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心梗后不同治疗手段与梗死面积回缩率的相关性。方法随机入选符合急性心梗诊断标准的患者122例,根据治疗手段分为4组:A组19例(急诊PCI治疗者);B组31例(延迟PCI治疗者);C组33例(溶栓再通者),D组39例(非再灌注治疗者)。应用QRS记分系统计算4组患者的心肌梗死面积回缩率,记录4组患者入院时及急性心梗后6个月超声心动图指标,比较4组梗死面积回缩率及不同梗死部位的回缩率,比较4组超声心动图指标。结果 4组梗死面积回缩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3组梗死面积回缩率均与D组有差异(p0.0125)。下壁梗死面积回缩率大于前壁,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组患者入院时的超声心动图指标(LVESV1、LVEDV1、LVEF1)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至随访6个月时A组LVESV2、LVEDV2、EF2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与D组,C组与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愈早愈及时对罪犯血管采取干预手段,能使梗死面积回缩率愈大,心功能指标也愈好,梗死面积回缩率是预测急性心梗预后简单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Q波型前壁心肌梗死恢复期开通梗死相关冠脉对左室重构(LVRM)及心功能的影响,选择40例近期发生过首次Q波型前壁心肌梗死且造影示供血区供血冠脉闭塞者作为研究对象.试验按前瞻性随机方式进行分组,A组于心梗后4周内行冠脉内支架置入术,B组心梗后不作支架术.所有患者均于梗死后4周和24周进行超声心动图观察,分别测定左室舒张末期容量(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量(LVESV)、左室射血分数(EF).结果显示,所有患者于心肌梗死后均发生明显LVRM;A组24周时与4周比较LVEDV与LVESV均减少(P<0.05),而EF升高(P<0.05).B组LVEDV、LVESV较术前减少,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EF无变化.提示恢复期开通梗死相关冠脉可减轻或逆转Q波型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的LVRM,明显改善左室功能.  相似文献   

3.
早期应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梗死相关血管再通(PCI)后心肌微循环灌注的影响。方法:符合研究标准的87例STEMI患者,按梗死前应用他汀类药物的情况分为4组:A组(21例)应用他汀类药物>6个月;B组(25例)应用他汀类药物36个月;C组(18例)应用他汀类药物<3个月;D组(23例)未应用他汀类药物。所有患者均于急诊PCI后常规给予药物治疗,并于第21天行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心肌灌注显像(SPECT)。结果:A组和B组的心肌灌注积分、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和左室收缩末容积(LVESV)均明显低于D组(P<0.05),而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高于D组(P<0.05)。C组的心肌灌注积分、LVEDV、LVESV也低于D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心肌灌注积分、LVEDV、LVESV均明显低于B组(P<0.05),LVEF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长期小剂量应用阿托伐他汀可以改善STEMI患者急诊PCI后的心肌微循环灌注。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2D-STI)测量二尖瓣成形术患者左室各节段心肌应变值,探讨2D-STI定量评价二尖瓣成形术患者心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行二尖瓣成形术患者25例,在术前(A组)、术后1周(B组)、术后6个月(C组),分别对其进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测量,包括:左房径(LAD)、左室舒张末内径(LVIDd)、左室射血分数(LVEF)。采集标准切面分别测量各组患者各节段心肌收缩期峰值纵向应变(LS)、径向应变(RS)、网周应变(CS)值。选取25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N组),两组间各参数进行比较。结果(1)术后各期LVEF与术前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C组与A组比较,LAD、LVIDd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2)A组与N组各节段比较,纵向峰值应变明显减低(均为P<0.05);B组与A组比较,各节段纵向峰值应变变化不明显(均为P>0.05);C组与A组各节段比较,收缩期纵向峰值应变有所增加(均为P<0.05);(3)基底水平及乳头肌水平A组与N组比较,收缩期峰值圆周应变明显减低(均为P<0.01);(4)左室短轴乳头肌水平B、C组与A组比较,径向应变峰值均增加(均为P<0.05);C组基底水平及乳头肌水平各节段峰值径向应变均基本接近N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2D-STI在左室整体收缩功能改变以前能够早期发现左室局部心肌收缩功能异常,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能够定量评价二尖瓣成形术患者左心功能的改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不同时间静脉应用rh-BNP对心功能影响的研究。方法将90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的患者进行编号,依据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三组,各30例,A组为发病6h内采用静脉注射rh-BNP治疗患者,B组为发病6-12h内采用静脉注射rh-BNP治疗患者,C组为发病6h内采用硝酸甘油治疗患者,观察三组患者的各项心功能指标。