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电刺激引导下A型肉毒毒素(BTX-A)注射治疗脑卒中后偏瘫上肢肌痉挛的疗效。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脑卒中后偏瘫伴上肢痉挛患者分为A、B、C共3组,每组40例。A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干预,B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徒手定位法BTX-A注射,C组患者则辅以电刺激引导下BTX-A注射。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及焦虑、抑郁自评量表(SAS和SDS)对3组患者肌张力、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及焦虑、抑郁状态进行评分。 结果 治疗前3组患者MAS、上肢FMA、MBI、SAS及SDS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上肢FMA、MBI评分均显著提高(P<0.05),MAS、SAS及SD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进一步比较发现,治疗后B组、C组上肢FMA及MBI评分均较A组明显增高(P<0.05),MAS、SAS及SDS评分均较A组明显降低(P<0.05);C组患者上肢FMA、MBI评分亦较B组明显增高(P<0.05),MAS评分较B组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B组、C组SAS及SDS评分组间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常规康复干预基础上辅以电刺激引导下BTX-A注射治疗,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肌痉挛状态,提高患者ADL能力并减轻焦虑、抑郁情绪,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肌电图联合电刺激引导注射A型肉毒毒素(BTX-A)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疗效。 方法选取45例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在肌电图及电刺激定位引导下,采用多点注射方式将A型肉毒毒素注入痉挛靶肌内;并于注射A型肉毒毒素后辅以肢体功能训练。于注射前、注射后第1周、第2周、1个月、3个月时分别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上肢部分、腕指关节主动活动度(AROM)及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MBI)对所有患者进行疗效评定。 结果注射A型肉毒毒素第2周、1个月和3个月后,发现患肢肌张力、上肢FMA运动功能评分、腕指关节AROM及MBI评分均较注射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注射后1个月时患者上肢FMA评分[(20.82±2.81)分]、腕指关节AROM[伸腕(9.45±1.97)°,伸指(9.82±2.54)°]较注射后第2周时显著提高(P<0.05);注射后3个月时患者上肢FMA评分[(23.93±3.15)分]、腕指关节AROM[伸腕(12.57±2.52)°,伸指(11.28±3.09)°]较注射后1个月时亦有明显改善(P<0.05);整个治疗期间入选患者均未发生明显副反应。 结论于肌电图及电刺激联合引导下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具有定位准确、疗效显著、安全有效、副反应少等优点,该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4.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联合电刺激定位注射肉毒毒素(BTX-A)治疗脑卒中后上肢肌痉挛的效果。方法选择脑卒中上肢痉挛患者23例,在超声引导联合电刺激定位引导下,多点注射法将BTX-A注入靶肌。注射后进行常规康复训练。注射前、注射后1、2、4、12周分别采用改良Ashworth评分、腕指关节主动活动度测量、Fug1-Meyer评估表对上肢部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注射BTX-A后,患者肌张力、腕指关节主动活动度、Fug1-Meyer评估表上肢部分评分均较注射前明显改善(P均<0.05)。结论超声引导联合电刺激定位注射BTX-A治疗脑卒中后上肢肌痉挛,定位准确,治疗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5.
脑卒中后痉挛肌注射肉毒毒素的超声及电刺激与单独电刺激两种定位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在肉毒毒素注射治疗卒中后下肢痉挛中,比较超声 电刺激与单独电刺激定位两种方法的效果。方法:选取40例脑卒中后偏瘫的患者,伴有一侧肢体痉挛,下肢以踝跖屈肌群痉挛为主,改良Ashworth评分(MAS)2级12例,3级20例,4级8例,按分级随机分入A、B两组,每组各级评分的人数相等,每组20例,分别给予小腿三头肌及胫后肌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A组以电刺激加超声引导下定位,B组单独以电刺激定位。注射后立即进行疼痛VAS评分,并于注射后2周对比MAS评分、步行速度。数据采用方差分析和t检验。结果:肉毒毒素注射后,小腿踝跖屈肌群MAS评分,A组为0.8±0.70,B组为1.4±0.94;步行速度A组0.36±0.13m/s,B组0.27±0.12m/s;VAS疼痛评分,A组5.71±1.04,B组6.66±1.32,经t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应用在超声引导下加电刺激定位进行注射与以往常规单独电刺激定位进行注射相比,前者缓解肌张力的效果好,定位更加准确,避开血管、神经,减少出血,特别适用于儿童及疼痛敏感的患者,尤其是深部肌肉定位注射。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向脑卒中上肢痉挛患者注射A型肉毒毒素(BTXA),以探讨A型肉毒毒素对其上肢肌肉痉挛及活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共选取32例脑卒中患者,其偏瘫侧上肢屈肌痉挛Ashworth评级为2~3级,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患者选择肱二头肌、前臂屈肌群注射A型肉毒毒素,随后进行康复训练;对照组患者未给予A型肉毒毒素注射,仅单纯进行康复训练。于治疗前、治疗后1周、2周、6周及12周时进行疗效评定。疗效评定指标包括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评分、Fugl—Meyer上肢功能检测及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各观察时间点偏瘫侧上肢肌痉挛情况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肌痉挛改善幅度以治疗后第2周时最为显著,随后改善幅度有所减缓,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一直持续至治疗后第12周;同时治疗组患者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也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并且与对照组各相应疗效指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型肉毒毒素可显著降低脑卒中患者痉挛上肢肌张力,并对改善患肢活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具有明显促进作用.其疗效至少持续12周左右。 相似文献
7.
