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测定Intralipid在体外是否影响内毒素和细胞因子所致的巨噬细胞的一氧化氮自由基的产生.方法采用腹腔灌洗收集20只SD大鼠的腹腔巨噬细胞,在体外置37℃、5%CO培养箱中孵育,应用大肠杆菌脂多糖和γ-干扰素刺激巨噬细胞.实验分单纯巨噬细胞组和加用Intralipid组,采用Griess反应测定NO的产生量.结果经LPS、IFN-γ刺激后,巨噬细胞的NO产生量明显增高(P<0.05);脂肪乳剂可明显降低各种状态下巨噬细胞的NO产生量(P<0.05).结论Intra-lipid在体外可抑制巨噬细胞介导的一氧化氮自由基的产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海口地区常住居民各年龄段人群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值变化情况,并调查分析中老年骨质疏松患病率。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法抽取海口地区常住居民2 176名,采用双能X线检测腰椎正位BMD、左髋部BMD,并根据性别、年龄分组对骨质疏松患病率进行分析,统计中老年(年龄≥46岁)骨质疏松患病率。结果 BMD值随年龄增加呈下降趋势,51岁以上男性BMD值同年龄段内女性,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在66~70岁年龄段BMD明显增加,其中L1~4最明显;女性51~55岁年龄段内BMD值下降最明显。海口地区城市女性Ward’s、Troch的BMD高于农村女性(P0.05)。海口地区中老年人骨质疏松总发生率为58.17%,中老年人骨质疏松发生率随年龄增加呈上升趋势;相同年龄段内,男性骨质疏松发生率低于女性,男性在66~70岁、76~80岁两个年龄段内骨质疏松发生率略下降。骨折发生率随年龄增加呈上升趋势,同年龄段内男性骨折发生率低于女性,女性76~80岁年龄段内骨折发生率最高;脊柱骨折发生率最高,81岁及以上年龄骨折发生率呈下降趋势。结论海口地区常住居民BMD随年龄增加下降,中老年骨质疏松发生率较高,且随年龄增加上升,女性骨质疏松发生率显著高于男性,因此应加强中老年群体干预与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3.
目的 采用定量CT(quantitative computed tomograph,QCT)分析昆明地区中老年人群腰椎和髋部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及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情况。方法 选取2021年3月至11月于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自愿接受腰椎和髋部QCT扫描的昆明地区50岁及以上中老年人,并记录其身高、体重和病史。将受检者以10岁为1个年龄层,按照不同性别,各分为3组(50~59岁,60~69岁,70岁及以上)。分别测量腰1~2椎体平均骨密度(L1-2 BMD)及全髋面积骨密度(TH aBMD)、全髋体积骨密度(TH vBMD)、股骨颈面积骨密度(FN aBMD)、股骨颈体积骨密度(FN vBMD)、股骨大粗隆面积骨密度(TR aBMD)、股骨大粗隆体积骨密度(TR vBMD)、股骨粗隆间面积骨密度(IT aBMD)、股骨粗隆间体积骨密度(IT vBMD)等参数。结果 共纳入555例受检者(男性180例,女性375例),基于腰椎、全髋及二者任一部位BMD测量获取的OP总体患病率分别为33.51 %、12.79 %和36.04 %,其中任一部位的OP检出率与腰椎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腰椎和任一部位的OP检出率均明显高于髋部(P均<0.001)。50~59岁年龄组,男性与女性L1-2 椎体BM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0~69岁及70岁以上年龄组女性L1-2 椎体BMD均小于男性(P<0.001)。男性髋部各部位BMD与年龄无关(P>0.05),女性则与年龄呈负相关(P<0.05)。50~59岁年龄组男女TH vBMD、FN vBMD、TR aBMD、IT vBM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女性TR aBMD低于男性外,其余均高于男性;60~69岁年龄组男性TH aBMD、FN aBMD、TR aBMD、TH vBMD、IT aBMD均大于女性(P<0.05);70岁以上年龄组男性髋部各部位BMD均大于女性(P<0.05)。结论 昆明地区中老年人群腰椎测量OP总体患病率为33.51 %,全髋为12.79 %。60岁以上女性OP患病率显著高于男性,女性髋部BMD较男性更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估广西南宁地区汉壮族健康人群骨量和骨质疏松(OP)的发病情况。方法 l084名健康人群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腰椎正位、髋部、前臂的骨密度(BMD)值。按民族、年龄、性别进行分组,以10岁作为1个年龄段。结果 骨峰值年龄分布:男女汉壮族各部位骨峰值年龄在30-39岁,60岁后OP患病率(WHO)汉族男性23.36%,壮族男性25.00%,汉族女性31.69%,壮族女性44.44%,汉壮族男女各年龄段和总体OP患病率差异无显性。结论 广西南宁地区汉壮族男女健康人群峰值骨密度水平及骨质疏松检出率差异无显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老年人骨质疏松发生的危险因素,对骨质疏松及骨折的预防提出依据。方法 选取在本院老年门诊就诊的老年人群728例,使用双能骨密度仪进行骨密度测定,同时,自行设计患者基本情况调查表收集一般临床资料,有效问卷703 例,其中将确诊的303例骨质疏松老年人群作为病例组,未发生骨质疏松400例的老年人群作为对照组进行研究,分析老年人骨质疏松影响因素。结果 老年人群骨质疏松检出率为43. 10%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学历、女性绝经时间、目前体重指数、膳食结构(肉食为较多)和牙齿有无松动脱落情况与老年骨质疏松发生有关(P <0.05)。