结果经治疗后,A组发病12h、发病24h和发病72h的CKMB均较B组和C组降低(P0.05),发病72h的Cr较B组和C组升高(P0.05),发病72h和发病7d的NT-proBNP较B组和C组降低(P0.05),经治疗后,三组患者的LVEF较治疗前得到升高,LVEDV和LVES较治疗前得到降低,且A组LVEF较B组和C组升高明显,LVEDV和LVES较B组和C组降低明显,(P0.05),B组和C组治疗后的LVEF、LVEDV和LVESV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早期静脉应用rh-BNP可有效改善心功能指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实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三维应变参数评价早期肝硬化患者左心室心肌力学功能状态,探讨超声诊断肝硬化性心肌病的有效指标。方法健康对照组为28名健康志愿者,肝硬化组为25例早期肝硬化患者。应用三维斑点追踪技术(3D-STI)分析两组左心室整体三维峰值应变(G3DS)、整体纵向峰值应变(GLS)、心肌不同步指数(ASDI),常规超声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二尖瓣口血流E/A比值。结果 B组左心室整体G3DS、GLS较A组减低(P0.05)、ASDI较A组增加(P0.05),LVEDV、LVEF较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二尖瓣口血流E/A比值较A组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三维应变参数可有效评价早期肝硬化引起的左心室心肌收缩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梗死范围回缩率对急性心肌梗死(AMI)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随机入选符合标准的AMI患者122例,根据治疗手段分为4组:A组19例(急诊PCI治疗者),B组31例(延迟PCI治疗者),C组33例(溶栓再通者),D组39例(非再灌注治疗者)。应用QRS记分系统计算四组患者的心肌梗死范围回缩率,记录四组患者人院时和AMI后6个月超声心动图指标及6个月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四组梗死范围回缩率及不同梗死部位的回缩率、超声心动图指标和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四组梗死范围回缩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三组梗死范围回缩率与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壁梗死范围回缩率大于前壁,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四组患者入院时的超声心动图指标(LVESV1、LVEDVI、LVEF1)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至随访6个月时,A组LVESV2、LVEDV2、LVEF2与其他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病例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P〈0.05,其中D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及时对罪犯血管采取干预手段,梗死范围回缩率越大,心功能指标越好,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越低,梗死范围回缩率是预测AMI预后的简单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三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3D-STI)评价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变化。方法对41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和41例STEMI患者(病例组)PCI术后第12个月进行3D-STI分析,测量左室整体纵向应变、径向应变及圆周应变及左室射血分数。结果病例组左室整体纵向应变、径向应变及圆周应变及左室射血分数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STEMI患者的心肌变形能力是下降的,虽然经PCI治疗后可以得到改善,但是左室整体收缩功能即使在术后12个月仍然低于正常人,因此PCI术后1年仍然需要长时间随访观察;3D-STI可以定量评价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心肌收缩功能的异常。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显像(2D-STI)技术评价冠状动脉慢性完全性闭塞(CTO)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左心室应变情况的效果。方法纳入2017年9月~2018年5月于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超声科经冠状动脉造影明确为CTO并成功施行PCI的患者43例为CTO组(n=43),另选取同期于本院进行体检的3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n=30)。CTO组患者分别于PCI前1 d、后1月及后3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对照组于体检当天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常规超声测量舒张早期二尖瓣血流速度(E)与舒张晚期二尖瓣血流速度(A)比值(E/A)、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舒张早期二尖瓣环运动速度(e');采集胸骨旁左室短轴二尖瓣、乳头肌、心尖水平动态图像,以及心尖部四腔观、两腔观及三腔观动态图像,应用2D-STI技术分析左心室分层纵向应变参数及左心室整体纵向、径向及圆周应变参数(GLS、GRS及GCS)。