吴方萍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2,6(23):3581
目的探讨A型肉毒素治疗脑卒中后肢体肌张力障碍或痉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根据肌肉大小和痉挛程度,选择位点及剂量。每个位点剂量5~10U,总剂量不超过200U。于注射前、注射后1、2、4周,采用Ashowrth量表评定肌张力。结果注射后1~3d起效,注射后1周与注射前比较肌张力显著减低;注射后2周Ashowrth评分虽有减少,但与注射后1周比较,Ashowrth评分无显著性差异;注射后4周与注射后2周比较,Ashowrth评分无显著性差异。未发现局部副作用及全身并发症。结论BTX-A局部肌肉注射,治疗脑卒中后肢体肌张力障碍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动作反馈的功能性电刺激(FES)对脑卒中足下垂合并足内翻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和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脑卒中足下垂合并足内翻患者3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7例,2组均进行基础康复治疗,观察组另行功能电刺激下20min步行训练,对照组行相同时间的常规步行训练。在康复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采用Fug1-Meyer量表下肢部分(FMA-LE)、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T)、徒手肌力测试(MMT)和改良Ashworth量表(MAS)对两组患者进行功能评估;观察组另记录步态不对称指数(GAI)和非偏瘫侧摆动时间变异(STV)。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患者FMA-LE、TUGT、MMT、MAS、GAI和STV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对照组TUGT及MMT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其余各评分治疗前后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组间比较,观察组FMA-LE、TUGT和MA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MMT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动作反馈功能性电刺激能显著改善脑卒中足下垂合并足内翻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步行能力,并能提高踝背屈肌力、缓解踝关节相关肌群痉挛。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胫骨前肌注射A型肉毒毒素对脑卒中痉挛性足下垂和足内翻患者痉挛程度以及步行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取脑卒中痉挛性足下垂和足内翻患者5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胫骨前肌注射组(TA组)和常规注射组(CG组),每组患者28例。CG组患侧腓肠肌内侧头、腓肠肌外侧头、比目鱼肌均分2个位点注射BTX-A,每个位点各注射50U,胫后肌也分2个位点注射BTX-A,每个位点35U。TA组患者注射位点和剂量均于CG组相同,但增加胫骨前肌单个位点的注射,剂量30U。于注射前、注射2周后、注射4周后和注射12周后,分别对2组患者进行足跖屈肌群和内翻肌群行改良的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MAS)评分、10m步行测定(10m-WT)、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下肢部分评分以及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 结果 注射2周、4周和12周后,2组患者足跖屈肌群和内翻肌群的MAS评分较组内注射前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TA组注射2周、4周和12周后足内翻肌群的MAS评分分别为(2.43±0.34)分、(2.32±0.62)分和(2.15±0.56)分,与CG组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2周、4周和12周后,2组患者的10m-WT、FMA评分和TUG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均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TA组注射2周和4周后的10m-WT、FMA评分和TUG与CG组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胫骨前肌小剂量A型肉毒毒素注射可进一步改善脑卒中痉挛性足下垂和足内翻患者足内翻肌群的痉挛程度,并对其步行功能的改善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A型肉毒毒素治疗脑卒中后肌张力障碍的疗效及安全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A型肉毒素治疗脑卒中后肢体肌张力障碍或痉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根据肌肉大小和痉挛程度,选择位点及剂量。每个位点测量5-10U,总剂量不超过200U,于注射前,注射后1,2,4周,采用Ashowrth量表评定肌张力。结果 注射后1-3d起效,注射后1周与注射前比较肌张力显减低;注射后2周Ashowrth评分虽有减少,但与注射后1周比较,Ashowrth评分无显性差异;注射后4周与注射后2周比较,Ashowrth评分无显性差异,未发现局部副作用及全身并发症。结论 BTX-A局部肌肉注射,治疗脑卒中后肢体肌张力障碍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利多卡因诊断性阻滞在脑卒中患者足下垂内翻A型肉毒毒素注射中的作用.