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总结右腋下微创直切口先天性心脏病矫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3年6月间,采用右腋下微创直切口实施的先天性心脏病矫治121例,房间隔缺损(ASD)31例,室间隔缺损(VSD)82例,ASD合并VSD 3例,所有VSD均为膜部或膜周部,部分型心内膜垫缺损(PECD)1例,ASD合并部分型肺静脉畸形引流(PAPVC)2例,ASD合并肺动脉瓣狭窄2例。结果:全组手术顺利,无死亡,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体外循环时间(78±18)min,主动脉阻断时间(44.0±12.0)min。引流量(275±135)ml,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3-9.5h,术后住院时间(6.8士1.4)d,无房室传导阻滞,无二次开胸止血术,出院时测量手术切口长4.3-6.5cm。结论:右腋下微创直切口剖胸具有损伤小、恢复快、切口隐蔽美观、不破坏胸廓连续性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本项研究通过对比右胸前外侧切口、胸骨下段小切口与胸骨正中切口治疗先天性室间隔缺损,探讨和评价两种手术路径的优劣,以期进一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6年12月间,我院共198例患者行先天性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三组:胸骨下段小切口组(lower mini-sternotomy LMS Group, n=66), 右胸前外侧切口(right lateral thoracotomy RLT Group, n=59), 以及胸骨正中切口(standard median sternotomy SMS Group, n=73)。所有患者均常规建立体外循环,收集术前一般临床资料,及术中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及ICU停留时间等临床资料。 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死亡及二次开胸止血。微创切口手术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中转为正中开胸手术治疗;LMS 组、RLT组及正中开胸组患者体外循环时间分别为:37.73±11.46mins, 41.3±13.97mins,36.99±10.84mins,三组间比较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78); 主动脉阻断时间分别为:23.85±9.78mins, 22.54±9.08mins,19.23±6.92mins,三组间比较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09). 与LMS组及RLT组患者相比较,SMS组患者的切口最长,约7.45±1.54cm,而 LMS 组患者为 5.58±0.8cm,RLT组, 5.96±1.48cm,三组间比较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 (p<0.001)。 结论:右胸前外侧切口、胸骨下段小切口行先天性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疗效确切,安全性好,更为美观,在一定条件下可替代胸骨正中切口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经右外侧腋下小切口入胸体外循环辅助直视下治疗冠状动脉右心室右心房瘘的手术经验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02年1月至2018年12月,行冠状动脉右心室和/或右心房瘘矫治术患儿31例,其中经胸骨正中开胸完成手术矫治的患儿16例(正中组),男性9例,女性7例,中位年龄11.8个月(6~32)个月,中位体质量12.7 kg(7.5~29 kg)。其中右冠状动脉右心室瘘9例,左冠状动脉右心室瘘5例,右冠状动脉右心房瘘2例;经右外侧小切口剖胸(右侧组)行手术矫治的患儿15例,男性9例,女性6例。中位年龄10.8个月(5~28个月),中位体质量11.6 kg(5.6~18)kg。右冠状动脉右心室瘘9例,左冠状动脉右心室瘘4例,右冠状动脉右心房瘘2例。均在全身麻醉体外循环辅助下完成冠状动脉右心室和/或右心房瘘矫治术。结果:右侧组术后无死亡。术后残余瘘2例。正中死亡1例,死于低心排出量综合征(低心排);术后残余瘘2例。右侧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ICU停留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输血量、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以及住院时间都显著低于正中组;主动脉阻断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3~38个月,心脏功能恢复良好。结论:经右侧腋下小切口直视下行冠状动脉右心室右心房瘘矫治手术,手术安全可靠,术野清晰,创伤小,术后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右腋下直切口与胸部正中切口两种手术路径,在心内直视手术治疗常见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的临床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4年2月,常见简单先心病房间隔缺损、室间隔膜部缺损、部分性心内膜垫缺损行微创右腋下直切口心内直视手术33例,选取既往相同疾病行传统胸部正中切口41例。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输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预后并进行总结。结果:两组患者均无死亡、出血致二次手术等重大并发症,在体外循环时间、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上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手术时间、输血量、术后引流量和术后住院时间方面微创右腋下直切口组均优于传统胸骨正中切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个月,两组患者超声心动图(UCG)均未发现残余分流、心包积液等并发症,传统胸部正中切口组4例患者出现鸡胸畸形,而微创切口组均恢复良好。结论:在常见先心病心内直视手术治疗中,微创右腋下直切口安全美观,并不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在术后恢复上显著优于传统胸骨正中切口。