结果术前,CTO组E/e’值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与PCI前及后1月比较,CTO组术后3个月E/e’值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CTO组术前左心室整体应变(GLS、GCS、GRS)均显著降低,PCI后1个月GLS较术前升高(P0.05),术后3个月GLS、GCS及GRS较术前均增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CTO组术前左心室各层心肌纵向应变均显著降低(P0.05),PCI后1个月及治疗后3个月左室各层应变参数逐渐增高,PCI后3个月时增高更加显著(P0. 05)。结论 CTO患者的左心室收缩功能较正常人减低,PCI可明显改善CTO患者心室收缩功能,2D-STI技术能有效评价CTO患者PCI术后左心室应变情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2D-STI)评价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左心室收缩功能。方法:35 例CHF患者与25 例正常对照组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得到左心房横径(LAD)、左心室短轴横径(LVD)、左心室收缩末容积(LVESV)、左心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于标准心尖位左心流出道切面, 四腔心切面, 两腔心切面,应用2D-STI测量各个室壁收缩期最大应变。比较CHF组及正常对照组的二维结构及收缩期最大应变。结果:与正常人相比,CHF患者左房室明显扩大,LVESV、LVEDV增大,心功能减低,收缩期左心室心尖各切面室壁的最大纵向应变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结论:2D-STI可以准确地反映左心室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福州市鼓楼区A小区登革热暴发疫情发生的流行强度及可能传播方式,为进一步开展登革热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调查每一例病例;制定病例定义开展病例搜索,采集病人的血清检测登革病毒抗原、核酸或抗体;监测小区及周边白纹伊蚊的布雷图指数。结果此次疫情为一起I型登革热病毒引起的暴发疫情,共计发现20例病例,罹患率为0.32%,疫情持续时间17d。结论此次疫情为福州市鼓楼区首起登革热暴发疫情,疫情防控措施得力,未发生续发病例和疫情蔓延。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2012年福州地区分离的其他肠道病毒CVA6进行分子鉴定,并对其VP1部分序列进化分析。方法肛拭子标本采用RD细胞进行病毒分离,通过RT—PCR对分离株的VP1部分序列进行扩增、克隆和测序;经过Blast程序比对来确定病毒的基因型;通过Mega4.0软件对不同病毒株VP1部分序列的差异进行比较。结果从10份其他肠道病毒患者的肛拭子标本中分离到6株CVA6病毒。测序结果显示,该6株CVA6病毒核苷酸序列具有高度一致性,但与福州周边国家或地区CVA6的核苷酸一致性为91.8%~97.3%。结论2012年福州市HFMD的病源除Ev71和CVA16外,还包含CVA6病毒。序列分析表明,因此,应加强对手足口病例中其他肠道病原体的检测,并掌握其流行以及病毒遗传进化特征,为HFMD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环境污水监测对肠道病毒(Enterovirus,EV)相关疾病防控的意义和作用.方法 选择福州祥板和洋里两个污水处理厂作为监测点,每月采集进口污水各1份,应用阴离子膜进行污水浓缩,接种RD、L20B和HEp-2进行病毒分离,微量血清中和试验及RT-PCR确定其血清型,VP1测序遗传特征分析.结果 2013-2014年采集的48份污水标本中44份(91.67%)病毒分离阳性,分离到268株病毒,已鉴定涵盖22个血清型;病毒分离高峰期为2-7月,较监测病例高峰早约2个月.2013年埃坷病毒(Echovirus,Echo)7型为优势血清型(43.61%),2014年转变为Ech06占绝对优势(62.96%);遗传特征分析显示:Ech06和Ech07污水分离株较同时期病例分离株更为多样;病例株与污水株具高度同源性,在遗传进化树图位于同一个分支.结论 环境污水应用于肠道病毒监测,较现有的病例监测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14.
福州地区婴幼儿隐孢子虫病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1989年3~8月份在福州4所医院收集腹泻患者粪便161人份,用碘染色法、韩氏改良法过筛,发现可疑虫体时,再用改良抗酸法,沙黄-美蓝染色法染色检查,共发现隐孢子虫感染者16例,感染率9.8%(16/120)。1岁以下11例,1岁~2.5岁5例。同时发现2例合并感染蓝氏贾第鞭毛虫,粪检有大量白细胞,主要症状为腹泻。大蒜素治疗多数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福州市性病门诊人群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的基因型分布状况。方法 收集2013-2014年临床疑似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者标本2 019份,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沙眼衣原体,阳性标本用套式PCR扩增Omp1区并进行测序分析。测序结果上传至BLAST网站查找序列的相似性、构建系统树确定基因型。结果 检测沙眼衣原体阳性标本86份,成功分型的有83份,1株为混合感染。测得8个基因型,分别为:F型(36.59%)、E型(24.39%)、D型(12.20%)、G型(9.76%)、J型(9.76%)、H型(3.66%)、K型(2.44%)、B型(1.22%)。计算不同基因型间Omp1基因的核苷酸的同义突变率(dS)和非同义突变率(dN),发现仅G型的dN/dS值大于1,其他型均小于1。结论 F型和E型是福州市性病门诊人群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的主要基因型。同义替代是Omp1基因在进化过程中的主要变异。  相似文献   

16.