方法:将符合标准的4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25例组患者先进行彩超引导下利多卡因注射,注射完成后观察10min,如无特殊不适,徒手检查患者踝关节肌张力,并让患者行走,肌张力明显下降,目测足下垂内翻明显改善者有19例,这19例患者为利多卡因诊断性阻滞组(诊断性阻滞组),48h后进行彩超引导下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另一组20例患者为A型肉毒毒素直接注射组(直接注射对照组),不进行利多卡因注射,直接进行彩超引导下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以上两组患者在进行A型肉毒毒素阻滞治疗24h后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训练内容包括Bobath方法、运动再学习和日常生活活动(ADL)训练等,训练每次40min,每日2次.所有患者训练至少持续2个月.两组39例患者于治疗前、治疗后1周、2周、4周、8周由未参与注射及康复训练的医师进行肌张力、步速、步长的评价、下肢运动功能的评价(MAS,FMA,FIM评分)、ADL能力评分.结果:治疗后1周两组患者肌张力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治疗2周、4周、8周后肌张力的下降MAS评分较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在治疗2周、4周、8周后两组间踝关节跖屈肌肌张力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两组患者治疗1周后步长、步速、FMA评分、FIM评分无明显变化,直接注射组治疗2周后步长、步速、FMA评分、FIM评分较治疗前有增加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诊断性阻滞组治疗2周后步长、步速、FMA评分、FIM评分较治疗前增加(P<0.05),治疗4周及8周后两组患者步长、步速、FMA评分、FIM评分较治疗前均增加(P<0.05),在治疗4周和8周后诊断性阻滞组步长、步速、FMA评分、FIM评分均较直接注射组高(P<0.05).结论:在脑卒中患者足下垂内翻的治疗中,先用利多卡因进行诊断性阻滞后再行A型肉毒毒素注射,可缩短疗程,而且在对步态、ADL能力、肢体运动功能方面的长期疗效亦优于直接A型肉毒毒素注射. 相似文献
12.
A型肉毒毒素加中频电刺激对卒中后肌张力障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周少华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3,25(5):307-307
急性脑卒中导致的肌张力障碍是临床上常见而又难治的后遗症。1980年,Scott将A型肉毒毒素(botulinum toxin A;BTA)用于治疗斜视成功,此后逐渐发展到应用于治疗肌肉痉挛和局限性肌张力障碍。近年来。作者进行了肌电引导下A型肉毒毒素加中频电刺激治疗卒中后肌张力障碍的临床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A型肉毒毒素(BTX-A)局部注射联合踝足矫形器(AFO)治疗卒中后痉挛性足下垂、内翻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30例脑卒中后痉挛性足下垂、内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15例。2组患者均给予BTX-A局部注射治疗,并于BTX-A注射后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则在上述干预基础上穿戴AFO进行辅助治疗,每天AFO穿戴时间≥6h,每周治疗7d,连续治疗12周。于治疗前、治疗2周、4周及12周时分别采用改良Ashworth评级(MAS)、Clonus量表、简易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下肢部分、最大步行速度、步行能力分级(FAC)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2组患者下肢痉挛程度、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进行评定。 结果 治疗2周、4周及12周时2组患者下肢MAS评级、Clonu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12周时2组患者下肢MAS评级均较治疗4周时有不同程度上升,此时观察组MAS评级仍显著低于对照组水平(P<0.05)。治疗后不同时间点发现观察组Clonus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治疗2周、4周时2组患者下肢FMA评分、最大步行速度、FAC评级及MBI评分均有不同程度改善(P<0.05),且上述指标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时发现观察组患者下肢FMA评分、最大步行速度、FAC评级及MBI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 结论 在常规康复训练、BTX-A局部注射治疗卒中后痉挛性足下垂、内翻基础上辅以AFO干预,能增强抗痉挛效果,延长疗效持续时间,进一步改善患侧下肢运动及步行功能,提高患者ADL能力,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结合A型肉毒毒素(BTX-A)注射对脑卒中后下肢肌痉挛患者肌张力、运动功能及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32例下肢伸肌痉挛,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评定2~3级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综合组及对照组各16例。2组患者均对下肢痉挛肌群进行分点注射BTX-A。综合组在注射24 h后结合康复训练,包括神经发育技术、物理疗法及运动疗法等。2组治疗前后采用MAS评定下肢肌张力及Fugl-Meyer运动量表(FMA)评定下肢运动功能;并进行步速和步长测定。结果:BTX-A注射后1、6及12周时,2组患者MAS评分明显下降,FMA评分明显上升,步速和步长明显提高(均P〈0.05)。2组间比较,综合组表现更明显(P〈0.05)。结论:康复训练结合BTX-A注射可以显著降低脑卒中痉挛肢体的肌张力,提高运动功能和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15.