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胸骨下段小切口与右胸小切口两种微创术式在小儿常见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解放军105医院心血管外科2011年3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63例,其中男性27例,女性36例.63例中采用胸骨下段小切口33例、右胸小切口30例;单纯房间隔缺损(ASD)22例,单纯室间隔缺损(VSD)25例,室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PDA)4例,室间隔缺损合并房间隔缺损10例,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瓣狭窄(PS)2例.结果 所有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死亡,无低心排血量、肺部感染、切口感染等近期并发症.术后随访6个月至1年,无残余漏、Ⅲ度房室传导阻滞、胸廓畸形等远期并发症.结论 胸骨下段小切口与右胸小切口两种微创术式选择性应用于常见先天性心脏病,安全可靠、创伤小、切口美观,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比较右胸前外侧切口和胸骨正中切口在临床上矫治先天性心脏病的优缺点。方法 :将术前超声心动图检查及手术确诊为单纯房间隔缺损或单纯室间隔缺损的患者共 15 1例 ,分成右胸前外侧切口和胸骨正中切口手术 2组 ,从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术后 2 4h引流量、体外循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并发症的发生率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结果 :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 ,2组病人无明显差别 ;术后 2 4h引流量 ,右胸前外侧切口组较少 ;体外循环时间胸骨正中切口组较短 ;胸骨正中切口组切口感染发生率为 3 42 %、胸骨畸形发生率为 4 2 7% ,右胸前外侧切口组无切口感染和胸骨畸形。结论 :右胸前外侧切口可对经右房或房间沟入路完成的简单的心内直视手术 ,具有美容效果好、术后渗血少、切口感染发生率低、无胸骨畸形等突出优点。缩短住院时间不明显。是否能减少手术创伤 ,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比研究微创切口与胸骨正中切口主动脉瓣置换术的术后早期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8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心血管外科完成的308例单纯首次主动脉瓣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微创切口(右胸肋间切口或胸骨上段切口)60例(微创组),常规胸骨正中切口248例(常规组)。利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方法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常规组患者术后早期死亡1例,二次开胸探查止血2例。倾向性评分匹配后,60对患者纳入分析,两组患者术前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微创组患者手术时间、CPB时间和主动脉阻断时间均大于常规组(分别为233.00±36.34min vs 215.42±35.57min,106.27±27.64min vs 89.13±22.89min,84.35±23.02min vs 69.08±21.37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术后ICU停留时间小于常规组[2(2-3)天vs 3(2-4)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微创组术后当天引流量小于常规组[360(230-520)ml vs 495(360-665)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微创组新发房颤率低于常规组(10% vs 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结论 与常规胸骨正中切口相比,微创切口可安全有效的应用于主动脉瓣置换术,并且术后引流量更少、新发房颤率更低、美容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右腋下微创小切口在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中的应用及体会.方法 经右腋下微创小切口剖胸矫治先天性心脏病194例,其中单纯室间隔缺损76例、房间隔缺损92例、房间隔缺损合并室间隔缺损16例、室间隔缺损合并右室流出道狭窄10例.结果 手术顺利,全组无死亡,无并发症发生.本组患者体外循环时间(48.7±29.5)min,术后机械通气时间(4.8±1.4)h,术后引流量(170.5±82.2)ml.结论 右腋下小切口剖胸具有损伤小、恢复快、切口隐蔽美观、不破坏胸廓连续性等优点,符合微创外科的原则.  相似文献   

9.
右胸部小切口矫治先天性心脏病641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右胸部小切口在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直视手术中的临床应用评价。方法自1995年12月至2008年1月,共经右胸部小切口行先天性心脏病手术641例,其中男性347例,女性294例,经右胸前外侧小切口587例,右腋下小切口54例。选择同期正中切口心内直视手术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350例为对照组。结果小切口组手术切口长度(13.7±4.7)cm,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4.2±2.2)h,术后引流量(175±95)ml,术后输血量(350±101)ml,术后切口感染及胸骨畸形发生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小切口组的手术死亡率(0.47%)、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右胸部小切口适用于简单的先心病手术,具有切口隐蔽美观、术后渗血少、切口感染发生率低、无胸骨畸形等优点,但必须要选择适合的病例,应用必要的措施改善显露和熟练的手术技巧,才能取得良好的手术结果。  相似文献   

10.
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多采用胸骨正中切口。随着微创心脏外科技术的发展,许多小切口入路越来越多地用于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其中,右腋下小切口是常用的手术人路之一。2002年5月至2005年2月,我们对经右腋下小切口及胸骨正中切口手术治疗儿童先天性心脏病进行了对比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