福州地区婴幼儿人芽囊原虫病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以涂片法、染色法、厌氧培养法,首次在福州地区腹泻的婴幼儿粪便中检出入芽囊原虫20例,阳性率8.59/(20/234),并对该虫的形态做了描述和讨论。同时发现细胞免疫功能与本病相关,而贫血与否与本病无关,甲硝唑的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福州地区腹泻患者诺瓦克样病毒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特点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目的调查研究福州地区腹泻患者诺瓦克样病毒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分别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T-PCR),对1998年10月至2002年11月在我院门诊及住院部收集的288份腹泻患者粪便标本进行轮状病毒和诺瓦克样病毒病原检测。结果ELISA法检测轮状病毒感染的阳性率为54.2%,发病年龄主要是1月-3岁的婴幼儿,发病季节集中在冬春季,高峰为11和12月份。RT-PCR检测显示诺瓦克样病毒基因组Ⅰ的阳性率为11.1%,主要是7岁以上儿童及成人;诺瓦克样病毒基因组Ⅱ的阳性率为28.8%,主要是6月~3岁婴幼儿;诺瓦克样病毒感染均无明显季节特异性。结论在福州地区诺瓦克样病毒是仅次于轮状病毒的又一常见腹泻病原,其中婴幼儿腹泻以诺瓦克样病毒基因组Ⅱ为主。研究结果从分子水平初步揭示了本地区诺瓦克样病毒感染的流行情况。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福州地区人博卡病毒(HBoV)在儿童呼吸道感染中的检出情况,并对其进行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和种系分析。方法收集2007年11月至2008年10月在福建省妇幼保健院因下呼吸道感染住院的重症监护病房的57例小儿鼻咽抽取物标本,用一对特异引物通过PCR扩增法对HBoV基因片段进行检测,对检测出的2例HBoV(FZ1和FZ40)用7对全序列引物进行扩增和拼接,获得这两株病毒全基因组序列,上传GenBank并与基因库中国内外其它10株HBoV的全基因组序列和各氨基酸序列进行比对,并做种系分析。结果FZ1株基因组序列全长为5299bp,与HBoV参考株st2株序列长度相同;而FZ40株的基因组序列全长少2bp。病毒全基因组编码4种蛋白,分别是非结构蛋白NS1、核蛋白NP-1和衣壳蛋白VP1、VP2。结论种系分析显示福州的FZ40株与浙江温岭的WLL-1株关系较近,而FZ1株与北京的两株及泰国的CU6株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国际糖尿病联盟(IDF)的诊断标准定义代谢综合征(MS),调查研究福州市区2202名体检人员中MS及其相关疾病的患病情况,为有效防治此类疾病,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提供依据。方法对2202名参加健康体检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同时测量人体基本参数如血压、身高、体质量等,并进行血脂、血糖、尿酸、血清胰岛素等检查。研究分析MS及其不同组成成分的检出情况及其性别、年龄差异,并研究影响MS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结果(1)本次调查共有MS328例,所占比例为:14.9%。(2)女性MS、中心性肥胖、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比例高于男性,而男性高血压、高三酰甘油血症、脂肪肝、高尿酸血症、空腹血糖过高的比例高于女性。其差异均具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3)随着年龄的增高,MS及其5种诊断指标的比例呈上升趋势。(4)糖尿病家族史、吸烟、年龄、性别、高血压家族史、饮食习惯(高盐、高脂肪、高热量饮食)、职业(脑力劳动为主)、缺乏体育锻炼是MS的危险因素。(5)空腹血糖是MS5项诊断指标中最强的指标。结论MS发病率较高,且随年龄增长逐渐增高。MS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应加强对中年以上人群危险因素的监测,采取综合措施及早对MS进行干预和控制,以预防心血管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抚州市位于江西省东部 ,东经 115°35′~ 117°18′,北纬 2 6°2 9′~ 2 8°30′,全市辖 11个县 (区 ) ,2 2 5个乡 (镇 ) ,2 0 0 1个行政村 (居委会 ) ,均有丝虫病流行 ,人口为 2 998911人 ,其中 6个县为马来丝虫病流行区 ,5个县 (区 )为丝虫病混合流行区。防治前各县 (区 )微丝蚴率为 11.78%~ 36 .6 4% ,平均为 2 3.96 %。经过反复查治 ,1980~ 1987年各县 (区 )先后经卫生部及省级考核 ,达到基本消灭丝虫病标准。 1981~ 1999年各县 (区 )相继开展了病原学和蚊媒监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内容和方法1.1 横向监测1.1.1 病原学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