A型肉毒毒素在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肉毒毒素(botulinum toxin, BTX)是治疗肌张力障碍和肌肉痉挛十分有效的药物.在我国,多应用于颜面部和颈部的肌肉痉挛.对于脑损伤后所致的肢体痉挛,我国应用这种方法治疗的情况并不多.本文就肉毒毒素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治疗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脑卒中胸大肌痉挛患者肉毒毒素A治疗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A型肉毒毒素(BTXA)治疗胸大肌痉挛的疗效。方法:脑卒中偏瘫并发胸大肌痉挛患者48例,随机分为BTXA组和对照组各24例,均按脑卒中常规康复方案治疗。BTXA组患者并行胸大肌BTXA注射(100 U及2 ml生理盐水)1次。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行胸大肌肌张力Asworth评分,肩关节外展、外旋和前屈被动活动度测量,肩关节疼痛VAS评分,ADL评分。结果:治疗1个月后,2组胸大肌肌张力Asworth及VAS评分均有下降、肩关节被动活动度明显提高(P〈0.05);2组间比较,BTXA组表现更明显(P〈0.01)。ADL评分,2组治疗前后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BTXA注射可以减轻脑卒中胸大肌痉挛,改善肩关节活动度,缓解肩部疼痛。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四通道功能性电刺激(FES)联合电针拮抗肌治疗脑卒中后痉挛型足下垂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脑卒中后痉挛型足下垂患者分为对照组、电刺激组及观察组,每组30例。3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电刺激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四通道FES治疗,观察组则给予四通道FES及电针拮抗肌治疗。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对...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A型肉毒毒素(botulinum toxin type A,BTX-A)注射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 TMS)对脑卒中后下肢肌肉痉挛状态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共选取80例脑卒中患者,均伴有下肢肌肉痉挛,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常规治疗+BTX-A治疗组、常规治疗+r TMS治疗组、常规治疗+BTX-A+r TMS治疗组,每组各20例患者。常规治疗组(A组)采用各种常规康复训练方法;常规治疗+BTX-A组(B组)的患者除了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外,还对下肢痉挛肌肉进行BTX-A注射;常规治疗+r TMS治疗组(C组)则除了常规康复训练,还进行r TMS治疗;而常规治疗+BTX-A+r TMS组(D组)除了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及注射BTX-A外,还给予患者r TMS治疗。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8周和12周分别进行肌张力、下肢运动功能及ADL能力评定。结果:1肌张力变化情况:4组患者治疗4周后,与治疗前相比,肌张力均有不同程度降低(P0.05),8周后,A组肌张力有所回升,而B组、C组以及D组未见明显回升;12周时,A组肌张力进一步增加,与此同时,B组也有所回升,而C组与D组仍与8周时无显著差异,同时D组肌张力显著低于其余3组(P0.05)。2运动及ADL能力变化情况:4组患者治疗4周后,运动功能和ADL能力均有所改善(P0.05)。8周后,A组患者的运动功能及ADL能力再次出现下降,而其余3组患者未见下降;而12周时,与8周时相比,B组也出现下降,C组与8周时相比无明显变化,而D组则有进一步改善并优于其余3组(P0.05)。结论:A型肉毒毒素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可以较持久地降低患者肌张力,也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和ADL能力,为临床治疗脑卒中患者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1998年6月—2005年6月在我院门诊和住院的痉挛型脑瘫患儿94例,均符合小儿脑瘫诊断分型标准[1]。将患者按照就诊时间顺序随机分为电刺激组31例,男20例,女11例,年龄6.38±2.34岁,双瘫18例,双重性偏瘫4例,偏瘫3例,四肢瘫1例,单肢瘫5例;A型肉毒毒素(botulinum toxin-A,BTX-A)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6.62±2.41岁,双瘫15例,双重性偏瘫3例,偏瘫4例,四肢瘫3例,单肢瘫5例。综合组(电刺激+BTX-A)33例,男22例,女11例,年龄6.54±2.40岁,双瘫16例,双重性偏瘫3例,偏瘫6例,四肢瘫2例,单肢瘫6例。1.2治疗方法三组均在常规康复…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