结论 高龄、离异 或丧偶、女性绝经时间早、体重指数低、牙齿有松动脱落是老年人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高学历、膳食结构(肉食为较多)是老年人骨质疏松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广西南宁地区中老年人骨质疏松的患病现状,分析引起该疾病的危险因素,探索骨质疏松与中医体质的关系,为该地区骨质疏松的中西医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取现场问卷调查及现场测量方式获得研究人群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饮食运动、慢性病史及家族史、中医体质评分,使用超声骨密度仪进行骨密度测定,分析研究人群的骨质疏松危险因素及中医体质类型。结果在调查的454例中老年人中,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为24.89%,其中男性为18.91%,女性为26.63%。统计分析显示:性别、年龄、父母驼背史与骨质疏松关系密切,且有统计学意义;在骨量正常人群中,以平和体质最为多见,在低骨量与骨质疏松人群中,以阳虚、气虚体质多见。结论广西南宁地区中老年骨质疏松的发病与性别、年龄、家族史等因素相关,阳虚、气虚体质人群骨质疏松发病可能性更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 绝经后妇女年龄、绝经年限、绝经年龄与腰椎和骨密度的关系.方法 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500例健康绝经后妇女进行骨密度检测,并且分析绝经年龄、绝经年限对腰椎(L2-L4)和髋部骨密度分布特点的影响.结果 随着绝经年龄的增长,腰椎和髋部骨密度均逐渐降低,单因素相关分析表明,年龄、绝经年限与腰椎和髋部各部位的骨密度呈负相关(P<0.05),绝经年龄与腰椎和髋部各部位的骨密度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年龄、绝经年限与腰椎和髋部骨密度有关联,而绝经年龄与腰椎和髋部骨密度关联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大庆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对骨质疏松的认知情况及骨质疏松患病率。方法对来我院就诊的361名60岁以上患者进行骨质疏松危险因素问卷调查,并行骨密度检查。骨密度检查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Luner Prodigy Advance型骨密度仪,检测受试者腰椎和股骨颈骨密度。将361例检测结果按不同性别每5岁为一年龄组,应用SPSS19.0软件统计分析骨密度测量指标及骨质疏松患病率。结果大庆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对于骨质疏松危险因素的知晓率由高到低依次是钙饮食少或素食40.2%,长期使用激素34.9%,光照少29.9%,运动少25.5%,吸烟16.1%,饮酒15.5%,身体瘦小7.2%,骨质疏松家族史6.1%,肝肾功能不全4.2%,器官移植1.4%,绝经后或绝经过早1.1%。60~64岁年龄段男性骨质疏松症发生率为15.2%,女性为28.3%;65~69岁年龄段男性骨质疏松发生率为26.7%,女性为29.4%;70~74岁年龄段男性骨质疏松发生率为25.0%,女性为44.4%;75~79岁年龄段男性骨质疏松发生率为36.4%,女性为77.8%;80岁以上男性骨质疏松发生率为66.7%,女性为83.3%。结论大庆地区60岁以上人群对于骨质疏松危险因素的知晓率较低,骨质疏松患病率较高,提醒广大医务工作者应广泛开展骨质疏松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提踵运动对中老年人骨密度的改善情况。方法 以中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采用提踵运动对受试者的足跟给予应力剌激干预,以跟骨骨密度为主要参考指标,结合受试者的主观感受,经过3个周期的训练,对提踵试验组与对照组受试者的跟骨骨密度测试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应力剌激对改善中老年男性的跟骨骨密度有一定帮助,提踵运动对于中老年男性跟骨骨密度的改善有较好的效果。女性对于应力剌激的阈值低于男性。结论 适宜负荷强度和频率的应力剌激,对改善处于骨质疏松情况下的中老年人跟骨骨密度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荟萃分析,了解近10年来我国中老年人群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 OP)的患病率情况。方法检索PubMed、Medline、EMBASE、Cochrane、CNKI、万方、维普数据库,收集2007年1月到2017年12月期间我国中老年人群OP患病率的研究,提取相关数据,选择Stata12.0软件分析结果。结果共纳入17篇研究,≥40岁的样本共36202例,其中OP样本7711例。本研究异质性显著,故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合并效应量。荟萃分析显示(95%CI):近10年来,我国中老年人群的OP总体患病率为23%(19%~26%),其中女性27%(23%~31%),男性16%(12%~20%),男女差异显著,与年龄呈正相关。结论近10年来,我国中老年人群OP患病率明显上升,为高发病,形势较严峻,开展相关防治行动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上海市莘庄社区中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现状,并分析引起该疾病的危险因素,为今后该地区骨质疏松 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取问卷调査及现场测量方式分别获得研究人群的年龄、性别、身髙、体重以及饮食运动、慢性病 史及家族病史。使用美国HOLOGIC公司Sahara型号超声骨密度仪进行骨密度测定。结果在调査的351例中老年人中,骨 质疏松的发生率为11. 96%,其中男性为17. 11%,女性为11. 6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体重指数、活动量、抽 烟、奶品摄人以及父母有驼背史与骨质疏松关系密切,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上海市莘庄社区中老年人骨质疏松与多种 因素有关,其中可控因素包括体重指数、活动量、抽烟以及奶品的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