股骨转子、股骨颈至Ward’s三角区的T值逐渐降低,男性Ward’s三角区T值显著低于股骨转子(P=0.025),女性Ward’s三角区和股骨颈T值显著低于股骨转子(P=0.009和P=0.023)。体重指数、血清白蛋白与骨密度值呈显著正相关,身高缩短、脊柱变形、胸廓变形、面部变形、血清碱性磷酸酶、血清iPTH、甲状旁腺质量与骨密度值呈显著负相关。结论骨质疏松和骨量减少广泛存在于尿毒症伴重度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患者中;身体承重部位骨密度降低更严重;消瘦、低白蛋白血症、面部及躯干变形、iPTH严重升高、甲状旁腺增生程度重等因素提示骨质疏松风险增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不同性别、年龄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不同部位的骨密度(BMD)及骨折阈值。方法选取2010年10月至2013年10月在延安大学附属医院骨科门诊就诊的18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90例,其中60~69岁45例、70~79岁45例;女90例,其中60~69岁45例、70~79岁45例。比较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患者股骨颈、Ward三角、L2~L4及大粗隆等部位的BMD;采用ROC曲线计算不同部位的骨折阈值。结果70~79岁股骨颈、Ward三角、大粗隆部位BMD明显低于60~69岁组(P<0.05);老年女性患者股骨颈、Ward三角、L2~L4、大粗隆部位BMD均低于老年男性患者(P<0.05)。老年男性和女性患者股骨颈、Ward三角、L2~L4、大粗隆等部位骨折阈值分别为0.77、0.68、0.81、0.74 g/cm^3和0.74、0.65、0.78、0.71 g/cm^3。结论不同性别和年龄的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不同部位BMD及骨折阈值均有所不同,年龄和绝经是影响BMD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退变性脊柱侧弯与骨质疏松症相关性以及侧弯程度与骨质疏松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1-03-2014-06间在我院治疗的47例退变性脊柱侧弯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时期在我院行骨密度检查的患者48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精确测定并详细记录股骨颈、Ward’s三角、股骨大转子及腰椎(L1-L4)的骨密度,并计算T值,精确测定并仔细记录观察组患者的Cobb角。结果观察组患者股骨颈、Ward’s三角、股骨大转子及腰椎(L1-L4)的骨密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1),观察组患者骨质疏松症发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Cobb角多介于20°~40°之间,观察组患者Cobb角大小与患者骨密度无相关性(P0.05)。结论骨质疏松症是退变性脊柱侧弯的危险因素,但退变性脊柱侧弯程度与骨质疏松程度未见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未绝经女性甲亢患者骨密度及血钙、血磷、血碱性磷酸酶(ALP)、血浆25羟维生素D[25(OH)D]、血浆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变化,分析未绝经女性甲亢患者血浆25(OH)D与骨密度的关系。方法 选取50例初发或复发的未绝经女性甲亢患者,51例正常对照人群,应用双能X线吸收仪(DXA)测定腰椎1-4、股骨颈、股骨大转子、Ward三角和全股骨的骨密度,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浆25(OH)D和PTH,生化法测定血钙、磷、ALP。结果 甲亢组L1、Ward三角骨密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甲亢组血钙、血ALP、血浆25(OH)D水平升高,血浆PTH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甲亢组维生素D缺乏17例(34%) , 不足19例(38%) , 充足14例(28%)。对照组维生素D缺乏30例(59%) , 不足18例(35%), 充足3例(6%)。相关分析示,两组血浆25(OH)D与L1、L2、L3、L4、L1-4、股骨颈、股骨大转子、Ward三角、全股骨骨密度均无相关性。Pearson相关分析示,甲亢组血浆25(OH)D与PTH呈负相关(r=-0.378,P<0.01)。结论 未绝经女性甲亢患者L1、Ward三角骨密度降低。未绝经女性甲亢患者血浆25(OH)D升高,可能与高血钙、PTH分泌抑制、高血磷导致1-α-羟化酶活性降低有关。未绝经女性甲亢患者血浆25(OH)D水平与骨密度无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